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

严歌苓  

页数:

全5册  

字数:

19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寄居者》
  
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后以假身份踏上美国;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爱情与背叛之间,良心与理想之间疲于奔命。严歌苓2009年最新力作《寄居者》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
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
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
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小姨多鹤》
《少女小渔》
《天浴》
《金陵十三钗》

作者简介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书籍目录

《寄居者》
《小姨多鹤》
《少女小渔》
《天浴》
《金陵十三钗》

章节摘录

  当英格曼神父跟日本军官说到女孩们需要梳洗打扮去出席晚会时,书娟和女同学们正瞪大眼睛聆听。神父是老糊涂了吗?难道不是他把豆蔻的结局告诉她们的吗?他也要让日本人把她们一个个当豆蔻去祸害?那件男人用来毁灭女人的事究竟是怎样的,如何通过它把苏菲、书娟等毁成红菱、玉墨、喃呢,最终毁得体无完肤如豆蔻,她们还慒懂,正因为慒懂,即将来临的毁灭显得更加可怖。  “日本人真的会送我们回来?”一个女孩问。这时还有如此不开窍的。  女孩们没一个人搭理她。说话的女孩比书娟低一年级,家在安庆乡下,母亲是个富孀,不知从哪里来的怪念头,把女儿送到南京受洋教育。  “刚才没听到?还有好吃的,还有花,”这个小白痴说。  “那你去啊!”苏菲说。一听就知道这句好好的话是给她当脏话来骂的。  “你去我就去,”安庆女孩回嘴道。  “你去我也不去!”苏菲说。她可找到一个出气筒了。  安庆女孩不语了。  “你去呀!”苏菲嚎起来。此刻找个出气筒不易,绝望垂死的恶气都能通过它撒出去:“日本人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睡的!”  安庆女孩不知什么时候扑到苏菲身边,摸黑给了苏菲一巴掌,打到哪儿是哪儿。苏菲并没有被打痛,却几乎要谢谢安庆女孩的袭击,现在要让出气筒全面发挥效应,拳头、指甲、脚、全身一块出气。安庆女孩哭起来,苏菲马上哭得比她还要委屈,似乎她揍别人把自己揍伤了,上来拉架的女孩们拉着拉着也哭了。  “臭婊子,臊婊子!”苏菲一边拳打脚踢,一边骂道。现在她是打到谁算谁。她要出的气太多了,也出徐小愚让她怄的那口恶气。朝三暮四的徐小愚把一片痴心的苏菲耍惨了,还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耍的……“臭婊子!……”苏菲的恶骂被呜咽和拳脚弄得断断续续。  “哎,你骂哪个?”帘子一撩,出现了红菱。喃呢和玉笙跟在她后面。  “婊子也是人哦。”红菱几乎是在跟女孩们逗闷子:“不要一口一个臭啊臊的。”  玉墨说:“本来都斯斯文文,怎么学这么野蛮?跟谁学的?”  喃呢说:“跟我们学的吧?……你们怎么能跟我们这种人学呢?”  女孩们渐渐停止打斗,闷声擦泪,整理衣服,头发。  安庆女孩还在呜呜地哭。  帘子又一动,赵玉墨过来了,两条细长的胳膊叉在腰上,一个厉害的身影。  “啊烦人啊?”玉墨用地道的市井南京话说:“再哭你娘老子也听不见,日本人倒听见了,你们几个,”她指指红菱等:“话多。”  然后她重重地撩帘子,回到女人们那边去了。  女孩们奇怪地安静下来。赵玉墨的口气那么平常,可以是一个被烦透的年轻母亲斥责孩子,也可以是学校监管起居杂务的大姐制止啰哩巴嗦的小女生。  女学生们此刻似乎非常需要她这么来一句,漫不经意,有点粗糙,不拿任何事当事。  当英格曼神父从十字架前面站起来,思维和知觉一下子远去,他知道自己处在虚脱的边沿上,疲劳、饥饿、沮丧消耗了一多半的他,而他剩下的生命力几乎不能完成他马上要说的,要做的。他将要说的和做的太残忍了,为了保护一些生命他必得牺牲另一些生命。那些生命之所以被牺牲,是因为她们不够纯,是次一等的生命,不值得受到他英格曼的保护,不值得受到他的教堂和他的上帝的保护。他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  是这么回事吗?在上帝面前,他有这样的生死抉择权,替上帝做出优和劣的抉择?……  他穿过院子,往厨房走去。  他会以“我的孩子”来开始他的“抉择”演说,就像成百上千次他称呼女学生们“我的孩子”那样。难道她们不也是他的孩子们?奇怪得很,他感到一种冲动,想称她们为他的孩子,他甚至不感到造作和勉强。究竟什么时候他对她们改变了看法?