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优游人间

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语堂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言  诗意人生  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它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时期,嗣后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带着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后来达到一个活动较剧烈的成年时期,由经验上获得进步,又由社会及人类天性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到中年的时候才稍微减轻活动的紧张,性格也圆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一样,对于人生渐抱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温和的态度;以后到了老年的时期,内分泌腺减少了它们的活动,假如我们对于老年能有一种真正的哲学观念,照这种观念调和我们的生活形式,那么这个时期在我们看来便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时期;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一个人便永远长眠不醒了。我们应当能够体验出这种人生韵律之美,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这些循环的动作,在正常的人体上是大概相同的,不过那音乐必须由个人自己去演奏。在某些人的灵魂中,那个不调和的音键变得日益宏大,结果竟把正式的曲调淹没了。由于那不调和的音键声音太响,使音乐不能继续演奏下去,于是那个人便开枪自戕,或跳河自尽了,这是因为他缺少良好的自我教育,弄得原来的主旋律遭了掩蔽。反之,正常的人生是会保持着一种严肃的动作和行列,朝着正常的目标前进。在我们许多人之中,有时震音或激越之音太多,因此听来甚觉刺耳。我们也许应该有一些以恒河般伟大的音律和雄壮的音波,慢慢地永远地向着大海流去。  一个人有童年,壮年和老年,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不美满。一天有上午、中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这办法再好没有。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如果我们抱着这种生物学的人生观念,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除自大的呆子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之外,没有人否认人生确是像一首诗那样生活过去的。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人生七阶段的那节文章里,把这个观念极明显地表达出来,许多中国作家也曾说过与此相似的话,莎士比亚没有变成富于宗教观念的人,也不曾对宗教表示很大的关怀,这是很可怪的。我想这便是他所以伟大的地方。他把人生当作人生看,他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和组织,正如他不打扰他的戏剧中的人物一样。莎士比亚和大自然本身相似,这是我们对一位作家或思想家最大的赞颂。他只是活在世界上,观察人生而最终离开了。  我们的生命总有一日会灭绝的,这种省悟,使那些深爱人生的人,在感觉上增添了悲哀却反使中国的学者更热切深刻地要去领略人生的乐趣。这看来是很奇怪的。我们的尘世人生因为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必须趁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尽情地把它享受。如果我们有了一种永生的渺茫希望,那么我们对于这尘世生活乐趣便不能尽情地领略了。  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相信生命像一支烛光,总有一日要熄灭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它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此外还有一层最为重要: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旨,去想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随时使我们感悟到自己的缺点。它也使我们心中平安。因一个人的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恶劣遭遇的准备,才能够获得真平安。这由心理学的观点看来,它是一种发泄身上储力的程序。  中国的诗人与平民,即使是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时,下意识里也常有一种好景不常的感觉,例如在中国人欢聚完毕时,常常说:“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日子。”所以人生的宴会便是尼布甲尼撤(Nebuchadnezzar——古巴比伦国王,以强猛、骄傲、奢侈著称)的宴会。这种感觉使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也有一种神灵的意识。