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富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亚当·斯密,Adam Smith  

页数:

359  

字数:

500000  

译者:

陈星  

Tag标签:

无  

前言

任何一国国民日常的一切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都来自他们自身每年中的劳动。这些用于消费的商品,或者是本国国民劳动生产的直接产物,或者是以这些产物从外国换回的商品。本国国民的劳动产物与从外国换购回的商品之间的比例或大或小,而这一比例将会决定本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消费商品的供给情况的好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这一比例都要受到以下两种情况的影响:一是从普遍上的意义来说,这个国家的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性与判断性二是国内从事有用劳动与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比例情况。任一国家在土壤、气候和面积上或有差异,但国民需求每年供给的好坏,却必然是由这两种情况决定的。除此之外,国民需求供给的好坏,似乎较主要地受前一情况影响。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所有具有劳动力的成员都或多或少地参与有用劳动,并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供给自身和家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参与有用劳动的人。但他们的生活依旧贫乏,甚至会迫不得已地杀害失去无劳动能力的亲人,或遗弃他们,使之听任老天安排的命运。而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繁荣阶段时,一些社会成员完全脱离了有用劳动,并且要消费比大多数劳动者多过十倍甚至百倍的劳动产物,但由于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极为强大,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连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只要足够勤劳节俭,也能享受比野蛮人更优越安稳的生活。

内容概要

1776年,《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此后的二百余年中,它被加诸“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学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等许多美誉。
亚当-斯密着眼于他所观察到的尚未出现工业革命的世界经济,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产生、分配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他认为人类利己的动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一切经济行为,他强调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拥有近乎于神的地位,迄今为止,他的思想仍是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参考借鉴的基础。
本书邀请资深专家对原著作出删节,在缩减篇幅的同时,充分保留斯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及其完整体系。此外,本书还在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选配420幅传世名画、大师摄影及经典插图,力求贴近原著论述的事实与思想,并使这本经济巨著的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克科底,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1751年到1764年,亚当·斯密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

书籍目录

序 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1章 论分工
 第2章 论分工的原因
 第3章 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第4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5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及货币价格
 第6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7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8章 论劳动工资
 第9章 论资本利润
 第10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的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11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1章 论资产的分类
 第2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民费用的货币
 第3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4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产
 第5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1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2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3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4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农村改良作出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1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2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3章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为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
 第4章 论退税
 第5章 论奖金
 第6章 论通商条约
 第7章 论殖民地
 第8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9章 论得农主义即把土地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惟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1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2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3章 论公债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第2章 论分工的原因分工有这么多好处,但它却不是人类智慧预见到它会带来普遍繁荣而主动选择的结果。它是人类天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倾向发展得非常缓慢。这种倾向没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就是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这种倾向是不是人性中暂时无法透彻解释的原始本能之一,或者它是否是人类的理性和语言才能的必然结果(这个似乎更有可能),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人类都有这种交换的倾向,其他动物则没有。其他动物似乎不知道任何类型的交换或者契约。两只猎犬追逐同一只兔子,有时看起来像是在合作行动,每只猎犬都把兔子驱向它的同伴,或是在同伴把兔子驱向它时全力拦截。可是这并不是任何契约的结果,只是那个时刻措犬们对同一目标的欲望偶然契合的结果。没有人见过一只狗用一根骨头和另一只狗公平而又慎重地交换另一根骨头。没有人见过一只动物用动作或叫声向另一只动物表明,“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希望用这个交换那个”。当一只动物企图从人或另一只动物那里获得东西时,它除了向对方表示好感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为了得到食物,一只小狗向母狗摇尾乞怜,一只长毛垂耳狗做出种种姿态吸引饭桌前主人的注意。人对他的同类有时也使用相同的手段,当他没有其他办法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就开始花言巧语、卑躬屈膝。但是他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干。在文明社会里,任何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合作和帮助,而他一辈子也只能获得几个朋友。几乎所有其他动物,当个体长到成熟时都是完全独立的,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其,也同类的帮助。可是人几乎离不开他的同类的帮助,而仅仅依靠人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些帮助的。假如他能诉诸对方的自利心,向对方说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自身有好处,他反而更有可能达到目的。任何一个想同他人做交易的人都是这样做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意义。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双方才得到了绝大部分自己所需要的帮助。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对他们的利益。除了乞丐之外,没有人主要靠他人的慈悲来生活。并且乞丐也并不完全依赖他人的慈悲。乐菩好施的人的确提供了乞丐的全部生存资源。但是,他能满足乞丐的一时昕需,却不可能满足乞丐的随时所需。乞丐的大部分日常需要还是以和其他人相同的方式满足的,就是通过契约、交换、购买来满足。他用路人甲给他的钱购买食物,用路人乙给他的旧衣服交换更适合自己的旧衣眼,或者住所、食物、钱。就像我们过去曾经在契约、交易或者购买的过程中获得需要的帮助那样,分工真正的性质也是如此,也是从类似的交换倾向中产生的。譬如原始游牧部落中的某个狩措者,也许他发现自己在制造弓箭方面的才能远远超越了他人,于是他频繁地制造弓箭并以之与同伴交换牲畜和兽肉,长此以往,最终他会发现以这种交换方式得到的物品比他亲自到荒野中捕猎得到的更多。于是,出于利己的目的,制造弓箭会成为这名猎人日常最主要的工作。部落中的另外一个人或许以制造和搬迁茅屋为特长,他以这种技能为他人服务,他人也同样以牲畜或畜肉作为回报。更多的人通过类似的途径把自己不能消费的那部分劳动产品拿去与他人交换,并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成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培养和完菩他们在这一领域内的才能或天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


