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解偏方秘方大全集

张中祺 陕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作者:

张中祺  

页数:

310  

前言

  认清中医好养生  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各种养生书也纷至沓来,尤其是许多中国养生方面的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让不懂中医的人喜忧参半,不知道该买哪本书好。难道对中医一窍不通也可以照葫芦画瓢治好病?带着疑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回书籍,一一照做,结果养生不成反而伤害了身体。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整体概念,治病不能以偏概全,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只有对中医学说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才能将中医疗法运用自如,最终祛除身体内的健康隐患。  然而,繁忙的现代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率,想一步到位。但养生不能取巧,也没有捷径可言。中医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如同建造房屋一样,只有夯实地基才能保证万千大厦的稳固。归根结底,养生的前提就是要理清中医知识体系。针对目前养生书籍遍地开花却无根的现象,我们特编辑此书,作为一切养生书的基础,将清晰而又完整的中医知识体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中医知识奇妙而又深奥,但处处都有章可循、有理可辨。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简、便、廉、验”的巨大优势。所谓“简”,是说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只需要望、闻、问、切就可以确定病情;“便”,有简便之意,中医有“天生万物,无一非药石”的说法,即运用最简便的疗法,就地取材就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廉”,是说中医治疗费用少,一般只占现代医学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验”,是指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好,经得起推敲。  由此可以看出,认清中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只有认清了中医,才能找出导致身体不适的罪魁祸首——病因,进而对症下药,各个击破,还原健康的体魄。中医治病所谓“千人有千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养生也不例外,不同体质的人要选择不同的养生方式。同样的方法,别人用了,收效甚好;你用了,可能会适得其反。学会养生,才能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才能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远离了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中医的理论常识。详细地讲解了中医理论的渊源、中医的发展历程、医学古籍的产生与阴阳五行的构成,以及五脏六腑在体内的作用、人体病变的来龙去脉与解决办法等最基础的养生理论知识。将深奥的中医知识完整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帮助读者摆脱中医理论复杂难懂的困惑,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与画龙点睛般的中医知识相结合,让读者一看就明白。  下篇主要阐述中医的养生之道。详细地阐述了中医养生的基础、不同时段的养生方式以及按摩、拔罐、刮痧等养生治病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搭配合理运动,打造健康身体。此外,还介绍了许多科学易行的养生食谱与祛病方法,其中包含100多种中草药方剂,可作为日常家庭生活疾病诊疗的参考。  本书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采用趣味性的阐述方式,穿插280多幅中草药、穴位示范等精美的图片,将中医理论与养生方法,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意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知识,让读者认清中医、了解中医,进而灵活运用中医疗法去治疗体内顽疾,获得健康的体魄。  编者谨识  2011年1月

内容概要

  《中医一本通大全集:把中医彻底说清楚(超值白金版)》:中医自古以来都强调整体概念,如今各种养生书纷沓而至,没有任何中医知识基础,依葫芦画瓢真的就能治病吗?很多先例已经告诉我们,以偏概全的治病养生方法最终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只有对中医学说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才能将我们所了解到的中医疗法真正发挥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中医一本通大全集:把中医彻底说清楚(超值白金版)》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及养生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及养生秘方,配以280多幅精美的图片,帮助读者能够最快最准地解读中医高深玄妙的理论。同时,将外部治疗与内部调理相结合,针对不同体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为您量身打造日常养生方案,让您轻松击退健康隐患。搞懂中医,只需要这一本书!

