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党的三代领导人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梁昱庆,周建胜 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梁昱庆,周建胜 编  

页数:

181  

内容概要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整体性,尤其是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梳理、总结并阐释了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其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梁昱庆,现任成都大学副校长,教授,成都社科联副主席,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政治学和中国政治思想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或参与7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和多项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周建胜,现任成都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或参与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获多项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内涵、产生和发展(一)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二)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体系和世界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二)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贡献(三)本书的体系架构和主要内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世界意义第二章 毛泽东与政治文明建设一、新中国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创新(一)新中国政治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二、民主政治思想与实践(一)中国缺的就是两个东西:民主和独立(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民主政治思想的若干实践三、政治稳定与政治环境(一)“大乱求大治”——独特的政治稳定观(二)内因外因互动——创新的政治环境观(三)毛泽东政治稳定和政治环境观的特点、贡献以及留下的教训第三章 邓小平与政治文明建设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三)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宏观探析(四)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体系架构和主要特点(五)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六)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三、“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新模式(一)“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新模式的内涵和实践(二)“一国两制”是国家统一的政治文明新模式(三)文明之光照世界,文明之光耀千秋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依法治国(一)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三)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器(四)依法治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和里程碑(五)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四)必须把握政治稳定大局第四章 江泽民与政治文明建设一、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演进(一)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二)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二、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一)对改革战略重点选择的新调整(二)对国家统一模式和统一战线的创新发展(三)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新选择(四)对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新探索(五)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实践(六)对国际发展战略的发展和创新(七)政治文明建设是“三个代表”的新内容三、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贡献(一)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江泽民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第五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一、概述二、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一)协调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观(二)政治发展新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党的建设新方略——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四)政治建设新思维——政治文明建设与法制保障(五)民主政治新路径——以基层民主建设为突破口(六)国家安全新战略——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三、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创新发展(一)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二)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世界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这样的国家,它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是有很大震撼力的,意义是深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创立和实践建设对世界政治文明、世界历史应该是具有卓越影响的。  第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在这里,马克思把政治生活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并提,并且马克思在1844年还曾讨论过政治文明。由此可见,马克思是十分重视社会“政治文明”的。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只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对政治文明的认识、重视和研究不够。因此,我们现在提出并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究和建设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它对世界文明尤其是世界政治文明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世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崭新的模式和更高的形态。历史告诉我们,世界文明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发展壮大自身。但是历史也告诉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一体化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更是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正由于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模式,它的原则、制度和机制,它的思想,它的内容,它的体系,它的结构,它的特征。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党的三代领导人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