当然没有完全改变看法,否则他不会把她们当成牺牲,供奉出去。他仍然不尊重她们,但不再嫌恶她们。  他要向她们表示痛心:事情只能这样子,日本人带走的只能是她们。只能牺牲她们,才能搭救女孩们。他会对她们说:“我的孩子们,牺牲自己搭救别人能使一个人的人格达到最神圣的境界。通过牺牲,你们将是最圣洁的女人。”但他在走进厨房的门之前,突然感到这一番话非常可笑,非常假模假式,甚至令他自己难为情。  那么说什么好呢?  他甚至希望她们抗拒,跟他翻脸,恶言相向,这样他会产生力量,对她们说:“很遗憾,你们必须跟日本人走,立刻离开教堂。”  一秒钟都浪费不起了,可英格曼神父仍在满心火烧火燎地浪费时间。  “神父!”法比从后院跑来:“墓园里都是日本兵!他们跳进墙里一直埋伏在那儿!”  英格曼一下推开了厨房的门。他脑子只剩一闪念:但愿这些女人能像所有的中国良家女子一样,温顺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但英格曼神父在推开的门口站住了。  女人们围着大案板,围拢一截快燃尽的蜡烛,好像在开什么秘密会议。  “你怎么在这里?”法比小声问。  “是我叫她们上来的。”玉墨说。  “十几个日本兵刚才没跟他们的长官出去,守在后院墓地里呢!”法比说。  玉墨无所谓地看了他一眼,就把目光转向英格曼神父:“我们姐妹们刚才商议了……”  玉笙说:“你跟谁商议了?!”  玉墨接着说:“我们跟日本人走。把学生们留下来。”  英格曼神父立刻感到释然,但同时为自己的释然而内疚,并恨自己残忍。  法比急着插嘴:“你们真以为有酒有肉?!”  喃呢说:“真有酒有肉我也不去!”  玉墨说:“我没有逼你们,我自己能替一个是一个。”  红菱懒懒散散地站起来,一面说:“你们以为你们比赵玉墨还金贵啊?比臭塘泥还贱的命,自己还当宝贝!”她走到玉墨身边,一手勾住玉墨的腰,对玉墨说:“我巴结你吧?我跟你走。”  玉笙大声说:“贱的贵的都是命,该谁去谁去!……”  几个女人嘟哝起来:“我还有爹妈兄弟要养呢!”  “又没点我的名,我干什么要去?”  玉墨恼怒地说:“好,有种你们就在这里藏到底,占人家地盘,吃人家口粮,看着日本人把那些小丫头拖走去祸害!你们藏着是要留给谁呀?留着有人疼有人爱吗?”她现在像个泼辣的村妇,一句话出口,好几头挨骂,但又不能确定她究竟骂谁。“藏着吧,藏到转世投胎,投个好胎,也做女学生,让命贱来给你们狗日的垫背!”  玉墨的话英格曼神父不太懂。有些是字面上就不懂,有些是含意不懂,但法比是懂的,他生长的江北农村,不幸的女人很多,她们常常借题发挥,借训斥孩子诉说她们一生的悲情。让人感到她们的悲哀是宿命的安排,她们对所有不公正的抗拒最终都会接受,而所有接受只是因为她们认命。玉墨的话果然让绝大多数女人都认了命,温顺地静默下来。  “你们不必顶替女学生。”法比对玉墨说。  玉墨楞了。法比感到英格曼神父的目光刺在他右边的脸颊上。“谁都不去。”  英格曼神父用英文说:“说点有用的话,法比!”  “让她们全藏到地下室,也许日本人搜不出来。”法比说。  “这风险我们冒不起!”  “南京事件的时候,直鲁军和江右军几次跑进教堂来,我们不是躲过来了吗?”法比启发神父。  “可是日本人已经知道女学生藏在教堂里……”  “那就是你向日本人供认的时候,已经想好要牺牲这些女人了。”激动的法比发音含糊但语速飞快。他看老神父吃力地在理解他,便又重复一遍刚才的指控。他从来没像此刻这样,感到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男人,那么排外,甚至有些封建,企图阻止任何外国男人欺负自己种族的女人。  “法比?阿多那多,这件事我没有跟你商量!”英格曼神父以低音压住了法比的高音。  门铃响了。蜡烛上的火苗扭动一下。  “快到地下室去!”法比对女人们说:“我活着,谁也别想拉你们做垫背的!”  “没有拉我们,我们是自愿的。”玉墨看着法比,为这一瞥目光,法比等了好多个时辰,好几天,好几夜,这目光已使法比中毒上瘾,现在发射这目光的眼睛要随那身躯离去,毒瘾却留给了法比。  “我去跟少佐说一声,请求他再给我们十分钟,”英格曼说。  “二十分吧。装扮学生,二十分钟是起码的,”玉墨说。  英格曼神父眼睛一亮,他没想到赵玉墨的想法比他更聪明、更成熟,干脆就扮出一批女学生来!  “你觉得你们能扮得像吗?”英格曼问。  红菱接道:“放心吧,神父,除了扮我们自己扮不像,我们扮谁都像!”  玉墨说:“法比,请把学生服拿来,不要日常穿的,要最庄重的,要快!”  法比跑到圣经工场,开始往阁楼上攀登时,突然想到,刚才赵玉墨没有叫他“副神父”,而是叫他“法比”,把“法比”叫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  英格曼神父的恳求得到了少佐的批准。他的部队在寒冷中静默地多候了二十分钟。英格曼给的理由是说得过去的:唱诗礼服很久没被穿过,有的需要钉钮扣,有的需要缝补、慰烫。士兵们站在围墙外,一个挨一个,刺刀直指前方。多二十分钟就多二十分钟吧,好东西是值得等待的。日本人是最讲究仪式的。一盘河豚上桌,都装点成艺术品,何况美味的处女。  