编辑推荐

《国富论(缩译全彩插图本)》:影响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全面解读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看不见的手”构筑经济学大厦的牢固基石,不读不足以深入理解财富的世界。买《国富论》赠《人口原理》关乎国计民生的必读经典。像温总理一样读亚当·斯密,像无数政治家一样读《人口原理》两部巨著更新我们对“财富”和“幸福”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富论 PDF格式下载



书很不错,简单易懂,插图内容也很好


精读本,不是很深奥。看起来应该容易些


经典就是经典,让你没事了就像看看


正是想买的


不错的普及读本,图文并茂,有助于阅读理解


刚收到书,和书店看到的好像有区别


很精致的书,是值得收藏的东西。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性价比不高,就在这里入手了此书。图文搭配,加入了现代的因素,比纯文本的兴趣高


国赋予民富


很好,速度很快。


翻译水平很高,读起来超顺畅,但是没注意是简本。


上课需要,买一本恶补下···


这本书教我经济学知识


装订质量有些烂,前面几页和最后面几页都要掉落了,另外封面边缘已经压破了,自己只有用透明胶粘起…………


图书印刷质量太差,字迹、图片模糊不清!


简介是唐日松译,实际上是陈星译,这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我刚刚买了一本,被评论忽悠的。书编的很好,图文并茂。但最大的遗憾是把亚当斯密最精彩的看不见的手的论述给删节掉了,我对照了英文版原文,真不明白译者是怎么想的。。


容易读懂的,主要图文搭配


亚当.思密写的书通俗易懂,真是大师之作,不像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写得高深莫测,拒人于千里之外。翻译得得也不错,印刷很好!建议大学校长将此书设为中国大学生必修课!


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内容是世界一流,装订印刷都十分漂亮。


价格还可以,质量很一般


本人对贵网站方便、快捷,以及实惠的服务感到满意,希望贵网站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装订效果太差了,看着看着就脱了,纸质和印刷还好,翻译也还可以


看完了 内容不错 但书应该不是正版 有几处有错字 印刷还不错 装订不行 才翻一篇 就松松的了


拿到沉甸甸的两本书,觉得很实在,感觉国富论是高仿的呢,不过里面的纸张和印刷都很不错 ,很值的一本书。送的人口原理这本书 里面的印刷和国富论是一样的,质量也很不错


刚收到书,还没开始读。 收到的书,有点脏了,像是压箱底的书,书的印刷质量不错。


包装破烂,随赠的《人口原理》不见踪影,查了一圈发现卓越竟然没有客服电话。结论,我再也不会来卓越了,越做越烂。


有插图,还不错书的质量也可以内容嘛……还在看呢


建议不要买缩译本,以我为鉴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还好!全面不敢说 因为翻译 还是有生涩的地方


书的质量很好,再加上它本身内容就不错,很有收藏价值


正在读,感觉不愧是经典,很佩服亚当斯密的天才思维,感觉每读一点都有一点的收获,而且作者有着欧洲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别骂我,我可不是崇洋媚外~实事求是罢了),但毕竟是经典,不是学经济的人像我这样的,读起来还是有点不是那么顺利,有点读半白话文的感觉,不过呢比同样知名的大作——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好读多了,那德国佬写的东西动不动就是公式,让人头疼~~总体来说呢,满分... 阅读更多


