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

蒋荣昌 著 四川大学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四川大学  

作者:

蒋荣昌 著  

页数:

230  

字数:

19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文以回溯“现代性”社会正义理论的一些基本误失为前提,检讨消费社会体制在社会正义论视里下的价值基础,阐明消费社会是“现代性”奠基以来,“现代社会”自身转进在逻辑上必然走向的一个阶段,也是“现代性”理论中左、右两派思想家的论战所表征的实践层面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一个结果。 本文也循环此对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和消费社会有关的代表性论述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对后现代主义的若干论题领域,如“现代知识状况”、“符号和影像消费”、“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消失”、“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本文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蒋荣昌,生于1963年,重庆市璧山县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历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有:
《文化哲学论》、《需要……这世界》、《历史哲学》、《中国古钱大系》。

书籍目录

引言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第一章 消费社会 第一节 消费社会 第二节 后现代知识状况 第三节 符号和影像消费 第四节 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消失 第五节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六节 “深度”或“意义”的丧失 第七节 财富世界 第八节 近代货币与市场民主制 第九节 自由?民主?平等? 第十节 提出主张、征求同意第二章 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 语言 第二节 文化 第三节 词与物 第四节 文学及其语言第三章 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 第一节 广义的语言学转向与多语言文学文本 第二节 器物 第三节 大众传媒 第四节 生活事件 第五节 网络 第六节 体育竞赛 第七节 广义的行为艺术 第八节 造星运动结语 大众社会:还是公民社会? 广义大众传媒时代——读文?读图?读物?读人?参考文献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 PDF格式下载



自己老师的书顶!!蒋老师的饿人格魅力真是没得说哈~写的书也是没得说~不是教材也要买来拜读


   对于此书,不敢多言,只是力荐为消费社会研究读本。
  
  下面的讲座简要的说明了蒋荣昌博士的观点和论证逻辑,也指出了其论证上的边界性的东西。同时也指出了其没有解决的问题。
  
  时 间: 2002年12月1日 下午2:30—5:30
  
  地 点: 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
  
  参加人员:熊林、刘莘、高小强、成先聪、赵勇、冉桂琼、杨秀杰、丁元军等
  
  主 讲 人: 蒋荣昌
  
  主 持 人: 余平
  
  内容简介
  
  首先,蒋老师主要提出了财富、货币、公意这几个重要概念,并对它们作出了自己的规定。认为以往的财富观把财富当做东西,从有用的角度讨论一个东西的价值,这种财富有用观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未经反思的财富观。财富落实到有用的东西潜伏着危机。在当代,效率尤其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是财富的象征,资源也是财富。近些年,经济学上发生了一些改变,统计国民生产总值是会加上棉花生产了多少、水泥生产了多少等。因此,原有的财富观是有待完善的。“财富”应被定义为有用的东西被公意授权的物权份额。“公意”是对身份的表示,抽象的身份是基于普遍有效的人格形式,公意可以是个人作出的,可以是大多数作出的,总之与人数多少无关。由此定义了货币,货币:公意的符号表示系统。在经济活动中持币者公民就是普遍有效的身份,当事人本人在场的消费中,个人对物的意愿充分给了持币者公民个人,公意是通过货币完成的。任何人通过买卖作出的决定都是公意,即使是为个人提供的极其特殊的服务只要发生了货币交易就被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里而表述为公意。在当今经济领域里是大家说了算,这个大家说了算是基于一个普遍有效身份的意愿,而非投票大多数决定的说了算。
  
  另外,发表了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概念的质疑,如公平、效率、失业等概念,认为这些概念与发展中国家现实实际有很大偏差,这是体制之上的描述,生搬过来是无效的,是有问题的,生搬硬套实际上阻挡了中国转型期的经济步伐。而他本人思考的经济哲学的则旨在对此有个清理和解释。
  
  讨论:
  
  刘 莘:在你这里财富观是个核心概念,由财富观到持币者再到公意,这是你描述的进程,你的“公意”是否是卢梭的“公意”?
  
