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春秋大义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熊逸  

页数:

568  

Tag标签:

无  

前言

  1. 前两本书的出版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书市就如 同璀璨诱人的后宫,而入场券却是自己的一对睾丸。而且,火上浇油的是 :皇帝仅仅命令割掉睾丸,我也明明早已经挥刀自宫,可到了大内总管那 里却始终无法过关——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看什么都像睾丸!唉,或许正 应了黄裳前辈说的:“在精明的主子手下工作,是困难的,必须时时提防 无从悬揣的挑剔指摘,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警惕,加码诛求,把定罪拟得 严严的,宁愿由主子来‘加恩’末减……”(黄裳《笔祸史谈丛》) 是我多虑了吧,这种情况也许应该归功于社会分工的日趋发达——据 说孔子修《春秋》是“笔则笔,削则削”,后人为文其实也依然如此,只 不过有了分工罢了:作者只管“笔则笔”,另有专人去负责“削则削”。 ^_^ 这真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啊,我曾经用伟大的魏忠贤为榜样来激励自己 :看看人家九千岁,混得比谁不强!可理智随即又告诉我:别信那些励志 书,个案根本不能说明普遍性!——我可以举出弗兰克·奈特和布迪厄的 研究成果来作为有力的佐证,尽管饱经沧桑的老奶奶们用土话讲过同样的 道理。最后,睾丸暂时占了上风:孙盛阳秋存异本,互联网上好搜寻。这 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吗? 但是,鉴于睾丸在人类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卑贱地位,对他的谗言我一 时也不敢轻信,可也正如历史上谗言往往占据上风,我这个俗人自然也终 于没能免俗。呵呵,转念想想,净事房出身其实又如何呢,评书里不是有 个家伙么,经常自信满满地通名报姓:“吾乃阉人张翼德是也!” 2. 本是想详细讲解“《春秋》三传”的,讲解春秋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于是在正式开讲之前需要写上一个小序,谈谈春秋的小国民主是如何一 步步走向战国、秦、汉的大国寡头乃至大国专制的,谈谈《春秋》及其相 关的经典是如何在秦、汉以来的两千年专制社会里发挥实际作用的,谈谈 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这些“迂腐的书斋学问”在当初是如何地在政治和社 会生活中呼风唤雨的,谈谈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一 种怎样的东西,谈谈道家的思想是否真的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清静无为” ,谈谈一统天下的儒学究竟在怎样培养出忠臣孝子,谈谈我们对那段历史 有着多少的误解和想当然……但是,一不小心,这个序言就写长了,长到 了现在这个足以支撑起一本厚书的篇幅,如果“世界上最长的序言”也能 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等哪天实在无聊的时候我或许会试上一试。 ——无聊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我不得不再写 一个“序言的序言”,嗯,就是你正在看的这个。 3. 每次写书的时候我常常精神亢奋,但写序言的时候却经常龇牙咧嘴, 有时我真想好好翻翻旧书,找出哪位伟大的作家也有同样的毛病,但总是 没能如愿。好在懒惰总能刺激人们去寻找捷径——前思后想之后,我决定 了:干脆就直接引用三位前辈高人给他们自己的著作所作的序言好了。呵 呵,人故然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但我保证,他们的序言用在我这里绝对 不是胡拼乱凑。 第一个要引用的,是摩莱里给他的《自然法典》写的序言,把拉丁文 略去之后是这样的: 人们是否读这本书,对我关系不大;但是,如果要读,就应当先读完 ,再提出任何异议。我既不愿意人家半听不听,也不愿意让有成见的人来 评判。为了了解我,就必须放弃自己最珍视的偏见:请你摘掉这块面纱一 分钟吧,你将会惊讶地发现,你认为从中汲取智慧的地方,正是一切灾祸 和罪恶之根源。你会清楚地看到自然的最简单而又最好的教诲,它总是处 处与通常的道德和政治不相容的。如果你的心灵和理智已经被通常的道德 和政治的信条所迷惑,你既不愿意也不可能意识到其荒谬之处,那么,我 就听凭你随这谬误之流去吧。 第二个要引用的,是约翰?格雷《人类幸福论》的序言: 这里讨论的一些问题,可能是依据跟整个教育制度向目前这一代人灌 输的观念很不一致的观点来加以探讨的。因此,在那些尚未形成与自己青 年时代的最初印象相反的任何观点的人看来,也许会觉得我们的见解是错 误的。不过我们要问一下,上述见解果真是错误的吗? 第三个要引用的,是许地山《道教史》的序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的结果总撮起来,作为大学 参考的书……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 教。 最后许地山的这篇当中,有一句话是要改动一下的:把“作为大学参 考的书”改为“作为中学生可看可不看的课外读物”即可。 ——说句心里话,本来我是想把许地山这篇放到后记再引的,可就在 思想斗争关键时刻,良知突然露了露头,我终于还是不情愿地改变了原来 的计划。 最后,再从阅读的角度说上两句:为了兼顾通俗和严谨,我对古老典 籍的引述一般会在正文当中取其意而遗其直,并把原文附在注释里以供参 考查阅。另外,如果说以前的《孟子他说》和《周易江湖》是好熊的“休 闲装版”,那么,现在这个《春秋大义》就是好熊的“正装版”了,不知 道老朋友们是否习惯呢? 好了,开场白就说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字至少会让你读得有趣,嗯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熊逸列传》里说的:“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件事情 是比读书更快乐的话,那一定就是读熊逸的书了。”^_^ 熊逸 2006-11-21