他观看人生,好比是宋代的山水画家观看山景,是给一层神秘的薄雾包围着的,或者是空气中有着过多的水蒸气似的。  我们消除了永生观念,生活上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问题就是这样的:人类的寿命有限,很少能活到七十岁以上,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活调整,在现实的环境之下尽量地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种观念就是儒家的观念。它含着浓厚的尘世气息,人类的活动依着一种固执的常识而行,他的精神就是山泰雅拿所说把人生当做人生看的“动物信念”。这个根据动物的信念,我们可以把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关系,不必靠达尔文的帮助,也能做一个明慧的猜测,这个动物的信念使我们依恋人生——本能和情感的人生——因为我们相信:既然大家都是动物,所以我们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获得正常的满足,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这包括着生活各方面的享受。  这样说起来,我们不是变成唯物主义者了吗?但是这个问题,中国人是几乎不知道怎样回答的。因为中国人的精神哲理根本是建筑在物质上的,他们对于尘世的人生,分不出精神或是肉体。无疑地,他爱物质上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就是属于情感方面的。人类只有靠理智才能分得出精神和肉体的区别,但是上面已经说过,精神和肉体享受必须通过我们的感官。音乐无疑地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的,它能够把人们高举到精神的境界里去,可是音乐必须通过我们的听觉。所以对于食物的享受为什么比交响曲更不属于心灵的这一问题,中国人实在有些不明白。我们只有在这种实际的意义上,才能意识到我们所爱的女人。我们要分别女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不可能的。我们爱一个女人,不单是爱她外表的曲线美,并且也爱她的举止,她的仪态、她的眼波和她的微笑。那么,这些是属于肉体的呢?还是精神的呢?我想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吧。  这种人生现实性和人生精神性的感觉,中国的人性主义是赞助的,或者可以说它是得到中国人全部思想方法和生活方法的赞助的。简单讲来,中国的哲学,可说是注重人生的知识而不注重真理的智识。中国哲学家把一切的抽象理论撇开不谈,认为和生活问题不发生关系,以为这些东西是我们理智上所产生的浅薄感想。他们只把握人生,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怎样地生活?”西洋哲学在中国人看来是很无聊的。西洋哲学以论理或逻辑为基点,着重研究智识方法的获得,以认识论为基点,提出知识可能性的问题,但最后关于生活本身的智识却忘记了,那真是愚蠢琐碎的事,像一个人,只谈谈恋爱求求婚,而并不结婚生子;又像操练甚勤的军队不开到战场上去正式打仗。法国的哲学家要算最无谓,他们追求真理,如追求爱人那样地热烈,但不想和她结婚。  中国人之爱悠闲,有着很多交织着的原因。中国人的性情,是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的。这种爱悠闲的性情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受了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最后又由一种人生哲学——大体上可称它为道家哲学——承认它为合理近情的态度。中国人能囫囵地接受这种道家的人生观,可见他们的血液中原有着道家哲学的种子。  有一点我们须先加以澄清,这种消闲的浪漫崇尚(我们已说过它是空闲的产物),绝不是我们一般想像中的那些有产阶级者的享受。那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要明了,这种悠闲生活是穷愁潦倒的文士所崇尚的,他们中有的是性爱悠闲的生活,有的是不得不如此,当我读中国的文学杰作时,或当我想到那些穷教师们拿了称颂悠闲生活的诗文去教穷弟子时,我不禁要想他们一定在这些著作中获得很大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慰。所谓“盛名多累,隐逸多适”,这种话在那些应试落第的人听来是很听得进的;还有什么“晚食可以当肉”这一类的俗语,在养不起家的人即有以解嘲。苏东坡的诗中不过写了一些“江上清风”及“山间明月”。陶渊明的诗中不过是说了一些“夕露沾我衣”及“鸡鸣桑树颠”。难道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和桑树颠的鸡鸣只有资产阶级者才能占有吗?这些古代的名人并不是空口白话地谈论着农村的情形,他们是躬亲过着穷苦的农夫生活,在农村生活中得到了和平与和谐的。  这样说来,这种消闲的浪漫崇尚,我以为根本是平民化的。  笼统说来,中国的浪漫主义者都具有锐敏的感觉和爱好漂泊的天性,虽然在物质生活上露着穷苦的样子,但情感却很丰富。他们深切爱好人生,所以宁愿辞官弃禄,不愿为心形役,在中国,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有权势者和成功者独有的权利(美国的成功者更形匆忙了!)而是那种高尚自负的心情的产物,这种高尚自负的心情极像那种西方的流浪者的尊严的观念,这种流浪者骄傲自负到又不肯去请教人家,自立到不愿意工作,聪明到不把周遭的世界看得太认真。这种样子的心情是一种超脱俗世的野心、愚蠢和名利的诱惑而产生出来的。哪个把他的人格看得比事业的成就来得重大,把他的灵魂看得比名利更紧要的高尚自负的学者,大家都把他认为是中国崇高的理想。他显然是一个极简朴地去过生活,而且卑视世欲功名的人。

