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传论
2002年3月1日
四川大学出版社
沈传经
569
462000
无
本书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史料,全面、深刻地介绍了左宗棠伟大的一生。全书主要内容有:时代背景与早期生活;幕府八年,初涉政坛;从襄办军务到总督闽浙,参与镇压太平军;兴办“洋务”,创建福州船政局;总督陕甘,镇压捻军与陕甘回民起义;新疆危急,西征准备;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建设新疆;入值军机,总督两江;督办福建军务,赍志辞世。 本书根据左宗棠一生镇压起义、兴办洋务、进行改革和反对侵略这四个方面,以反侵略和爱国为主题,遵照全面、系统、深入和客观的原则,在资料、结构、内容和论述四个方面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努力,力求有新的突破,以显示本书与同类著作比较有自己的不同特色。 在资料方面,本书力求丰富可靠,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左文襄公全集》和其他有关重要资料的基础上,更力求增添新的资料。这些新资料有四类:一是左宗棠本人的未刊资料,这些未刊资料现已全部汇人新版《左宗棠全集》中;二是末刊的地方民族文字资料,主要是维吾尔文和锡伯文等译稿;三是未刊的社会历史调查和一些图书馆藏的新资料;四是新出版的外文资料。这些为数不少的资料,将左宗棠研究引向深入,是本书对一些问题进行新的探讨的重要而又坚实的前提。 在结构方面,本书在按历史系年写爱国者左宗棠一生的历程时,既全面、系统写传,又突出重点,对一些重大问题或叙述中未能充分展开的问题作专题论述,把传和论结合起来,使章节和专题融于一体。全书计分十章,即十个专题,使之既是传,又是专论,分可独立成篇,合则构成全书。这样既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又问题集中,主题明确,且有利于拓展论述范围,对一些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在内容方面,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充实、可靠。对左宗棠一生,既要扬长,对他从事洋务运动、进行社会改革、特别是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历程,给予充分重视;但又不避短,对其镇压太平军、西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也毫不回避或淡化,用整整三章的篇幅作了认真的论述;而且,对一些过去涉及不多、难度较大和重要的问题,如左宗棠是否曾参加太平军、借师助剿、陕甘回民起义性质等,都作了专门论述。这些,都体现了本书全面、系统、充实、可靠的特点,并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见解。 在论述方面,本书把写历史人物传记与历史发展脉络和变化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评论公允。全书突出自强御侮,把反对外国侵略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心和主题,同时,亦重视求富和发展生产,重视近代化,重视改革开放和引进、学习新的近代科学技术、培养近代科技建设人才;还将开发西北、建设新疆作专题论述,总结反侵略和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看法。这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近代中国国情,促进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扬反侵略传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历史的有益借鉴,使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 ??该书根据左宗棠一生镇压起义、兴办洋务、进行改革和反对侵略四个方面,传论结合,将全书分十章,即十个专题,使之既是传,又是专论:“时代背景与早期生活”、“幕府八年,初涉政坛”、“从襄办军务到总督闽浙,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创建福州船政”、“总督陕甘,镇压西捻军与陕甘回民起义”、“新疆危机,西正准备”、“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建设新疆”、“入值军机,总督两江”、“督办福建军务, 志辞世”。相当全面地论述了左宗棠的一生。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早期生活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家世与少年时代 第三节 科场坎坷与求“有用之学” 第四节 早期师友与为反侵略战争筹谋 第五节 早期思想与活动的若干特点第二章 幕府八年 初涉政坛 第一节 第一次幕湘与移幕湖北 第二节 第二次幕湘 第三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与樊燮京控案 第四节 幕府生涯对左宗棠生平事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章 从襄办军务到总督闽浙 参与镇压太平军 第一节 襄办江南军务 进军江西皖南 第二节 巡抚浙江 攻陷杭州 第三节 总督闽浙 镇压太平军余部 第四节 闽浙善后事宜 第五节 几个问题的探讨第四章 兴办“洋务” 创建福州船政局 第一节 早期洋务思想和造船的酝酿 第二节 制定建厂造船计划 第三节 船政局的建成与发展 第四节 福州船政局与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第五章 总督陕甘 镇压西捻军与陕甘回民起义 第一节 督办陕甘军务 协剿西捻军 第二节 剿抚兼施 镇压陕甘回民起义 第三节 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和左宗棠的善后措施第六章 新疆危急 西征准备 第一节 俄阿侵略 新疆危急 第二节 “与虏周旋”塞防与海防并重 第三节 组调军队 筹措军饷 第四节 八方筹粮 万里转输第七章 督办新疆军务 收复新疆 第一节 先北后南 首攻乌鲁木齐 第二节 缓进急战 连克达、吐、托三城 第三节 粉碎英俄干涉阴谋 第四节 长驱并规喀什噶尔 摧毁阿古柏侵略政权 第五节 舁榇出关 以武力支持收复伊犁 第六节 西征之果 胜利之因第八章 开发西北 建设新疆第九章 入值军机 总督两江第十章 督办福建军务 赍志辞世
无
一直希望看一本有关左宗棠的传记,但是未得。不过看的是传论。很奇怪,为什么一直没有左宗棠传记呢?
