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寡妇
2012-3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严歌苓
350
218000
无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作品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
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
小说里的民间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的藏污纳垢特性首先体现在弥漫于民间的邪恶的文化心理,譬如嫉妒、冷漠、仇恨、疯狂,但是在政治权力的无尽无止的折腾下,一切杂质都被过滤和筛去,民间被翻腾的结果是将自身所蕴藏的纯粹的一面保留下来和光大开去。葡萄救公爹义举的前提下,公爹孙二大本来就是个清白的人,他足智多谋,心胸开阔,对日常生活充满智慧,对自然万物视为同胞,对历史荣辱漠然置之。在这漫长岁月中他与媳妇构成同谋来做一场游戏,共同与历史的残酷性进行较量——究竟是谁的生命更长久。情节发展到最后,这场游戏卷入了整个村子的居民,大家似乎一起来掩护这个老人的存在,以民间的集体力量来参加这场大较量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她们都是在一九四四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从此史屯就有了九个花样年华的寡妇: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做“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年年收麦收谷,村里人都凑出五斗十斗送给英雄寡妇们,却没有葡萄的份儿。再后来,政府做大媒给年轻寡妇们寻上了好人家,葡萄还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窝,睡自己的素净觉。 那个夏天黄昏村里人都在集上看几个闺女跟魏老婆儿赛秋千。魏老婆儿七十岁,年年摆擂台。一双小脚是站不住了,靠两个膝盖跪在踏板上,疯起来能把秋千绳悠成个圆满圈圈。就在魏老婆儿荡得石榴裙倒挂下来,遮住上身和头脸,枪声响了起来。人还噎在一声吆喝中,魏老婆儿已经砸在他们脚边,成了一泡血肉,谁也顾不上看看老婆子可还有气,一条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儿的粉绿石榴裙呼扇一下,再呼扇一下。 ……
一个十四岁守寡的童养媳一生与九个男人的纠葛。 “第九个寡妇”是一个快乐寡妇,但这个快乐寡妇并不似林语堂笔下的其快乐源泉来自西方文化的寡妇,严歌苓写的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寡妇,她来自民间,像一只在乡野林间飞上飞下的喜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快乐精神。她虽然是小说中的第九个寡妇,却是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快乐寡妇。 ——贺绍俊《中华读书报》
无
一夜看完的,没睡啊。
严歌苓的书写的好,语言已经是我找不到词来形容的。
可是怎么觉得女人的命都挺苦的。尤其是那个年代,好残酷很悲凉,
不敢想象中国再来一个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感觉。
政治化的时代真的蛮可怕的!可是人类文明天性里的一些东西永远活着,比如人伦和善良。
其实看完了蛮难受的,王葡萄有过那么多男人,却没一个真正属于她的。唯一始终明白她的,保护她的确实辛苦救活,藏了多年的,且无血缘关系的爹~~
希望下一世,女人可以不要这么苦!
第一次读严歌苓的书,书中人物语言很质朴,很生活,韵味十足。小说主人公王葡萄个性鲜明,幽默机智来自本性,“事不躲人,人躲事,能躲过去的事到末了都不是事,”就本着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国家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中,在天灾人祸中,没有盲从,没有怨恨,没有失落,始终顽强快乐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和方式生活着,再大再难的事,她都能迎刃而解,使事态峰回路转,善良伴随其一生。她的人生态度,有太多值得人们学习。生活不幸福的人,多半是因为活给别人看了,没活出自己。
前几日哪家电视台开始播第九个寡妇,叶璇演额葡萄,兴趣淡素素,全无小说本身的魅力
看了《小姨多鹤》,大爱,所以又买了好几本严歌苓的书,强烈推荐她的书。这个版的包装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硬封面。。。还有当当的速度一直都很给力。
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
严歌苓的小说遣词造句异常精致。
情节引人。好书!
葡萄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从始至终都着重描写了她那双认生的眼睛,不管是她十几岁还是到四五十岁,那双眼睛始终只有十六七岁。对我来说,她的一生很疯狂,她的眼睛就像是她对生活的态度,不管世界怎么变,都影响不到她,她想做的没人拦得住她,她不想做的就是往死里逼她,她也不会搭理你。这就是那个让她身边那些走走停停的男人又爱又恨的葡萄。
买了严歌苓的一系列小说,第二本看完的,估计也会改编成电视剧,呵呵
如果不说是严歌苓是作者,我肯定以为在看另一位作家的作品
封面很好看,纸质还不错。还没来得及看,但严歌苓的小说应该很好。
喜欢严歌苓的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小说
尤其是封面很精美
一直很非常喜欢严歌苓的作品!
喜欢严歌苓的作品,也很喜欢这次的包装,速度很快,一如既然支持当当
书的封面好喜欢 严歌苓的作品有保证
装帧很精美,总觉得严歌苓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让人欲罢不能,值得推荐!
严歌苓的书从来不会叫人失望的
名字听起来有点,怎么说呢,有点压抑,不过严歌苓向来走这种沉重压抑的路线。期待内容。
王葡萄的眼睛已经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唯有保持作为人的真,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喜欢上了书中的王葡萄,她正直,能干,纯净。。。。似乎所有的美好词都能形容她,但是又形容的不全面,呵呵。
从抗战末期就开始写故事都穿插在这条历史线上 闹灾荒 大跃进 现在看了一半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葡萄 不论怎么样都难不倒累不跨的形象
很好的一本书 是在电子书上看的片段 然后迫不及待的买了书 最喜欢的一本书 一点点也不比白鹿原差 主人公王葡萄我特别喜欢特别佩服 很喜欢这本书
王葡萄的形象跃然纸上,很传神!