内容概要

  《优游人间》是具有独特格调的散文小品,透露的是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脱俗休闲生活方式,是一席阅读的盛宴!林语堂虽是基督教家庭出身,且自称是老庄之徒,但他满怀中国古典文化精髓,又融合了西方很多绝妙的哲思 ,积极向上,有蓬勃的生命力,无畏,无伪,知理而近情。他的去污能力很强,身上特别有正气,只取精华,没留那些肮脏的东西,所以,越到老年越成就事业与他自己——这样的人,古往今来也屈指可数。其散文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大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学。1945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人生得意须尽欢以放浪为理想的人与尘世结不解缘快乐问题心灵的欢乐怎样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论幽默论幽默感论东西文化的幽默安卧眠床有不为我所欲会心的微笑笑话得很个人主义孔子在雨中歌唱米老鼠第二篇 偷得浮生半日闲素食者的自供大暑养生我怎样买牙刷我的婚姻夏令读物家园之春坐在椅中酒令食品和药物美国三大恶习室雅何须大农历元旦身体总检查鸟语买鸟第三篇 矮纸斜行闲作草假定我是土匪做好一个人任性与不可捉摸守古与维新看电影流泪买东西梦想乡情握手知足西装的不合人性论利论趣说天足狂论谈话烟屑第四篇 闲敲棋子落灯花时代与人观念比炸弹更可怕裁缝道德恶性补习论无字的批评茶和交友糍粑与糖元宝吃糍粑有感淡巴菇和香吃草与吃肉思孔子闲话说东坡寄怀汉卿一点浩然气思满大人与大千先生无所不谈悼狗肉将军光电火石间诗意人生

章节摘录

  人类如要生活,依然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生活在天上啊等问题,必须抛弃。人类的心神哟!别张开翅膀,飞到天神那边去,而忘掉这个尘世呀!我们不都是注定着要遭遇死亡命运的凡人吗?上天赐给了我们七十年的寿命,如果我们的心态太高傲,想要永生不死,这七十年,确是很短促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地稍为平静一点,这七十年也尽够长了。一个人在七十年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享受到很多的幸福,要看看人类的愚蠢,要获得人类的智慧,七十年已是够长的时间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长寿,在七十年的兴衰中,也尽够去视看习俗、道德和政治的变迁。他在那人生舞台闭幕时,也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地由座位立起来,说一声“这是一出好戏”而走开吧。  我们是属于这尘世的,而且和这尘世是一日不可离的。我们在这美丽的尘世上好像是过路的旅客,这个事实我想大家都承认的。即使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况且我们并不是住在地牢里,而是在这个美丽的尘世上,而且是要过着七八十年的生活,假如我们不尽力使生活美满,那就是忘恩负义了。有时我们太富于野心,看不起这个卑低的,但也是宽大的尘世,可是我们如要获得精神的和谐,我们对于这么一个孕育万物的天地,必须有一种感情,对于这个身心的寄托处所,必须有一种依恋之感。  所以,我们必须有一种动物性的信仰,和一种动物性的怀疑,就把这尘世当做尘世看,韬洛(Thoreau——美国十九世纪作家和自然主义者)觉得自己和土壤是属于同类,具有同样的忍耐功夫,在冬天时,期望着春日的来到,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不免要想到,寻求神灵不是他的份内事,而应由神灵去寻求他;依他的说法,他的快乐也不过和土拨鼠的快乐很相似,他这种整个的大自然性也是我们所应该保持的,尘世到底是真实的,天堂终究是飘渺的,人类生在这个真实的尘世和飘渺的天堂之间是多么幸运啊!  凡是一种良好的、实用的哲学理论,必须承认我们都有这么一个身体。现在已是我们应该坦白地承认“我们是动物”的适当动机,自从达尔文进化论的真理成立以后,自从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化学获得极大的进展之后,这种承认是必然的。不幸我们的教师和哲学家都是属于所谓知识阶级,都对智能有着一种特殊的,专家式的自负,致力于精神的人以精神为荣,正如皮鞋匠以皮革为荣一样,有时他们连“精神”一词也还觉得不够飘渺抽象,更拿什么“精粹”“灵魂”或“观念”一类的词字冠堂皇地写出来,想拿它来恐吓我们,人的身体便在这种人类学术的机器中,蒸馏成精神,而这种精神进一步凝聚起来,再变成一种精粹的东西。但是要晓得即使是酒精也须有一个“实体”——和淡水混合起来——才能味美适口,然而我们这些可怜的俗人却须饮这种精神所凝聚的精华。这种过分着重精神的态度实是有害的。它使我们和自然的本能搏斗,它使我们对于天性无从造成一种整体完备的观念,这是我批评它的一个主要点。同时这种态度对于生物学和心理学,对于感官、情感,尤其是本能,在我们生命上所占的地位,也是极少认识的,人类是灵与肉所造成,哲学家的任务应该是使身心协调起来,过着和谐的生活。  ……