作者简介

  张中祺,出生于河北,香港著名易学大师和中医专家,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出身中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承庭训,禅心研习歧黄医易。1996年移居香港,创办文惠堂医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语:不一样的中医养生术第一节 中医:让你领悟养生与长寿的真谛1.中医:告诉你不生病的秘密2.自成体系:水到渠成百病消第二节 中医养生:身体到底想要什么1.独门秘方:你可以不吃药的智慧2.医治手法:手到病自除3.四大典籍:史上最全中医百科知识第三节 追根溯源:人体自有大药1.精气:宇宙万物的的本源2.阴阳:古老的矛盾统一辩证法3.五行:生克乘侮,为万物因果第二章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保健康第一节 我们的五脏六腑:协调才是健康的保证1.五脏:身体的最高主导者2.六腑:辅助治疗的特派员3.奇恒之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第二节 脏与腑:影响寿命的因素1.脏与脏的关系:顺生间克,贵在平衡2.腑与腑的关系:分工合作,贵在通畅3.脏与腑的关系:互为表里,阴阳相通第三节 生命不可或缺的三件宝贝:精、气、神1.精:生命的根本2.气:生命的原动力3.血和津液:滋养生命之水4.神:生命的最高统帅5.精亏气损:身体机能衰退第三章 人体的危机与出路:揪出病因各个击破第一节 防止病变:平和才是健康基调1.阴阳失调:没有不生病的人2.正邪:浩然正气一失,病邪之气便来3.六淫侵袭:六种异常气候,令你防不胜防4.疠气所伤:令人谈虎色变的急性传染病5.七情内伤:人类情感中埋藏着健康隐患6.痰饮和瘀血:脏腑功能失调的重要信号第二节 长寿的秘诀:凡事要有度1.饮食失宜: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2.劳逸失度:都是致病的祸根3.遭受外伤:意外伤害,无处不在第三节 中医诊病四绝技:望、闻、问、切1.望诊:用眼睛看出疾病2.闻诊:用耳朵听出疾病3.问诊:用语言问清疾病4.切诊:用手指摸清疾病第四章 中医治病:辨证论治,原则要记清第一节 未病与已病:防预与治疗刻不容缓1.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2.既病防变:有病早治防恶化3.正治:从下面出击,攻克病灶4.反治:中医治病,讲究欲擒故纵5.扶正祛邪:正气增长,邪气逃跑第二节 标本兼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1.急则治标:遇急病,先救命2.缓则治本:生慢病,治病根3.标本兼治:双管齐下,药到病除4.三因制宜:治病需因时、因地、因人第三节 中药疗法:大地母亲奉献的天然良药1.四气五味:中药治病的重要依据2.精挑细选:什么样的中药剂型最适合你3.揭开神秘面纱:详解中药诞生的过程4.不学不知道:煎中药也有奥妙5.安全用药需知:请遵守中药的禁忌6.服药小窍门:让良药不再苦口7.药茶疗法:让治病像喝茶一样简单8.药酒疗法:一日一杯酒,治病又延年9.膏药疗法:传统中医的一项绝活儿第五章 见解独到:常见疾病与经络养生第一节 内外疾病:无论大小都不容忽视1.内科疾病:不可忽视的病因2.外科疾病:骨骼与体表的疾病诊治第二节 依年龄诊病:年龄不同,方法各异1.婴幼儿疾病:中医治疗小儿病最安全2.男性疾病:谈谈男人特有的那些病3.女性疾病:让那些难言之隐,一去不复返4.中老年疾病:中老年人,需要更多关怀第三节 神奇的经络:人体内的生命地图1.经络与穴道:开关良好,线路才通畅2.十二经脉:人体经络的主干线3.