内容概要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嗯,儒学并不像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什么讲做人、讲伦理的哎——不是的,儒学的核心是在政治,而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并不是像很多现代人认为的那样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而是体现在《春秋》里的。  钱穆曾经很清晰地梳理过这个脉络:“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此下魏晋南北朝以迄于隋唐,《春秋》列于经,仍非《论语》所能比。”后来直到宋朝,《论语》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则抬高《论语》超过了《春秋》,到清代乾嘉以后,《春秋》又超过了《论语》,“只有最近几十年,一般人意见,似乎较接近两宋之程、朱,因此研究孔子,都重《论语》,而忽略了《春秋》。”  其实,要说这“最近几十年”,《春秋》也发出过不小的声音——晚清时代公羊学独胜,维新派拿它讲变法,革命家拿它讲“华夷之辨”和“易姓革命”,即如一向给人以埋头训诂之印象的杨树达前辈也在1943年出版的《春秋大义述》的自序当中倡明“意欲令诸生严夷夏之防,切复仇之志,明义利之辨,知治己之方”。他所指明的这几条“春秋大义”在当时是实有所指的。而如果以我们现在为坐标,这“最近几十年”的特色则更是明显——要知道,“《春秋》学”比“《论语》学”可复杂和深奥多了,所以,偌大文化断层边缘上的人们借助于《论语》来给断层搭桥显然要比借助于《春秋》容易得多。不过悲观地说,现在再怎么熟读《论语》和《春秋》,乃至其他种种儒家经典,都不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看看人家汉朝,儒者之学居然切切实实地施展在现实的政治生活当中,影响着内政与外交,掌握着生杀大权,真是威风八面啊。

作者简介

熊逸:读熊逸的文章让人想到令狐冲,那个武侠世界里的自由主义者,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破尽天下招式。熊逸的前作《周易江湖》可比“破剑式”,到《春秋大义》已经是“破气式”了。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传自风清扬,熊逸的独孤九剑传自何处已不可考,但我感觉他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受哈耶克和波普尔的影响甚大,《春秋大义》是可算是借中国历史对奥地利学派精神的一种宣扬,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对的政制的思考热情也淹没在赚钱的浪潮中,这本书的出现,给了很多人擦亮自己眼睛的机会。

