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的德性

(美)切斯特·何尔康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切斯特·何尔康比  

页数:

234  

字数:

202000  

译者:

王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力图用大视角、粗线条的几笔”,勾勒出“中国人社会生活中一些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因素”,从而准确地描绘出真正中国人的形象.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作者简介

切斯特·何尔康比,美国传教士,外交官,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就任驻华使馆翻译。1876年继卫廉干为头等参赞,1875——1876、1878——1879和1881——1882年几度任代办。他还协助起草过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续修条约》及

书籍目录

前言:透视中国的西洋镜1 换个角度看中国2 宗法制度下的国度3 讲求韵味的语言4 枷锁式的爱情与婚姻5 抱残守缺的生存方式6 信仰下的天空7 神鬼横行的精神世界8 辫子中的笑声泪影9 衙门内外的公正10 官本位的思想11 学而优则仕12 礼仪之邦的繁文缛节13 天生的生意人14 穷则思“变”15 钱眼中的智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的德性 PDF格式下载



中国人的德性》一书是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内容较为生动丰富的画卷,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语言教育文化、家庭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财政金融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


读这本书时要注意端正心态。我们不少同胞(包括本人在内)有个毛病,就是中国人的缺点我们自己说说可以,但不愿意外国人说,凡洋人说我们不好,肯定都是丑化污蔑、居心不良。其实,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看是不是事实。只要说的是事实,不管谁说的,即使外国人说的,也应该欢迎;即使用心不良,我们也可反话当作正话听。这是我们大国国民应有的雅量。也许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的毛病中国人最清楚,还要外国人来评头品足?中国人最知道中国人的毛病,一般而言是不错的。但是,能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毛病,尤其对具体人来说,则未必。上月,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谢利.埃姆林一篇题为“了解自己身处的文化――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文中说,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对49个国家的4000名公民作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个国家的公民往往最不能准确认识本国的国民性格”。问卷的内容是:在自己所处的文化中,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朋友、亲戚和同事的,他们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文化中的“典型的”人。然后研究人员把调查结果与对该文化的其他独立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很少情况下,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的观察能与事实相符,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自我观察与外界评价是不一致的。这项调查结果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旁观者清”,“人不知自丑,马不知脸长”所讲的道理是吻合的。一个能深刻认识自己的民族,一个能不断反省,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和发扬优点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有希望的民族。


喜欢就是喜欢,对于人的修心养性,多看此类书有益自我反思、反观、警醒。挺好的,还是哪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陋之有?


和网上明恩溥那本是不是一样?


不是很典型的东方主义,作者的视角也并非平等,但是会引起一些对比和反思.几百年前的美国的文明和中国的封建已经天差地别了


2007年的书


蛮有意思的,多听听各家之言,对自身蛮有益处的


内容一般化,对清朝的历史不太感兴趣。


有些观点比较客观,但有些观点就显得有些刻薄,


物流挺快的五天就收到书了,书的纸张也很粗糙,里面还有不少的错别字,是不是倒版的不敢说。


内容尚可以,不过似乎盗版书,看完后错误多达70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