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开放的厦门模式

林丽萍 林丽萍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林丽萍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

林丽萍  

页数:

271  

内容概要

  总结厦门市图书馆具有鲜明个性的全方位开放模式,《2011厦门社科丛书: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开放的厦门模式》旨在使厦门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希望为国内图书馆界同行提供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典型案例,让同行见证厦门市图书馆的发展,了解厦门市图书馆为实现全民共享图书馆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作者简介

林丽萍,女,现任厦门市图书馆馆长,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在图书专业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厦门文献丛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部专著,主持厦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调研、厦门市岛内外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研究、厦门市图书馆馆藏结构调研等多项课题,其中厦门市岛内外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研究获2010年厦门市社科学会重点调研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公共图书馆开放概说 第一节 从封闭到开放: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节 人性化与社会化: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 第三节 全方位开放:当代图书馆新模式 第四节 创新实践:厦门市图书馆全方位开放模式探索第二章 建筑开放:给读者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 第一节 设计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建筑结构:模数式与人文精神设计理念的交融 第三节 功能设计:创造符合开放性功能需求的建筑环境 第四节 建筑风格与景观环境:引导读者无拘无束地进入图书馆第三章 藏书开放: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第一节 布局创新:基于三线典藏制的多载体文献并存布局模式 第二节 开放管理:千方百计地提高馆藏开放程度 第三节 自由存取:数字资源的全开放利用第四章 服务开放:全方位的多元化服务 第一节 服务模式:“藏、借、阅、检、咨”一站式服务 第二节 免费服务: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平等存取 第三节 参考馆员:搭建沟通文献信息与读者的桥梁 第四节 文化服务:在新领域的图书馆资源开放第五章 体系结构开放:多种模式并存的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服务体系构建:国内外主要模式与特点 第二节 延伸服务:拓展开放服务的空间 第三节 联合服务: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第六章 管理开放: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第一节 规划管理:开放的管理系统 第二节 组织管理:复合型的组织模式 第三节 人员管理: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四节 业务管理: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标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馆藏资源物理载体组织的开放,要求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空间布局上最大限度地拉近读者与资源之间的时空距离,使读者方便快捷地达到其阅读的目的。从实行开架借阅,设立新书架,到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制度和多载体文献交嵌的布局结构,都是为了缩短读者与资源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利用。  3.读者服务子系统  读者工作是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读者发展、文献流通、文献宣传、阅读指导、参考咨询、情报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教育、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等内容。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的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最终体现者和完成者,因此,在图书馆系统中,读者工作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从读者工作发展的时代特征来看,读者工作又是图书馆开放性的重要指标,图书馆的封闭与开放,尤其突出地表现在读者服务子系统上。  古代图书馆以收藏为主,不讲究图书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也就没有“读者工作”的概念存在。即使它曾经为少数人使用,也是处于封闭状态下的流通,是单一阅览形式的被动服务。近代图书馆开启了“向一切愿意来馆学习的人开放”之门,也随之产生了“读者工作”的概念。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公共图书馆开始有了文献流通,参考咨询等服务内容,也出现了开架阅览、图书推广等服务手段和方法。这些服务工作,促使图书馆与环境交流的广度拓宽了,力度增强了,也标志着图书馆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现代图书馆把读者工作的开放与否,作为衡量图书馆开放性的主要尺度,不少公共图书馆都在探索开放性的服务模式,努力丰富服务内容,创建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手段和方法,推动图书馆与环境的交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


编辑推荐

林丽萍编写的这本《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开放的厦门模式》总结了厦门市图书馆具有鲜明个性的全方位开放模式,旨在使厦门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希望为国内图书馆界同行提供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典型案例,让同行见证厦门市图书馆的发展,了解厦门市图书馆为实现全民共享图书馆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开放的厦门模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