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赵正堂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正堂  

页数:

225  

字数:

200000  

前言

  2007年《厦门社科丛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次共推出六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与2006年首次发行的《厦门社科丛书》相比,该套丛书特色更加鲜明,如《厦门史略》,是一部以厦门地方发展为主线,从社会文明角度讲述厦门历史的专著,具有史观独特、史料出新、可读性强的特点。又如《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与探讨,对我国保险风险尤其是海峡西岸保险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和谐社会理论与厦门实践》一书,是全面反映和谐厦门建设实践经验的专著,佐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为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探索与思路这些专著的推出,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成果的又一次展示,可喜可贺!  编辑出版《厦门社科丛书》的实践表明,《厦门社科丛书》汇集了厦门社科研究成果与研究厦门的社科成果,已经逐渐成为检验与展示我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厦门社科丛书》申报、评审的经验,在组织编纂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导向性、规范性,进一步突出主题、突出厦门,把地方性、应用性作为选题的重要原则,在推出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注意将学术性、知识性与普及性、可读性更好地结合起来。

内容概要

在风险的相关性日益增强、巨灾损失不断扩大以及可保风险逐渐泛化的条件下,一方面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所要求的资本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保险或再保险的供给量相对减少,作为风险转移形式之一的保险风险证券化应运而生。 通过保险风险证券化使得保险风险的转移不再仅仅限于保险市场,还可以向资本市场转移,这对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改进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福利、增加投资者的收益、淡化政府作为“最后再保险人”的角色、改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本结构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书共七章。第1章首先界定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内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2章从风险管理与保险的角度阐述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可保风险泛化理论、保险功能的深化回归理论、风险管理整合的层际理论,并采用Doherty与Schlesinger的风险分解原理对其进行精算学分析;第3章分析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并设计或选取量化分析工具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给其利益相关方所产生的效应进行经济学分析;第4章在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之间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的分歧上,提出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的“共生”关系理论;第5章从监管角度探讨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供给问题;第6章主要介绍了巨灾债券、巨灾期货与期权以及其他已呈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的运作与实务;第7章对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地震风险为例,对我国地震债券的定价模型进行研究,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我国地震债券的价格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可保风险泛化理论、保险功能的深化回归理论、风险管理整合的层际理论;(2)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的替代与互补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共生”关系理论;(3)从监管的视角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供给进行考察;(4)进行我国地震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我国地震债券的价格趋势进行预测。

作者简介

赵正堂,男,汉族,1978年11月生,湖北荆州人,经济学(保险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金融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已获国际寿险管理师(FLMI)资格证书,中国精算师资格厦门大学考试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险经济学、保险精算、再保险理论与政策等,已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金融保险论文近20篇;参与翻译多部国外教材,目前正在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海峡西岸和谐社会的保险支持动力系统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摘要0 导论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0.2 选题的现实背景 0.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0.4 本书的篇章结构 0.5 主要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概述 1.1 保险风险证券化界定说的评介 1.2 本书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界定 1.3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分类 1.4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6 小结第2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可保风险泛化理论 2.3 保险功能的深化回归理论 2.4 风险管理整合的层际理论 2.5 保险风险证券化原理的精算学分析 2.6 小结第3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 3.1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 3.2 保险风险证券化对保险人承保能力的扩展 3.3 保险风险证券化与资本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的相关分析 3.4 保险风险证券化对投资者收益的效应分析之一:市场模型 3.5 保险风险证券化对投资者收益的效应分析之二:夏普比率 3.6 小结第4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 4.1 传统再保险的功能 4.2 当今国际再保险市场经营环境浅析 4.3 巨灾风险不断扩大背景下传统再保险的缺陷 4.4 保险风险证券化对传统再保险的影响 4.5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风险三角”理论 4.6 小结第5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供给研究——监管视角的思考 5.1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5.2 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交易监管的最新进展 5.3 保险风险证券化对再保险监管所带来的挑战 5.4 小结第6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分析 6.1 巨灾债券 6.2 巨灾期权 6.3 气候期货 6.4 其他保险风险证券化商品 6.5 小结第7章 关于我国运用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思考 7.1 我国所面临的巨灾风险概述 7.2 我国运用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利弊分析 7.3 我国运用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7.4 保险连接型证券的定价模型分析 7.5 我国地震债券的个案研究 7.6 小结附录 附录一 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巨灾保障计划 附录二 全球巨灾债券交易现状(截至2004年) 附录三 我国地震债券价格蒙特卡罗模拟的程序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拟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风险管理与保险的角度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提出了可保风险泛化理论、保险功能的深化回归理论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层际理论;并设计或选取相应的量化模型对保险风险证券化进行经济学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的关系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保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的“共生”关系理论。此后,《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的巨灾风险实际选取地震这一代表型自然灾害对地震债券的定价模型进行思考,并在历史数据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地震债券的价格趋势进行模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