十二经别:生命地图上的重要交通支线4.十五别络:联接各个经脉的交通支线5.十二经筋:与十二经相联的十二块筋肉6.十二皮部:十二经所分布的十二块皮表7.奇经八脉:与脏腑没有直接联系的八条仙脉8.特定穴与经外气穴:十四经中最重要的穴位第四节 中医治病法:不必吃药,也让疾病去无踪1.针灸:针刺百病消,艾灸病魔倒2.按摩:手到病自除3.拔罐:拔病排毒一身轻4.刮痧:一块刮痧板,解决你的所有难题5.气功:炼养精气神的养生瑰宝第六章 中医养生:世上最优秀、最实用的养生术第一节 养生之基:阴阳需协调1.阴阳平衡:健康长寿的基石2.协调脏腑:脏腑机能正常,人才能充满生机3.畅通经络:打通经络,百病不生4.保精护肾:养生重在护好先天之本5.形神合一:以静养神,以动养形6.动静结合:养生学里的节律搭配第二节 饮食养生:吃出你的健康体质1.美容食谱:令你拥有健康的素颜之美2.搭配出均衡营养:精粮细粮、荤菜素菜都要吃3.五味补五脏:饭菜的味道隐含着健康秘密4.做好饭菜就是养生:烹调有道,营养加倍5.吃饭的学问:饮食有节,身体才会越来越棒6.特殊时期:女性经期的饮食之道7.食宜清淡:每天必吃的七种饮食8.因人制宜:不同人群,不同的饮食之道9.三餐有别:早精,午饱,晚要少10.饭后的养生技巧:小动作为你的健康加分第三节 体质养生:奠定你的健康家底1.认准体质:做自己的养生专家2.平和体质:顺其自然,心态平和才健康3.阳虚体质:阳气不足,需要温补脾与肾4.阴虚体质:津液不足,需要补阴滋肝肾5.血虚体质:血液亏虚,补血还需兼益气6.气虚体质:元气不足,多补元气少耗神7.阳盛体质:阳气过盛,需要泄去阳火解燥热8.血瘀体质:气滞血瘀,需要活血化瘀通经络9.痰湿体质:胖人多痰湿,健脾利湿可化痰10.过敏体质:先天不足爱过敏,注意远离过敏源第七章 依据时段养生:让你百病不沾第一节 情志养生:找到生命快乐的源泉1.病由心生:七情决定人体健康2.喜伤心:小心“乐死人”3.怒伤肝:爱发脾气最伤身4.思伤脾:思虑重重伤脾胃5.悲伤肺:悲伤忧愁白了头6.恐伤肾:惊恐万状损肾脏7.情志贵在有节:知足常乐寿命长8.清心养神:情志养生第一要诀9.静心养生:摄生防病的良方10.中和之道:儒家最高境界的养心法第二节 时令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精髓1.立春养生:晚睡早起,与日俱兴2.雨水养生:清心寡欲,不妄作劳3.惊蛰养生:潜阳保阴,预防感冒4.春分养生:平衡阴阳,舒畅心情5.清明养生:防潮防湿,调养情志6.谷雨养生:春捂适度,远离忧郁7.立夏养生:调养精神,保障午休8.小满养生:远离湿邪,适量运动9.芒种养生:预防中暑,夜不露宿10.夏至养生:晚睡早起,不可贪凉11.小暑养生:避暑降温,防蚊防蝇12.大暑养生:预防暑湿,远离高温13.立秋养生:润燥益气,健脾补肝14.处暑养生:预防秋燥,预防秋乏15.白露养生:早晚加衣,防止着凉16.秋分养生:平衡阴阳,防止凉燥17.寒露养生:早睡早起,预防感冒18.霜降养生:适度秋补,护腿护膝19.立冬养生:潜藏阳气,早睡晚起20.小雪养生:远离抑郁,适度增衣21.大雪养生:双脚保暖,预防感冒22.冬至养生:心情乐观,预防中风23.小寒养生:减少外出,防止冻伤24.大寒养生:防风御寒,保心护肺第三节 十二时辰养生:时间里的养生秘密1.子时:提前入睡,护胆又排毒2.丑时:睡眠好,可滋养肝脏3.寅时:养好肺脏,全凭黎明前的安睡4.卯时:起床后先排便,便是保养大肠5.辰时:每天吃早餐,养胃又利胆6.巳时:养好你的后天之本7.午时:午时小憩可养心8.未时:小肠经需要你的照顾9.申时:找到膀胱经上的灵药10.酉时:常按肾经,健康一生11.戌时:常按心包经,让你变得更快乐12.亥时:三焦畅通,疾病不生第八章 动静结合:养生长寿永不老第一节 起居养生:搭乘一早一晚的健康班车1.起居有常:身体健康的保障2.安卧有方:提高睡眠质量的良方3.