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明的源起

王斐弘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斐弘  

页数:

2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西哲思之源文丛”,由独立成册而又有内在关联的5部书稿组成,脉理相续,前呼后应。“文丛”梳理了自泰勒斯至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哲思,此乃西方哲思之源;同时,以原典深入研究了中国先秦渚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传承,此乃中国哲思之源。王斐弘所著的《文明的源起》一改传统哲学史的单一进路,而是中西互照,并悉心甄别了二者的源流与分野,因之别具一格。《文明的源起》是丛书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类关于“双宇宙”的哲学脉理
第二章 仰观与追问:“宇宙”是什么
第三章 “轴心时代”的四幅文明图景
第四章 世界本原:米利都学派的最初题解
第五章 从毕达哥拉斯到赫拉克利特
第六章 老子的“道”论:大宇宙的“众妙之门”
第七章 老子的“德”论:小宇宙的“无为而无不为”
第八章 与老子之“道”迥异的原子论者
第九章 误读与融会:中西哲学的发展路向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而在西方,不但中间有反复,更有“模糊”把握世界者,比如,柏拉图著名的“相论”,即认为实在的世界是诸相的世界,甚至认为,物理学永远都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之所以依然沿用“心性文明”是因为这个词语尚未被“雾”化(即反复沿用人们已经不知道它本初的含义,成了云遮雾罩的概念),而新用“物性文明”能较好和确切地表达这种文明的表征,且与“心性文明”相对应。 唐君毅先生对“中西文化精神形成的外缘”有精辟地分析。他认为,西方文化源于受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叙利亚文化与爱琴文化之影响形成的希腊文化。罗马精神融摄希腊文化,而形成罗马文化。希伯来之犹太教、基督教精神,与阿拉伯精神侵入罗马世界而又中古文化,再加上意大利之文艺复兴,与日耳曼精神之发挥,乃成西方近代之文化。由于西方文化的形成是“多元”的,与中国文化来源为“一元”不同,而多元导致冲突,由此与中国文化的精神不同。据此,唐君毅先生的结论是,西方文化的特殊精神有四:一是向上向外的超越精神;二是以概念抽象的客观化理性活动精神(数学、逻辑、几何学发达,遂有近代工业技术与物质文明);三是尊重个体自由意志的精神(复有近代各种社会上、政治上、法律上争个人自由平等的权利运动,经济上有自由企业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四是学术上分类发展的精神(如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政治、经济等皆类别分明,主义纷繁,各引一端,推类至尽,以逞其所长,显其偏至,但因其偏至,而生偏蔽与偏执)。而此四种精神,皆中国文化之所缺。与西方由于商业、战争形成的外缘不同,中国文化是基于农业与和平这一外缘上形成的,因此,具有“反本复始”的特质(反本复始,乃使故者化为新,而新者通于故。古今之变通,历史之发展,有一中心之支柱,而文化之大统见。有于殊途见同归,于百虑见一致之胸襟与度量),重在“向内”以求容受涵摄,向上以致高明广大。这与其农业生活之爱和平、尊历史之精神相配合。故中国文化超越向上的精神不显,抽象的分析概念之理性活动不着,个体性之自由意志之观念不强,而学术文化之分门别类、主义派别之多,亦不如西洋。①此论视域宏阔,虽一己之见,然其语语中的,深入中西文化差异的堂奥,乃比较之论中一标杆耳! 继毕达哥拉斯之后,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即这种数目无限而且充满生命的世界是由原子偶然组合而成的。到公元前4世纪,以地球为中心的亚里士多德宇宙观出现。这种宇宙观认为,它由位于中心的地球和环绕地球旋转的半透明球层构成,球上附有太阳和行星,恒星则位于最外层。


编辑推荐

《中西哲思之源文丛01:文明的源起》以宇宙学、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法学、考据学、文献学等多视角切入、融会贯通,积淀为“大文化哲学”,重释经典。与国人迫切需要透彻、赅备、中正、融会的大文化哲思相契。一书在手,文史哲法的精华尽览;潜心研读,博雅睿智的素养日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明的源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