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厦门广播电视史略

《厦门广播电视史略》编纂委员会 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厦门广播电视史略》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

432  

字数:

480000  

前言

  产生于上个世纪上半叶的广播电视技术,以其超越时空的力量,迅速改变了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上世纪20年代的无线电广播,电视紧随其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发展成型,并迅速催生了通信卫星、跨洋光缆和电子工程技术,使全球收看以及全球通信成为可能。广播电视不仅真正实现了,而且大大超越了中国古人关于“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很自然的,广播电视也启迪了互联网的发明,促使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问世。  电视改变了世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见地球上任一角落正在发生的事件。  2001年9月11日,全世界十几亿人不约而同地瞪大了双眼,几乎是在同一声惊呼中,“目击”了恐怖分子的第二架飞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世贸中心的双子座在世人的“注视”下轰然垮塌——我们后来得知,那是在第一架飞机撞击二号楼的20分钟之后,美国几大电视网迅速同时直播报道了这一世纪初年的人间悲剧、这一“恐怖大片”的现实版。  2008年的汶川地震,广播电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赛事的报道和中国形象的最新了解,首先是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广播电视传媒。他们用话筒和摄像机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变。  在那一刻,世界真正变成了一个村落。麦克卢汉正是在肯定电视的这一神奇威力时提出“地球村”这一概念的。而他的地球村理论,恰恰是全球化理论的先声。

内容概要

本书记述1935~2007年厦门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提供一个了解厦门广播电视发展历程的窗口。除详细记录厦门市、区(县)两级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本书还记录了厦门郊县农村基层广播站及前沿广播站的情况。“专记”部分介绍厦门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事件,“续记”部分补充介绍2008年厦门广电集团的发展变化情况。

书籍目录

序编纂说明综述第一章 解放前的厦门广播 第一节 日伪时期的广播电台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广播电台第二章 厦门人民广播电台 第一节 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 一、机构设置 二、队伍建设 第二节 节目设置与改革 一、沿革 二、综合台节目 三、系列台节目 第三节 采编与播音主持 一、采编 二、播音与主持 三、户外演播 四、刊物出版 第四节 对内对外交流与协作 一、节目协作与交流 二、人员往来与交流 三、在厦门举行的专业会议 第五节 通联听联工作 一、通联 二、听联 三、听众调查 四、听友见面会 第六节 技术设备 第七节 广告 第八节 有线广播第三章 厦门电视台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一、机构设置 二、队伍建设 第二节 节目设置 一、新闻类节目 二、社教类节目 三、文艺类节目与电视剧 四、对台对外节目 第三节 播音与主持 第四节 对台对外交流与协作 一、对外交流与协作 二、对台交流与协作 第五节 通联与收视信息反馈 一、通联 二、收视信息反馈 第六节 技术设备 第七节 经营管理与广告第四章 厦门有线电视台(筹)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第二节 节目设置 第三节 技术设备 第四节 广告第五章 其他直属广播电视单位 第一节 厦门201台 第二节 厦门202台 第三节 厦门203台 第四节 厦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第五节 厦门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中心 第六节 厦门广播电视报社 第七节 厦门音像出版社 第八节 厦门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管理处 第九节 厦门音像资料馆 第十节 厦门市广播电视培训中心 第十一节 厦门市广播电视服务公司 第十二节 厦门鹭声音像联合有限公司第六章 区(县)广播电视 第一节 同安区广播电视 一、广播 二、电视 第二节 集美区广播电视 一、广播 二、电视 第三节 海沧区广播电视 一、广播 二、电视 第四节 翔安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 第五节 原鼓浪屿区有线电视第七章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第一节 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一、机构设置 二、队伍建设 第三节 节目设置 一、新闻中心节目 二、节目中心节目 三、厦门卫视节目 四、其他节目 第四节 宣传报道 第五节 对内对外交流与协作 第六节 受众调查与产业调研 一、受众调查 二、产业调研 第七节 技术装备与保障 第八节 产业经营与管理第八章 厦门市广播电视局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第二节 宣传管理 第三节 社会管理 一、行政许可管理 二、音像管理 三、广播电视新媒体管理 四、影视动画业管理 第四节 科技事业建设与管理 一、事业规划与实施 二、科技事业管理 第五节 广播电视学会附录 续记 专记 厦门广播电视大事记(1935~2007) 厦门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人物名录 厦门广播电视系统高级职称名录 厦门市级广播电视单位获奖作品(项目)一览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解放前的厦门广播  第一节 日伪时期的广播电台  1938年5月,厦门沦陷。日军为控制舆论,进行侵略奴化宣传,在抓紧创办敌伪报纸的同时,迅速建立广播电台。  应日本海军的要求,其台湾总督府极力协助,负责实施。厦门广播电台的设施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送,台湾广播协会办理。  同年6月,厦门广播电台开始施工,利用原国民政府交通部厦门电报局无线电报台的建筑及铁塔改建。8月竣工,设备安装完毕。台址在白鹤路2号。  同年8月15日,日伪厦门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呼号是XOJK,波长920米,功率很小,以闽南话播送报道,邀请厦门人士讲演,还转播台北广播电台,向海外放送英语、北京话、广东话、马来语报道。每日播送不超过2小时。  当时,市区的商号、住家极少有收音机,电台在市区数处安置收音机,供市民收听。  1939年8月15日起,电台白天增加广播1小时。1940年1月8日,为推广日本话,电台增加日语广播,每日广播2次。增播用北京话和福州话播音的地方新闻,全天广播4时45分。  1940年2月5日,《全闽新日报》上刊载该台一天播音主要内容:报告新闻(福建语),第三期日语讲座;侨务局长演讲:侨务局成立1周年之回顾;报告新闻(日语);报告新闻(英语、国语、广东话、马来语、安南语)。  同年9月,厦门电台归兴亚院厦门联络部直接指挥监督。  同年l2月28日,台湾电台用100基罗放送,厦门电台随即调整播出时间,还转播东京的日语广播。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加强广播宣传,厦门电台于1942年移至虎园路9号,原白鹤路2号台址改为发报所。电台一切经费由驻厦日本总领事馆于文化事业费中支出。  1942年6月15日,电台开始二重播送,分别对日人、华人放送,播出时间增加。播送的主要内容有:报道时局、公告事项、时局解说、讲演、讲座、向儿童广播、家务事。第一放送:向中国人广播;第二放送:向日本人广播;短波:对福建内地广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厦门广播电视史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