还可以哈,没什么缺点。


给一般 是因为纸张很糙,还掉页


国富论白金版


  看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再看这套书的。
  感觉亚当斯密更以观察的研究方式来讲述他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有很强的主观总结性,但很多的经济结论直至今日仍是适用的。
  不过,有些经济结论似乎只适用于他那个年代,放到现在这个时代,由于科技、经济规模等的发展,已不再适用,或者可以在其他经济书籍上看到更现代的经济解释和论证。
  而昆曼的书,除了引用了不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结论外,更利用现代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经济模型等方式,对很多经济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解释。感觉相对而言,现代经济学的严密性更强一点。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吧。
  
  而且这2套书所针对的阅读人群不同:
  亚当斯密是对自己的经济学研究结论作出专业性的说明讲解,但表述的十分易读易懂,很多内容说明细致入微,可能你不是具备十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也能大致地通过国富论了解到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国富论从社会分工,到货币的产生,到交易的发展……等等,对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个较详尽的说明。
  
  经济学原理主要就是针对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没有什么经济学基础的人。主要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著名理论进行简单说明,使读者可以有粗浅的经济学知识了解。同时又有一些数学模型,以更好地说明知识点。
  读起来趣味性十足,又不枯燥。
  
  很难说是先读哪一本更好些,但觉得这两个学者都十分地能以浅显的语言去表述复杂的经济理论,十分赞!


   古典经济学家十分关心国家的富裕,所以有经济学家说,古典经济学都是发展经济学。《国富论》从名字上来看就在讨论这个问题,而斯密回答的非常好。
   先看看《国富论》前两篇论述了国民财富如何增长。
   第一.劳动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经济学史上闻名遐迩的话。那劳动分工是怎么增加劳动生产力的呢?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举例。”
   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分开来看,第一个就是劳动熟练度,增加了生产率,在它举得例子中体现的很好。
   第二个是转换工作节约的时间。这里就暗含了组织和制度的改进,大型工厂的产生就适应了这里的发展。
   第三个是技术上的改进。分工加快了技术的改进,而技术改进是全要素生产率之一,可以极大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点是劳动力质量的改进,第二、三代表了全要素增长率的进步。,“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劳动力与全要素增长率都可以增进。
   同时,劳动分工带来了生产率的改进,这样一来,商品包含的劳动量低了,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价格也降低了。后面是斯密没想到的,那就是杨格定理。商品价格的降低,相当于购买力提升了,这样一来,市场就扩大了。斯密说过,“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这样就反过来推动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个循环,即经济进步。由此一来,经济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资本。 劳动分工带来了技术、生产率,代表全要素增长率。投资就是资本的存量。斯密也极为重视这一问题。他说,人们有了剩余,存了资本,才能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工资更高了,促进了社会整体利益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本是个好东西。
   斯密认为,资本是发展的动力,所以需要节约以储蓄资本。他痛斥浪费的可耻,赞扬节约的高尚,从这里可以联想到美国的清教徒精神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
   资本的好处是根本的。没有私有制的原始社会里,没有资本积累,也无法扩大生产,无法改进技术,更无法促进更多人财富的增长。
   而资本对人的解放作用,是深刻的。有了资本,人们就不用去小砍柴了,可以用锯子。这不是解放作用吗?真正能使劳动者解放的不是什么暴力斗争,而是机器。上次谈起富士康的12连跳,问如何解救劳动者单调痛苦的劳动命运?答:只能用机器代替人。事实上,已经很多企业开始运用了,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需要资本,人类的发展更需要资本。
   这句话,完整涵盖了斯密的国民财富理论。
   “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只有两个方法,一为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一为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很明显,要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必先增加资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要增加同数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唯有增加那便利劳动、缩减劳动的机械和工具,或者把它们改良。不然,就是使工作的分配,更为适当。但无论怎样,都有增加资本的必要。要改良机器,少不了增加资本;要改良工作的分配,亦少不了增加资本。把工作分成许多部分,使每个工人一直专做一种工作,比由一个人兼任各种工作,定须增加不少资本。因此,我们如果比较同一国民的前代和后代,发觉那里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后代比前代多了,其土地耕作状况进步了,工业扩大了、繁盛了,商业推广了,我们就可断言,在这两个时代间,这国的资本,必定增加了不少。”
   所以,国民财富增加的因素是劳动分工、劳动力与资本。这与索洛模型相同,经济增长要靠投资、劳动力、全要素增长率。模型只是数量化了,斯密早已揭示出来了,可以想见斯密的伟大。