书籍目录

引子之一:新问题常是老问题(一)“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二)五十年前哈耶克——(三)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四)祭孔?文天祥——(五)义和团?谁还记得陈天华——(六)马克思论太平天国——(七)恩格斯论“9?11”引子之二:事实问题还是逻辑问题引子之三:在诗歌的标签之外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一)徐元庆谋杀案——控方:陈子昂,辩方:柳宗元(二)梁悦谋杀案:韩愈的法律难题(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过分报怨——从赵娥亲案、康买得案和阳球灭门案看《公羊传》的复仇大义——爱德华?泰勒的人类学解释(四)“汉时以经义断事”——张汤亭疑奏谳——隽不疑处置卫太子事件——萧望之以儒术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的“九世复仇”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一)“三传”小史——小学《论语》与大学《春秋》——“春秋三传”和“春秋四传”——公羊学和榖梁学在皇家擂台上的正式比武——作为实用政治学的儒学(二)作为官方政治学的“春秋大义”——《唐太宗文集》——《春秋决狱》——《诗经》和《春秋》的联合断案——对孟子的一次问难(三)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罚——《春秋繁露》——逄丑父该杀——辕涛涂不该抓——鲁季子追捕庆父——吴季子宽恕阖庐——皇恩浩荡与感恩图报——爱国的逻辑试题——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盐铁论》(四)官员私斗:汉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个案例范本——弃市——完城旦舂——孝道的顺民逻辑(五)查案不难,判案才难——许世子判例——谁是理性人——腹诽判例——约法三章(六)赵家村的爱国主义——君亲无将——同姓公卿和异姓公卿——国家股份公司(七)江山可以送人吗?——卖国的人不都是贼——工人无祖国——泰戈尔对民族长远利益的质疑——民族主义与普世情怀(八)三纲实系命——黑社会的三纲五常——乞丐何曾有二妻——在哈巴狗的眼里,狼是粗俗可鄙的——《驯狗教程》——“罢黜百家,独尊墨家”,“罢黜百家,独尊阴阳家”——从《论语》中论证出奴隶制的优越性,用《左传》来支持纳粹,甚至从《诗经》里论证出外星人的存在——谄媚的笑资格考试(九)Don’t Be Evil,真的吗?——《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文章模板——乌鸦蛋和凤凰蛋——提意见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领袖似乎比普通老百姓更容易向堕落和愚蠢的一面发展——事情总是被“奸臣”搞坏的——“大人栽培”和“小的岂敢”——禅宗和尚的“打机锋”和官员们的“揣摩上意”(十)绞尽脑汁,抓住路温舒的破绽第三章 天人三策(一)“天人三策”之一——鬼神与灵异现象——做人还是做政治?——格劳孔PK苏格拉底——吕底亚牧羊人的戒指——儒法合流——皇帝上岗资格认证——孔孟之道和周孔之道——但欠世宗一死——《李秀成供词》——忠——从绝对父权到绝对君权——皇帝也需要刻章办证——建议皇帝下台——乌托邦种种(二)“天人三策”之二——形式主义必不可少——“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吗?——汉承秦制——家天下、家庭行为和家长行为——要“国富民强”还是“国强民弱”?(三)“天人三策”之三——“问鬼神”和“问苍生”并不矛盾——《搜神记》的怪力乱神——汤祷——龙图腾和龙王——端午节到底纪念谁?(四)在老天爷的英明领导下……——最怕是日蚀——日蚀三十六,弑君三十六——学习汉明帝的重要讲话(五)纬书和伪书(六)用灵异现象劝皇帝下台(七)年号也是一门学问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一)乐毅是忠还是奸?——听文天祥讲爱情故事——海南人民的分裂运动或独立运动——乐毅后人的故事(二)到底什么才是“国”?——伏尔泰的《哲学词典》(三)乐毅一家人与早期的道家传承——河上丈人与安期生——曹参的转型(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五)两种“无为而治”(六)到底谁才是奴隶?(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法礼之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善恶与习俗——不相信天堂,但信仰天堂(八)臣乘马——乘马数——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道家:黄老还是老庄?——《韩非子》的忠孝观——道可道,非常道——王大还是人大?——老子有个学生叫文子?——伏羲时代的好时光——国家图腾——家庭的发展本身就导致宗法统治的建立——有必要虚构出一个共同的祖先——伏羲小镇和岳不群小镇——社会分层与阶级对立(九)《淮南子》解读《老子》——小故事,大智慧——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2.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豀——3.道冲,而用之又弗盈——4.勇于不敢则活——5.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6.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7.贵以身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0.能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11.去彼取此——12.