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张宏杰 陕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陕西师大  

作者:

张宏杰  

页数:

27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才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人国民性的演变过程和趋势国民性是由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遭遇和社会体制共同决定的。韩国和日本的国民性形成过程告诉我们:东亚文化遗产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小国可能变成大国,大国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小国。中国人身上有羊性亦有狼性我们历史上曾经是狼渐渐被驯服为羊通过对比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命运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失去它的现实、理性与活力而陷入僵化、保守和昏愦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天命。“兴于忧患”和“衰于安乐”,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永恒规律。

内容概要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两个维度出发,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  中国人的“劣根性”曾经被认为是中国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从严复、鲁迅到柏杨、龙应台,中国人已经写下了无数批判国民性的文字。但是,百余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似乎并无太多改观。  通过世界视野中对中国国民性的观察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的剖析,作者认为国民性是可变的。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199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1994年至2006年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葫芦岛市分行,2006年调入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已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等。

书籍目录

上篇 大国与小国一言难尽的日本一、桀骜不驯的小邦二、可疑的相似三、饱经风霜的老人与新发于硎的青年四、孤独者的孤僻五、仅仅仇恨是没用的六、日本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一、为什么要学习韩国?比中国更中国的朝鲜被冷落的韩国经验二、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自行车意外的韩国我们比韩国人少什么三、从韩国人的变化看如何改变国民性中国人国民性格演变轨迹徒劳的“改造国民性”一样又不一样的韩国人从厕所的变化看改造民族性四、韩国人对我们的启示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韩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太智慧”的中国人和“太冲动”的韩国人“宋襄公主义”的根源汉城散记一、火力壮二、讲政治三、素质问题四、还是素质问题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一、惊人的相似二、鲜明的反差三、文明的进化四、颠沛流离中的开放与坚守五、新生的犹太人与古老的阿拉伯人六、兴于忧患,衰于安乐被误读的美国一、落后的美国二、禁欲的美国三、苍蝇蚊子到底是从哪飞来的下篇 羊生与狼性被误读的春秋战国一、大一统思想的成熟期二、君主专制制度的结胎期三、变法大潮:君主专制制度的分娩过程回首爱新觉罗们一、从捕鱼汉子到紫禁城主人二、从学习到沦陷三、乾隆与鸦片战争从武勇到优雅:回顾满族汉化过程一、性格的胜利二、前车之鉴三、碳与铁的比例四、不可避免的沦陷蒙古无边一、蓦然兴起的风暴二、简单与复杂三、蒙古式的粗豪四、蒙古无边在达茂草原骑驴一、寻根之旅二、消失的蒙古包三、在草原上骑驴定居的成吉思汗一、八白室二、“神圣的人”三、定居的成吉思汗河南:酱缸中的酱缸?一、河南人和客家人二、酱缸的中心三、河南人的素质四、中国的缩影住在土楼一、洪坑二、林氏族谱中甸印象一、松赞林寺二、仙人掌三、二十八拐四、向飞虎台湾的N个细节一、摩托车二、物价三、一切向钱看四、人文关怀五、文明素质六、和气生财七、传统节日八、迷信九、电视政治十、陈水扁和马英九

章节摘录

插图:1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序国民性是由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遭遇和社会体制共同决定的。韩国和日本的国民性形成过程告诉我们:东亚文化遗产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小国可能变成大国,大国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小国。《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内容简介《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作品相关(1...《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作品相关(2...《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图书目录2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日本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到一起,倒霉是必然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一言难尽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桀骜不驯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可疑的相似《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老人 青年(...《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老人 青年(...《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日本武士刀《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孤独者的孤...《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江户时代京...《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仅仅仇恨是...《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日本为什么...《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德川家康像《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著名的武士...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张宏杰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中国国民性做了如此深入而广泛的思考,颇有新意,难能可贵。从鲁迅的时代到今天,国民性都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话题,却一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题目。一般人都说,鲁迅总是会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一些问题,揭露黑暗。张宏杰的一些文字中,延续着鲁迅的余脉。——鲁迅博物馆馆长 孙郁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是一本70年代出生的中国男人谈论天下的笔记;由于当代汉语思想的匮乏或缺席,作者多以自身的经验为营养,并借助历史和域外的参照,平实地观察我国民性格。这是一本亲切平易的书。作者贯通文史哲、寻求中国人生存坐标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中国的地脉是如何坚实深广;一旦可能,文化中国就会显露出来,并反思、命名、审断政治经济中的日常生活。——《非常道》作者余世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PDF格式下载



我是帮同学买的。因为我要买一款键盘,同学搭着我买的。但我也看了一阵这本书。这本书封面还算比较精美,纸质也还可以。值得推荐,里面内容比较杂,比较泛。总之值得一看。我由于没时间看,只翻了一下,不过感觉内容还是很不错。