   很遗憾,都大四了才开始看这本书,没看过这本书,幸好,没有错过这伟大的思想。
   我想可能一个人刚看这本书的话,对于里面很多意思体会不出来,还是要先看萨缪尔森《经济学》,了解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然后看经济学思想史,了解古典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还有斯密的生平也需要了解,否则不会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也是一个上帝的信徒。
   可能一个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看不见的手”。但这个思想的经济学涵义在后来也被修正了。
   只有斯密论述劳动分工的思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也是到现在仍然颠簸不破的思想。它仅仅告诉了我们劳动分工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么简单吗?如果仔细看劳动分工的形成及其影响,会发现分工的伟大。
   斯密如何论述劳动分工的形成?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也就是说是交易,带来了分工的发展。这种交易是人类所独有的。按照现在前沿科学的研究,这是所谓“非亲缘性利他主义”。交易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由于私有制和剩余产品才存在的,私有制和剩余产品只是交易的条件,但人类的社会交易在商品交易之前就有了,即所谓”对等性行为”,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你对我不好,我就惩罚你。这是题外话,也是斯密的时代不可能知道的,但他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
   分工确立了之后呢?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这两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分工交易确立以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巨大变革。即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要与他人互通有无,这使得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合作与制约的关系。合作是交易,而交易必须至少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易。试想一下,如果这种交易无法完成,则双方不能获利,不能生存下去。所以要完成,必须是平等的交易。同时,强迫买卖也不能使交易成功,所以需要自由的交易。我们知道,交易不成功就等于不能生存,这一强有力的联系使得这种关系不可断裂,并不断增强。平等、自由,也就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即普世价值,否定普世价值,就否定了市场经济。
   再想,交易中可能会有人违背这种公平,损害他人的利益,我和你交易,但我卖假货,坑你,我还强买强卖。这样一来,必须要一个中间人去完成这样的仲裁,这种仲裁在社会血缘关系中就有了,是酋长或长老,而在商业社会里,只能是政府。斯密在说货币的起源的时候也说了这个问题,货币有称量问题,需要政府来加公印。所以,无政府主义,斯密是不会同意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政府的目的和性质。
   之后,他又说,“他们依着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好象把各种才能所生产的各种不同产物,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各个人都可以这个资源随意购取自己需要的别人生产的物品。”
   也就是说分工和交易使人与人之间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这个观点是深刻的。在小农经济社会,小农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他们对于政府的要求,只是能自己生产就可以了,谁能用强力维护他们的安宁,他们就支持谁,他们不会联系,也无法联系,去共同推举个大家都认可的人,这也就是专制政治的根基。而商业社会,人们有了共同的利益,他们要求公平的交易,需要的政府必然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种公认,按照社会现实,只能用选举来产生,这也就是民主政治。
   这两句关于分工的内涵怎么读,怎么背也不过分。因为斯密在这里揭示了商业社会(或市场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就可以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和政治模式。
   怪不得很多经济学家说,《国富论》的前三章,需要背下来,确实太伟大了。


  大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不太喜欢经济学。一方面是学校是文科院校,教得不好(当然也有教得不错的,但是占少数),另一方面是觉得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较为悲观,且可以商榷。
  
  工作多少年后,第一次读《国富论》,让我改变了看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分析让人看到理性的力量,甚至我开始觉得经济学比政治学更加科学。斯密可称作千年思想家,既有突破性,也十分缜密,并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实践者。
  
  《国富论》在货币、税收、贸易等多个方面做了分析,已经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许多观点已经过时,但是思想不过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工作多年之后,才感觉,依靠理性分析,用利益和制度来调控各方面政策才是现代政府应该做的。反思中国过于依靠精神,这其实应当重视。我工作的单位即是依靠各种核心价值观来激励工作热情,这十分有问题。我们不应当否认人的趋利避害,而是顺应这一本能。
  
  第二,公正思想。斯密的立场是站在国家全体,而不是某一阶层。他会理性分析某种政策对于各阶层的影响,但倾向于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
  
  第三,同情心。斯密对政策中影响下层民众的措施更加敏感,他认为一项政策应避免伤害下层,这是无需论证的。
  
  斯密对于公共服务也做了经济学分析,例如宗教、教育、司法等等,如何激励劳动者更加努力也认真分析,十分可贵。《国富论》出版时美国尚未独立,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应当放弃殖民地。他的教育和司法方面意见也很有价值,但由于中国供需严重失衡,许多经济学原理不再适用,希望再有斯密一样的思想来分析中国。
  