二十分钟后,厨房的门开了,一群穿黑色水手裙、戴黑礼帽的年轻姑娘走出来,她们微垂脸,像恼恨自己的发育的处女那样含着胸,每人的胳膊肘下,夹着一本圣歌歌本。  她们是南京城最漂亮的一群“女学生”。这是我想象的,因为女学生对她们是个梦,她们是按梦想来着装扮演女学生的,因此就加上了梦的美化。  再说,南京这座自古就诱陷了无数江南美女、把她们变成青楼绝代的古城,很少生产丑陋的窑姐,丑女子首先通不过入门考核,其次是日后会降低妓院名望,甚至得罪客人。所以在电影尚在萌芽时期的江南,盛产的穷苦美女只有两个去处,一是戏园,一是妓馆。  我姨妈书娟没有亲眼看见赵玉墨一行的离去。后来是听法比说的,她们个个夺目。  赵玉墨个子最高,因此走在队伍最后。  英格曼神父走上前,给每个女人划十字祈求幸运。轮到赵玉墨了,她娇羞地一笑,屈了一下膝盖,惟妙惟肖的一个女学生。  英格曼神父轻声说:“你们来这里,原来是避难的。”  “多谢神父,当时收留我们。不然我们这样的女人,现在不知道给祸害成什么样了。”法比这时凑过来,不眨眼地看着玉墨。玉墨又说:“我们活着,反正就是给人祸害,也祸害别人。”她俏皮地飞了两个神父一眼。  法比为女人们拉开沉重的门。外面手电筒光亮照着一片刺刀的森林。少佐僵直地立正,脸孔在阴影中,但眼睛和白牙流露的喜出望外却从昏暗中跃出来。法比从来没想到他会拉开这扇门,把人直接送上末路。把一个叫赵玉墨的女子送上末路。  法比想,这个叫赵玉墨的女子错过的所有幸运本来还有希望拾回,哪怕只拾回一、二,哪怕拾回的希望渺小,但此一去,什么也拾不回了。这样想着,他心里酸起来。他染上中国人的多愁善感,是小时阿婆带他看中国戏曲所致。阿婆在他心灵中种下了多愁善感的种,是啊,种是可以被种植的,种也会变异。  一辆卡车停靠在烧死的树边,卡车尾部站着两个日本兵。等到第一个“女学生”走近卡车,他们一人伸一只手,架住她的胳膊,帮她登上梯子。不要他们帮忙是不行的,他们立刻把枪刺横过来,挡住退路,限止动作。  少佐跟在玉墨旁边。  法比在三步之外跟着他俩。  英格曼神父站在教堂大门口,许多天不刮的胡须使他的容貌接近古代人,或者说更脱离人而接近神。  我想象英格曼神父在那一刻脑子空空,只盼着这场戏顺利进行,直到结束,千万不要节外生枝,他经不住任何意外枝节了。  他目送一个个“女学生”登上卡车尾部的梯子,消失在卡车篷布后面,从她们的身材,动作他基本能辨认出谁是谁,但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他有点后悔没问一声她们的名字——是父母给的真名字,不是青楼上的花名。他只记得一个名字,就是赵玉墨。这大概也不是她父母给她的名字。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赵玉墨宁可忘掉亲生父母给她取的名字。  当天晚上的晚餐是烧糊了的土豆汤。陈乔治死去之后,大家就开始吃法比的糊粥,糊汤。不同的是,这顿晚餐份量极足,每个女学生都吃双份。下午法比在准备晚餐时,并没有料到那十三份汤将多余出来。女学生们终于实现了她们这些天藏在心底的祈祷:让我饱饱地吃一顿吧,别让那些窑姐分走我的粮食了。她们没想到,她们的祈祷被回复了,是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回复的。她们一勺一勺地吃着土豆汤,书娟偷偷看了一眼对面的苏菲。苏菲脸上一道血痕,是混战时被指甲抠的,那道血痕是苏菲麻木的脸上唯一的生动之处。谁也没有发感慨:啊,那些女人救了我们。也没人说:不晓得她们活得下来不?但书娟知道同学们跟她一样,都在有一搭无一搭的忏悔:我当时只是想吃饱,没想到我的祷告对她们成了恶毒咒语。  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大截成长,她们才能彻底看清这天晚上,这群被她们看成下九流的女人。  晚餐前,法比·阿多那多带领她们祈祷,然后他匆匆离去了。  夜里十二点,法比从外面回来,身后跟着一个高大的西洋女士,学生们认识她,此刻轻声称呼她“魏特琳女士”。女士和法比一样,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手势眼神也像中国人。她带来了一个理发师给女孩们剃头。两个小时之后,一群小女生成了一群小男生。魏特琳女士是乘一辆救护车来的,凌晨离去时,救护车里运载了一车穿着条纹病号服的少年病号,“他们”个个面黄肌瘦,眼睛呆滞无光,条纹病号服飘飘荡荡,看起来里面没有一具实质的身体。  我姨妈和同学们扮成染了传染病的男孩,在金陵医学院的病号房藏了两天,又被偷偷地送到南京附近的乡下,再从那里乘船到芜湖,而后转船去了汉口。法比·阿多那多一路护送,身份从神父变成了监护“医生”。谁也没想到,那次临时的职业伪装永久地改变了法比的身份。半年后他回到南京,辞去了教堂的职务,在威尔逊教会学校教世界历史和宗教史,在其他大学零散兼课,那十三个被秦淮河女人顶替下来的女孩中,唯有我姨妈孟书娟一直和他通信,因为她和他都存在一份侥幸,万一能找到十三个女人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即便都找不到,得到个下落也好,别让他们的牵记成为永远的悬疑。  ……