亲情,友情,爱情,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似乎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可有时候,情感的由来就是简单的让人觉得似乎没什么值得去说,去写,只有好好的去做。你不觉得她所做有多伟大。她只是真实地的着,快乐地活着。她就是男人眼中尤物,可爱,动人。
已阅读完了,跟电视不一样,还是喜欢电视里的葡萄,比较专一些
喜欢她的小姨多鹤,书的包装很漂亮,很喜欢……
这部小说 改编一下 更出色
精装本确实封皮不错,挺值的。都说这本写得最好之一,就买了这本。
很好看,喜欢她的作品
严老师的作品都非常棒
还没看,看节选不错,喜欢这类的作品!
很快就看完了,感触挺深,就是结局时,感觉没写完
这是女儿购买的 女儿喜欢的作家
看了电视剧来买的,还没有看,想看看和电视剧里有什么不同
没我之前买的基本纸张好哎。。。虽然比较厚,但是看上去有点粗糙,算了,重要的是内容,就不换了
这一系列的书封皮是真的很漂亮,用来收藏真的是妥妥的。
作者的文笔,让我欲罢不能,一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本书是精装版,印刷精美,字体大小合适,纸质也不错.总之值得购买!
好书 就是印刷一般 印刷有一种复古的感觉啊
这本书的边角磨破了!其他都很好!
书的质量不错,跟想像的差不多,本书的内容在手机上已经看过了,觉得不错,意犹未尽,买本实体书当收藏一下吧!!!
包装和图书质量都很满意。
都是好书没啥说的非常不错
书封面很漂亮,值得收藏,也不贵!
作者的书看过几本,都很喜欢。
书本质量很好,包装精美,喜欢
还没看不过翻了一哈觉得还不错
包装非常精美,内容也应该不错吧!
看了以后还看了电视,觉得很好看。
不错的书呢,还没来得及看
是我要的书,印刷很不错的说。
书本的印刷质量非常好!
包装很漂亮,适于收藏
很喜欢,很好看,包装也很漂亮。
书包装精美
看了很多评价才买的!
没看呢!书挺好的
看的很伤心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买来留存
书包装不错。
还没来得急看,,但书的质量各方面都很好!
装帧精美,内容当然更好!
书的内容和质量都非常好
书包装很好,书也很不错,就是配送方面慢了点,希望能加快速度送到我们的手上,书里面的内容很感人
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真是一部精品
非常喜欢,一口气看完了
很精彩,也很耐人寻味,值得阅读
看过电视剧后买的原著,虽然电视剧改编的原著,和原著有很大的出入。但我还是喜欢电视剧里的葡萄,至少没那么“多情”。我希望她和孙少勇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原著和电视剧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没交代他俩最终在没在一起。叶璇和李东学演的很棒!
挺喜欢这样的女性角色. 真实, 善良, 积极. 奇怪作者怎么会对农村生活有那么细致的了解.
包装不错。只是内容不够尽人意,与电视的差别很大
还没读。到货很快!
印刷不错,但目前发现有个别错别字
刚刚看了一部分,已经是错误百出!一共也没有几个人名,搞得一团混乱,铁脑、铜脑、银脑,三个脑袋被换来换去,是印刷的问题还是写作的问题!?简直太无语了。。。
因为看了叶璇的第九个寡妇连续剧,所以选择了这本书来看,虽然书的内容和电影有80%以上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连续剧毕竟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还是很耐心的看完这本书,看完的感觉就是,内容有些许语言过于粗俗,破坏了一个好儿媳的形象,比较失望。
感觉挺喜欢
包装精美,印刷清晰,买来收藏。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非常不错的书:
很喜欢地说!
好作品值得一看
好像是在当当上找书的时候看到严歌苓的名字,印象中评价很不错,所以在图书馆里看到这一本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从书架上抽出。
趁着周末,又因着已经是最后一天归还期了,早起之后从柜子拿出这本书翻看。这一看,就沉浸了下去;这一沉浸,就是一个整天;这一整天,我仿佛成了那个名叫史屯的小地方的一个旁观者。
我看着名叫葡萄的这个女子,从十几岁的女孩子,长成葡萄一样诱人的女子,在岁月中沉淀,依然保持着她那天生的心性,成为美酒一般醇厚的女人。
我看着她,从露水般的女孩长成散发着浓郁果香让人迷醉的成熟女人,但那双眼,那心胆却从未变过,依赖、照料她的爹一如孩童。而,人心,在那些日子,有过怎样的起伏动荡。在她看来,不过是些呆不长的人斗来斗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活着,总是的好的。天大的事情,总会过去,躲躲就好了。
人生,无非如此。
