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客源国概况

李志勇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8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志勇  

页数:

362  

字数:

287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2001年来华旅游超过7万人次的国家作为选材依据,同时考虑到各旅游大区的具体情况,共选取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4个我国的主要客源国或潜在客源国。我国的海外客源虽然也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但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未将其列入其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 第一节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旅游市场消费结构特点及其趋势第二章 中国国际旅游海外客源市场 第一节 中国国际旅游业 第二节 我国旅游资源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第三节 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第三章 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 第一节 东亚太旅游区概述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韩国和朝鲜 第四节 蒙古 第五节 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 第六节 澳大利亚第四章 南亚旅游区 第一节 南亚旅游区概述 第二节 印度第五章 中东旅游区 第一节 中东旅游区概况 第二节 埃及 第二节 沙特阿拉伯第六章 欧洲旅游区 第一节 欧洲旅游区概述 第二节 俄罗斯 第三节 英国 第四节 德国 第五节 法国 第六节 意大利 第七节 荷兰 第八节 西班牙第七章 美洲旅游区 第一节 美洲旅游区概况 第二节 美国 第三节 加拿大第八章 非洲旅游区 第一节 非洲旅游区概述 第二节 南非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3.来自工业、农业、交通等的“三废”污染使旅游资源价值大为降低。据报道,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据有关部门统计,长江流域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排向长江的生活和工业圬水达150亿吨,在部分干流城市靠近江岸段水域还形成了总长500千米的圬染带,污染等级达到四五级,这150亿吨污水加上沿江城镇堆放在岸边、倾倒在江中的垃圾,构成了长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同时,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长江水域过往船舶急剧增多。目前长江干线上承载着3 000余家航运企业的近30万艘各类船舶。这30万艘船舶每年要产生8000吨的固体垃圾。而长江干线上27个大小港口仅少数几个建立了船舶垃圾处理设施.得不到处理的垃圾有的被直接倾人江中,有的被堆放在岸边,成为长江的一个巨大的流动圬染源.长江水体的严重污染,已使得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人文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另外,许多著名的湖泊如太湖、千岛湖、滇池等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又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由于距运煤量较大的国道线较近,随风吹来的煤灰将石窟内的石像都变成了“卖炭翁”,有关部门正准备将国道线改道,以避免对旅游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旅游资源开发无序,旅游投资未能达到优化。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范围广,参与者多,但是旅游开发资金投人分散,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一哄而上,达不到应有的效益,投入一产出水平低下。如目前我们对人造景观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1亿元以上甚至10亿元以上的投入已很多见,但是它所产生的总体效益、总体价值却不是非常理想,有的甚至刚开业不久就不得不转产、停业甚至倒闭。花这么多的投入却得不到应有的产出,是否说明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已过多,其他没地方可投入了呢?恰恰相反,能代表我国特色的历史古迹、文物遗产资源正面临着保护经费不足,濒于损坏的厄运。我国每年对国家级几百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仅l亿元人民币,还不及修建一个人造景观的投入。可见,我们现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行为还远没有达到优化,远未能很好地体现我国旅游资源特色和价值。 5.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不当。有些旅游开发投资者不懂旅游科学,不了解旅游产业的性质,认为旅游资源开发就必须大动干戈,建造大量的旅游设施与建筑,从而导致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过度利用而使旅游资源价值降低;有些开发投资者则在开发前不做充分的科学论证,开发方案随心所欲,不注重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保护,也不注重资源环境、氛围的保护,并存在着“先开发、后治理”的不良倾向,不能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如西湖周围的高楼大厦、庐山牯岭的城镇化、名山索道选址不当、古建筑修复过程中的张冠李戴、不尊重历史等等,均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资源的价值。我国有众多的自然历史文化古迹,为什么目前被列入(世界遣产名录)的仅27个,许多著名的景区为什么在申报过程中受到挫折?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开发时没有更多地从保护资源价值角度去考虑问题,建造了一些与景区氛围不协调的建筑。 总之,我们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低下,简单重复,粗制滥造,设有很好地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使许多旅游资源不能体现其应有的艺术观赏、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价值。 6.经营管理水平上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载体——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水乎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意识还比较淡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在对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突出表现在较多地考虑利用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如在景区管理中,很少将环境容量控制应用于日常管理,使得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给景区资源、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甚至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生命危险。即使是最文明的旅游者,当旅游人数超过环境容量时,也会对旅游景区带来危害,如他的行走,会对土壤起到压实作用,使土壤空隙减小,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人们呼出的带有酸性的气体也会对许多文物古迹、艺术品带来负面影响等等,更不用说目前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还有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更加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很好地引导旅游者。 7.旅游目的地形象模糊。旅游景观形象主要是指各种景观外貌特征的视觉形象,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地布局、标志、代表性的雕塑、市容市貌等,其中自然、人文景观是其形象塑造的核心因素,它是一个旅游地的主导吸引物。 然而,目前我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够重视,表现在对旅游核心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就是对共性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过多,而对独特性较明显的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资源开发仅停留于表面的较多,个性化的深度开发较少。如溶洞资源是共性化较大的一种资源,前几年却出现了溶洞开发热,溶洞景区遍地开花,且对溶洞资源开发大多只是以游览观赏为主,听导游小姐大同小异的神话故事,很少有其他活动项目的开发。另外,对与旅游资源特色相协调的整个旅游地的形象塑造更是缺乏思想认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我国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明显,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影响我国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 上述可见,我国旅游资源并不缺乏,关键就在于如何保护好资源特色,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旅游资源,使其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为此我们认为国家政府、旅游管理者都有责任来共同努力。 第三节 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 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旅游业和海外客源市场有了长足发展,并形成比较稳定的“三为主,三为辅”海外旅华市场格局,即:以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为主,外国旅游者为辅;以亚太客源市场为主,欧美客源市场为辅;旅游创汇以日本及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周边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辅。 从海外旅游入境者构成成分看:海外赴中国内地游客以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为主,外国人为辅,1979年-1987年海外旅华游客中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占93.6%;外国人占6.4%。1997年海外旅华游客中港澳台同胞5 006万多人次,华侨将近10万人次,分别占86.9%和0.2%;外国人742.8万人次,占12.9%。 从世界各大洲海外客源产出情况看:1987年中国的主要国际客源地区依次排序为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进入90年代以来,处于第二、第三位的美洲和欧洲排序发生变化。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近年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1999年,全球仅跨国旅游人数就达7.56亿人次,外汇收人达4 550亿美元。其中,我国接待外国游客2 704.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人达141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2001年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稍有下降,但依然达到6.89亿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4大客源输出国,接待外国游客和出国旅游人数分别达1.3亿人次和1亿人次。另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国际旅游创汇有可能达到600亿美元左右,旅游总产值可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要支柱产业。由此可见,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来华境外游客不断增加,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对全面地了解境外客源状况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特编写《客源国概况》一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相应的教材,也可适应旅游业从业人员自学和岗位培训之用。 本书以2001年来华旅游超过7万人次的国家作为选材依据,同时考虑到各旅游大区的具体情况,共选取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4个我国的主要客源国或潜在客源国。我国的海外客源虽然也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但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未将其列人其中。 本书选用了一些书刊资料的有关内容,在此对这些书刊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2年5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客源国概况 PDF格式下载



这本客源国概述还是很不错的,质量很好,字迹也很清晰,是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