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谜桶

F.W.克劳夫兹(Freeman Wills Crofts)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

F.W.克劳夫兹(Freeman Wills Crofts)  

页数:

299  

字数:

204000  

译者:

薛雨  

Tag标签:

无  

前言

  引子  一位铁路工程师,养病之时创作一部小说聊以自娱,未料想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部作品引起巨大轰动,也使一位平凡的工程师以另一种身份为世人所熟知,这位工程师就是“不在场证明”大师弗里曼·威尔斯·克劳夫兹(Freeman Wills Crofts),而这部小说就是推理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谜桶》,它开创了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第一个巅峰。  在本书中,克劳夫兹将其工程师特有的缜密思维和极强的逻辑头脑融入到创作中,构建了一个繁复奇巧、匪夷所思的谜局,悬念迭出,前后转折也是不露痕迹,令人惊叹,甚至连推理大师雷蒙德·钱德勒都赞叹这部作品“拥有最扎实和无懈可击的布局”。  不可思议的杀人案件,设计精巧的弥天大谎,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同踏上一次迷雾重重的逻辑推理之旅。

内容概要

  写实推理小说的最高峰!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百无一疏的证据收集;能否破解最缜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不在场证明”大师克劳夫兹成名作;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山之作;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 精心布置的繁复谜局;一次挑战逻辑思维的神奇之旅!

作者简介

F.W.克劳夫兹(Freeman Wills Crofts),英国著名推理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本职工作为铁道工程师。养病之时创作一部小说聊以自娱,未料想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部作品引起巨大轰动,也使这位平凡的工程师以另一种身份为世人所熟知,而这部小说就是推理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谜桶》,它开创了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第一个巅峰。
  在本书中,克劳夫兹将其工程师特有的缜密思维和极强的逻辑头脑融入到创作中,构建了一个繁复奇巧、匪夷所思的谜局,悬念迭出,前后转折也是不露痕迹,令人惊叹,甚至连推理大师雷蒙德•钱德勒都赞叹这部作品“拥有最扎实和无懈可击的布局”。

书籍目录

引子 第1章 怪异的货物 第2章 桶子失踪了 第3章 深夜追踪 第4章 无法安眠 第5章 秉烛夜谈 第6章 识破盗桶贼 第7章 又见桶子第8章 惊现尸体 第9章 巴黎的调查 第10章 谁写了那封信第11章 德比耶鲁公司第12章 运送中的桶子 第13章 那是谁的晚礼服第14章 死者的丈夫波瓦拉第15章 遇害者的家第16章 陷入僵局第17章 整合信息第18章 利朋的调查第19章 调查不在场证明第20章 证据确凿第21章 菲利克斯被捕第22章 他是冤枉的吗第23章 大律师克林顿第24章 私家侦探拉登第25章 进入死胡同第26章 新的突破口第27章 峰回路转第28章 原来是这样第29章 最后的挣扎第30章 善恶终有报