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十)青蛙国王(十一)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小说是如何做到“比历史更真实”的(十二)屠龙术——小尧舜——夷夏之防后记附录:董仲舒“天人三策”(摘自《汉书?董仲舒传》)主要参考书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一)徐元庆谋杀案——控方:陈子昂,辩方:柳宗元 唐朝。武则天时代。 这一天,在一家小小的驿站里发生了一桩谋杀案。 按说谋杀案并不稀奇,可这桩谋杀案却吸引了各位高官的注意,就连 武则天本人也把眼光盯了过来。 原因之一是:死者是位中央大员。 官员被谋杀了,这会是怎么回事? 一般人马上就能想到的是:八成是政敌买凶,这种事还少么,没什么 稀奇,凶手就是个收钱卖命的黑道中人,背后的主谋天知道是谁呢! 但这件案子有些不同。 死者名叫赵师韫,是位御史老爷,他在出差的路上到一家驿站歇脚, 没想到被这家驿站里的一名服务生结果了性命。 乍看上去,这像是一起偶然的凶杀,是呀,一位偶然落脚某家驿站的 御史老爷和驿站中的一名服务生能有什么梁子呢? 而离奇的是,这名服务生,也就是犯罪嫌疑人,在杀人之后却不逃跑 ,而是主动拨叫了110,投案自首了。据他后来供述,此案并没有什么幕后 主使,完全是自己一人所为,作案动机是:报仇,报的是杀父之仇。 原来,死者赵师韫当年做过县公安局的局长,在任上杀过一个叫徐爽 的人,徐爽有个儿子名叫徐元庆,处心积虑要报父仇,于是改名换姓,在 驿站里当了个服务生。——徐元庆很聪明,因为驿站本来就是各级官员出 差歇脚的地方,只要有耐心,总有一天会等到仇人的。 果然让徐元庆等到了,已经高升为御史的赵师韫就这么在驿站里送了 性命。 至于徐元庆,父仇已报,了无遗憾,便从从容容地束手待缚。 案情并不复杂,徐元庆谋杀罪名成立,但是,该怎么判决呢? ——这才是本案的难点所在:对杀人凶手徐元庆到底应该怎么量刑? 现代读者恐怕很难理解这点。不管怎么说,徐元庆都是故意杀人,而 且还是蓄意谋杀,死刑恐怕是逃不了的,如果赶上严打期间,平时该判有 期的这会儿也得判成死刑,更何况原本就该判死刑的呢。 如果徐元庆有官职在身那也好办,给个行政处分,记个过,把岗位调 动一下——退一万步说,就算最后还是逃不了死刑,也会有个缓刑两年, 而两年之后,社会热点早就不在这里了,把人不声不响地一放,这也就结 了;就算再退一万步说,再不济,好歹也能落个注射死,不会像平头百姓 一样脑浆迸裂。只不过,徐元庆只是一介小小草民,本来这案子已经是蓄 意谋杀了,再加上一个“草民杀官”的性质,看来砍头都是轻的,恐怕得 凌迟! 如果我是当时的审判官,我很可能会判徐元庆凌迟处死,因为实在是 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啊,如果不来个雷霆手段,草民们会以为杀官的 后果不过如此,真再多来几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还了得!更何况,我 自己也是个官啊,保护整个儿官员集团的利益也就等于保护我自己的利益 ,虽然死鬼赵师韫曾经是我仕途上可恶的绊脚石,我早就巴不得除了他, 可我和赵师韫的矛盾说到底都属于内部矛盾,当我把目光转向草民们的时 候,赵师韫和我就变为同盟军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维护赵师韫的利益 也就是维护我自己的利益。我想,同僚们也都会支持我的,因为我维护自 己的利益也就是维护大家的利益。——别骂我哦,我只不过把问题想得比 较现实罢了。 那么,如果你是当时的审判官,你会怎么判呢? 如果是在条文法的社会,徐元庆恐怕必死无疑,判决依据是:他的行 为触犯了刑法第某某条,于是,按照刑法第某某条的规定,应该判处死刑 。 如果是在普通法系的社会(简要而言),徐元庆却有可能逃得一命,我 相信陪审团的成员们很容易会站到徐元庆这边的。再想一想,如果武则天 时代真的有陪审团,并且判案过程公正的话,那么徐元庆无罪释放的可能 性也是有的的。 为什么呢? 因为徐元庆虽然是蓄意谋杀,但他的动机是为父报仇,而在当时,为 父报仇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天经地义的。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似乎早已深 入人心,成为政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而对于为父报仇这种事应 该怎么做,儒家经典里可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还是大圣人孔子的金口玉 言。我们看看《礼记?檀弓》: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shan-1),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 反兵而斗。” 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 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这一段是孔子的高足子夏和老师的对话。子夏问:“对杀害父母的仇 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睡在草垫子上,拿盾牌当枕头,不去做官,决不跟仇 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不论在集市上还是在朝堂上,只要一遇到仇人, 应该马上动手杀他——腰上别着家伙就抄家伙,没带家伙的话,赤手空拳 也要上!” 孔子在这里说的“弗与共天下也”就是俗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的原型。所谓“反兵而斗”,是说发现仇人的时候身上正巧没带家伙,于 是掉头回家去取。——连这孔子都觉得不应该,就算在澡堂子里也得抡拳 头上! 子夏接着又问:“那么,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又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不和仇人同朝为官。如果自己奉国君之命出使外国, 在外国遇见了仇人,不能跟他动手,要以公事第一。” 