看了这本书让我既长了见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向来不喜欢看这种深刻的东西,但是这本书确实写的很好,文字通俗易懂,内容非常好,很多东西都能引起共鸣


很喜欢他的书,应该更便宜些,让更多的人看看。中国人需要思维转变。


本书风格不甚统一,既有议论分析,后来又有游记一样的文字。喜欢的是中间写满族蒙古人的3章,写得比较深入,很有意思。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原来看人不止是了解这个人,民族性也有不少影响。


记得看的时候就觉得描述不够全面,例子不够鲜明。这么大一个课题,可以这么轻易就出书,觉得信服力有缺。。。。。


先是在手机上看的电子书,觉得写得很好就买来收藏了~~~书的质量也不错哦~~~


喜欢后半部分,不完全同意他对中日韩文化和人口素质对照的那一部分。


其实我发现国内的书现在有点快餐,基本就是看完1/3,甚至不到,就已经知道全书的内容,一些例子啊,观点啊,反复的在陈述,感觉很罗嗦。不过观点都是比较好的。也比较由浅入深的去阐述。还好的。就是有点凑字数的感觉。


一开始作者就说,韩国是和中国文化差异最小的国家,因为大家的姓氏都一样,大企业朝鲜日报,现代的名字都是中文的...所以文化差异小。那作者干嘛不说日本?朝日,日经,每日,三菱,本田什么的?日本满街是汉字,韩国早把汉字废了满街是圈圈框框。从外在看哪一边文化差异小一目了然。


这本书我很喜欢,先借同事的看完,觉得内容实在好,就在卓越上买了一本,经常翻看,作者的思想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


非常喜欢,写的很好。纵观历史


张宏杰最好的作品之一,对民族性格的生成、演变的原因与过程做了可信的阐述和分析,对国人有很好的启示。


真的非常好,对本民族的劣根性分析十分到位精准,即不崇洋媚外也不枉自诽薄


基本上一边读一遍给作者挑错,几乎每两页就有一处严重错误,这种无知的人还能出书,脸皮真厚,买的太后悔了!!!!


收到书,挺好的,包装非常好,是正版的


非常喜欢,阅后赠与友人,共同分享!


  我看的是网上买的电子版节选,包括前半部分和最后关于台湾的一节。
  
  只看前半部分,可以看出张宏杰并不是用野史八卦来糊弄人的作者,他真实地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比如,他认为中国并不存在所谓“民族劣根性”这种东西,有的只是落后的制度。在法国人工业革命以前他们也肮脏愚昧得可怕(在公共场合大小便,把痰吐到餐桌上等等),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让法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同样,日本人韩国人也不是历来就勤劳与文明,教育的深入普及逐渐改良了日韩的国家面貌。对于这点,我不能同意更多。
  
  作者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相比于日本,中国更应该向韩国学习。因为日韩虽然同受汉族文化影响极深,但是社会结构却不一样。日本更像是西欧的贵族式统治,地主武士将军天皇代代世袭,个人的权力远不如中国帝王那样大,所以它的现代化进程更为顺畅。但韩国不仅国家政治结构和中国如出一辙,而且更加保守愚昧与落后,它的崛起更值得我们深思。
  
  但为什么日韩可以迅速现代化而中国举步维艰呢?作者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答,即中国文化历史太悠久了,政权更迭太频繁了,经历了太多苦难,目睹了太多兴衰,就像一个老人,历尽沧桑失去了好奇心与活力。但日本韩国“得益”于其封闭落后,历史苍白,反倒像个青年人保持着血性与刚强,这点在韩国人身上尤其明显。另外,中国太大了,就像一头笨重的大象,为了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统治者不得不指定各种规矩,一刀切地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其核心目的就是维护稳定,几千年的总结,让这个国家产生了最固化的制度和最“听话”的人民,这样的国家,必然缓于变革。
  
  可以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民性格最适合于冷兵器时代,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则成了拖累。
  
  中国的落后决不能归罪于文化。事实上,中国有得是文化,却没有将任意一种变成信仰。中国可以有儒家佛家道家,但却没有哪一者深深地刻入骨髓成为整个社会的行事准则。韩国则不然,他们崇尚儒家到了把佛教驱逐出境的程度,韩国学生必须背诵四书,他们将儒学作为一套最基本的规则,儒家成了他们的信仰,成了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刚强的民族的基石。
  
  一个文化太多、历史太多、经验太多的国家,如何才能步履轻盈,一个深受奴役的民族,如何才能自主独立。我想,一切只能靠教育。只有这个社会的智力达到能够分辨是非、判析文化传统的时候,才不会陷入盲目的自大(鸦片战争前)或自卑(当下)。幸运或者不幸的是,日本人与韩国人并没有这么重的沉淀需要他们去分析和消化。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显然,它会比任何国家都强大。
  
  这是历史给予的挑战,也是给予的机会。
  
  至于书中与犹太人比较的那节则过于牵强。对于美国的那些描述,则纯粹是凑字数,不予评价。最后说一句:原来《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和《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是不同的两本书!