章节摘录

  第1章 怪异的货物  艾赫利先生是岛洲海运公司的常务董事。今天他和往常一样,在进入私人办公室后,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首先他把寄给他的邮件都拆开来看了一遍,然后又核实了一下当天必须要完成的公事,紧接着,审视了公司船只的运营报告。干完这些事情,他停了一下,稍作沉思,就把主任威尔?考克斯叫进了办公室。  “今天早上,普罗芬奇轮船就会从诺昂回来了吧?我记得那艘船上装载的是葡萄酒,那些酒是诺顿?潘卡斯公司的。”他说。  “是的,我已经给码头办事处打电话,向他们证实过了。”主任答道。  “为了避免像上次那样,招惹太多的麻烦,我看最好还是派人去核实一下葡萄酒的数量。这次派的这个人要处事仔细、谨慎!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我觉得布洛顿可以胜任,他有这方面的经验。”  “好的,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另外,请转告强森小姐,让她过来帮我整理一下邮件。”  岛洲海运公司简称I&C总公司,办公地点在凡卡奇大道西端一栋大厦的三楼,是船运行业里的佼佼者。这家公司能运载三百到一千吨的轮船有近三十艘,它们专门在伦敦和各个岛的港口间来回穿梭。公司的管理有几个自己的特色:第一就是运输费用较低;第二,极其爱惜自己的船只,虽然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但公司绝不会因此而让船超速行驶;第三,服务范围广泛,只要运输的货物不容易腐败、溃烂,都能成为公司的交易对象。  汤姆?布洛顿正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这时威尔?考克斯拿着几个文件走了过来。  威尔打断了他说道:“布洛顿!先停一下,艾赫利先生那里交代了一个新任务。昨天晚上,诺顿公司的那批葡萄酒由布鲁库奇号轮船送达了,请你立刻赶去码头核对一下。还记得上次的事吗?因为货物数量不对,客户不依不饶,公司为此费尽周折。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不能有任何的差错!给,拿好货物清单。记住不能图省事,而转手交给码头工作人员清点,你必须亲自一桶一桶地核对!”  “是的,先生!”布洛顿回答道。  刚刚二十三岁的布洛顿,脸上还稚气未消。充满活力的他,动作敏捷。助理工作非常单调乏味,能够暂时放下它们,到热闹繁忙的码头去转转,在他看来,是很少能遇到的好事情。于是,他迅速收拾好桌上的账簿,仔细地将货物清单放在口袋里。然后,拿好帽子,他匆匆下楼去了,心情愉悦地踏上了凡卡奇大道。  现在正值四月初,早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阵阴冷的春雨后,接踵而至的好天气,让人觉得空气之中充满了夏天的味道。因为刚下过雨,阳光更显明媚,让人不由得精神舒畅。布洛顿轻快地走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当通往码头大道上应接不暇的车辆映入眼帘时,他内心的兴奋溢于言表。  行进的途中有两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围绕着古代要塞,快速走过之后,再穿过几座高大的灯塔,就直接到达圣卡特林码头了,布鲁库奇号轮船就停在那里。  布鲁库奇号轮船有细长的船身,黑色的烟囱上有两条绿颜色的线,那是公司的标志。它的发动机装在船体中央,这艘船的载重量在八百吨左右。一年一度的驻港大修刚刚进行完,新刷的黑色油漆映衬得布鲁库奇号格外明朗、美观。  布洛顿想着,在那批葡萄酒被卸下船舱之前,自己必须赶到那里,所以他加快了脚步。  时间刚刚好,等他赶到码头时,前舱舱口已经打开,酒桶正是装在那里,马上就要卸货了。  布洛顿站在船桥甲板上,一边等着工人们把货卸完,一边忙里偷闲,欣赏着四周的景致。  他看到船坞中,在布鲁库奇号轮船后面停的是席拉秀号轮船,两艘船同属于岛洲海运公司,但后者是该公司的第一号巨轮。按照预定的行程,这艘船当天下午要开往可乐纳与维科。席拉秀号的船头高高耸起,正好与布鲁库奇号的船尾相互交错。格莱特海运公司的船只在席拉秀号的前方,预定开往博鲁瓦斯特和格拉斯哥。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耸立着一个烟囱,几缕烟圈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又生机盎然的图画。