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概论
2002-7
四川大学出版社
石应平
561
449000
无
前言 就世界范围而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正日益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在回归自然的意识驱动下,人们热切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陶醉于山川秀美与自然形胜之中。此外,渴望了解异国他域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对话,也是人们积极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持久不衰的内在趋动力。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外各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既积淀有各自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群众的丰富感情,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磁石般的吸引力。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熟悉、了解与尊重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相互理解,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是极其重要的。为了适应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为旅游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此,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熟悉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本书正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的需要而专门编写的一本教材,旨在给该专业的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以便对他们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民俗有所帮助。目前,介绍有关中外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出版了不少,而民俗学的专业教材也有多种。本书将民俗学专业教材与介绍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适当地进行了综合处理,目的还是为了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依据民俗学知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有条理地分析了解,又能与本专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层次相一致。在编写过程中,有关民俗学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参考了我国民俗学界前辈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和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著的《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等书,依据其理论构架作了知识介绍,对理论考证部分适当做了删减,并增加一些举例,以便对国内外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民族、地区、国家的民俗现象加以理解。除此之外,本书还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并借鉴了不少著作和文献资料。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的何林峰、刘小蓓、邓秋霞、唐琳、龙睿、余丹、杨强、易小力、樊信友、阳宁东等参与了部分收集资料与编写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切谢意。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的仓促,书中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编 者 2002年3月
本书正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的需要而专门编写的一本教材,旨在给该专业的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以便以他们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民俗有所帮助。目前,介绍有关中外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出版了不少,而民俗学的专业教材也有多种。
本书将民俗学专业教材与介绍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适当地进行了综合处理,目的还是为了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依据民俗学知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有条理地分析了解,又能与本专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层次相一致。
前言
第一章 民俗概论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第三节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第五节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 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
第三节 农业生产民俗
第四节 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
第五节 工匠民俗
第六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 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的构成
第二节 服饰民俗的发展
第三节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中国服饰民俗举例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第四章 饮食习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的基本定义
第二节 饮食民俗的功能、范围与类别
第三节 中国饮食民俗举例
第四节 外国饮食民俗举例
第五章 居住民俗
第一节 民住民俗概论
第二节 居住民俗的表现
第三节 中外居住民俗举例
第六章 人生仪礼民俗
第一节 人生仪礼概论
第二节 诞生仪礼民俗
第三节 成年仪礼
第四节 婚姻仪礼民俗
第五节 寿辰仪礼
第六节 丧葬仪礼
第七章 社会关系民俗
第八章 社会交往礼仪
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十章 象征民俗
第十一章 信仰民俗
第十二章 民间语言文学
第十三章 民间科技工艺
第十四章 民间游娱竞技
参考文献
版权页: (二)称呼礼节 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彼此的称谓语。在交往中,不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称呼都十分重要,它表示着对人的尊敬与否。称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交际前的敲门砖。在人际交往中,对男士可称“先生”或名字加先生。对女士,已婚者称为“夫人”,未婚或不知婚否者可称“小姐”,未婚和已婚者都可称为“女士”。知道名字者最好冠以名字,这样能给客人亲切感。对地位高的政府官员可称“阁下”,一般用官职加“阁下”二字即可。但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习惯上一律称“先生”。君主制国家,对国王、皇后称“巨下”,亲王、王子、公主等称“殿下”,对有爵位的人士可称爵位,亦可称“阁下”或“先生”。一些职业职称可是作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医生、法官、律师等。博士以上学衔可作称呼,如博士。军职人员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以冠以姓与名。有些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将领也称“阁下”。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名字加职称、职称加先生,如“神父”、“伽玛神父”、“神父先生”。对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为“阁下”。我国和日本等国有对职务或身份高的女士称“先生”的习惯。 我国有称呼“同志”的习惯。称呼方法有职务加“同志”。姓名加“同志”,或单独称呼他人为“同志”。 另外,有的国家还有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称“公民”等。总之,在称呼对方姓名时,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习惯称呼,也要考虑宾客所在国的具体情况,使用合适、恰当的称呼,避免失礼。 (三)问候礼节 见面问候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共同遵守的礼仪,问候要根据特定的时间、场合、对象用不同的问候方式,才能给人以自然、合情合理、亲切的感受,也才合乎礼仪。最简单的话语是“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或者说一声“您好”。对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向你打的招呼,都是对人的失礼的行为。现在国际交往中,问候比较多的是“您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关系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使用这样的问候语。在关系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为了表示尊重,最好不要使用“您好”,比较有把握的翔候语是“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与西方人问候,要避免用中国式,如说“你上哪儿去呀?”在西方人看来,这有打听别人私事的嫌疑,是一种不礼貌的语富。也不要说“你吃过饭没有?”否则,他会误解为你想请他一起吃饭。美国人与人打招呼比较随便,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是初次见面,都可以用“您好”来打招呼,很少讲究身份、年龄和级别等;欧洲人就没有这么随便,比如年轻人对年长者、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就不宜随便使用最简单的用语“Hello!”来打招呼,而应该用“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用语。 与日本人打招呼,最普通的用语是“您早”、“您好”、“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对不起”、“失陪了”等。在巴基斯坦和中东地区国家,由于多信奉伊斯兰教,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信奉佛教的国家则说“愿菩萨保佑”。问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问候语一定要口语化,切不可故弄玄虚,更不能粗俗不雅。
前言就世界范围而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正日益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在回归自然的意识驱动下,人们热切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陶醉于山川秀美与自然形胜之中。此外,渴望了解异国他域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对话,也是人们积极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持久不衰的内在趋动力。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外各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既积淀有各自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群众的丰富感情,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磁石般的吸引力。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熟悉、了解与尊重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相互理解,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是极其重要的。为了适应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为旅游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此,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熟悉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本书正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的需要而专门编写的一本教材,旨在给该专业的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以便对他们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民俗有所帮助。目前,介绍有关中外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出版了不少,而民俗学的专业教材也有多种。本书将民俗学专业教材与介绍民俗风情的普及性读物适当地进行了综合处理,目的还是为了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依据民俗学知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有条理地分析了解,又能与本专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层次相一致。在编写过程中,有关民俗学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参考了我国民俗学界前辈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和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著的《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等书,依据其理论构架作了知识介绍,对理论考证部分适当做了删减,并增加一些举例,以便对国内外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民族、地区、国家的民俗现象加以理解。除此之外,本书还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并借鉴了不少著作和文献资料。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的何林峰、刘小蓓、邓秋霞、唐琳、龙睿、余丹、杨强、易小力、樊信友、阳宁东等参与了部分收集资料与编写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切谢意。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的仓促,书中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编 者 2002年3月
无
这本书很实用
好用的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