  前半部分写得很好,很多观点和评论感觉是入木三分、贴近现实,而后半部分则几乎可以略过了。


   “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
  
   其实本书想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观点:
  
    对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
  
    一个人不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模式,而仅仅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民族,不谋求社会机制的改革,而单纯要改变落后的民族性,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产生"现代性格",否则,无论用多么大的力量去进行思想改造、进行宣传鼓动,进行典型引路,都如沙上建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本末倒置。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因此存在许多缺陷。只有像韩国人那样奋然前行,用大力气去改变社会机制中至今仍然存在的种种不合理,才能使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反思国民性的努力应该最终指向对制度对经历的反思。只有在中国真正雄起在世界上之后,只有在一个成功、公平、每个人都能扬眉吐气的社会里,中国人才能重拾春秋的刚强和盛唐的自信,重新找回一个泱泱大国人民的感觉。
  
    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中国人的缺点并不是什么无药可治的"劣根性"。换句话说,中国人没有必要自卑,更没有理由放弃。不过,如果不从制度方面去努力,而一味炼文化气功,是治不了大病的。
  


   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他的名字,毫不犹豫,就放就书篓
  
   可是越看到后来越来越不可理解,"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上篇是以韩国,以色列,美国几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与中国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出一辙,中国性格的弱点,是几千年的封建积习形成,其他国家都在不断奋进和自省中得到人性升华。中国站在这几个国家面前就仿佛是个人格上的侏儒。
  
   横向比较姑且不说,纵向方面,大致讲了春秋,秦朝,汉朝,唐朝,清朝的历史,可是浮于表面,很多方面是言之凿凿,大概就是从史料里抽出一段过来,缺乏辨证思考,更没有由历史现象进一步演化深入分析现象造成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人性起到什么影响?都没谈。
  
   最最不能理解,是文章到了后半部分,长篇累牍的讲述满族作为一个异族统一中国的历史,一个个皇帝如数家珍,夹杂一些清宫秘史,把清朝说得无比风光,乾隆爷被说得英明得如神佛,为什么不谈文字狱和乾隆的暴政?这可对清朝后期的国民性格造成极大的影响的。
  
   期间还夹杂韩国游记,台湾印象之类的,读到后来实在读不下去了。
  
   这本书中错误也颇多,说丰臣秀吉发动朝鲜战是1542年,那一年恐怕秀吉还是一个小娃娃吧。这个时间应该推迟50年才对。
  
   总之,当做一本历史书,姑且还得带戏说来读,冠上“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如此大的名分,读完,实在让人哑然失笑


  如果说是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真的算是差了很多,无非是用对比的方式描述了一下几个其他国家国人的生活状态,这根本算不上是对中国人的深入挖掘,而且从骨子里看出对国人性格的一些不齿和唾弃,时代有时代,一些可以归结为性格,但一些要归结于环境,不能一概而论都把帽子盖到中国人性格的头上。
  如果作为基础的科普读物,或者说是惊醒国人的创作,还算有情可原,里面故事和例子太过普通和平庸,可又打着爆料的旗号写出来,不知道是作者在拿自己的无知开玩笑还是拿读者的无知开玩笑。
  竟然最后几章,已经演变成了游记,跟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毫无关系,原来以为的大儒原来不过是个凡间的驴友,贻笑大方


完全同意。我也买了,上当了。


不错,大概说到了点~~


基本同意。作者本是蒙族,观点不可避嫌地带有偏见。而且作者将去异国旅行中遇到的个体案例放大为普遍存在的事实,由此为自己的刻板定性观点作佐证,自然有失偏颐。
当然,作者在论述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的前前后后中,对汉文化的分析也算有惊醒之意,想必受柏杨先生影响至深。


我感觉作者是深深的切中了要害


我觉得作者理解得很深 并不是简单所谓的批判


请不要动不动就以“中国人”的名义来出书。中国人,是个既具有广泛外延意义,又具有独特内涵意义的一个概念。任何人不可能感知所有国人。臆想,不具有任何科学性质,娱乐一下是可以的。
你占有用“中国人”,后代们还可以如此写吗?
不如改为“张某人对中国人性格历程的一点看法”。
如若,纯粹是为了扯虎皮赚眼球多捞钱,只会沦为笑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