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

周济 编 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厦门大学  

作者:

周济 编  

页数:

453  

Tag标签:

无  

前言

关于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是厦门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承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的研究课题之一。该研究室曾为此主持召开了全国中西科学思想比较学术研讨会,成效显著,影响较大。《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一书,是由周济教授主编,提出创作意图,拟定研究大纲,组织并指导他的部分研究生搜集资料,分工写作初稿,并经过多次琢磨、修改,直到付梓之前又作了调整、删节、校正和统改,最后才形成此书。这是他们师生心灵相通,精诚合作的成品。在近代中国的学术界,关于中西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已有不少大师名著,但从中西科学思想的角度,索隐钩沉,分析比较,论证“识同——辨异——探源——汇流”,揭示中西科学思想同源异流、殊途同归的发展历程,则是这部专著的创新贡献。全书共十二章,每章都可独立成文。但汇集在一起,则又是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专著。从宇宙思想开篇,中经生命思想、信息思想、系统思想、协同思想、进化思想、对称思想等,直到分类思想、实验思想和思维方式,体现了此书思路的统一和体例的统一。而绪论和结语则集中展示了全书的主旨和主线。谨此数言,是为序。

内容概要

科学思想是人类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概念、范畴、方法、理论、学说的有机统一体,是蕴涵于科学家、思想家等的科技成果与科研论著中的思想精髓,在人类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思想源远流长,各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在如今大科学时代,本书运用科学的比较方法,特别是从作为科学思想的“细胞”如宇宙、生命、系统、信息、协同、进化、循环、对称、分类等思想概念进行微观比较,识其同,辨其异,探其源,汇其流,将中两的科学思想加以梳理、贯通、交汇、融合,以期促进世界科学思想多样统一的发展。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中西宇宙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西宇宙概念比较 一、中国宇宙概念演变的特点 二、中西宇宙概念内涵的异同 第二节 中西宇宙结构思想比较 一、“天圆地方”的中国宇宙结构观 二、“天圆地圆”的西方宇宙结构观 三、中西宇宙结构思想的异同 第三节 中西宇宙演化思想比较 一、《淮南子》模式和西方涡旋模式 二、象数模式和毕达哥拉斯模式 三、中西宇宙演化思想的异同 四、结语第二章 中西生命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生命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生命本质的思想 二、生物间关系的思想 三、生命来源的思想 第二节 西方生命思想演变轨迹 一、生命本质的思想 二、生物间关系的思想 三、生命来源的思想 第三节 中西生命思想的总比较 一、中西生命思想异同及原因 二、中西生命思想汇流趋势第三章 中西信息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信息思想探源 一、《易经》中的信息思想 二、元气论的信息思想 三、中医学中的信息思想 四、古代科技中的信息思想 第二节 西方信息思想探索 一、古希腊融合式信息思想 二、近代信息思想的综合与分化 三、现代科学的信息思想 第三节 中西信息思想择优 一、自然信息选择到社会信息选择 二、社会信息选择到文化信息选择 三、文化信息选择到现代信息革命 四、中国信息研究走向国际现代化第四章 中西系统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系统思想的萌发 一、宇宙观中的系统思想 二、人体观中的系统思想 三、实践活动中的系统思路 第二节 西方系统思想的演变 一、自然观中的系统思想 二、生命观中的系统思想 三、知识系统性的思想 第三节 中西系统思想的特点 一、中西系统思想的互补性 二、产生互补性的主要原因 三、中西系统思想合流的必然第五章 中西协同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协同思想源远流长 一、“气”——协同思想的本原 二、“和”——协同思想的精髓 三、阴阳五行——协同思想的骨架 四、中医——协同思想应用的典范 第二节 西方协同思想的螺旋推进 一、古希腊素朴的协同意识 二、近代科学实验时期的协同思想 三、科学与哲学综合时期的协同思想 第三节 中西协同思想之差异析因 一、中西协同思想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 二、中西协同思想有着不同的运思方式 三、中西协同思想在内容上的不同特点第六章 中西进化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进化思想的萌芽和发展 一、中国进化思想的萌芽 二、传统自然哲学中的进化思想 三、各学科领域中的进化思想 四、近代对西方进化思想的吸收改造 第二节 西方进化思想的孕育和发展 一、西方进化思想的孕育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进化思想 三、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进化思想 四、近代西方进化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中西进化思想的特点比较 一、先秦与古希腊进化思想比较 二、秦汉与欧洲中世纪进化思想比较 三、中西近代进化思想的比较 四、中西进化思想交流融合的趋势第七章 中西对称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对称思想的优秀传统 一、传统哲学中的对称思想 二、传统医学中的对称思想 三、传统艺术中的对称思想 第二节 西方对称思想的进展 一、古希腊时期的对称思想 二、近代自然科学中的对称思想 三、近代对称性的哲学概括 四、20世纪以来的对称思想 第三节 中西对称思想的特点及趋势 一、中西对称思想的共同属性 二、中西对称思想的各自特点 三、中西对称思想的发展趋势第八章 中西循环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循环思想的逻辑演变 一、两极循环思想 二、阴阳五行循环思想 三、汉以后循环思想的延续 第二节 西方循环思想的发展轨道 一、古希腊的循环思想 二、实证化的循环思想 三、螺旋式的循环思想 四、现代科学中的循环理论 第三节 中西循环思想异同比较 一、三种不同的循环运动形态 二、中西循环思想的相同与相异 三、中西循环思想异同的原因及作用第九章 中西有机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有机思想的产生发展 一、神话中的有机思想 