史料翔实是本书的特点。但是不是完全按照左宗棠的生平系统介绍的,和一般的传记不太一样。
当工具书买来用的,也当工具书来读。
hao!!!!!!!!!!!!!!!!!!!!!!!!!!!!!!!!!!!!!!!!!!!!!
书还没看完,只是觉得评的太多,本想买其史传的,无奈没有,每个人对其评价不同.还是比较欣赏其人的能力的.另处就是想说说当当网购书的包装实在是太差,价格不比别人低,时间与包装是太差.只因其它网没有现货,否则...........
学术性强的书
此书初稿于1980年代末期,成书于2002年,期间历经多番修订改动,故而我们依旧能在前言中看到很多不那么“当下”或者“时尚”的表述,诸如著者时不时联系到的如“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语词的时政型表达。按近来大热起来的史学阅读观来看,两位大学教授合作的此书,叙事话语刻板平面而类教科书,观点立论太过谨慎、臧否人物也总觉得隔靴搔痒--虽有切肤之痛的言论,但语气终究是学理性的客观探讨,更遑论酣畅淋漓之大块的阅读快感了。这也是鲜明的时代烙印所限,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历史写作的普遍路数吧。
“大块的”读史快感值得辨析,大概它只能算作阅读“历史题材作品”之后的感官愉悦的副产品。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演义热之后,我想,这类文史作品的读法,也类似达到了一个量变/质变的层面了吧。毕竟,那些流行的历史读物所汲取的血肉养料来自于扎扎实实的史学著作,是植根于史料发现和严谨推论基础之上的学问,真要是因为此类读物而勾起了读史兴趣的话,不妨从这两个角度考虑我们读史的目的:一是求其真,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的本原细节与面目;二是求其用,在一个扎实的学理知识体系之上再来反思历史和当下的关联,凸显史学的“经世致用”之功。
这本书的完成,可以说标志着一个实实在在的“左学”研究平台的建成,全书的十个章节,有着内在的逻辑,既是传记,又是传论,颇显学术研究的条理感与自信。在网上搜到几篇关于左爷的文章(帖子),其“评”的部分无不神采飞扬,自信而武断,而其“传”的部分则总是寥寥几笔,不得其详---评和传之间隔着的白令海峡似乎无人在意,粗疏和冲动的结论总是充斥在读后感泛滥的读史悦读心得发布会现场。
在历史小说化/传奇化/娱乐化/快餐化的通俗阅读时尚大行其道的当下,这本书就像是一块古拙的璞玉,给不经意翻看它的人以切实和丰富地历史学术滋养。
所幸左大人生活的那个晚清离我们尚且不是太久,借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之功,无数的清人话语以诗词、笔记、别集、信札、传记、谱牒乃至奏章的形式存在于各式档案的故纸堆里。对于左大人这样的同光名臣,除了其家人集轶的《左文襄公全集》之外,如序言所述,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全集》和其他有关重要资料的基础上,更力求增添新的资料。这些新资料有四类:一是左宗棠本人的未刊资料,这些未刊资料现已全部汇人新版《左宗棠全集》中;二是末刊的地方民族文字资料,主要是维吾尔文和锡伯文等译稿;三是未刊的社会历史调查和一些图书馆藏的新资料;四是新出版的外文资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当是从维文和锡伯文资料中寻得的地方资料:从维人角度,反面描述“左屠夫”的史料,恐怕更有些杀伤力的。这让我联想到了张承志的《西省暗杀考》,不知道在宁夏或者金积堡回民流传的故事和传说里,左宗棠这位“刽子手”又是怎样的一个恶魔形象呢?
也再次印证了这样的观点:事实本身的并置就是立场的体现,它表明了编纂者的态度和兴味,以及对待历史小姑娘的一种态度。鉴于学界研究惯常的严肃性,也出于学术性写作的内在要求,可以大胆假设,但论证必须小心求证,所以很多时候,尽管我们读到的是简明结语的客观和谨慎,但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史料与考证的坚实依托。所谓述而不作,答案其实就默示在文字的尽头,其蕴藏的开放性,既可以令无数读者着迷,更给后人可能的鸿篇高论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这一点,也正是两位著者早已表示过的一点心愿。
(《左宗棠传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006-8-28
同意这段。学术写作要求尽可能透明:在提供足够支持结论的证据的同时,让读者自己下判断。
2006-08-28 13:05:55 来自: 合理肉食
“学术性写作内在要求结论(鉴于学界惯常的严肃性)只能谨而慎之的简明几笔,但是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史料与考证的坚实依托。所谓述而不作,答案其实就默示在文字的尽头,其蕴藏的开放性,既可以令无数读者着迷,更给后人可能的鸿篇高论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
有谁读过左景伊的 左宗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