编辑推荐

  张艺谋真情推荐:“《金陵十三钗》改编后的本子,是我当导演二十年来碰到的最好剧本。这样一个本子捏在手里,我常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我自己习惯和一个编剧来切磋合作,编剧写出来,我主要是提意见、谈想法。这部电影的编剧应该是中国少有的优秀编剧,严歌苓是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改编成了很多电视和电影。这部电影,她做了很多努力,剧本也打磨得很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陵十三钗 PDF格式下载



看过寄居者,少女小渔和天浴。不是很喜欢少女小渔压抑阴郁的调调,三本里最喜欢寄居者,另外两本还没看。总体来说,严歌苓的小说合我的胃口~


一直喜欢严歌苓的作品,《小姨多鹤》已经看过了,但还是买了这套书,慢慢看。


严歌苓的文字不张扬不华丽,但是有很强的画面感,有种缓慢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像握着一块古玉,表面毫不起眼,但渐渐的就能感觉触手生温,有柔软的情感也有刚硬的气节——这就是读严歌苓作品的感受。作为一个旅美作家,严歌苓喜欢选择战争大背景的故事,在国内实属罕有,这套签名本很有代表性,包装也很精致,超出我的的期待。


不是一整套的书,是不同版本的书拼起来的。只有三本是同一版本的~ 不过反正我是不介意。当当的图书一向不错。 严歌苓我也很喜欢。 金陵十三钗没有电影给我的震撼力大。


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比一些国内的作家强多了


严歌苓的作品就是给力,一针见血的揭露现实反应本质


不是一整套的书,是不同版本的书拼起来的。只是作者的签名好像是影印上去的,不过没有关系,因为一直喜欢严歌苓的作品,所有也就不退换货了,哈哈!


严歌苓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但并没有签名,请如实推荐产品。


严歌苓的签名本,活动买的很值。


严歌苓的书很多都拍了电影,个人很喜欢,觉得买了值得。就是签名本,那个签名在哪里了,没看见。不过我也不迷这些,书好最重要哦


没货了还显示有货,不过对严歌苓的小说还是情有独钟的


很喜欢严歌苓的书!


好书 严歌苓的每本书质量都很高


第一次读严老师写的作品,感觉很不错,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很给力,尤其是签名本,很喜欢,都舍不得翻阅,珍藏更好。


超级好看啊,金陵看得我哭死······


描写很真实很细腻~


女性视角,心思细腻,本本经典


说是套装,其实也是拼凑出来的五本,不过质量还行,比其他评论说的旧书好多了。


经典之作值得收藏,不买后悔莫及


都非常经典


虽然刚看了小鱼那本书,但是很喜欢里面的故事


还没看呢,不知道怎样,希望不错。


好书呀,好书呀!好书呀,好书呀,好书呀


很喜欢,装帧很好


非常喜欢的女作家


好书,价格公道!


期待,正在看


读了两本,尖锐


有一本封面破了,但也懒得退换,将就吧,其余质量还不错


似乎是凑齐的一套,不过每本书都很好


制作精美,包装不错,最近买了不少书,慢慢读.


早上下的订单,下午竟然就送到了!太神速了!


单本买还是成套买好,印刷统一、保装统一,内容好。


全新,分别塑封,包装完好,印刷精美,不管是不是全套,价格很合适


书刚回来,没有什么所谓的签名,是打印的签名,不过不重要,我也不迷那个,书还不错,66.4买入,唯一不满意的是快递,我十九号下单的,二十六号下午才送到,慢递啊


我这一套书,感觉是东拼西凑的,小姨多鹤的质量最差,但因为在看电视剧版本的,所以先看了这本书,应该说严歌苓的小说比电视剧好看多了,真实很多,两个人有肌肤之亲以后就会有切肤之痛,或明或暗的吵闹和调情,似有若无的猜忌和牵绊,这样才够真实。


出了金陵十三钗都看完了,看下来严歌苓的作品不错,写实有讽刺意味


还没看完,天浴和少女小渔都是小说集,感觉中国作家的小说看起来都很沉重。


这套书今天送到。其中《少女小渔》未见,换成了欧·亨利小说选(英文版),是前者缺货吗?如果是,那我理解。但我需要的是《少女小渔》啊。请说明。


正在看《寄居者》,有点恍惚。有些文字的用法不是惯常的手笔,不很习惯。


每一本的还好,但是少女小渔那本都没有包装,封面的卷了。。。小渔的拼音怎么写啊?为啥封面上写着“siao yu”???不是“xiao yu”吗?


书还不错,但其中的《寄居者》严重浸水,有些页面都翻不开了


喜欢几个长篇,短篇小说集稍稍逊色。但是对得起这个价钱。性价比还行。书有点脏,而且不是一套,只不过都是同一位作者的。


每一本都仔细阅读过了,每一本都是不同的感受,作者细腻独特的手法特别钟爱!


文字比电影好太多


本本都是经典,非常喜欢,就是有个别错别字


这次当当送货出奇地慢,但是因为订单后游联系电话,这方便了联系。打电话后当天下午就到了。


刚开始看,就被吸引了,非常喜欢。


不是一套,是拼装,因为是活动买的,价格便宜,书的质量还行


书的内容还不知道,收到后发现印刷装订都非常好~!