居处适宜: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4.居室环境:六要点,你不可不知5.劳伤过度:加速衰老的元凶6.三大原则:让你身体更健康7.起居健身法:流传千古的养生秘诀第二节 房事养生:甜蜜蜜的性福1.房事养生八步骤:古人房中的千古秘学2.保健绝招:强肾健体最灵验的功法3.禁忌须知:房事五大禁忌,切莫触犯4.顺应四时:房事养生四季有别5.老夫老妻:老年人也需要肌肤相亲6.房事急救:遭遇房事昏厥症,一定要冷静处理7.古代房事养生精髓:你不可不知的七损八益8.巧治房中病:送给阳痿患者的四个妙方第三节 运动养生:向锻炼要健康1.走为百练之祖:最好的运动养生术2.古人传下的养生绝招:养生十六宜3.腹式呼吸:调动脏腑机能的养生术4.面部延缓衰老功:三“8”运气健身法5.慢跑养生法:让你的气血通畅起来6.游泳:一项最有益的全身运动7.打羽毛球:可以全面增强身体素质8.楼梯:不一样的健身场所第九章 中医养生:科学而又实用的疗法第一节 按摩养生:女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1.经络通:一生健康的保证2.按摩:让您拥有靓丽容颜3.经络:藏有减肥的秘密4.呵护秀发:按摩可让女人留住美丽5.经络养生:不可不知的“312”法6.双手抚触:表达你对孩子的爱7.多揉脚:气血通,精神足8.足三里穴:人体长寿第一穴9.涌泉穴:人体长寿第二穴10.三阴交穴:女人的健康益友11.内关穴:打开心结,美颜养心12.关元穴:留住您的青春活力13.太溪穴:修复先天之本从此开始14.中脘穴:您身边的胃病专家15.膻中穴:让您宽心又顺气16.合谷穴:抗击疼痛最好的自然疗法17.任督二脉:幸福人生的保证18.疗法:常见疾病的按摩方法第二节 拔罐养生:要想身体安,火罐经常沾1.拔火罐:养生保健、祛病疗疾的秘法2.戒烟法:“拔”去烟瘾,换来健康3.减肥法:身材苗条就这么简单4.养颜法:让黄褐斑绝迹,重现美丽容颜5.增补元气:为中老年人打造健康身体6.固肾法:祛除浊气,让健康升级7.止咳平喘法:哮喘病人的治病真经8.胃炎:养胃护胃,远离胃炎9.坐骨神经痛:拔除病根,解除病痛第三节 刮痧养生:不衰老的活法1.轻松减肥:告别肥胖,拥有好身材2.养发:拥有乌黑亮发不再是梦3.养颜:呵护皮肤,青春永驻4.防疲劳:调节五脏,缓解疲劳5.治失眠:再也不用担心睡不着6.治颈肩酸痛:每天都舒舒服服的7.治感冒:你的手指上就有治病的灵药8.治落枕:自己动手,告别落枕的痛苦9.治便秘:轻松排便也是一种幸福10.治腹泻:肠胃安,腹泻不再来11.治腹胀:腹部不再鼓胀胀12.治头痛:远离病痛,生活更轻松13.治痛经:让经期变得风调雨顺第十章 神奇的中医:美丽从这一刻开始第一节 气功养生:动静结合,强身健体1.心斋法:内心清虚宁静,为养生大道2.放松功:心身放松,安神宁志3.内养功:大脑静,脏腑动,养生防病两不误4.站桩功:持续静力,保健强身5.六字诀:调节脏腑,养生祛病6.五禽戏:舒展筋骨,祛病延年7.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8.小周天:炼精化气,延年益寿9.易筋经:强筋健骨,远离疾病第二节 偏方秘方:偏方虽小,可治大病1.抗衰:延缓衰老的脚步,让青春常在2.补气补血:补足气血,拥有健康3.养眼护眼:保护眼睛是一生的功课4.降压:花生米和大蒜为您解忧5.排毒素:不用再为便秘烦恼6.偏方治脚气:呵护双脚,一生健康7.痛经:女人,那个不再痛8.戒烟:想戒烟的男士看过来9.解酒:免受酒毒之害10.牙疼:小偏方,止大痛第三节 中医美容:不花钱也可以整容1.中医美颜:美容从养气血开始2.中医泡脚:这里也有美容的秘密3.中医祛痘:让小痘痘昙花一现4.补五脏:养发护发的关键5.防斑祛斑:经络按摩、饮食调理齐上阵6.排毒养颜:排出毒素,轻松又美丽7.美白好肌肤:内治加内调,才有好疗效8.牙齿:日常养护,美白又坚固9.给肌肤补水:水是你最好的朋友

