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抗疫全记录

张剑光,陈蓉霞,王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剑光,陈蓉霞,王锦  

页数:

292  

字数:

26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人们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抗击各类传染病的故事。希望通过本书,能给人们两点启示:一是传染病并不可怕,它既可预防,也一定有办法治疗;二是我们人类如何善待自然以及与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非典”横行引起了全球对传染病问题的关注。盘桓在我们脑海中的是:我们如何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确实,在传染病面前,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束手无策,我们应该奋起抗击!自然,我们不是医生,抗击第一线轮不上我们。但是,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更重要的是,“非典”过去以后,我们应该如何直面今后的生活?于是,我们应出版社的要求,撰作了这本图文书。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描述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小书,能给人们两点启示一是传染病并不可怕,它既可预防,也一定有办法治疗;二是我们人类如何善待自然以及与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从接受选题到写成这本书,我们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利用各种方式查问到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几乎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直到撰写成稿。自然,我们深知由于缺乏有关知识与阅历,撰写得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地方还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为能尽一份力量而感到自慰。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撰写得十分匆忙和行文关系,我们没能一一列出参考过的资料、书籍,这里只能向这些作者致以歉意了!另外,我们所采用的个别照片,由于无法与原作者联系并奉上薄酬,因此请见到此书的原图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聊表心意! 此书文字部分的执笔情况是:中国部分为张剑光,世界部分由陈蓉霞和王锦合作完成。全书配图是汤勤福。

书籍目录

3000年:人类与瘟疫共舞 第一章 历史上的瘟疫风暴 第二章 撩开传染病的面纱 第三章 人类与传染病:恩恩怨怨何时了中国:抗击疫病的国度 第四章 疫病与巫术 第五章 战争、动乱和瘟疫 第六章 帝王大臣直面瘟疫 第七章 鼠疫肆虐的时期 第八章 皇帝与天花 第九章 令人战栗的麻风和霍乱 第十章 认识的进步