在这艘船的另外一头,属于巴布克?弥尔曼公司的艾克丘斯号轮船,正要进港停泊。这家公司要与I&C公司竞争,争夺同行业老大的地位。艾克丘斯号轮船的船长有“黑马克”之称,但之所以这样叫他,是因为布鲁库奇号船的船长叫“红马克”,以便区分两者。  看着这些船,足以使布洛顿浮想联翩,他被引向了遥远、神秘的奇幻世界。他时常幻想着,乘着这些船只到哥本哈根、布鲁托、里斯本、斯贝几亚以及其他令人向往的港口尽情畅游,哪怕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也好。  前舱被打开,年轻的布洛顿拿着记事本进入船舱。很快,工人们开始卸货了,他们用绳索捆上四个酒桶,将它们吊着卸下这艘船。每完成一次,布洛顿都会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来。他想卸完货后,将自己的记录与货物清单核对一下就可以了。  一切进行得顺利又迅速。那些酒桶非常重,为了让它们不至于中途从吊绳上脱落,码头工人们用尽全力又推又拉。在舱口周围的酒桶很快就全被卸下去了,现在只剩下船舱深处的酒桶了,工人必须先把酒桶滚到舱口,才能开始吊运。  吊绳又拉动四只酒桶慢慢升起来了。布洛顿记录好后,把头转过去准备清点下一组,正在这时,一阵刺耳的叫喊声响了起来。  “汤姆,危险!小心啊!”  突然,一只强有力的手臂抓住了他,并拉着他不断地向后退。慌乱中,他回头一看,惊得目瞪口呆,那被吊起来的酒桶,忽然从绳索中脱落,现在正重重地砸向船甲板。吊桶子的绳子只上升了四五尺,或许是因为桶子太沉重了,绳子负荷不了,猛然坠落。其中两只酒桶损坏了,情况不是很糟糕,但还是有葡萄酒从木制桶壁的缝隙间渗了出来。幸好其他的两只桶完好无损。工人们躲避得及时,从而幸免于难。  “喂,把那只酒桶扶正!别让葡萄酒再继续往外流了!”工头一边察看着酒桶受损的情况,一边喊道。  为了方便紧急修补,工人们将那只正在渗漏的酒桶滚动到一边,让裂缝朝上放着。经过检查后,确认第三只酒桶没有受损。但是,检查到第四只桶时,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它的外观和别的桶不一样。与其他酒桶比起来,它显得更为结实,外观也更加漂亮。这个酒桶的表面涂了一层色彩明艳的浅棕色油漆,外面还特意涂了一层亮光漆。仅凭这一点布洛顿就能认定,这个货物不是属于诺顿公司的。其次,很快,人们发现,这个桶里装的并不是葡萄酒,因为一些木头刨花从桶子一端的裂缝里露了出来。  “你之前见过这样的桶子吗?它看起来有些不对头。”布洛顿向工头霍克问道。霍克是I&C公司的施工工头,刚才救了布洛顿的人正是他。  霍克是一个长相硬朗的男人,他颧骨突出,脸部棱角分明,下巴上留着褐色的胡须。他作为这里的负责人跟布洛顿打过很多次交道,他的机智、工作能力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深受布洛顿的赞赏。  “没有,从没见过!它看起来很结实,受到轻微的碰撞根本不会损坏!”霍克回答。  “嗯,看得出来!先把它竖起来,挪到一边吧,不要妨碍了接下来的工作,过会儿再好好检查看它有没有受损。”  霍克亲自动起手来,他的双手紧紧抓住桶身,使劲儿将它滚到船舱边上。可是,他要把桶身竖起来的时候,发现它太重了,自己一个人办不到。  “我看这里装的不只是刨花!”霍克说,“这么重的桶子我还是第一次见。要不是因为它太沉重,也许就不会发生刚才的事故了。”  于是他叫来一名工人,和他一起把桶子受损的部位朝上放置,立在了那里。  为了检查酒桶受损情况,布洛顿朝霍克走了过去,想请他帮忙代为核对酒桶的数量。  他刚往前走了约六英尺,就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它还掩映在酒桶里掉出来的木屑中。布洛顿连忙弯下腰,把东西捡了起来。亲爱的读者,你一定可以想象出他看清手里东西时的吃惊神情。他手里攥的可是一枚价值一英镑的金币!  他迅速地看了一眼四周,发现除了霍克之外,别的工人对这边发生的事情浑然不觉。  “再找找看!”霍克也被惊住了,他压低嗓门,“说不定还有呢。”  布洛顿伸出手继续摸索着。在一小堆木屑中,他又发现了两枚。他的震惊可想而知。  那三枚金币被他放在掌心里,他无法将视线从它们身上移开。这时,霍克压低声音,惊呼了一声。他将身子放低,好像是在甲板上捡起了什么东西。  “老天!这里还有一枚!”霍克用很低的语调说道。  他弯下腰,从桶的后面捡起了另外一枚金币。  “难道我们挖到金矿了?”  布洛顿把捡到的这五枚金币镇定地装进了口袋,然后,又看似若无其事地扫视了一遍甲板,但并没有再发现其他的金币。  “金币是不是从你口袋里掉出来的?我刚才那么用力地拉你。”霍克问。  “怎么可能是我的,我哪有金币,要真是我的就好了。”  “也许是别人掉的?刚才彼得和威尔逊也在这里呢。”  “应该不是。我想,这件事情还是不要声张。照我看来,金币很可能是从那个酒桶里摔出来的。”  “酒桶?我实在想不出有谁会把金币放进桶里。”  “按照常理,是不会。可是,如果金币不是装在那只木桶里的,除了木屑,那里面还装了什么东西,让它如此笨重,以致从绳子上脱落?”  “要说也是。布洛顿先生,我们把木桶的缝隙再弄大一些,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怎么样?”霍克略作沉思说道。  布洛顿深知这样做违反公司的规定,可此刻,他强烈的好奇心已经占据了上风,他有些犹豫不决。  见状,霍克说:‘放心吧,我会非常小心的,不会加大桶子的受损程度。”  听到这话,布洛顿松口了。  “我觉得这件事有必要查清楚!也许这里面的金币本身就是来路不明的,所以应该要查个明白。”他对霍克说。  霍克笑着走了。不一会儿,他就拿着钢锤和钢凿回来了。  由于猛然间坠地,才使桶子崩裂的,所以,箍着桶子的铜片也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落了下来。幸好铁箍没受什么影响,仍紧紧地箍着桶身,才使铜片没有完全脱离。  为了扩大裂缝,霍克使劲把铜片往上推。缝隙在不断地扩大,大量的木屑漏了出来,同时,又有几枚金币滚下来,落到了甲板上。两人惊得面面相觑。  刚刚发生的意外,使工人们还都惊魂未定,这会儿,都还将注意力集中在吊绳上的四只桶子那呢,根本没有注意到身边发生的事情。于是布洛顿和霍克不动声色地捡起了所有的金币。这回掉出来六枚,布洛顿还是将他们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然后,他和霍克假装漫不经心地扫视了一遍甲板,没什么收获,此时两人心里满怀着疑惑。他们回到木桶旁边后,布洛顿提议说:“把裂缝再弄大一点,你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霍克回答,“这件事太诡异了!我先撬开桶子的木板壁,你用我的帽子接住裂口里露出来的东西。”  霍克用铁锤敲落了本来就已经松脱的铜片,于是,桶子一侧出现了一道差不多有六英寸长、四英寸宽的裂缝。很快碎木屑差不多填满了帽子,布洛顿去掉黏在铜片上的木屑,然后捧起帽子放到木桶上,两个人便开始急切地在木屑中搜寻起来。  “哇!我的天哪!”结果让霍克有些兴奋,但他还是把声音压低了喊道,“这里面有很多金币!”  正像他说的,在帽子里他们又找到了七枚金币。  “加上之前的,有十八枚了!”布洛顿又将金币收进口袋,然后用极其不可思议的口气说,“这个桶子里如果装满了金币,那保守估计也得有个几万英镑!”  两人禁不住又重新打量了一下桶子。心里都想着,这只酒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除了结实、美观之外,它和别的桶子一样。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普通的酒桶里装的都是金银财宝呢?霍克禁不住蹲下身来,从裂缝朝里面窥探。突然,他好像看到什么,惊得一连后退好几步。  “布洛顿先生!”因为兴奋,他的嗓音都有些沙哑了,“快看,快看这里!”  布洛顿也蹲下身子,朝裂缝里看。就看了一眼,他猛地后退几步,躲避开去。  这次他看到了什么?木屑当中居然有几根人的手指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写实推理小说的最高峰!  ——江户川乱步  《谜桶》是推理小说界中的殿堂之作,其它佳构在这座宏伟的建筑面前,都显得寒怆,不登大雅之堂。  ——日本作家 井上良夫  谁都不能否定克劳夫兹的代表作《谜桶》是推理小说史中的经典之作。  ——美国评论家 伊克拉佛多  (这部作品)拥有最扎实和无懈可击的布局。  ——雷蒙德·钱德勒  克劳夫兹的作品开启了侦探小说长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得到的一切都是他赐予的。  ——埃勒里·奎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谜桶 PDF格式下载