苦中作乐其实太过勉强,压根不当回事才是真正的举重若轻。这女子,有着一副天生的胆气,是真正的举重若轻,比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更不知强了多少去了。
世人的毁誉无法影响她内心的想法,世人的行为无法影响她为人的标杆。你怎么做是你的事,她依然是她。
这是最最自然,却又最最纯厚难得。享受生命中可以享受的,嘲笑必须忍受的,强硬的生命姿态,不吝于付出也不害怕内心,毫无犹豫,毫不所动,活得干脆利落,生命本该如此。
对严歌苓其人其书有所耳闻,但是真正阅读她的文字,这是第一次。挑选了《第九个寡妇》也纯粹是出于好奇,寡妇的故事最传奇了。曾经翻阅过《一个女人的史诗》,对严歌苓的文字的印象就是陈诉准确到骨子里去了,看的时候,会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太精彩了。
《第九个寡妇》反而没那种感觉,因为讲诉的年代与我相去甚远,讲诉的地点与我相隔甚远,对窑洞也毫无概念,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么的居住环境。但这是一个绝对比寡妇二字更传奇的故事,看完本书,我对葡萄的印象是,她就是那片土地的化身,无论你去耕种她践踏她改造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孕育生命(这不仅仅是指她的女性身体的功能),她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本性。但是你又不能轻易的判断她的本性,用善恶来区别本性,已经完全不能够了。如果说,大地是母亲,那么这个母亲就是葡萄,她的生命力就是大地。用她的乳汁滋润了每一个时期的男性,当然,她不是无私奉献的传统女性形象,她也索取,她主动。
这小说还有一个独特的视觉,它通过葡萄这样一个女性,讨论了一些较为敏感的题材,处理得很巧妙,可能不能第一时间找到作者的立场,但是我觉得应该差不离了。但是她因此就反对某些主义吗?未必。作者只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配角,他们自己有自己的选择和打算,无法分清对错,只能说那些选择和打算,都是对自己而言是好的,可能因此对别人就是残忍的。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只不过是恰好与时代的洪流冲刷到一起去罢了。只有葡萄,始终屹立在这洪流之中,她安静的纳鞋底,恬静的生活着,即使是饥荒年代,她还是能从贫瘠的大地上长出了活着的生命,喂养那个年老的生命。
王葡萄这样的女子具有传奇色彩,给人的深刻印象是那双眼睛,毫不畏惧的眼神直直的盯住任何人,她是个有主意的能耐女人,她也是个有担当的简单女人。没有学问,没有知识的女人中也能有这样的人物,可能这就是我们祖辈中的人,这让我更加敬佩我们的祖辈。虽然时代在进步,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苦难,没有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世界也丰富多彩,但是我们不一定比那个年代的人坚强和能耐。时代造就了一代人,是某一时代具有其共同的个性,但是每个时代都有那些独特的另类,不屈从于外界,不畏惧社会。
另外评价一下电视剧演的太差了,直接损坏了葡萄在我心里的形象,书写的真是好,大家就别看电视剧了。
一口气看完的书!非常好看!严歌苓写女人的功力太深了,讲故事的能力太强大!其实葡萄爹是幸福,虽然亲生儿子不靠谱,起码养女靠谱!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故事!看着就觉得好像去了那个时代,时代感非常的强!看到老爹失明后在山里回想起自己妻子,我的眼泪就滴滴下来。。。
严歌苓女士一直是我的大本命,因为她的小说,我对自己是位女性这件事产生了淡淡的高兴的心情。
严歌苓太会讲故事了,王葡萄女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女士。这本书是大一时文学老师推荐看的,当时老师很感慨:”……最后大家一起瞒着老先生的身份。“看到书末尾,大家一起瞒着老先生身份的时候,我想,善良是种救赎吧,如果可以,不要伤害别人,良心的谴责太沉重,如果想卸去这份愧疚,就用善良来赎罪吧。
女人一辈子有两件事最具有里程碑意义,嫁人,生娃娃。原谅我的俗套,王葡萄女士这两件事都很坎坷,超级坎坷。王葡萄是个认死理,十分耿直,不会畏惧的人,她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这是她感人的地方,别人因畏惧而退怯的时候,王葡萄的眼神却依然闪亮,真是好葡萄。
我喜欢王葡萄这种勇敢自由的感觉,她的苦难实在实在太多了,但王葡萄女士从来不曾软弱过。也许因为王葡萄笨笨的吧,不怕,不怕,就是不怕,王葡萄这一生面对很多很多选择,随着选择她失去爱情,失去儿子,失去……这是她笨拙的地方,也是她智慧的地方,她笨拙的选择疼痛的孤单的道路,她智慧的保护了”爹“,成全了那谁的家庭……
看出来了吧,王葡萄女士在不落俗套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她不怕,因为她在爱,在保护,在做幸福的事儿。虽然看得我叹息频频。
弱弱地想,我能做王葡萄这么优秀的人嘛??