章节摘录

  1.五脏:身体的最高主导者  五脏,即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它们在人体内的主要职责是,贮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中医认为,五脏应“藏而不泄”,也就是说,其中所藏的精微物质不能无故外泄,只有保持充满,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君主之官——心  心,五脏之一,被誉为人体的“君主之官”,即在体内起着统率各个脏腑的作用。心,五行属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一些乐于助人的人称为“热心肠”人物。其实,这就与心属火有关。  心主血脉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这里的“血”指的是血液;“脉”,即血液运行的通道。也就是说,“心”主持和管理着人体血液的运行。“心”的这项功能是借助心气实现的。心气充沛,心力、心率和心律才正常,心脏也才能正常搏动。而血液恰恰是在心脏正常搏动的情况下,才会在体内顺畅运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心就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换句话说,如果心脏不能正常搏动,那么,血液就无法在体内顺畅运行。这样一来,全身得不到气血提供的营养,疾病也就自然找上门来了。更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命。  心主血,还有一层意思,即心可生血。这里说的是,食物在脾胃之气的运化作用下,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又化为营气和津液。而这些营气和津液一旦入脉,就会在心火(即心阳)的作用下,化为赤色血液。因此,如果心火出现虚衰的变化,血液的生成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心藏神”,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以及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心的统率下进行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将其称为“君主之官”的原因。  心神正常,人体各脏腑之间就能各司其职,并互相协调,人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如果心发生了病变,失去了神明统率的作用,脏腑的生理功能也就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人一旦被情志所伤,首先受到牵连的就是心,其次为相应的脏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神志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血的参与,所以,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心血充足,心神就会更加灵敏。而心神灵敏,又有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主汗  汗属于人体津液的一种。前面我们说,心主血。因为汗与血同源,而心生血,所以,中医有“汗乃心之液”的说法。  有的朋友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盗汗的症状。其实,这是心阴虚的表现。而心阳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容易会大汗淋漓。  心开窍于舌,其面在华  心经在体内运行的时候,会从舌部经过。因此,心的气血是否充足,会在舌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心开窍于舌”。  比如,舌质淡白,是心血不足的表现。有的朋友心眼小,常常因为生活中一点小事,就生闷气。舌尖发红是这一类人典型的症状。  怎么来理解“其华在面”呢?中医认为,人面部的色泽变化,是心脏生理功能强弱的一面镜子。一些女性朋友为了改善面部皮肤没有光泽的现象,常常不惜花大量的钱买化妆品。殊不知,这是心血不足的表现,仅仅依靠化妆品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相傅之官——肺  在各个脏腑中,肺在人体的位置是最高的。因此,它被称为五脏之“华盖”。肺叶娇嫩,非常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因此,肺脏又被称为“娇脏”。肺五行属金,是人体的“相傅之官”。  肺主气司呼吸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它在人体内具有呼吸功能,即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进而实现内外气体的交换。其中,被吸入的清气,在胸中与水谷的精微之气相结合,形成“宗气”。借助肺的宣化、输布作用,宗气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  由此可见,肺通过调节全身的气机,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通调水道  肺在人体担负着调通水道的职责。这项重任的完成离不开脾和肾这两个亲密的“兄弟”。  具体来说,水液在肺的宣发和输布作用下,向下运行到肾脏,然后经肾和脾过滤后输送到全身。在这个过程中,肺并没有直接推动津液的运行,而只是把“水道”“调通”了。换句话说,肺气是津液运行的动力,对其运行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肺主皮毛  这里的“皮毛”,指的是一身之表,主要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皮毛不仅能防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而且还起着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  所谓“肺主皮毛”,是说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气支配的。比如,肺气虚的人,会因卫表不固而出现自汗的症状,或者免疫力较低,非常容易感冒等。有些女性朋友头发枯黄,干燥没有光泽,其实也与肺气虚弱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皮毛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肺。比如,皮毛受到外邪侵袭的人,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病症。  肺开窍于鼻  肺主人体之气,而鼻子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因此,中医提出,“肺开窍于鼻”。  人的鼻子不仅能通气,它还是重要的嗅觉器官。但这两项功能的发挥,都需要依靠肺气来完成。只有肺气和畅,人的呼吸才均匀,嗅觉也才是灵敏的。反过来,肺气不畅的人,鼻子也多半会有相关病症出现。比如,一些患有慢性鼻炎的人,往往肺脏也并不是很健康。因此,鼻子的异常表现,往往成为中医诊断各种肺病的依据。另外,如果鼻子有外邪侵入,那么,受到伤害的自然是肺。临床发现,很多肺病都与鼻子被感染有关系。  将军之官——肝  肝,五行属木,具有升发的特性,能调节人体血液、促进脾胃的升降。肝脏是人体的“将军之官”。  肝主藏血  肝在人体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我们在休息或情绪稳定的时候,机体对血液的需求就比较少。这个时候,肝脏内就会贮藏有大量的血液;我们在劳动或情绪激烈的时候,机体对血液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个时候,肝脏就要将其贮藏的血液排出来,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如果肝贮藏血液的功能失调,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血虚或出血的病症。