子夏又问:“那么,对杀害叔伯兄弟的仇人又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自己不带头报仇,如果死者的亲儿子或者亲兄弟找仇 人动手,那就拿着家伙在后边助威。” ——这是儒家经典里的经典语录,是孔圣人的话,把杀父母之仇、杀 兄弟之仇、杀叔伯兄弟之仇的报仇方法讲得清清楚楚。圣人的话是不会错 的,而且是治国之大纲,这样看来,徐元庆谋杀赵师韫,一点儿都没错啊 ! 关于父母之仇,《礼记》里还有一段话,见于《礼记?曲礼》, 说得很简洁: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意思和前边那段稍有出入,是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害兄弟的仇 人一旦遇到,不管手里有没有家伙,应该立马就上;至于杀害朋友的仇人 ,不能跟他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 《礼记》里的这两段虽然内容略有出入,但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这一点上还是完全统一的。 P31-3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历史似乎总是这样的: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正如几乎任何一种信仰,无论是无神论的还是有神论的,无论是一神论的还是多神论的,一旦走入大众,都只会变做同一个样子:仪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而他们所祈求的往往是为教义所禁止的);几乎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无论是德治的还是法治的,一旦走入专制权力,也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作者题记之一历史上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歧意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具有和所谓天神相同的属性:被人类自己所创造,又被人类自己所服从,并且,正如祭司们自称在人间代行天神的旨意,统治者们也会自称代表国家的利益,而真正的获益者却往往只是这些“代理人”自己。人们忘记了国家本该只是一件工具,却满怀激情地把它当作目的本身。——作者题记之二书评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真正的好书常让人如对神明,不由的敛息屏气,只觉目眩神迷,要讲出好在那里,却张口结舌,只得一个好字。实在要说,也只有一拍大腿叹一声:“怎么能这么好!”。《春秋大义》就是一本要拍大腿的书。作者自言这本书是谈谈《春秋》及其相关的经典是如何在秦、汉以来的两千年专制社会里发挥实际作用的,谈谈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这些“迂腐的书斋学问”在当初是如何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呼风唤雨的,谈谈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东西,谈谈道家的思想是否真的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清静无为”,谈谈一统天下的儒学究竟在怎样培养出忠臣孝子,谈谈我们对那段历史有着多少的误解和想当然……”。可以说是了解我们几千年思想历史演变的入门捷径。与通常的国学类书籍不同,作者用西洋外科手术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剖中国的传统经史。更有古今中外学术专著打底,其东西驰骋,纵横捭阖之处让人叹为观止。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从十三经到清人笔记信手拈来,读来只觉源源不断,毫无枯竭之象。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都被请来作为中国历史及思想文化演进的解读和注脚。譬如用尼罗河畔努尔人的豹皮酋长来揣度“礼”和“法”的原始形态。处处可见作者兼收并蓄,小心求证的治学态度。作者借许地山之口自呈全书极少创见,成见也无。在独家、揭密满天飞的书市上独树一帜。这本书全由史料自行发言,抽丝剥茧,展现一幕幕历史的罗生门,等待读者作出判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也许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误解。而这误解本身也许跟真实一样历史悠长。什么是它们的本来面目?又是如何逐渐演变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变?作者提出一个又一个疑案,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读者仿佛化身陪审团,调查证物,听取证言,重建现场。控辩双方大律师则轮番登场。董仲舒,柳宗元,陈子昂,苏格拉底,朗巴德,洛克,摩莱里无数高手华山论剑。读者们也就跟随作者一起从蛛丝马迹里推演思想与社会演进的脉络,是不输侦探小说的脑力游戏。读《春秋大义》是一段搜奇探胜的旅程,更重要的是,是愉快的旅程。对普通人来说,思想常常被认为是枯燥费解的,如果有面貌,多半是个危坐神坛木口木面的老头子,让人敬而远之。这本书里,思想终于展现出美女的一面,活色生香,惹人亲近。作者善于以浅近有趣的方式解释古奥的经文和晦涩的学术理论,门外汉读来也毫不吃力。注解部分也常常让人别见洞天,譬如被吕后斩手斩脚的戚夫人倒底关在哪里的有趣小考证。再譬如用伊索寓言来注解心理学上自我保护的研究。如果阅读是一次远足,那么这次远足的路上芳草夹道。好的书同好的音乐一样,曲终人散,而余音绕梁。作者不断问难求证的过程也许能启发读者对学问之道的一点点了解。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所能给你的一切,就是一种方法,我不能交给你任何新的真理。这或者也是作者的心声。(好熊说,我没有这个心声啊,我说,我好不容易找着一句名人名言,你就牺牲一下吧)虽然作者作为导游的旅程暂时结束了,读者或有好奇心自行举起火把,探索未知的旅程,而最伟大的创建也许不过来自一点好奇心。