真可以总结严歌苓笔下女性角色的性格,来一起分析分析,这些女性,这些女儿,妻子,母亲,为什么这么动人。
之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严歌苓的一排书,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而无意间读完《第九个寡妇》,王葡萄的影子久久挥之不去。严歌苓塑造的这个典型精准的形象,生猛、无畏,旺盛的精力,质朴的善良,原始的性感。
印象最深的是王葡萄那始终如起岁孩童的眼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直视着对方,不躲闪,不隐藏。如同王葡萄本身的率真与质朴,恪守着最原始的伦理纲常。她经历了抗日、内战、土改、援朝、蝗灾、三年自然灾害、大炼钢以、文革、开放,期间她的家乡她的家人她周围的环境在时代的手掌中天翻地覆,就她一直一根筋的不改变。她不管什么“觉悟”什么斗争什么先进,在巨变的大时代下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最真的善良。革命的动荡年代,不是打倒这个就是 打倒那个,一帮子人来了一帮子人去了,就王葡萄看着这一切守着她的家更是守着她自己。
一直觉得人是个复杂的动物,其实人也可以是简单的动物,只是被复杂的世界渲染的复杂了而已。而世界之所以复杂还是因为复杂的人把它变复杂了。而王葡萄就是一种最真最简单的生活方式。
王葡萄是生猛的,乱世中生存,她不去讲什么道理,只知道活着总归是好的。她活在混沌的世界留着自己的澄明,她自己有自我完满的天地。
王葡萄这样的女人仿佛从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生活也很难寻找永远起岁孩童的眼睛。她仿佛从远古的农耕时代而来,带着原始的生猛与蛮荒,坦荡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王葡萄该是人最本真的模样。
最近我的签名是“Run”,《阿甘正传》里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句台词,阿甘又傻又呆,他没有目标,但他一直在奔跑,看似毫无目的却最终到达了终点,王葡萄也是一个有点神经不正常的女人,她恨她的男人,但她也没有为了高尚的革命事业抛弃自己的丈夫,鬼子来了,八路来了,国军来了,她觉得跟她都没有关系,她没有大局意识,她没有羞耻,她没有恐惧感,她就是她,简简单单,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固守着自我,做自己的人,其实我想说的是,也是在阿甘身上可以找到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做人太复杂了,反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
我在翻严歌苓的新作《第九个寡妇》时,头脑里想到的人物便是王安忆《桃之夭夭》中的郁晓秋。虽然两个故事演绎的地点时间不同,但主人公的神韵却有某些相似。
严歌苓在涉足了移民小说的边缘生存、故土回望中的“童年文革记忆”的题材后,又对“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浮夸风下的社会主义乡土生活进行了一番想象性的描述。
关于故事不想细述,像很多小说一样,它有现实的原型。小说取材于1970年代末发生在河南的真实事件,因为担心过于离奇的现实影响作品给人的真实感,严歌苓将创作拖了20年。《第九个寡妇》写了一个自幼做童养媳的女孩,土改时将被错划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红薯窖几十年。
原小说是用英文创作的,英文小说的书名是《第十二个寡妇》,翻译成汉语后,作者改成《第九个寡妇》,因为作者更喜欢九这个数字。为写小说,严歌苓特意去了前夫的父母李准夫妇的家乡,做实地考察,《第九个寡妇》很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豫地的方言写作。
两部小说的相似处可以说说,《第九个寡妇》的封面选自画家王沂东的油画,犯冲的色调,沉重的绿色背景中一双穿着鲜红色棉裤的腿和红布鞋,绿色的袜子。碰巧,细看《桃之夭夭》的封面却是素淡得不能再淡了,靠近书脊处是一个女人的身体作为封面图,穿着一件旗袍,双手斜放在腰部,胳膊胳膊上搭着绢帕。
封面表现的是两部小说的差异,一个土得掉渣,色泽浓艳,非常民间的一副图;另一个素雅端庄,属于城市的风格。图画采用的都是女体,小说的主角都是女人。严歌苓用女人来建构她的理想世界,在王安忆那里也试图通过描写女人来建构她要表达的文学理想。在《长恨歌》,王琦瑶的成长隐喻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富萍》、《妹头》等等都是以写女性为主。严歌苓的笔下也有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群像”,从“少女小渔”到“扶桑”再到“葡萄”,这一系列的女性,一语盖之的特质,多半是隐忍、宽容的,所谓“跪着的宽容”的概念是她们面对世界是属于弱势的群体,她们对付强势的决策便是,跪下来,接受,包容,以此来颠覆强势的压迫。葡萄稍稍有了不同,她的身份上是弱势的,在旧社会她是童养媳,到了新社会她翻身做了主人,照说也成为“主流”了,但她还是想不通勤劳善良的孙怀清为什么是恶霸地主,她是个糊涂的清醒者,在那个时代里,依然按着自己的人伦观行事。她和晓秋一样是活在生活里,行动快于思想的,她不思想,不审时度势,只是依照自己的伦理直觉行动,所以成了一个没有觉悟的寡妇,身份上虽然是主流,思想上还落在了时代的后面。
严歌苓和王安忆的相似处是她们同样对于葡萄和晓秋这些人物的赞誉之词溢于言表,着墨之中便不觉地运用了理想化的描写,而她们正是与知识者的形象有着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在民间的勃勃生机中,反衬出知识者的羸弱苍白,比如晓秋最终的丈夫——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丧妻之后接受了晓秋,渐渐明白她和她姐姐——同样是一个知识者——有着不同,他竟是那样的依赖晓秋,这里不仅仅泄露了女作家笔下往往缺少一个像样的男主角——真正的男性,同时也是对于知识者缺乏生活的能力的隐喻了,知识者往往思想大于行动,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却畏葸不前。
王安忆虽然是在写城市,但晓秋这个人物,并不是生活在城市的核心里,她私生子的身份,使其在城市的流言中,难以堂而皇之地与周围人争夺点什么,她生下来就没选择的低人一等。一向粗鄙的待遇,竟造就了她强大的隐忍力,所以她比常人更加容易随遇而安。
葡萄因生在乡土,更加拥有着民间藏污纳垢的自由。葡萄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寡妇,头脑里完全没有世俗世界里的尊卑概念,因没有尊卑概念,才能这样胆大妄为。葡萄是人的童年状态,但她又拥有了无限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民间的,无法用知识来弥补和历练的。和晓秋一样生命力使得她们在无论怎样的困苦面前都能兴兴头头得过活。
我想起早年看的《飘》,在郝思嘉的身上也是有着这样的“蛮劲”,大时代的变故中,那些优雅的生活方式,是无力的怯弱的,面对饥馑的郝思嘉站在一片土地面前,她的生命活力再度焕发出来,土地才是生命不竭的源泉。
最近读的这几本书都挺好的,像刚读完的《许三观卖血记》,还有这本,这本书读完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二大最后这二十多年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王葡萄,性格很犀利。她能把身体和心里分的很开,寡妇的世界弄不懂。很真,很善良,又能干有计谋。好赖都能活着!
