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力与领导力

黄家骅 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厦门大学  

作者:

黄家骅  

页数:

306  

字数:

341000  

内容概要

西方学者马萨·斯佩克(Marsha
Speck)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斯佩克对校长三种角色的认识,已为学界普遍认可。新时期的校长培训应立足于校长的角色定位,提高校长的教育力与领导力。2010年是两个五年计划的承上启下之年,面对校长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福建教育学院干部培训管理处、校长研修部在培训的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中十分重视校长教育力和领导力的提升,引导校长结合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力和领导力。
教育力是学校教育的总体实力,是学校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综合体现,是一所学校系统的整体能力;领导力是校长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学校的教育力与校长的领导力是互为依存的,一位校长的领导力越强,学校的教育力也就越大,反之学校的教育力也映衬了校长的领导力。因此在组织校长培训的过程中,既要引导校长研究领导力,也要研究教育力。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也就是说一位好校长不仅要自己做得好,更要把队伍带得好。领导力强是好校长的重要表征之一,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是校长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表现在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发展规划能力、计划决策能力、公关协调能力、识人用人能力、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等方面。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力,左右着学校总体教育实力的强弱、学校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高低。学校教育力反映了一所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能力和实力,涉及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研科研、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书籍目录

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和为贵”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在正确理念引领下的机制“创生”与“共建”
——新课程环境下学校教育质量管理解读
实施“四导”模式提升学校管理
有思路才有出路——学校办学的重大思路梳理
抓落实 重防范 全面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制度+情理——农村中学管理之我见
寻找撬动学校变革的支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学校改进突破点的选择及改进办法
创新年段管理模式 实现精细高效运作
关于走动式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思考
分层教学之我见
“小组协作”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满足人本需要 实现自主学习——谈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管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以生为本分层分组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人本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再认识
学校教学管理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 提高教研实效
以校本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思考及做法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切实加强中学德育工作 努力提高中学德育成效
创新方法,提高实效一浅谈新课程环境下的德育管理
以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学校、社区互动建设的探索
班级管理的几点尝试和探索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化,为生命负责——农村初中学校文化规范化方向刍议
在校园文化中培养“亮剑精神”
实施《福州市保护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若干规定》的调查报告
学校节能减碳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后勤管理“三谋发展”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策略
从办学思想透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的实现路径及提升策略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校长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试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
——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中肯,评价是过程的体现,评价是价值的体现,不同环境必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上,把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转化学困生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避免过度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或各种比赛胜负的倾向。评价方式上,学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时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再结合学生、教研组、考评小组民主测评来评价教师工作(例如,学校教师学期工作考评)。变重结果评价为阶段性评价,强化了过程管理,提高了对教师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不仅强化了过程监督,而且体现了为教师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最后的评价结果成为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推荐骨干、推荐学科带头人及绩效工资考评的主要依据。 三、用心理解教师,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心理品质,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才能顺利进行教育工作,并且成为学生培养心理品质的榜样。 (一)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科学处理教师的需要,化解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合理的需求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教师合理的高层次需要不能马上解决的要想方设法尽早解决;教师不合理的需求各部门各处室要耐心、诚恳地给予疏导解决。对教师而言,只有校长和学校领导层勤勉、有亲和力、合理科学的管理,才会让他们倾心于这所学校的教育事业。校长应做到“六会”:一会爱护教师。给教师减压,说到做到,落到实处。二会感激教师。学校各种荣誉的获得是每个教师努力的结果,领导不要揽功,要树立“功劳是大家的,批评过错是领导的”的意识。三会赏识教师。每个教师身上都有闪光点,领导班子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乐于交流,勤于记录,富于表达。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称赞的动作,都会给教师带来工作上的动力和心理上的愉悦。四会关心教师。不仅关心教师的工作,也要关心教师的生活,还要关心教师家庭的生活细节。五会要求教师。团队似家庭,同事就像兄弟姐妹,在一起工作是缘分,原则性问题不姑息、不迁就,严要求也是一种情感投入,有了成绩要肯定,有了进步要关注,对后进教师要多呵护帮助。六会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教育学生方面加以指导,在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方面多引导多组织。缓解工作压力,解除负面情绪,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体育运动。


编辑推荐

《教育力与领导力》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力与领导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