我这人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看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但是看完整本书还是不得不感叹一下,那个坏人真的超聪明耶!不过还好,好人更聪明,呵呵呵~~~


翻译很失败,有点像学生作文,平铺直叙,兴许原文就是如此。行文很拖沓,在船上捡到十几个金币非得一个一个地写,完全像是在凑字数。


掀起智慧风暴


冷门经典?!


朋友推荐,很喜欢


一位工科出身的作家以解数学题般强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抽丝剥茧地向大家讲述一个离奇的案件,真非真,假非假;看似真,却是假;看似假,或为真;没有现代推理小说故意制造恐怖悬疑气氛的写法,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带你一起走入这个謎局......唯一的缺点是对不熟悉法语的人来说,那些地名和人名翻译得比较生僻,不得不来回翻看以便了解前后关系。如果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逻辑思维,可以先不看结局,看看最后到底是你还是警方先明了案情真相。


案情很复习,看得我有点头晕了。


刚刚收到,还未细看,但纸张不太好


  小学时候,看完金庸老头子写郭靖学艺那段,右手画圆左手画方,默默尝试一点天赋也没有,心思总是集中到一点,不知道说专注好呢还是脑子不够用。等到后来尝试写小说,同样的问题让我再一次怀疑自己天赋不济,如何把本来流畅的故事情节藉由几个人物相互牵扯出来呢,不能让每个人变成时间顺序的传话人,也就是要让同一位置的不同人物对故事的走向“和而不同”。
   推理小说似乎就是仰仗这种技巧的类型小说,而福尔摩斯是个出色的人物塑造,白夜行又是存在于犯案与零星推理技巧之间的情绪化故事——不是所有的推理小说都能运用以点、线带面的技巧,而对其模仿也是难见水准的。
   百年前,克劳夫兹卧病修养,无聊之余便用铁路工程师的逻辑写出一部《谜桶》,百年后,当我知道古典推理手法后一点都没觉得这个故事有浓重的陈旧感,一般推理小说以创造性的手法为自己增值,而过了将近百年《谜桶》的犯案手法被大肆褒奖之后与眼前的这些作家的故事相比丝毫不会名不副实。
   与熟知的福尔摩斯、波洛不同,案子的侦查一度辗转在不同人的手中,极像《冰与火之歌》中pov视角,这样的好处,不管克劳夫兹是不是有意,使线索的调查角度变化更自然,警察将线索收集锁定在几个人上,靠正常逻辑判断凶手,侦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从雇主的脱罪出发只着眼于推到定论,案情也在这有先后顺序的对弈中柳暗花明。可见克劳夫兹在解谜过程中的左右手互博,大篇幅着力于查找,结尾处将查找出的表象逐一推翻。
   克劳夫兹另一出自我攻守是在设谜中,菲利克斯和波瓦拉各自独立的陈述似乎让我们第一次窥见案情的样子,而这种互补出来的明显疑点重重,漏洞百出,这是最合理的——无论受害者还是犯人,第一次被质询讲的都粗枝大叶。私家侦探拉登也用过相似的标准判断被解雇的打字员蓝贝尔的身份,若她第一次见面就准备了详尽的材料证明身份反而引起怀疑,拉登没有得到证明才是最令他心安的证明。
   不仅仅是双方,波瓦拉一人的前行与后语也是设谜的互博。从他真实踪迹考虑,他的陈述要是不在场证明中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隐匿起来,起码不能引起注意,同时,更稳妥的是,让那期间确确实实做过的事凸显出来,此消彼长,虽然做假,但在易于拆穿度上避重就轻足以蒙混过关。反过来,不考虑他的真实踪迹,供词要描述一副遭妻子背叛失意落魄的人会做出的反应与行为。波瓦拉一面要说真话,那样才能与自己踪迹的某些地方相对应,一面又要说假话,才不至于露出破绽。
   当事人出于各种理由的前后言行不一致,为了树立真实感,克劳夫兹娴熟的运用自我攻守术,除此之外,侦查流程细致入微,很多的笔墨也用在此,做完记录后警察出于职业习惯补问一句,能告诉我你的地址么。警察与侦探们五花八门的消息探寻手段,伪装、恐吓、装糊涂,会转换身份的警察有着古典办案方式的有趣之处,与逻辑缜密的不在场证明推翻过程相互穿插,起起伏伏的脑力消耗度。


  非常同意江户川大师对本书的评价,以前只对虚构推理小说或日本所称的本格推理小说极度推崇,对写实推理小说或日本所说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嗤之以鼻,看过本作后,承认只有大师创作出的佳作,而不应有什么门弟之见!
  强烈推荐!


