第一图书网

沈从文晚年口述

王亚蓉 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0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亚蓉 编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沈从文晚年口述》收录晚年沈从文在湖南的三个演讲、与美国学者金介甫和助手王亚蓉的谈话及部分信札,内容丰富深刻、鲜为人知。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找回一位大师的音容笑貌,享受他的感悟和启迪。

作者简介

王亚蓉,一九七五年即追随沈从文,与王予并为沈从文服饰文物研究事业的左右手。两人曾协助沈老整理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继续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大系》的研究事业。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服饰专家;几十年间曾参与全国各地多处重大考古丝绸文物的现场发掘、保护、鉴定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从文口述我是一个很迷信文物的人——在湖南省博物馆的演讲自己来支配自己的命运——在《湘江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有机会看到许多朋友没机会看到的东西——在湖南省文联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变化太快了,我就落后了——与美国学者金介甫对话论公平还是读者公平——与王亚蓉在火车上的谈话附:记马山一号楚墓工作趣事几种第二部分 回忆沈先生先生带我走进充实难忘的人生附:追随沈从文先生文物研究大事记记学艺沈从文大师门下一二事第三部分 从文信札致王、王亚蓉的信札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结果我就有机会看了几部明朝大藏经,一般多是五千多本,六千总编号的。恰好北京有个习惯,一些很小的庙里,凡是敕建的,差不多都有大藏经,像潭柘寺、戒台寺这种地方,就更多。所以我就用这些机会,看了几部藏经。最近外面传说我看完了多少藏经,其实我只看了藏经的封面,内容我没有机会看到。也不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不懂。除了写经的故事,像《本生经》啊,《九死鹿经》……这些我看过,其他非故事性的,纯理论性的我看不懂。但是我有机会从大藏经里得到许多有关锦缎的知识,我才初步地理解,我们凡是没有的,从上下四方去求索,可能得到一些东西,做些比较材料。拿到契丹,比如说波斯金锦应当是捻金的。我们知道锦缎上加金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切片、切丝丝,康熙时代切得像头发丝似的;再一个是裹在线外的,叫做捻金。按照织的来说,论捻金的数量来说,清朝它叫纽,切片子织金的叫明金、片金、缕金,花纹不全面的叫间金,中间夹杂金,全名叫浑金。记载上提到,宋朝关于用金的技术有十八种,《燕翼诒谋录》同宋朝纪史上面一共提到十八种。到了明,胡侍撰《真珠船》,提到中国用金有三十八种。所以我们知道金工的发展是相当广阔。但是金子在首饰方面不易保存,因为它变成了货币价值的。织金织物按照佛教的习惯保存得非常之好,完完整整的。比如定陵发掘的时候,一百七十件衣服,一百七十多匹完完整整的锦缎。这个锦缎太重要了,为什么呢?

后记

200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我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待了一天。文学馆主楼门前立着一块展板:沈从文先生着灰色中山装,笑眯眯的,阳光而慈祥;就像那天的天气,虽然冷,却没什么风,天空蓝得犹如水洗过一样。那是沈先生198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时拍的一张照片。文学馆附楼里的《沈从文百年诞辰展》已近尾声,参观的人非常少,连保安都懒得巡视,所以大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展厅里。感谢展览组织者,除了图片文字、书札信函、先生遗物……可以慢慢地看,细细地想,还让我第一次聆听到了沈先生的声音。那是他晚年在家乡湖南的三个讲话的片段。先生自然谦和的声音,从20年前传过来,不知道是拉近了时空,还是时空错乱,仿佛沈先生他就在我的面前。当时,我打电话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也喜欢沈先生的朋友D君,还告诉D一个发现:就在我身边的墙壁上,恰恰有一首沈先生写给D君长辈的诗。D那时正在伶仃洋边的虎门,为自己错过这个展览而遗憾。


编辑推荐

《沈从文晚年口述》:我没有别的能力,我非要靠着这一只手撑着活下去,愿望尽管好像很伟大,工作能力很低。生命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已经宣布药都不敢下了,我也不在乎,一点儿都没感到悲哀,因为经历得太多了。现在我这个职务是不让我说话,这是一个幸运的地方。附赠沈从文先生演讲精选60分钟CD,亲耳聆听大师教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沈从文晚年口述 PDF格式下载



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还这么便宜,赶紧买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