只有少女小渔有签名。但看了半天,并用放大镜看,对比其他作家的签名,不是真签名。而是印刷上去的。还不清晰。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对面扉页上有签名粘有的墨迹。十三钗付有一个十几页的小册子,是一些儿十三钗的手稿影印。上面有作者签名的印刷形式。和少女小渔的签名一模一样。当当上还有一本严歌苓的签名书卖,看书友的评论也是假签名。估计当当弄了个签名,印上去,然后和几本书捆绑在一起卖,来忽悠顾客。五本书,同一出版社,但版式却又三种。其中小姨多鹤是软精装。很难看,而且书脊极不结实,看是根本摊不开。看完后绝对会变成几本书。有时候觉得许多出版社都是白痴,弄个软精装。既不好看,也不结实,拿在手里很不舒服。不知道人家怎么想的。好像出版书的人从不看书。总之,不建议购买


先看电影后看小说有点惆怅


包装太差了,没有膜不说,书脊被胶条粘掉好大一块。朋友急着看就没太计较。但是感觉真心很不好!不象正版,居然掉色,看完半本手居然黑了!下次买书的时候会谨慎!


和描述的不一样,不是一套。还好其中四本有塑封……就算态度比较认真


给朋友的礼物,应该还不错的吧


还在犹豫。。。。


书本身不如电影好看 定价很贵 不值得 内容少 字大


不建议买来收藏 因为纸质不好 还有签名是复印的


这套书 不好!!签名是印的!!!纸张差!!不值得买!!!


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


不错很值


   最初我真的很不喜欢张艺谋拍的《金陵十三钗》,那场面血腥不堪,把日本的变态可耻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些有规模的烧杀抢奸都让我泛起阵阵寒意,在里面人类终于退化了,最先的就是日本军人,然后汉奸。
  
  一大片屈辱笼罩是这电影的底色。
  
   我觉得这不适宜出现在现在的社会,我也感觉到恶心,恶心这样惨烈的事情已经血淋淋足够刺痛我们心底最痛弱的地方了你居然还要逼我们在大屏幕重现!
   偶然机会看了小说,才明白,他不是故意要把这血腥撕裂在你眼前,而是要你知道你生活的这个地方很久以前有那么一些人她们虽然低等下流也许还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但人性的光辉从未远离。反而高高在上的政权在手的却可以舍弃整个城市几十万的手无寸铁的人民,他们道貌岸然说着这是攻略这是计谋,直到今天这样的道貌岸然还在发扬光大各种各样。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你反思,那些日军所犯下的种种罪行,泱泱大国人口大国为什么被赶尽杀绝到那样的地步以及日本到目前为止面对这段历史的态度都值得我们深思。我绝不把过去的恩怨泄恨在无辜的日本人民身上,但这样的奇耻大辱我们每个中国人民都该牢牢记住,不为仇恨或报复,只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能活在一个真正坚强的国度里。在这样的国度里,我们最好强大得没有战争,如若我们没有那么强大,起码我们的军民一心,不会有汉奸走狗,也没有卸甲逃兵。
   最后,我庆幸没有生在那样的惨烈里,但我也没有觉得现在的时代可以好得让我们如此不思进取好高鹜远。
  
   我依旧不喜欢这样的故事。可有时候你不喜欢它,它恰恰就是最接近真实的,埋葬在某些人心里最沉痛的记忆。
  


  读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印象最深的要数金陵城的那些妓女们。金手银饰,涂粉抹脂,宽带解衣;两弯黛眉上挑下逗,一对凤眼电光闪闪,举手投足尽是风骚;最衬身材的旗袍穿在她们身上,一扭一怩,像极了光滑的流动的浪,一个翻腾一个翻腾地朝男人身上扑来,让平日里一本正经的男人都忘记了呼吸,两眼愕然。
  
  论姿色,她们是“南方有佳人,倾国又倾城”;论气质,她们堪称真正的女人,婀娜玉立,风情款款;可是,她们的生命呢?
  
  和大多数遭遇不幸的人相比,她们悲戚苍凉的人生不过是徒增了一些不相干人事的信手拈来的八卦,不过作为一种调剂慰藉他们百无聊赖的身心。在他们看来,妓女是下三滥,是次货,被无数男人玩于鼓掌玩到俗滥,待花容逝去、风韵不再,一个人孤老终去。
  
  妓女是卑贱的,她们的人生多半被世人赋予了一个套路似的故事:生于薄祚,弃于荒山野岭,然后被好心人拾养,但是迫于生计将她变卖给老鸨。给了她又毁了她,差不多是每一个妓女的命数。
  
  但妓女又让人景仰。比如金陵十三钗。在日军血洗南京城,虎狼一样鲸食这片土地,连相对安全的教堂也不放过的时候,金陵城头牌名妓玉墨和她的姐妹们为了保护女学生们,一个个地把自己献了出去,一命换一命。结果,女学生们乔装打扮侥幸逃脱了日军的爪牙,而那些昔日威风凛凛、爱逞嘴皮子功夫的名妓们,却在日军的变态蹂躏下,死的死,生的不如死。痛不欲生。
  
  “人生而平等”不过是空头的口号罢了。那些妓女,和普通人家的良家妇女、林下之风的大家闺秀真的就平等吗?人是有贵贱的,女人尤其如此。历来,不管是在阶级成分还是道德风气领域,妓女都是一个被排斥、被孤立的符号,那么的赤裸裸。即便是教堂这样神圣的地方,也不例外。神父、军人、学生,无一不自觉地流露出优越感。面对背影绰约、风情万种的玉墨,法比曾痴迷过,可是相对的身份差异却又让他厌恶起自己来:窑姐,我竟然会喜欢上一个窑姐?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或许男人对女人的理想是“娼妓其内,淑女其表”,像金陵十三钗那样溺于红尘、风里来云里去的女人们只可远观,难登大雅之堂。风尘人物,自然混迹于风尘才快活。
  