  感觉不到传说中如何如何的经典,只记得那个桶子下了这条船就上了那辆车,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差不多把地球转了个遍,建议书名改为《桶子漂流记》,这样还可为将作品写成科幻小说提供铺垫。
  


  我一直都以为《点与线》是时刻表的开创者,直到看到克劳夫兹的《桶子》。
  故事有从一个紧张的情节开始:桶子的提货单被送到了年轻画家菲力克斯手中。尽管有些莫名其妙,却并非一点来头也没有,他绞尽脑汁将这个手续不全的桶子运回了伦敦的家中。岂料前脚出门,窃贼后脚就运走了桶子。警察也找上门来了。桶子终于找到了,里头的金币和女尸却将菲力克斯送进了监狱。
  死者是他巴黎的好友,一家拖拉机制造公司董事波瓦拉的娇妻,亦是菲力克斯的初恋情人。经过伦敦、巴黎两地的反复调查,嫌疑人锁定在丈夫与情人之间。在警察看来,菲力克斯与波瓦拉都是那么优秀的青年、彬彬有礼的绅士,都不可能犯下这样残酷的罪案。尤其是菲力克斯,见过他的人没有不对他的人格钦佩有加的。但波瓦拉又那样过硬的不在场证明,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菲力克斯。
  桶子被一只无形的手在巴黎和伦敦之间反复运送。桶子就是关键证据吗?菲力克斯寻得到自己的不在场证据吗?
  
  这部小说的关键在于不在场证明,读过一些推理小说的人都能在故事的60%左右猜出凶手(作者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剩下的就是破解凶手的不在场证明。而这本小说的不在场证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时刻表。
  从诡计的角度来说,一开始我们总是局限在几个有限的空间内,使用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来完成作案;要么就是心理诡计,从证人的证言中找出不合逻辑的地方。这本小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开创了新的模式,我们可以使用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完成不在场证明。人们的逻辑中总是存在这样的定势思维:如果你下午两点在千里之外的A地,那么你不可能在下午三点出现在案发现场作案,只要最快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在一个小时之内跑完一千里的路程。
  社会交通简单落后时,这种推论是相当有效且正确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变革,道路网络的繁复,使得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可选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加上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不相同,之间所产生的差异更使得千里之外的不在场证明变得扑朔迷离。就算是警方,也很难一一去查究两地间的所有交通方式以及每种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这就给了犯人制造不在场证明的可乘之机。比如说,A、B两地之间只有铁路,最快也要4个小时才能到达。而A和C之间有飞机航线,仅需一小时,C和B之间也有飞机航线,也仅需一小时,犯人完全可以利用飞机进行转机,到B地作案,而不在场证明上我们只会看见他案发前3个多小时他在A地,无法在这个时间之内赶到B地,不在场证明由此成立。破解不在场证明的难点在于,可以选择的C地很多,可以选择的交通方式也很多,警方一一查证相当困难。
  《桶子》的年代,交通还不是那么发达(没有飞机),诡计中也并非是完全的单纯的时刻表推理,仍然借助了传统的心理诡计;给我的感觉颇像玻尔的半经典半量子理论。不过后来者继续把时刻表推理发扬光大,漂洋过海,在日本这个精确的国家里落地生根。《点与线》、《高层的死角》、《终点站杀人事件》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希望这个类型的读者都不可错过。
  谈谈我们。个人感觉时刻表在中国很难发展。因为“在中国,暗绿色一般代表慢,譬如火车和中国邮政(韩寒语)。”火车到站的不确定性实在是……犯人如果使用这种手法,估计只能自讨苦吃。当然,如果是运用量子推理凸现这种不确定性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有第一部分又些看头


华丽丽的泄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