二、《周易》中的有机思想 三、《吕氏春秋》中的有机思想 四、《内经》中的有机思想 五、《淮南子》中的有机思想 六、汉代及以后的有机思想 七、宋代诸家的有机思想 第二节 西方有机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一、古希腊时期的有机思想 二、近现代科学发展时期的有机思想 第三节 中西有机思想的特点比较 一、中西有机思想的基本特点 二、中西有机思想的异同及原因 三、中西有机思想的合流趋势第十章 中西分类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分类思想的演进 一、先秦哲学中的分类思想 二、生物分类思想 三、天体分类思想 四、土壤分类思想 五、其他领域的分类思想 第二节 西方分类思想的发展 一、古希腊的分类思想 二、科学分类思想 三、化学元素分类思想 四、生物分类思想 第三节 中西分类思想的异同及原因 一、中西分类思想各具特色 二、中西分类思想异同比较 三、中西分类思想异同的原因第十一章 中西实验思想比较 第一节 实验发展的主要线索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实验思想的肇始 一、中国实验思想与认识论 二、中国实验思想与方法论 第三节 西方实验思想的发轫 一、西方实验思想与认识论 二、西方实验思想与方法论 第四节 中西实验思想的分析比较 一、中西实验思想的差异性 二、中西实验思想的差异原因 三、中西实验思想的合流趋势第十二章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第一节 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一、中西思维方式的基点不一样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思维途径不同 第二节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主因 一、中西不同的科学认识目的 二、中西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西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使人们开始注视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二、现代系统思维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交叉和融合 三、现代科学模糊思维也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合流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而在中国近代,对进化思想进行系统的理论证明和概括依然很差,各个学科的认识成果基本上未被纳入进化思想的理论体系,理论证明在进化思想研究上也没有西方近代那种确定的形式。中国近代丰富多彩、极有价值的实用科学所取得的有利于证明进化思想的成果也未被系统概括,这就是近代中国进化思想在理论概括和论证方面有别于西方的最重要的表现。5.近代中西进化思想的研究重点和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亦有明显和差异。西方进化思想研究的重点是进化过程问题,其中心是探讨自然存在物之间的差异性的原因;而中国进化思想研究的重点是起源问题,其中心是探讨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统一性的原因,而对进化过程及自然万物之间的差异性的探讨,在中国近代进化思想研究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这是中西进化思想及发展在近代相区别的最大的特点之一。6.中西进化思想的理论预测功能和可检验性程度,在近代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西方进化思想发展到近代,理论的表述和概括日益成熟,理论的预测功能大大增强,从而使进化思想研究逐渐摆脱了盲目性,在进化思想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了继续研究的努力方向、重点与难点,如生物进化论寻找物种中间过渡类型的研究重点的确立。由于西方进化思想克服了用神秘力量和原因来解释进化过程的弊端,其可检验性在近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用自然观察与实验来检验进化思想的具体结论,成为近代西方进化思想研究的特点。这也是中西进化思想及其发展在近代相区别的最重要特点之一。7.从事进化思想研究的科学家队伍发展情况与学术争鸣情况,在中西近代也有明显的区别。自17世纪以后,西方研究进化思想的科学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研究进化思想某一或某些领域而不是全部领域的专门学者。而中国近代研究进化思想的科学家队伍的发展没有稳定增长,专门的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到18世纪,西方进化思想研究的交流与争鸣逐渐增加,并逐渐兴起了学派与学派之间的论战,争论的问题越来越广泛,论战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而中国近代进化思想的争鸣与论战,是从属于其他思想领域的,纯粹就进化思想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争鸣的情况在中国近代十分罕见,而且争鸣的问题抽象性太强,无法用自然观察与实验来检验。中西进化思想及其发展在近代所形成的相互对照的特点,既是中西进化思想在近代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西进化思想发展在近代形成越来越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后记

本书涉及面较广,碰到的中外古今人和事较杂,不少新老问题交错在一起,由于编作者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未能给予澄清,而且还很可能留下许多错漏之处。为此,衷心希望专家学者给予帮助和指正!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特别是本书深得两位老教授的厚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96岁高龄的蔡启瑞教授为之题词,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厦门大学88岁高龄的潘懋元教授为之作序,在此我们表示最深切的感谢!


编辑推荐

《识同辨异·探源汇流: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是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朋友推荐的看的,不错!


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很值得一读


写得极其枯燥乏味,并不是学术性造成那种枯燥。是作者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科学思想,而且是多位作者编汇之作。没多大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