這是部描述中國最動盪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頗大(四○至八○年代),涵括了內戰、文革、四清等等,但描寫得最驚心動魄的,主要是土改的歷史。因嚴歌苓也被歸在張派作家體系裡,很自然會想到也寫土改故事的張愛玲作品《秧歌》,正好拿來作一比較。
選讀《第九個寡婦》的緣由,起於其選材。成書於2006年的這部作品,在傷痕與反思文學早已擁有許多晶瑩剔透的巔峰之作時,為何仍執意要寫這「不合時宜」的題材?另外,出身軍旅的嚴,曾於部隊生活中走遍邊藏,大山大川潛移默化於作品中的氣勢,為何會被拿來和以冷眼透視寫世間陰暗的張愛玲相提並論?這也是令我好奇想探究的原因之一。
雖說寫的是歷史,但《第九個寡婦》中卻有看不到歷史的感覺,作者所塑造的主角王葡萄是位有點不知時局、兼具執迷不悟特質的女性,小說主要以她的視角來運鏡,葡萄不在的地方,讀者便不太能得知發生了什麼事(比如在地窖中藏了二十幾年的公公即著墨甚少),這樣的手法像是在一個封閉的蛹裡感受外在世界的猙獰,但因葡萄對外界的無感,這種感受更加地隱約而模糊。
如果先了解一下土改運動的始末,會發現小說中其實有許多隱於言外的恐怖,比如八個寡婦裡頭有個叫槐槐的年輕新寡,有天夜裡公婆在院子裡哭喊她被殺了,還是身首異處,仔細去推敲會發現正是公婆指使人殺了槐槐的傳言,竟然極有可能是真的。又如葡萄的公公孫懷清,不分青紅皂白就被列入槍斃的名單中,作者不去寫那晴天霹靂的驚慌感,情節只繞著葡萄為營救老爹而奔走在打轉。若深一步去感受,沈著之下隱隱升起的無名恐懼和緊張,使人了悟到「土改為何要殺地主?」的答案再明顯也不過,這種死亡恐懼讓服從老八政權,日後成為農民們不得不然的選擇,驚心動魄的歷史印記,便在不動聲色之中烙下。這一點也是奇妙之處:明明讀不到歷史,但血淋淋的氛圍卻又時時刻刻地展現,嚴歌苓作品的優秀,此處可見一斑。
前面說到此長篇大多以王葡萄的視角來看世界,這一嚴口中「渾然、單純、面對一切、承受一切,始終尊嚴、寬恕、悲天憫人;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女人,她也享受男人、享受自己,但是始終在愛、在給,而從不“要”、從不索取」的形象,雖然非常受到讀者的喜愛,但給人感覺是個距離生活很遠的形象,讀者的喜愛絕非因為她真實,而更因為她像鄉野傳奇中的神祇,若不是強烈情慾沖淡了奇幻色彩,王葡萄其實全然是一位文學女性,純粹為呈現某種意象而存在。
更精確地說,葡萄一開始就是為戲劇而設計出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是可以是為了”他是我父親,我不能沒有父親”的想法,掩護公公二十幾年的理想主義者,一方面又可以是具有強烈情慾、和許多不同男人偷歡的寡婦,這樣的落差本身就是製造戲劇張力最好的矛盾元素。再玩味一下小說裡的文字,全是注重畫面感和戲劇效果的。比如極具民俗風情和畫面衝擊感的賽鞦韆,又比如老會計謝哲學之死,以及劉樹根帶領村民們找肉罐頭的情節,離奇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都是讓人津津有味的影視素材。也許嚴走的是東野圭吾式的成功路線-藉由影視的強大力量來宣傳文學,但這個路線卻不知不覺蹧蹋了她優異的文字駕馭力,當假想讀者是影視的普羅觀眾群時,傳奇故事之外,也很難再讀到它的情感內涵了。
反觀張愛玲的《秧歌》,摘錄一段龍應台的評論:「以最淡的筆調來寫最深最濃的感情是張愛玲一貫的特點。她好像一個畫家,以雲的深來寫山的高,而她的雲只是一大片留白。中國人的感情又是含蓄隱藏的,作者以“虛”來寫“實”,因此很入骨的刻畫出中國人的心靈。」張所有的作品裡,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部淡淡的《秧歌》。不像嚴以苦難中磨礪閃亮韌性的堅毅女性,刻意要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裡,挖出情感豐饒的故事。張愛玲的清簡文字裡,也寫打孩子、也寫殺豬等生活化卻多重隱喻的東西,作品的前半部溫和婉轉地寫深摯的情感:兄妹之情、貧賤夫妻的愛恨、親戚之間的熱絡,後半部寫飢餓的煎熬帶來的嫌隙、反目與毁滅,簡單而震憾帶來的悲痛感,餘韻是無窮無盡、經年難忘。
比較之後難免覺得,嚴歌苓的幽微細膩,可惜了。也憶起多年前讀《月亮與六便士》時領悟到,小說家之「為何而寫」直接影響了作品的格局與深度,看來,小說家「為誰而寫」,恐怕也是很重要的設定。
PS. 讀完後,最初的的兩個疑問都有了解答:一、嚴為何要挑過時的題材來寫?應該是因為九○年後就離開中國吧!她沒辦法寫九○之後的中國人,而一直寫移民題材想要轉型,若要寫祖國的故事,只能挑自己熟悉的年代了。二、嚴是否稱得上張派傳人?若根據僅讀的這一本,也許不能,王安憶的綿密飽滿或李碧華的酣暢淋漓都勝過她,待我看看《穗子物語》與《拖鞋大隊》之後再作定論。