  但当她们决然踏上牺牲之路,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我不禁肃然起敬。她们终于在生命终结之时实现了生命的平等。但我从来没想到生命的平等要以这样的一种极端方式来实现。
  
  不管怎样,她们是值得让人尊敬的。
  
  
  


  也许看《金陵十三钗》电影是因为胡歌出演了电视剧版,但是接下来看书却真的只是为了《金陵十三钗》。
  
  两个小时前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安抚的感觉,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喝黑泷堂的奶茶,碳烧乌泷,我需要安抚,强烈地需要安抚。然后我真的去了,一刻也没有犹豫,在已经入夜的人流稀少的大学城街道上骑车在风里穿梭,我只想着黑泷堂三个字。当我真的喝到许久没有喝的碳烧乌泷的时候,我又觉得太甜了,齁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我把自己的口味养的太过清淡了。
  
  我以为看过电影受过惊恐之后我不会再看书,可是我刚刚把那杯碳烧乌泷喝完,刚刚平复心情,我还是不自觉的开始看书。书里的情节和电影里有很大的不同,但这只是情节方面,在描写灾难的时候,在描写悲壮的时候,情节的不同都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还是在战争中贱若蝼蚁一样的生命,还是在战争中贱若草芥一样的人性,还是在战争中疯狂的人类。看完之后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安抚,可是已经十点多了,没有碳烧乌泷了,我只能敲下自己这一点点无法遏制的毫无章法的词句,来给自己一点点的安抚。
  
  这是一个很短的故事,这是一个很瘦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这是很多个故事。


   南京,就像一件贴身穿的棉内衣,很旧了,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破损,却有着上好的品牌和质量。魏微在《贴身的南京》中这样说到,千古帝王州的南京古迹多,不小心就能掉进历史故事里欲罢不能,六朝的兴废,日本屠城的悲哀,红红的胭脂鱼殷殷的血火,像南京的热,无可躲藏!
  
   一口气看完《金陵十三钗》,一部很沉重的小说,一段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跟之前看过严歌岑另一部描写中日战争的小说一样,战争带来的伤痛永远是普通人感受的最深刻,屠杀、强奸......无恶不作的日本人让南京成为鬼城。十三个风尘女子在最后牺牲自己挽救了十三个女学生。直到最后一刻,十五岁的豆蔻仍然相信爱情,虽然那很短暂。
  
   作者姨妈书娟是美国教堂唱诗班15个孩子中的一个,在南京被占领之前父母离开了她到美国。她们中的大多人都着很好的家庭背景。和书娟有过一段脆弱友情的小愚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幸运的。在断水缺粮近两周之后,他的父亲,通过与日本人交易甚至出卖自己把她带出了南京。在那个黑夜,小愚表示可以带走另外一个女孩,天知道她们是有多么渴望这个机会。抓阄决定带走的却是很少和小愚交流的女孩。而其他人,更多的是无父无母的孩子,是被神父英格曼收养的孤儿。
  
   准确的说,我并不想把小说主线书娟当作故事的主角,看完书我记住的赵玉墨这个名字,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这是沦陷前南京头牌花魁的名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混乱污浊的地窖里为给将死的战士一些安慰,仍然能跳出诱人的伦巴。他和士官戴涛的爱情是短暂的,或许只是偶尔的眼神交汇,或许只是黑暗来临前在屋顶二人一起看南京城的夜景,残垣断壁在她们眼里都是最美的风景。在戴涛被日本兵一刀切断喉的时候,她依然欠他一次款待,纯粹的、好色式纯窑姐式的款待。她为他许愿的活色生香的款待,只是希望他能好好的活着。
  
   买这本书是偶然,并不知道和小姨多鹤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也是一部看完沉默很久的小说。对于战争社会底层的民众是最有发言权的,经历过战争、感受过摧残的心理是一个打仗的将军无法体会的。其实有时候普通人要得其实很简单,活着。
  
   看书在电影之前,让我对电影很是期待,虽然张艺谋的电影也很精彩,但总是太多华丽元素,远没有读书来的实在。


  一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金陵十三钗》,通过主人公“我姨妈书娟”的回忆,描述下战事下南京一群普通又特殊人的生活,通过一个小的视角将整个民族的苦难映射出来。人物形象鲜明,神父慈悲,阿多那多正直,阿顾和陈乔治胆小却也仗义,玉墨聪明狡黠,红菱泼辣,豆蔻憨直......文章用了大篇笔墨来塑造玉墨这个人物,对于描写玉墨跳舞的那一段甚是喜欢,开始书娟没有出场时,玉墨的姿态是端庄妩媚的,“玉墨是厉害,一贯淑女,含蓄娇羞不失大方,只在这样的霎时放出耀眼的锋芒,让男人们觉得领略了大家闺秀的风骚”。后来,接触到书娟的目光后,便一下子心虚了起来,整个人像泄了气,“玉墨在人们眼里摇身一变,上流社会的舞姿神态荡然无存,舞得妖气十足,浪荡无比,舞到男人身边”。这样一段细致的描写深得吾心,甚至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一个总想要做出大家闺秀姿态的风尘女子,在一个真正的淑女面前所表现的窘迫和不安,在严歌苓的笔下活灵活现了。这篇短篇的最后,十三个青楼女子不顾个人安危代替女学生冲向敌营的一段应为亮点,但不知是读此书之前已熟知结局还是前面铺垫不够,总觉得结尾收之过急。相比之下,更喜欢第二篇《太平洋探戈》。
  