章节摘录

书摘 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29年。正值夏初时节,一场大瘟疫悄然在雅典人中间蔓延开了。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这场瘟疫的目击者、幸存者和记述者。在其作品《波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他用超过半章的篇幅,详细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瘟疫,简直就像噩梦一般,事前没有任何征兆,仿佛刹那间地狱就降临到了雅典。连身体十分健壮的人也突然开始发烧、发炎、眼睛变红;喉咙和舌头上出血,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呼吸急促,还不停地打喷嚏;不久之后,胸部发痛,接着就是咳嗽。以后就是肚子痛,呕吐出连医生都不知道的各种胆汁。这一切都很痛苦。大部分时间是干呕,身体抽搐;接下来,抽搐时断时续,虽然身体外表温度不高,也没有出现苍自色,但略显红色和土色的皮肤_上出现了小脓疮和烂疮。身体内部始终高热不止,就是穿着很薄的亚麻布,病人也不能忍受。许多没人照顾的病人只能跳进大水桶里,浸在冰冷的水里,以降低热度、消除不可遏止的干渴。他们无论喝多少水,总是一样的渴。他们无法安静下来,长时间失眠更加恶化了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身体。这样持续大概七八天之后,大多数病人死于体内的高热;即使有些患者能熬过这个高温的危险期,随后,多半也会因肠胃溃烂和不可控制的腹泻衰弱而死。有幸死里逃生的极少数病人,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他们的生殖器、手指、脚趾等器官的机能逐渐丧失,同时还伴有一失明、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出现。令修昔底德感到困惑不解的是,那些生来就身体强壮的人并不见得就比身体衰弱的人史能抵抗住这种疾病,强者和弱者都因为这种疾病而死亡即使是那此医疗条件最好的人也一样无法避免这一凄惨的命运。 疾病像魔鬼一样席卷了整个城邦,然而人们束手无策,没有任何控制措施:全家其他人都已相继死去,还在生死线卜拼命挣扎的病人无人照顾;而亲戚朋友也不敢探望,因为探望者马上也会遭到传染,最终丧命。结果,人们“像羊群一样整批整批地死去”。由于死者太多,尸体无人理葬。鸟兽吃了尸体的肉,也跟着受染而死亡以致到了最后,连“吃肉的鸟类也完全地绝迹了……”当时,将近一半的雅典人死去,连政治领袖伯里克利也在这场灾难中罹疾而终。无望的战争、可怕的瘟疫,雅典人在夜之间成了众神的弃子。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面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可偏偏有一位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不久,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在雅典,有一种人仿佛和瘟疫绝缘、那就是每天与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阻止瘟疫的蔓延。于是他带领人们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瘟疫果真被“扑灭”了。这位医生就是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一前377年)。 希波克拉底是马其顿王国的御医。他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母亲是接生婆。流传后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曾是每个占代医生开业前必读的宣言: “余谨在医神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健康女神、海革亚医疗之神帕那凯耶以及诸天神之前立誓,愿以全部能力和判断力遵守此誓言对待恩师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与其一起生活,他若需钱,与他共享;视他的后代如我的兄弟,如果他们需要,我愿免费且无条件地教导他们医术。对于本人的儿女、老师的儿女以及依医师规律立誓与订立契约的徒弟,我将尽力传授其医师的知识,箴言和信条但不传授给其他人。我愿意竭尽一己的能力和判断来治疗病患,并防止他们受到伤害与不公平的待遇。我将不受任何人的请托而供应或建议使用毒药,也不为人吃胎。我将保卫我的生命和技艺使之纯洁而神圣。不论访视任何人家,我将为病人利益着想。不管他们是否奴隶,我将避免所有的蓄意不公、恶行,以及尤其是性关系的发生。我绝不泄露经由治疗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他人隐私,对传出去将混淆视听之事应藏在己心。如果本人坚守誓言、愿我在众人中为我的生命和技艺获得永远的荣耀;但假如我背弃誓约,愿相反的报应降临在我身上。” 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留下了激励后世的豪迈誓言。然而他却改变不了雅典城的命运。瘟疫加上连年的战争,雅典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雅典的世纪”结束了。至于这场瘟疫的真正病原,人们还要历经更多次同样的磨难,在20世纪现代医学家那里才能得到解答。20世纪50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医学史教授拉尔夫·H·梅杰认为雅典的这场瘟疫实际土是流行性的斑疹伤寒。另外,坦普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和医学史专家罗德里克·E·麦格鲁在70年代也赞同仁述观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麻疹病毒可以侵袭病人全身的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呼吸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流泪、眼结膜充血等,典型症状是绝人多数患儿在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外绕红晕的科普里克斑。麻疹病毒的传染性极强,通过飞沫、尘埃和用具传播,易感染者接触后90%以上都可能发病。至于麻疹病毒的来源,目前虽不肯定。但已有的证据表明,麻疹病毒与犬热病毒、牛瘟病毒的基因高度相似。叮能是人与动物密切接触后,沾染上了动物身上的病毒,这些病毒在达到人体后又产生了变异,最终形成对人有极人杀伤力的麻疹病毒。 对于那些世世代代与世隔绝的人群,麻疹感染率几乎100%,死亡率也很高。1874年,斐济的一位首领萨甘布格前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出席签订殖民条约,不幸将麻疹带回了斐济。此后4个月内,斐济死于麻疹者达2万人,占当地人口的40%。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尤马部落,像传说中的“结绳记事”那样,他们把生活中发生的大事都由选举出来的人刻画标记在记事木棍上。现保存的记事木棍可追述到1838年。木棍上清晰地记载了1878年和1883年两次麻疹大流行。1951年4月,一个正处在麻疹潜伏期的水手从丹麦哥本哈根来到格陵兰参加一次人数众多的集会。由于格陵兰岛气候严寒,一向人口稀少,来往交通不便。当时,此地多年无麻疹流行,人群早已对麻疹失去了免疫力,参加集会的居民不分老幼有4212人罹患麻疹。 另外,在战争和大规模移民期间,人群流动性大,不同类型的人接触机会增多。这时,那些尚未具免疫力的人容易暴露在病菌之前。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据估计,死于传染病的士兵共计66万人。其中北方联盟有6.7万人染上了麻疹,4000多人死亡。而南部联盟的士兵多来自农村,因而麻疹造成厂更人的危害。1862年9月的安蒂特姆战争,进行不到3周,就有4500人死亡,其中麻疹是主要原因。当时,军官为了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伤亡,故意让那些乡下小伙子去接受季节性麻疹的考验,幸存的士兵就组建为所谓的“经得住季节考验的部队”。 最后,城市化的进程也导致麻疹的流行。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麻疹的持续感染至少需要20万以上的人口。自近代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为麻疹的循环感染创造厂有利条件。麻疹侵袭过一代代的城市居民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获得抵抗力的,因而婴幼儿就成了主要攻击对象。 抑制免疫系统 现在,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病毒危害之大,正是由于它抑制了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在这一点上,麻疹和艾滋病一样。而且,正是通过对麻疹的研究,科学家才第一次意识到某些病毒可以抑制免疫系统。 在结核病猖獗一时的19世纪,医生们发现,结核病人除死亡外,部分病情稳定处于静止期,部分发展为开放性结核病。由于当时还没有抗结核药物,唯一的治疗就是让结核病患者到僻静的乡间或疗养院静养。如果在麻疹流行阶段,结核病人又不幸感染厂麻疹,静止状态的结核就会转入活动期,迅速扩散到全身。另外,感染丁梅毒的病者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麻疹可以激活梅毒,使得本来处于抑制状态的梅毒变为活动的。原因正是麻疹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麻疹疫苗 美国科学家恩德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出麻疹疫苗,并因此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先从一位急性麻疹病人的血液和咽喉洗液里获取麻疹病毒,经过体外培养,使病毒在不断传代后减毒。等到毒性降到虽然可以引发机体保护性的免疫反应但又失去了致病能力的程度时,他们就先用动物进行接种实验,成功了,再进行人体试验。1961年,恩德斯和他的同事宣告,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麻疹病毒的感染。 一旦接种成功,人们可以获得对麻疹病毒的终生免疫。所以,人类还是很有希望消灭麻疹的。比如,赞比亚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前,每年都发生卜千例麻疹。经过1967—1970三年间的大规模麻疹疫苗接种,发病率降为零。 病原菌寄生在宿主巾,它必须从宿主那儿得到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比如,许多细菌和阿米巴原虫分泌消化酶消化栖生的宿主组织,用以得到自身所需营养;还有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虫,住在血液中直接从血浆中吸收营养。这些活动,大多会对宿主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如细菌侵蚀牙根,可以使牙齿脱落:肝炎病毒破坏肝细胞,使肝的解毒功能减弱。这些危害对病原菌自身也没什么好处,尤其当危害过度时,对双力都是灾难,因为宿主的死亡意味着病菌的口粮将难以为继。当面临这些损伤和危害时,宿主就要有相应的修复机制。皮肤是抵抗创伤、防止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经常被损害,所以,它必须能很快再生,迅速修复它的保护功能;消化道的内壁、肝脏也有迅速修复的能力,这是因为消化道对外开放,经常接触传染源和毒素。相反,心脏,特别是大脑,是绝大多数病原不易接近的。一旦病原接近、到达并引起破坏,通常都是致命的,因为它们几乎不具备修复能力。 免疫系统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外来病菌、保护自身安全的专业部队,是我们的重点讨论对象。这支部队的主要兵力由白细胞所组成。白细胞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胞就像是变形虫,只要一遇到入侵者(病毒或细菌),就会对它们实施包围然后吞吃。自然杀伤细胞的目标是内部的变节‘者,如发生癌变或藏有病毒的细胞。它们的攻击方式不是包围后的吞噬,而是在对于的细胞膜上钻孔。像白细胞这样的防御方式被称为“非特异性反应”,亦即它的攻击对象是所有的外来入侵者和内部的变节者。这种方式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之,也是它们唯一的防御方式。然而,对于脊椎动物(人类也是)来说,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防御方式,那就是“特异性反应”。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抗疫全记录 PDF格式下载