比如,肝血不足的人,眼睛没有光泽,还常常会有眼干、眼涩等症状。  肝主疏泄  肝五行属木,而木具有生发、条达、喜舒展的特性。因此,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即疏通、发泄人体之气。  肝脏的这项疏泄功能,是调畅人体气机、脾生胃降正常发挥的前提。因此,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那么,人体就会出现由气机不畅、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比如,有些朋友肠胃不好,有腹泻或腹胀等病症,很可能就与此有关。  此外,因为性格的关系,有的朋友为了一件芝麻大点的事情,就一个人生闷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会导致肝气郁结,对身体健康大为不利。比如很多女性朋友经行不畅、痛经等都是平时总生气造成的。  肝开窍于目  肝开窍于目,即人体视觉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的是肝血的滋养。一个人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从他的眼睛上就能找到答案。比如,眼睛常常干涩,视力也比以前下降了,这往往是肝阴亏损的表现。而肝火上炎的人,眼睛会发红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全身之筋,即与肢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肝脏气血充盛的人,筋力强健,肢体运动灵活;肝脏气血亏虚的人,筋力不健,肢体运动不利。临床发现,很多筋腱病变都与肝脏有关。比如,筋脉痉挛抽搐,就是内体热邪旺盛,将肝血灼伤的表现。  “其华在爪”,这里的“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一般来说,指甲红润的人,肝血就充足,而指甲枯槁的人,肝血相对也就不足。  仓廪之官——脾  脾,五行属土,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将其称为“仓廪之官”。  脾主运化  食物在进入人体后,脾会将它们转化为精微的物质,并负责运送到全身各个地方,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这就是脾的运化作用。  除了运化食物精微之外,脾还负责将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排出体外,进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脾具有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功能;其二,脾气能固摄血液,使其不会逸出脉外,而只是在脉管内运行。  脾主肌肉  脾主肌肉,是说脾通过运化水谷精微,提供给肌肉所需的营养。一个脾气健运的人,肌肉丰盈,且充满活力。而一个肌肉萎缩的人,脾一定是不健康的。  脾开窍于口  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它与口的功能是协调统一的。因此,中医提出“脾开窍于口”。也就是说,口的变化可以反映脾的功能。  脾脏有病变的人,大多食欲不振。口淡无味,一般是脾虚的表现。而口有甜味的人,则往往是脾热的征兆。  作强之官——肾  肾,五行属水,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中医将其称为“作强之官”。  肾主藏精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这里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初物质;后天之精,是人出生后吸取的水谷精气和脏腑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精微物质。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肾主藏精,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肾主水液  肾具有调节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这主要是借助肾气的“开”与“合”实现的。  一般来说,肾气开,就意味着输出和排泄水液;肾气合,一定量的体液就会滞留在机体内。到底是“开”,还是“合”,要取决于肾阴和肾阳之间的协调作用。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体内肾阴和肾阳维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因此,他的尿液排泄也就是正常的。反过来,肾脏发生病变的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  肾主纳气  中医认为,命门为“呼吸之门”,也是“元气”所系之处。而“命门总乎两肾”,由此可见,肾与肺的吸气功能有关。从五行的角度来说,肺五行属金,肾五行属水,而金能生水。因此,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开窍于耳  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肾开窍于耳,即耳的听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肾精的充养。很多听力减退,或者有耳鸣、耳聋病症的人,大多肾气不足。而肾气充足的人,听觉也是非常灵敏的。听觉的变化是临床上诊断肾病的重要依据。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中医养生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要想真正达到养生防病祛病的效果,还真要先弄懂中医理论。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药到病除,青春永驻!  ——中医网 一针见血  这本书对于不太了解中医的人,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来以为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列举的养生疗法简单而又实用,真的很不错!  ——39健康网 初来乍到  如果想认识中医、了解中医,这一本就足够了。  ——古方中医网 浮云


编辑推荐

  《中医一本通大全集:把中医彻底说清楚(超值白金版)》:没有任何中医基础,买本养生的书,依葫芦画瓢真的就能治病吗?  很多实例证明这样做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整体概念,我们需要的已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简单指导,而是将中医知识信手拈来为生活所用。但是,如此复杂难懂的中医体系,怎样才可以为我所用呢?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梳理出了一套简洁实用的完整中医体系——《中医一本通大全集:把中医彻底说清楚(超值白金版)》,将高深莫测的中医理论变得清晰易懂,并配合现代养生知识,穿插280多幅精美图片和100多种中草药方剂,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养生概念。认清中医好养生,本书让您在使用任何保健、养疗方法时,都能够做到有理可依,心中一清二楚!  保精护肾:养生重在护好先天之本  阳虚体质:阳气不足,需要温补脾与胃  时令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精髓  吃饭的学问:饮食有节,身体才会越来越棒  十二时辰养生:时间里的养生秘密  独门秘方:你可以不吃药的智慧  阴阳失调:没有不生病的人  七情内伤:人类情感中埋藏着健康隐患  饮食失宜: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  四气五味:中药治病的重要依据  一本在手,中医知识全知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解偏方秘方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