  蒋荣昌:借卢梭的概念。但有区别。卢梭也说过公意不是众意,这个我们相同,关键卢梭在证明的过程中公意和众意相混淆,他说公意要通过众意来宣告。在我看来,公意只是身份的表示,只要身份有效,任何表示都是公意,大多数的选择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是所有人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被所有人认可。
  
  刘 莘:什么是普遍有效?
  
  蒋荣昌:意思表述时的普遍有效。比喻上馆子,个人口味不一样,有的喜欢回锅肉,有的不喜欢回锅肉,最后选择的可能不符合某些人的意愿,但个人的趣味差异与普遍有效的身份无关,重要的是大家后来都同意以集体的方式行动,这就是公意的表示。关于任何公共决断都有私意和公意,但公意只和一件事有关,即基于公意的何种表示,而和实质无关。布什是不是少数人选举的,能不能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根据大家认可的程序选出来的,这是公意的决定。
  
  刘 莘:我认为“私意”表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共设定的程序之下表达私人偏好;一种是不服从,不服从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一开始就不服从,比方说认为这是违背普遍精神的,因而一开始就反对,一是一开始是认可的,后来又推翻不认了。我认为回锅肉和选举不是相同的例子,回锅肉是尊重公共程序的私意表达,选举是尊重公共程序的公意表达。
  
  蒋荣昌:私意是损害公意的意见。公意,基于何种身份和为何种身份表示这个很重要。个人的意见也可能是公意,私意和公意的对立不是个人偏好与大众意见、个人与集体、多与少的对立,而是基不基于有效身份,尊不尊重有效身份的对立。因此,私意是在公共选择的层面上不是基于普遍有效身份的表示;反之,公意则是基于普遍有效身份的表示。
  
  刘 莘: 卢梭公意、众意、私意三分,公意划向众意,这是认识论的划向不是本体论的划向,而在本体论上你如何确认、论证你的普遍有效的身份?
  
  蒋荣昌:普遍有效的身份是一个自明的事情,是循环的,重言似的,如同A=A,普遍有效就是普遍有效,是一种自我表述,人就是人,你怎么规定人?而且我发现只有自我表述的才立得住脚。至于论证就是说出,证明是上帝的事情。
  
  刘 莘:你刚才所说的逻辑重言体系在经验世界、价值世界是不以这样的模型为体系的。
  
  蒋荣昌:实证科学也是以自明的真理体系为背景的。实证讲证伪,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万只乌鸦前面9999只都是黑的,最后一只是白的,这就证伪了。证伪是作为普遍有效的命题证伪的。
  
  刘 莘:你举的例子是一个普遍的断定,是普遍的但不是有效的。
  
  蒋荣昌:你的有效是实证的,我的有效是逻辑的,有效是指命题的有效性。
  
  …………
  
  (主持人打断了这种有趣而无穷的争执,主张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
  
  蒋荣昌:主流经济学走偏了方向,它的近乎每个概念在逻辑上都不是自恰的,只是近似正确的。例如“通货膨胀”被定义为价格持续增长,若是缓慢增长就是良性通货膨胀,这是许可的,若是疯狂增长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这是灾难性的。这个定义在方向上是错的,因为它根据的是一揽子物价指数,所谓一揽子就是我们当今重视的商品,但随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毫无疑问这个被揽进来的商品是变动的、不同的。因此一揽子商品是不确定的,这个物价指数作为衡量经济水平就是可疑的,以此为标准的通货膨胀就是伪问题。通货膨胀并非基于一揽子物价而是因为货币行为中有严重的作弊行为导致的,一个没有作弊的货币记帐系统的价格上涨是自由经济的特征,扩张是正常的。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有关,不过对价格上涨的原因界定不同。
  
  刘 莘:但这个体系在操作领域是没有问题的。
  
  蒋荣昌:解释这个理论体系是有问题的,它的概念体系错了。
  
  刘 莘:改变整个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体系的调整都面临世界本身,世界本身是不完全、不统一、不对称的,任何体系的变革也同样逃不脱这样的命运,即使你建立的体系也依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蒋荣昌:精确地解释中国市场经济转轨的民主革命在经济领域早已经发生,在政治领域之先就已经发生。
  
  刘 莘:你认为你的体系跨越经济领域而跨进政治、法律体系吗?
  