应该不算很深奥的专业书籍,但对于对中世纪历史疾病的大致情况,例子和前后发病情况模式等有一定生动的描述,挺适合业余的读者看的


恩,还好,看看了解一下不为人知的抗疫全过程


5元买的,很划得来,书是带彩的,前部分介绍了国外的抗病毒历程,一直介绍到艾滋病,后部分是讲中国古代的抗病历程,讲到霍乱。因为最近要写类似的故事,作为参考很划得来~~~


感觉受益匪浅,书里涉及到的比较专业的病毒学等知识,在叙述上通俗易懂,能使专业以外的人士也能基本无障碍的读明白,非常棒!


书的内容还不错,但就是感官稍差一些,考虑到价格,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图文并茂,很好的书


没看~~就图便宜


有几本书没意思,大部分都很好,关键是很便宜


扩充知识好了


增长见闻的好书,而且很便宜。


买来看看还不错,了解一下。


特价时候买的,蛮实惠的


囤货,还没看


想从里面找到答案!


还没看,内容不知道怎样!


心仪很久。特价下手


有很多例子可以上课的时候用到


边角有点破啊


特价抢购的,当当买书真的不错,价格实惠,对人类抗疫的全记录的有一定的了解也是有好处的。


不错!增加知识!看看人类抗疫的艰辛


呵呵,当然也就是了解一下人类的疫病历程,冷门科普资料


买的书多,且里面有3本是5元特价书,但是特价并不意味着要脏,封面有灰尘和磨损,难道就不能好好保管吗?或者发书之前把灰尘擦掉,不过举手之劳,给顾客的感觉会好很多的。


大学做论文时候看的书,现在买来怀念下,特价入手,值得


题目起得太大了,其中是可以普及到知识,不过太浅了。文字也没有文采没有吸引力,导致现在我都没有读完,不过确实便宜。而且发回来的时候有褶皱。


我喜欢这一类的书,学知识


医学历史的科普类书籍,编的还可以、


特价买的,很厚的一本书,虽然纸质一般,但全彩色的,内容也很丰富。


真的是本老书,在SARS之后不久出版的。从科普的角度讲,这书还可以。


本来吧,还以为是现代免疫的,哪知大都是过去的


值得参阅


很喜欢,值得推荐


彩图的科普类书籍,5块钱,物超所值。


这些年,“人定胜天”被很多人当做笑话,当做是与大自然作战的恶果之因。三百万年来,正是人的骨子中的“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才一路颠簸活到了今天,活得更好。


书包装不错,排版也可以。内容还好


促销时买的,随便翻翻


品相稍逊


不懂此专业,闲时了解了解,增长知识面的好书


没看,买来巴灰的


有空读读医学科普。


走马观花的选材,蜻蜓点水的内容,看不看没有多大区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