编辑推荐

  在林语堂的作品里我们没有读到任何措辞强硬的言语,没有强加于人的偏执与独断。而是心平气和、清风化雨式的微风细语与举重若轻、气象万千的艺术手法。  他的读书境界是令人向往的,只是心不能至,要处处受羁绊。读他的文字后再读现今的一些所谓名家名人的作品只感觉到语言的枯燥无味。  ——网友smallrain8288  林语堂的作品对于我来讲,似春风的抚摩而幸福、一种茫茫人生的依恋,悠悠然的闲适。——网友色翠欲流  《优游人间》是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选集。作者以他天赋的幽默才能,极其雍容的文笔,娓娓讲说他的人生哲学。他力求将中国古代的生活智慧同现代工业文明完美的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宜于享用的中产阶级的哲学:旷达、温厚、适度、快乐。幽默是他的哲学精髓。在书中,从人类观念,人生态度,直到种种的具体问题,如婚恋、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面的享受,无论巨细,都有着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古今杂糅、说东道西、引经据典、亦庄亦谐,具有酣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充分显示了性灵小品的魔力。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胸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优游人间 PDF格式下载



闲敲棋子落灯花


林语堂的散文很经典


闲时读读,提高一下,不错。


潇洒走一回


胸中无墨 多看书


好东西,价廉物美,送货快!


超值购买


   应该是一天下午,我从带回家的书摞中抽出林语堂先生的《优游人间》就翻了起来。这本书是文汇路买的,而且在我的衣柜中待了至少一学期。书的序章我早看过,写得很是性情,但在学校觉着一时没有这份悠闲,故而一直搁置了。
  
   我一天只看几篇,一来是先生学贯中西,单是中国的经典,我读得已很吃力,更不奢谈西方的经典了;二来书名使然,一口气读完不就太过唐突无礼了?
  
   先生提出了中国人以放浪为理想的精神,进而阐述西方所谓“幽默”的精神。于此我似懂非懂,但很是喜欢其中豁达开明的人生态度和对酸腐之人尖锐而深沉的批判。
  
   先生谈了很多生活中的乐趣,其他没怎么记住,有一条是记下了:“安卧眠床”。于是乎我天天醒来就在床上躺着,有时想些事,有时啥也不想又模模糊糊睡了过去,不管怎样,感觉挺好。还有一个是行酒令,虽然有趣,但估计是没有这个能力玩了。
  
   我最喜欢一篇题为《假定我是土匪》的文章,开头一句便是“这个题目太好了,越想越有趣,假定教师肯出这种题目,必定触起学生的灵机,不怕没有清俊的文章可读。”诚哉斯言!文章把诸般复杂的世事人性都付笑谈,颇让我有五体投地之感。
  
   合上书想想,我从好多篇文章中读出来的是一个字:真。我至今悟出的人生应有之义竟与此契合。但是我悟的似乎要更复杂些,这也间接证明我的“道行”还不够。其实一切都在那一句大家都知道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中,或者说在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但一切的一切却似乎不可说呀。
  
   这本集子应该是出版设自己编的,编排上我就看出好多值得商榷之处,遑论错字错句了。但转念一想,无伤大雅,我不看又何妨!
  
   2010.2.24


民国乱世,林先生犹如一服清凉散,给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注上了一点浪漫。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轻松戏谑,使人心灵安慰之余,又多了些许忍俊不禁。何谓语丝?谈语犹面包吐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