在看完这本书的当天,一个和我有暧昧关系的男的,然后跟我坦白说:我们还是终止这种暧昧的关系吧,我有过和你上床的想法,觉得这样子对你很不公平,我们也知道我们是做不成男女朋友的,如果我真的和你上床了你会怨我么?(大意是这样子的)然后那天我失落了,感觉跟分手一样的,因为一个女人被人主动说终止暧昧,这种感觉就像,你脱了衣服站在一个男人的面前,但他却不要你,一样的侮辱,一个的没面子,一样的难受。
刚看了一个写这个《第九个寡妇》的一个作者的书评,一句话就概括我对王葡萄的看法:娼妓的肉身,却如佛。对,她总是和不同的男人上床,而且每次都那么的主动和享受,不会因为和一个男人上床了,下次就对这个男人多好,她依然还是那样,坦荡荡的无惧的眼神,不会下一次就小鸟依人般地讨好男人。
她敢爱敢恨,她和二哥的弟弟结婚,和二哥上床,最后还怀上了二哥的孩子,在那种艰难的时刻她都没有去依靠一个男人,自己剩下孩子,自己去剪脐带,然后再狠下心来把孩子送了出去。当男人回来问她这个孩子是不是她的时候,骗了他。当葡萄得知是二哥把他亲爹给杀的时候,葡萄恨他“如果你敢再次杀你爹,我就敢把你的儿子杀了,叫你一辈子见不到他”。
知恩图报。她不知道什么叫恐惧,只知道那个是一直养大她的爹。她把他从死场救过来,在家里养着,什么重要,活着重要。管什么革命,什么反动派,即使兵上家狩也不怕,不觉得这个是累赘。
她的眼神总是那么直接,那么坦荡,没有半点的萎缩和恐惧。为了活着,去偷,为了孩子,送去给侏儒们养着。为了她爹,藏在家里养着。她就是那么的坦荡,做着最直接最好的自己,没有因为任何人的言论去影响她的看法,她的做法。
如果你因为一个男人和你分手了就去寻死,如果你因为和一个男人上床了悔恨自己了,你就去看看王葡萄。娼妓的肉身,却如佛。是不是内心就减少了煎熬和痛苦?
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小说了。意料之外的犀利,很多情节其实写的很隐晦,转个弯就西斯空寂了。史屯的百态就是那几十年的社会缩影,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类人。女主让人敬佩,不过里头男人除了二大真没一个好东西,让人恨到牙痒痒,影射的东西又让人齿冷。笔调相当平时带点儿俏皮,一对比情节更讽刺。好书。
华文文学通选课的老师非常推崇严歌苓,课上讲了《扶桑》《少女小渔》,当时我就被严歌苓的叙事风格给吸引住了。她的小说主人公一般是平凡女性,每一个个体在时代背景下或许无足轻重,但正是这些个体组成了社会。
这部小说中的王葡萄,因为“第九个寡妇”这个定义,一出场就被赋予了不同于其他农村女性的含义。葡萄懵懵懂懂,却活得明白,这么多年就能把二大好好藏起来。她的日子是真苦啊,那么多个交往的男人,偏偏碰上那些事就没结果了。尤其史冬喜的死让我不甚唏嘘。可她厉害,心扛下去,日子也扛下去。不管政治斗争如何激烈,日子还是照样过。
严歌苓没有点明年份,但读者都明了,看着那些运动就能联想到,这就是高明之处吧。她俨然已成了大作家,然而,对于读者而言,一个好故事,就已足够。葡萄的故事,牵动了我的心。二大和挺相见的那段,仿佛多年的艰辛都化作了风,只剩感情,还犹自吹不散。同学说这类书要少看,太揪心,我说我愿意。
第九个寡妇的标题和开篇很吸引人。前八个媳妇在鬼子的眼皮底下都领了八路军回来,偏偏主人公王葡萄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男人领回来。尽管没过两天自己男人就被当奸细给敲开了脑袋,这本书的书眼——葡萄这份儿愣怔劲儿——也在开篇,在生死之间就展现给了所有人。
葡萄的传奇故事当然不止这一个,她还硬硬的把地主恶霸头子,该枪毙结果大难不死的自己的公爹一藏就是二,三十年。一直从四清熬到了文革结束;熬过了人人自危的年代,一直熬到人之所以为人又活过来的年代。
可惜的是,葡萄的这份愣怔劲儿在严歌苓的笔下被无限夸大了。甚至这部小说完全成为了严歌苓女性中心主义的代表。女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主义不同,前者如同沙文主义一样,核心是某种性别在社会中的中心位置,而后者则是一种反抗这种中心制的意识形态。
之所以说这部小说是女性中心主义的在于,女主角过分强大。哪怕在最可怕的年代,女主角都能依靠自己的蛮劲,自己不是智慧的智慧,和自己无往而不利的肉体化险为夷。这种逻辑实际上和网络种马文没有本质的区别,构成这类文章的核心莫不过于几个核心词汇:智慧,运气,性;以及在恰当的时刻利用恰当的才能从而使得主人公永远能够化险为夷,无往而不利的剧情安排。
小说中的所有男人都为葡萄倾倒,小说中的所有人都在葡萄的蛮劲中退让,小说中的所有情节都恰到好处的展现了葡萄如何利用自己的种种手段(有心或者无意)来度过重重难关。
这种女性中心主义实际上产生的问题远远比塑造一个完美女性更糟糕,因为这部小说的背景并不是风花雪月的农田山庄;也不是某个隐匿在历史背后的桃园美境,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独一无二,万劫不复的年代。当主角单凭自己就可以彻底逃脱时代的摆布,命运的捉弄时,这就不单是作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全能的上帝,同时也是对那个集体的恐怖时代最大的不敬。