编辑推荐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是十年来中国最饱含知识、思想与趣味的图书,像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思想深度堪比《通向奴役之路》!(1)本书从2006年12月在天涯网站煮酒论史栏目连载,直到连载结束后仍被追捧,至今已半年时间每天都被顶到首页。网络点击率是常被造假的,但本文拥有24万的真实点击率,而且点击与回复之比始终保持在20:1,也就是每20个点击里就有1个回帖,读者参与讨论的程度是非常高的,这是该站所有热贴中绝无仅有。(2)网友们为了促成本书的出版,自发搞起了评论、网络研讨会,甚至网络预定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几百本的预定量。(3)读者普遍认为本文是专业功力与通俗笔法的完美结合,一扫网络写史通俗有余而深度不足的一贯弊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春秋大义 PDF格式下载



看了好熊的《春秋大义》,感觉以前受的正统教育有好多好多的误导!可怕!但这本书确实不太好懂,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学的基础,不容易看懂。建议先看好熊的《孟子他说》,熟悉了作者的风格和一些基础知识后,再看这本,会有很大收获的。


别看熊逸在那唠里唠叨,好象都说些古代的人和事,其实句句都在针砭现实!


无语凝咽……请个仓库管理吧


内容庞杂,引用众多,大量古文,读来费力,作为专业论著大概不够深度,作为普通人文读物不错,阅读时有点费脑子,不适合躺在床上休闲阅读。


作者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学贯中西,把一句话展开来不厌其烦地细致入微地进行讲解,如果没有风趣的语言风格是很难让一般读者从头到尾看下来的,但我还是很喜欢作者的说话方式,而且摒弃了那种以现代的观点来诠释历史的方式,大胆地以古人的心态来分析讲解,读起来并不乏味。


有点唠唠叨叨,因为旁引的资料很多。发散性思维,阅读此书时一定要一气读完。是政治选择思想,而是思想选择政治;是政治改造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政治。即使没有儒家,选择法家,道家,结果都是一样的。


确实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很有思想性。但送来的书有些旧还有一道油笔印。包装很好。


比他聪明的没他实在,比他幽默的没他平和,比他博览的没他中正,比他深邃的没他亲切,就算以上八条全部完胜,你也绝对没他扮起女妆来那么自在。爱生活,爱好熊!


发散得很开,一点一点的梳理,不单列举一家观点,读后会有新的认识


浏览了下,内容还可以,书不论从印刷还是纸质,甚至裁的边都是毛毛的,以至于所有看见的同事都以为是盗版的


15的价钱 还可以吧 就是书看起来稍微旧了点 感觉压箱底很久了 内容 版面 纸张还不错


书的内容不错。但是印刷质量太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纸张太薄,背面的文字都印过来了,看起来费劲。


有些人看惯了不加引文的书,对一般作者盲目的结论也盲目的赞扬或者批判。引文就是为了方便读者自己去找原文来看,自己对引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熊先生写书的宗旨也就在于批判盲从,引导人独立思考的精神。再多的知识也不如这种思考的精神重要。


半通不通,自以为是的一派胡言。加上一群没脑子的拥趸。就构成了这样一本书的热销。


作者当老师应该是良师益友,但是写书的话,个人感觉还差点火候,确实有点啰嗦,有些东西写得太罗嗦。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虽算不上上乘之作,却已经很难得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