  蒋荣昌:是经济哲学还是政治哲学没有关系,名称没问题,重要的是对社会合作机制的关注,我认为从经济入手更合适,货币是经济哲学的奠基,也许政治哲学的难题从经济哲学去着手可能会更有效。
  
  ……
  
  高小强:我们回到蒋老师的原初问题来。你的公意与非公意究竟克服了卢梭的问题没有?回到程序,在符合程序的操作下,公意会不会变成独裁?
  
  蒋荣昌:引出非公意只是不想受到固有的概念的影响,如私意,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印象,而我企图表达新意。众意和公意的传统纠缠回到程序也无法解释,还要看程序本身是不是对所有的人是开放的,程序符不符合普遍身份等,这都可以对程序质疑。
  
  刘 莘:公意的指向有两种,一是程序性指向,一是实体性指向,任何程序性的指向都与实体性的指向不可分。
  
  蒋荣昌:公意没有实体性的指向,公意只指涉身份,你以什么身份表示,表示的是什么无关紧要。
  
  熊 林:苏格拉底被处死恰是表达了公意。本来苏格拉底可以出逃,但是他不愿意选择逃跑,他若是逃走了就是表示雅典法律的不满,所以他不愿意逃走,因为他认为他是雅典的公民,他就必须接受雅典法律的裁决。雅典的法律判决他死刑,苏格拉底甘愿赴死表明他服从了雅典的公意,他并没有缺席,他表达了他的公意。
  
  蒋荣昌:公意不是事务层面基于某种共识形成某个正确的决议,而是基于某种身份形成某个意见的表示。
  
  高小强:事实层面,如何确立事实上的公意?
  
  蒋荣昌:公意的历史性确认是千差万别的,并不在根本上有意义。
  
  熊 林:还是举苏格拉底的例子,如果“我”逃跑了是对公意的反抗和拒绝,但“我”没有跑,“我”死了是死于人的固执和愚昧,但在这里公意却是当场显现的。
  
  蒋荣昌:公意的实体性所指只指历史中展现,尚未显现一个逻辑基础,实体性所指的对错是不确定的,公意的程序性所指是有坚实的逻辑基础的。
  
  熊 林:实体性在历史中的展现必然回到黑格尔那里: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凡合理的即是存在的。但程序性的逻辑展现不必这样。
  
  刘 莘:我始终觉得我们之间的对话有一个鸿沟,我试图说出这个鸿沟。
  
  熊 林:我有一个想法。我感觉蒋老师对“公意”的普遍有效的身份的规定就如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自恰的,这种自恰是不证自明的,是自我规定、自我展现,而刘莘却偏要追问怎么可能自恰,是怎样自恰的。
  
  刘 莘:蒋老师同意这个结论吗?
  
  蒋荣昌:对熊林的评议我无法表示异议,尽管我在构思这个问题时没有和黑格尔相勾连,如果要这么认为,我近似地接受。
  
  刘 莘:好,我非常满意,因为我已经弄清楚了我们之间的鸿沟,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鸿沟是黑格尔似的和非黑格尔似的鸿沟。今天的讨论进行到这里我可以就此打住了。
  
  记录整理:徐明玉
  
  
  


非常好, 能看到这些谈老蒋此书,甚善


这个时候老蒋的书还没成型呢?呵呵


讲座者对公意概念的使用太可怕了,跟卢梭不沾边儿。


楼上能详说一下不,卢梭的公意的可怕已经是明证的了。


重温一遍,忍不住感叹这个中心似乎早就没这样的研讨茶会了吧。老蒋现在大概也忙着做生意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