除去主角全能化的描写,对时代的陌生,以及对人的陌生,使得严歌苓选择了轻巧的,脸谱化的描绘书中的配角。每一个运动都选取了某一个(类)人做代表,而这个人一定是在80年代的伤痕文学中广泛出现的单极化的人:偷盗的知青;下放的知识人;革命的妇女;朴实的高级领导,反叛又醒悟的儿子,淳朴又为生计无可奈何的乡下人,甚至是勤俭和利落的地主公爹,等等等等的刻板描写都使得这本书的重量变得越来越轻,仿佛成了一锅大杂烩,从80年代的小说中挑选出来的配角们,露一露脸,爱一爱葡萄,帮助葡萄度过难关,给葡萄一些安慰,烘托烘托葡萄全能的形象,然后顺利退场,只剩下葡萄仍然无以匹敌的活着,活过无数个寒冬。
余下可说的也就是标题了,小说的人物,不论是主人公也好,又或者是配角,当投置在大时代之下时,不应将人物与社会仅仅虚假的结合起来。如果不能深刻的描写时代与社会给个体的人,以及给整体的人刻下的复杂烙印,就不会是一部精彩的小说。关键核心就在于复杂,这种复杂需要作者用心体会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然后有所取舍,将个体的人放入小环境,在将一部分人放入大环境,这么一环套一环的展现每个人的怕与爱。
这就像是一张网,不能也不会有一个节点可以任由自己选择怎样连接或者怎样断裂。
用了两个晚上,儿子睡着后看完了第九个寡妇,欲罢不能。 看得有点糙。
也许是提前看剧透了,对于王葡萄的所作所为我不太震惊,我反而对那个时代的描写充满了好奇,太荒谬了~
一个人能有几个20年?一个国家20多年可以有很大的发展了。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王葡萄作为我们普罗大众的一员,跃然纸上。
她什么都不关心,什么政治她不懂,她只关心自己腕里是否有肉,自己的亲人是否安康,这何尝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想要的?
严歌苓很会写故事,前段时间也看了她的一个女人的史诗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严歌苓故事笔下的这两个女人都很生猛,田苏菲和王葡萄,丰满,高挑,性格泼辣。相对于王安忆,严歌苓的笔写的有点糙,总觉得她什么都是匆匆带过,但这不影响她的故事性。我是把它当做一部历史小说来看的。做为文学,我更喜欢沉浸在王安忆的细腻描写里。
听我妈讲他们以前的事情
吃不饱肚皮的小时候
半工半读的少女时候
和父亲认识的时候
还有流行穿大大垫肩衣服的时候
还有我才开始读书的时候
那些都是小历史
相对于党国红旗而言的历史
我想 历史和我们而言
有更好的角度和态度
不关乎意识形态 不关乎进步落后
在每一次巨大家国变故时候
在我们身边
那些流云变作彩虹或者雨霁
最近看的书
句句实话 讲我们身边的很多不干净
我所在的国家
譬如亘古的谜语
处处光鲜 时时疮痍
但是 我想
它到底还是好的
或者 会好起来的
就像书中的人物命运
那么久的时间中
等待成为最有希望的姿态
我想 我们父母 朋友 爱人 仇人
他们的生活
是最好的 最真实的 最打动人的
小历史
也是大历史
王葡萄之所以这么讨喜,是因为她不那么聪明。看来男人都不喜欢太聪明的女人。在那个复杂的年代,人是越简单越好,越傻越具有生存力。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让现在的女孩子不要太难取悦了。看着王葡萄才觉得,现在的女孩子都是人精,修炼成精了。果然还是那句老话,傻人有傻福。人还是活的糊涂点好。
叶璇高价买走了电视剧改编权,把脉络改得面目全非,美元让严歌苓闭嘴。真挺让人不高兴的。
看了几眼电视剧,的确是按照电视剧的办法和市场愿望做了行业性的改编,但想知道第九个寡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还是得去买书。
读完写本书,我就已经抑不住那早在心里趟开的泪。不是伟大的地母之神-葡萄,把她的爱渲染给了我;而是那个白发老怪、“白净里透出珠子的光亮”的孙二大,把他骨子里支撑着活着的真实和勇气给了我。的确,连活着的胆量都没有,还有什么勇气去死呢?王葡萄的确是严歌苓笔下的一个独创的女性艺术形象,她的爱超越了一切利害之心,正如大地沃土,无论如何遭受世间万物的蹂躏践踏,它总是会无比坚强的滋生出真正的营养,来哺育万物生命的成长。但让我心疼的永远都是孙二大嘴边的一抹微笑,他带来的是令人震撼的生命的坚强、倔强和超人气质,他的胸怀是包容错误、原谅迷惘的宽大和友好…让我想起了我爷爷,满脸的皱纹,和善的笑容,和发起脾气是拉长的脸,那是活着的最终面目和真实…
不习惯看农村题材的小说,可是看了一会,面对这个葡萄,我就自愧不如。
越到后面越羡慕她,是怎么保持自己的眼睛永远清澈的?是怎么做到那么决绝的离开挺的?是怎么把那些可怕的农村活儿做好的?