  《太平洋探戈》中,两个本不想干的人物因着相同的脾性也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最终在美国相遇。淳朴的毛师傅夫妇对弃婴毛丫宠爱有加却也严格管教,这给予了毛丫单纯倔强的性格。而毛丫的亲生父母却精于算计,与毛师傅夫妇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不能说他们冷漠无情,只得算是现世生活的牺牲品。与他们相似的是罗杰的妻子阿翠,“热爱物质,不断在新的、更优质的物质中追求新欢。他们的新欢又天天、时时出现。这原本是一个不断为他们产生新欢的世界。这可是又太多的阶梯密密麻麻一路排上去,每个人得确保自己攀登的速度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任何高于他的阶梯,都是他心目中的下一步”。
  
  毛丫和罗杰都是随心所欲的人,能够有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事。书中最后提到移民局的人,更加烘托了两人大胆无畏的生活态度,管他外界如何凶险,我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空间。
  
  


  原来电影版本是从严歌苓的书而来看。基于以下原因才想看来着:1 电影没看过2 张艺谋当年想凭此冲奥斯卡,即使不看我也知道他肯定没希望的,能有多少能耐?又不是原创故事!3 十三钗,本来猜是不是和红楼梦有神马关系啊?
  看了才知道原来是战争题材,而且是南京大屠杀(小时候看这类电影有很大阴影),窑姐最后一定是挺身而出救学生的,不过赵玉墨开头回顾时不是被多年后的书娟认出来嘛!
  近代史是很屈辱的,日本军人太禽兽,下18层地狱也是不够的,中国人为什么拼不过他们呢?我也想知道原因,人心如此恶毒怕是不只军人而已,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变成这样的人?拿枪扫射毫无还手之力的中国人,这让他们很开心吗?末了,他们还要在尸体堆中用刺刀刺然后任何有一点活着迹象的人,即使不死也是残或半死。他们是有多久没干过了,一个幼齿一个老妇都要上,一个树洞是不是也可以爽了?一个一个排队等着干豆蔻,真是饥不择食!!这种罪行我觉得是绝对绝对不能忘记,以后小辈也要让他们知道,绝对不可原谅。


  一群特殊的女性,一群被社会戏谑和遗弃的女性,在生命的最后关口,她们没有遗弃自己,亮出了生命的光辉,“笑里藏刀”,带着妩媚与诡异的微笑朝着日军大营进发。这个故事让荆轲刺秦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黯然失色。
  
  
  
  故事发生在1937年12月,被国民党遗弃的南京城,手无寸铁的金陵城民都还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场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屠杀。当留守军队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被拉到江边集体捆绑扫射的时候,他们才幡然醒悟道:我们上当了,和他们拼了!可是为时已晚,这只是日军罪行的第一个序幕。一声一声清晰的枪响环绕在金陵城中破旧教堂的周围,教堂中那位来自美国的传教神父眼神坚毅,严阵以待地守护着教堂中三十多名纯洁的中国女学生。在战争中秉持中立立场的美国教堂成为劫中余生的金陵城民逃生的方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几位中国伤残士兵在绝望中用武器逼迫神父收留了他们,曾经轰动金陵城的秦淮河窑姐们也不顾一切地翻越了教堂的城墙,用她们擅长的低俗手段赖在教堂不走,而仁慈的神父明知粮水不够充足,收留士兵会受到牵连,依然敌不过善良的天性,收留了他们。
  
  
  
  枪声依旧响彻在教堂上空,这枪声对于教堂中的每一个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刚刚年满十五岁的中国女学生们大多还看不到、想像不到、体会不到教堂之外的正在发生的是怎么样的惨剧,她们大多还沉浸在青春期的烦躁不安,和十三位窑姐给她们带来的严重的心灵伤害之中,窑姐们粗俗的言语与行为,放纵的身形与声音,都深深地刺痛了她们纯洁的心灵,她们大多出生良好,战争中因为特残原因被父母遗留在战区而未能脱身,他们抱怨着这纷乱的人世硝烟,抱怨着在战争中不得不与在她们看来是非常下等的窑姐共室。愤恨着窑姐们的出现打碎了她们世界里的美好,愤恨地看着死里逃生的士兵个个抵不住窑姐的媚惑,不甘地看着那一幕幕肮脏的画面。死过很多次的伤残士兵,抱着好死不如歹活、活一天赚一天的念头,与窑姐们逢场欢乐着。窑姐们重演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故境,对响彻不绝的枪声置若罔闻,娇俏地调侃、浪荡地起舞、颓迷地打牌饮酒作乐。
  
  
  
  直到在世界末日来临前,这群孤岛中的男男女女萌发了微妙而真切的情愫;直到其中一位妖俏的窑姐为了治愈伤残中的士兵“哥哥”,翻越教堂的城墙出外寻找医药,被成群的日本兵先奸后杀,捡回一条命后已然神智不清疯疯颠颠;直到日本兵敲破了这座末日狂欢中的神圣教堂的大门,直到中国逃兵们为了保护教堂中的老弱妇孺,放下武器挺身而出,任由丧失人性的日本兵将刺刀将他们钢铁一般的身躯挑成烂泥,直到亲眼看见朝夕相处的中国同胞们接二连三像树叶一样飘零在日军的刀口之下……这群往日带着阶级仇视的窑姐与纯洁的女学生,才不再拥有互相鄙夷与对抗的精力。窑姐们不再打牌,不再畅饮,不再对歌起舞,而女学生们却唱起了纯洁的教堂诗乐,每一个在死亡的笼罩下肃杀凄清的金陵之夜,女学生们童稚而悲痛的唱挽,飘荡在死亡之城的上空,她们用稚嫩而悲痛的歌声传达着上帝的指引,指引着无数个骤然死去的悲愤恐惧的灵魂归去的方向,哀悼着那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历史名城。
  