  斯密的分析方式让我想到顾准。现在认为会计学值得学习,有了会计学知识,对于国家政策的分析将更加深入。


  本来以为和《经济学原理》类似,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我感觉《经济学原理》讲的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主要通过图表等讲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为教科书简直讲得非常好了,但是缺少其他的延伸,比如政治经济学。而在《国富论》中是通过历史资料来总结基本概念,这让它变得有些枯燥,但是也让它的描述很令人信服。读了这本就觉得资本主义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制度了,而共产注意却显得很反自然:资本的所有者当然是想从已有资本来赚钱,这根本无可厚非,没有了集中的资本,劳动力根本就集中不起来,也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在都比较穷时实施共产注意就是找死,除非政府拥有大量资本,这样才可以集中起来推动生产,但是就像《国富论》中所说的,最有效的调控手段还是“看不见的手”,只是因为中国可以模仿他国的发展过程来模拟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已。
  
  一般都会认为《国富论》是经济学著作,但是里面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纯粹的经济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如下面的摘抄:
  “司法权如不脱离行政权而独立,要想公道不为世俗所谓政治势力所牺牲,那就千难万难了。肩负国家重任的人,纵无何等腐败观念,有时也会认为,为了国家的重大利害关系,必须牺牲个人的权利。但是,各个人的自由,各个人对于自己所抱的安全感,全赖有公平的司法行政。为使各个人感到自己一切应有的权利,全有保障,司法权不但有与行政权分离的必要,且有完全脱离行政权而独立的必要。审判官不应由行政当局任意罢免,审判管的报酬也不应随行政当局的意向或经济政策而变更。”
  所以我现在倒觉得这书对管理者也十分有用。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几句:
  “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
  “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转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么每年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至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佣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相互竞争。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么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加个,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们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段,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第二阶级即靠工资过活的阶级的利益,也同样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劳动工资最高的时候,就是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所属劳动量逐年增加的时候。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増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低落,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当社会衰退时,其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一限度下。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得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体验不到的痛苦。”
  “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预蓄的资财越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越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操作,既渐趋简单,变有各种新机械发明是操作更为简单迅速。所以,当分工进步了的时候,雇佣工人数目不变,所必须预先储有的食物供应,要和在分工没有这样进步时相同;而必须预先储备的材料和工具,却要比分工没这么进步时所需要的来得多。况且,一种行业分工越是细密,它的工人人数往往越是增加;更确切地说,使他们分工能越来越细密的,就是他们人数的增加。”
  “司法上的职权,如是君主或酋长自己行使,无论如何滥用,亦无法矫正,因为他是最后权势的,任何人都不够资格责问他。可是,这职权如由代理者行使,那就有矫正的余地。代理者如犯了某种不正当行为,而且有单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君主未必总是不愿意惩罚他,货强制矫正错误。但代理者所行的不正,如是为了君主的利益,换言之,如是为了献媚于任命他重用的人,那在大多数场合,就严如君主自行不正一样,无法得到补救。”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好的政府(统治者)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但又能“功成事遂”。
     今天说的并不是老子,而是有经济学之父誉称的亚当﹒斯密,他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至少300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确实做到了“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的态度。所以,熊彼得说亚当﹒斯密注重实际,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立了基础。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小说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路过两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这本书被推崇的程度之高,不用我说,我正是被这声誉吸引才开始看的。
   读过之后,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全是新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
   我觉得这是眼下我们全国人民应该读的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是中产阶级和想推动中产阶级人群增大的人需要读的书,它给出了一些指导,其中的企业家们可以在经济上做许多事;国家领导人有必要一读,看看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可以这样继续下去,想要改革该往什么方向,既得利益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党派的宗旨和它的领导地位。


   我三年前就看完了这本书,不过当时读起来很晦涩,尤其是关于统计计算货币的论述中有太多的先令、蒲尔士,那真叫人头晕呀。不过读完以后获益匪浅,发现以前课本上一提到这本书,就说它的主要观点是劳动价值论和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其实,里面还有其他很好的思想,只不过作为学术上的著作这些思想都是无关紧要的。
   我记忆里就有两点关于粮食的经济学思想。一是一年为时间标准的商品价格变动图中,粮食的价格变动幅度是最小的商品之一,说明长期看粮食的价值受市场的影响较小,它的保值效果很好。中国古代官吏的俸禄都是按粮食计量的,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是粮食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在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它的产量高,供给充足,价格较低,和黄金比价值不值一提;而当政治动荡时,它的供给不充足很稀缺,而它有刚性需求,因此价格很高,甚至比黄金还贵。这一点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可以体现。
   总之,读书不能纯粹为了研究,而应该多学习有用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


  不得不说,时代文艺出版社的这一本,翻译的实在很一般。每一处的词不达意,都像长毛地毯里的瓜子皮一样,频频打断阅读思路让人出戏。
  
  咽不下、吐不出,放下不读又心有不甘,真是难受。
  
  以后买书要看好出版社和翻译者啊,打折书购买要三思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