换做我,得死了8次了吧。
看了一篇豆评,说:
《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一篇严歌苓的专访,提起她的新小说《第九个寡妇》。
采访者与被访者琢磨女人公王葡萄的属性。严歌芩以“生胚子”一词概之。“生胚子”女人。健壮,温吞。迟钝。生猛。身上有母性与女儿性的完美融合。对这世界茫然无觉,不知痛痒。凭直觉生存。乱世和盛世一般安泰。 与生俱来的无伤大雅的低智不拒绝来自肉体的欢乐。肉身是原罪,而灵魂却成了救赎。陷男人于冰火两重天,无法自救。
生猛和安泰和陷男人于无法自救,这是学不来的。
天然态,不扭捏。这总是可以学习的吧~~
其实葡萄是个怎样的人呢,没有一个具体的形容词可以把她包裹起来。那像是唯一一种生活,也像是千万种生活的模样,总之在她眼里没有过于革命的伤痛。然而她一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让你看到了生活的全部。
当我脱下鞋的那一刻,这一天就结束了,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就都不再属于我了。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这件事还有那件事,每天每天都是延续一个状态下去,我们在这种状态里寻找别样的自己。后来叫做成长或者回忆,亦或者拥有失去。
我总觉得葡萄她一直都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隔壁。在她的眼里,生活每天都会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哪怕没有缘分和今生的爱人相伴,搓几根麻绳就过去了,头发就银了白了。把一颗心掰成几瓣拿去疼别人,最后留下人前的干笑。痛苦也变得真诚,遗忘也变得暖胃。
躲着躲着就过去了,打着打着就不打了,这似乎是那个时代最随波逐流的旗帜,无论是肮脏落魄,还是惊喜企盼,都是水到渠成,都变得必要和从容。
连亲情也可以割杀,连白土也可以果腹,最后的传说变成神话,最后的死别变成滔滔的江水,流过去了,流过去了,埋藏多年的秘密就成了银河系。
不用唏嘘,你就能流出眼泪。把狼狈的本来面目拿来理解,你也会爱上,你真的会爱上。我们最后那年拍手说爱,我笑着说你老,你还是爱我的模样。
幸好那么些年,她连变都不会,认出她却变得不容易。寻找一个变了的人,把变了岁月里还没变的人扔在了天边,抬起头也望不到。
我想我今生都只能爱你了,因为除了你,我连我自己都不是。我希望少勇是这样想的。因为葡萄本身就是他脱离生活束缚的火线,即使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怀抱着自由的翅膀。
再有就是二大了,这样叫比较亲切吧。我是敬佩你的,在黄土卷来的天下,或是在河水潺流的马尾。我想是因为你吧,才有了葡萄,如果没有你,葡萄就不再是葡萄了。
这样说来,似乎隐含了一种依托的关系。但是,谁让你们生活的真真切切。
电视剧刚刚看到第3集。
但是怎样我都是爱你们的,因为你们,我爱上了生活的姿态。
如果没有姿态,就依托生活找姿态吧。
但愿我们都能在那个一瞬间找到生活赖以生存下去的根基。就像他们,就像他们的生活,就像他们生活里的味道。
就如每个正在接受生活的你,最后都会爱。
第一次看严歌苓时是她的寄居者。记得那时候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就如同读这本一样。生着病,熬着夜,不看完不罢休。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感真强,让人欲罢不能。
这本书也同样是,一根揪心的绳索扯着你离不开这本书,二大究竟会怎么样,他会逃出来吗?会平反后从此不用再生活在地窖中长达数十年吗二大的命运牵扯着我想不间断读完这本书的全部欲望。而葡萄坎坷波折的生活倒反而成了其次。
其实老实说,看完后并没有为生动的情节而喝彩。看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得拿李碧华来和她比。一边看一边下意识的比较,如果李碧华来写这段,文字一定会比她优雅,刻画比她更生动。总觉得严歌苓在语言上还是欠了那么一点点火候,就包括她想在讲述一件事情时顺便带出来的一两句小哲理,总觉得处理的不够娴熟。当然,对于小说来说,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可是对于我这样挑剔的读者来说,语言大过一切。所以我骨子里还是喜欢看中国小说,对于国外的翻译小说,总是不能完完全全进入到那种气场中。
当然,小说的情节还是相当的大气。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近代中国最黑暗的三十年种人们的各种遭遇以及到遭遇的末端人们所呈现出的麻木。让我更深的了解到那个年代的时代悲剧。而让人心痛的是,这场悲剧并没完全结束,它还在默默的以各种方式延续着,时不时刺痛你一下,还让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把心提在嗓子眼下,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不久之后又一场运动又要来临,就像他们习惯了的每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这确实是这个小说最出彩的地方,用一个村姑的眼光和经历,叙述了一场在人类史上算来都惨绝人寰的浩劫,叙述的角度虽然在村姑本身,却又像她只是个旁观者,跳出了主体本身,在时空之外冷眼看着世界。能够做到这般洒脱,这般克制很是不易。很多人一上场就会嚎啕大哭或是无休止的诉苦。终究像祥林嫂一样,虽然很使人同情,却久了还是让人烦了。
只是,对待葡萄的情感问题,我就不能完全赞同了。好像回到了一部琼瑶小说,或是步步惊心那样的自恋戏。全部男人都围着女主角转,全部的男一号男二号都深深的爱着葡萄。而故事的发展,也都由着葡萄的男粉丝对葡萄的爱恋而被牵引着走。这是一个经久不败的商业写作模型,性感美艳单纯的女神主角,和围在她身边的男人们。这也让这部小说为严歌苓带来了商业上的胜利。只是,当商业和艺术无法兼得时,这种叙事方式,这种小说结构,是否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永不过时?这就好比时尚和经典款的对立,有些人永远都只买经典款,有些人则好追潮流。
总结来说,这个小说并没有我期待的那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