  
  
  而,天籁般的歌声没有拯救日本军队的灵魂,反而激发了他们对歌声背后纯洁少女的膜拜与向往,贪婪与罪恶的邪念驱使他们再一次翻越神圣教堂的城墙,向着歌声背后的少女发出了丧失人性的邀请,邀请她们前往日军大营“唱歌”。黑压压的土黄色军装与红白膏药旗帜遍布四周,贪婪的眼神弥漫在空气中,没有言语可以形容彼时的日本将士的面目。当神父和神职人员绝望地按住胸口的十字架,当少女们因恐惧而面无血色混身冰冷发颤,来自秦淮河畔的十三位窑姐已经穿好唱诗服,梳好麻花辫,换上清纯而诡媚的笑容,怀揣平日梳妆打扮用的剪刀、发霑等利器站在神父与少女们的面前,绝决而仓促地说了一句:我们去!就被推上了日本军队的卡车。
  
  
  
  故事到这里嘎然而止,余下的,只能想像,想像金陵十三钗有没有足够的运气能够多捅死几个日本兵,想像她们临死之前还拥有怎样绝决的智慧,想像她们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前,嘴角上扬的弧度,想像她们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半梦半醒间,看到天国的同胞们对他们致以的炙烈而哀伤的眼神。
  
  
  
  看完故事的那个傍晚,天色已经很暗,我木然地走在国家图书馆地铁口的走道里,看着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堂皇雅正的建筑,抬头的时候一群白鸽飞扬而过,我以为低头的时候我会流下两行泪,但是没有,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人只有在心底柔软的部分被挑动的时候,才会流泪,所以那个傍晚,是坚硬的部分被挑起了,为了金陵十三钗的勇气而悲愤、坚毅。直到今天,想到十三位女侠如花的容颜,想到她们妖俏的身姿和坎坷的身世的时候,我才泪如雨下。如果只是为了她们的父兄手足,那是源自天性的勇气,可是,那是为了拯救一群和她们一样孱弱的身躯,那是为了拯救曾经羞辱她们、视她们为低等贱民的出身高贵的少女。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还只是和少女们一样的年龄,她们已经很不幸,飘零的人生,无奈的辛酸,一日日的纵酒作乐不过是了为了麻痹自己破败而空洞的灵魂,可是,再怎么麻痹也麻痹不了她们全身上下涌动的善良与热血。她们本来可以安静地躲在教堂的角落里,哪怕做不到冷眼旁观,也可以选择沉重地遗忘,因为不被日军发现的是她们,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是她们,可是没有,她们挺身而出,用不幸的命运去拯救那些和她们相比而言是多么幸运的命运,这就是她们的高贵所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单凭物质的层面去断定人的高贵与低贱是多么地荒唐而轻薄,在国破家亡、人性灭绝的黑暗中挺身而出的这一份大义面前,商女们曾经的风花雪月、纵情声色,都变成了铿锵的生命篇章。也许每一堆污泥当中都能够长出一朵清莲,下贱的身世无可选择,但污秽是挡不住一颗隐秘的圣洁心的,她们的圣洁,最终如莲花般绚烂绽放。
  
  
  
  
  摘录——
  
  严歌苓在《失忆与记忆》中写过: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达观,不记仇。日本人挨了两颗原子弹,战后产生了许多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控诉美国,纪念他们的创伤。美国人为此忏悔了许多年,最终和日本人一块把这个悲惨事件纳入了美国人的集体记忆,犹太人更是如此,每年都有一两部电影、若干书籍来刷新他们的集体记忆,刺激全人类的集体记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保持新鲜的记忆,才有可能避免再做牺牲品。受的创伤越深,越应该刨根问底,民族间的伤害究竟是怎样出现的。
    因为我们整个民族长期以来没有理性地对待自身所受的一场场伤害,包括民族内部的自伤,日本人和美国人对他们曾经的施虐也就从来没有诚恳的歉意。砸大使馆、示威是气头上的行为,但犹太人并不靠它靠得全世界人的同情。德国人对犹太人道歉了再道歉,是因为犹太人长久的‘念念不忘’,以他们控制的美国媒体、好莱坞、出版业对他们所承受过的劫难予以理性的思考,形象的表达,逐渐烙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受辱者并不羞辱。只有我们尊重自己生命的价值、尊严的价值,才能使曾经加害于我们的人尊重我们。
    我想我还会写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固然有政治和外交来伸张未被伸张的正义,但更重要的是民间,是意识形态。假如我们不那么好说话,不稀里糊涂‘向前看’,不在令人不快的历史边上绕行,由强迫性失忆变为强迫性记忆,记住那些不忍回顾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才是健康的。”
    我始终痛恨日本到现在都不肯认错,同时我敬佩犹太人的执著。我不是那种极端分子,只是觉得一个民族如果肯反思那将是有希望的,一个民族肯认错那也将是有未来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