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代散文名篇

王仁定,郑义,何燕,卢寿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8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仁定,郑义,何燕,卢寿荣  

页数:

329  

字数:

14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由于游记散文具有的实地实景的基础,似乎为文字的图像化提供了可能,但也决不意味着这种图像化变得容易了。实在的是自然界山水,虚幻的是文字;而图像则需要在实在与虚幻的夹缝里求得既具体又灵动的生机,这无论是对摄影者还是图画的编辑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自然山水、把文字、把图像当作各自具有活力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对待,正是图像与文字以这样一种独特的组合方式呈现到我们读者面前时,图像与文字所有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那种既吸引又拒绝的暧昧性,也把图文对照阅读的新概念带给了读者。  这是一本以历代游记散文名篇为主的影画珍藏本,在选录的篇章中,除开观察的细腻、想象的丰富是其共有特点外,作品的主旨既有对于山水纯美的虔诚领略和由衷的赞叹,也有表现面对自然山水而引发的社会学、哲学方面的联想和思考,为读者提供了纯美与非纯美的游记散文的对照阅读。 在原文之外,每篇都附有编者根据原文大意进行意译的白话文,文字同样生动洗练,只不过更灵活前卫,别有一番趣味。 书中还有约300幅上下的精美古画、摄影作品,高山、流水、边关、大漠、斜阳、小巷、鲜花、美人、冷月、危楼、老树、昏鸦……直把那种触手可及的天地之美、古典之韵侵入你的全个身心。摄影多涉自然山水,古画常选仕女、花鸟,与书中的散文互为诠释、互为补充,并相得益彰。印刷采用特制蒙肯纸,大三十二开本,文字、图像、字体、着色等各细部的搭配疏密有致、典雅大方。 历代散文名家的厚重文化内涵,现代年轻译者的灵活前卫观念,妙手拈来的影像画面装饰,一次读图时代的崭新尝试,更新您对名篇的观感,重塑您对古文的感悟。非常值得读者珍藏!

书籍目录

序言东晋·王羲之 兰亭集序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唐·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唐·刘禹锡 陋室铭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 秋声赋宋·周敦颐 爱莲说宋·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宋·苏轼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游兰溪宋·陆游 入蜀记(一) 入蜀记(二) 宋·范成大 峨眉山行记宋·朱熹 百丈山记宋·邓牧 雪窦游记明·袁宏道 虎丘记明·钟惺 浣花溪记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清·钱谦益 游黄山记清·罗文俊 游岳麓记清·方苞 游雁荡记清·袁枚 游桂林诸山记清·姚鼐 登泰山记清·恽敬 游庐山记清·龚白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吴敏树 君山月夜泛序记清·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作者介绍名句索引

章节摘录

  我那简陋的屋宇一点一点在视线中清晰。我难掩心头的狂喜,越走越快,终于奔跑起来。家中的仆人们早走到大门外迎候,隐约间看到孩子们倚在门内欢喜地张望。心灵释放出越来越浓烈的喜悦,简直让我不能承受,熟悉的景物在眼前一一掠过:杂草正试图漫过庭院里幽静的小道,是通往我那些志趣高尚的亲戚朋友家里的;离家时植下的松树,已能用阵阵涛声回应我内心的喜悦;原先就傲霜盛放的菊花,更像未卜先知一般,早在那里等我一同归隐。还来不及好好适应这渐渐厚重、甘醇如酒的幸福,我就牵着蹦蹦跳跳跑上前来的孩子一起进了屋。家人端到面前的酒,满满一樽,像此刻内心泛滥的幸福,就要溢出心头,我还未饮,人已先醉。  我知道,从此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了:白日无事,提起酒壶、拿个酒杯,坐在靠窗的木桌旁自斟自饮,微醉的眼眸斜斜地望向窗外,庭院里高大繁茂的树木似与我相互致意,我那从心底一直洋溢的欢乐不禁绽放脸上。从此,我也知道了,只有倚靠在南窗,外望悠远的天空时,自己孤标傲世的心灵才有了理解与寄托之处,它是自由的,所以是欢乐的。而我这仅容双膝的狭小屋子,其实是更容易安身立命的所在。每天,我光是在自家的庭院中散步,听松赏菊,就悠闲自得,充满生趣。因此院子虽有门,我也吩咐仆人不必打开,常常关上的门更易守护我这份迟来的安详与宁静。只有在散步到双脚有点酸痛的时候,我才会拄着那粗木拐杖稍事休息。这时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得无限深广的天空,而淡淡的薄云正从远山背面款款步出。等到天空慢慢转暗,高天上翱翔的小鸟仿佛也疲倦了,渐渐飞低,知道像我一样寻回温暖的家园。再远一点,暗红的太阳迈开老步,正努力地一寸寸挪入天地合一处,我不禁用手抚摩院子里孤独傲立的松树,徘徊流连,生命的安稳踏实、平淡恬适在这一刻触手可及,不再虚幻。  且让我归来吧!心灵的歌从未停歇,就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探访,独自享受自己的生活。  因为选择了回家,选择了与浮华世事截然相反道路,我需要的是继续保有这份澄澈明净。既然追名逐利的世俗与我的心灵没有契合点,我又何必曲意驱赶着马车四处求访倾诉我心灵的秘密,他们能理解吗?寻找一个双方满意的讨论话题,又可能吗?所以还是让我呆在家中,同理解我的亲人朋友交谈,体会感情得以交流的喜悦;还是让我独自一人静坐屋内,或抚弄古琴,弹几首沉稳悠远的古调,或翻阅古书,记下圣贤先人睿智的话语。然而真正让我明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却是我尝试了古往今来读书人从来不屑于亲自进行的一项劳作。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因人提醒,想起该去看看春回大地的美景。那一天,我缓缓步出家门,正好笑吟吟的农夫荷锄经过,他扯开嗓子,大大咧咧地和我打了个招呼:“春天到了,我要去西边的田亩上耕种了!”我对万物生长的好奇心顿时也蠢蠢欲动,于是我出发了,有时坐着挂帷幕的小车,有时独自划着一叶扁舟,或者在弯弯曲曲的深谷里,体会幽静深遂;又或者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中,看不尽连绵丘陵。在春风的抚慰下,树木欣欣然正在抽枝吐叶,泉水也解除了薄薄的冰冻,开始涓涓流动。眼中的一切既让我油然升起羡慕之意:世间万物不断轮回更替,大好春光中它们正当其时,多么美丽!可是也让我不禁暗自感叹生命之火燃烧带给我的温暖,还能持续多久?现在火将要熄灭了,我大概也准备走了。    我恍然叹道:“哦,我明白了,原来这是秋天的声音,真是令人感伤啊,它怎么说宋就来了呢?”不过要说到秋天,它总是这样子的:它的色调凄清惨淡,云气一旦消失,烟霭也随之飘散;它的形貌清朗明净,在秋天的季节仰望天空,使人觉得高远空灵,日色晶莹;它的气息清冷萧瑟,附在人的肌肉之间。寒冷彻骨;它的意境萧条冷落,山川大地都不再像夏天那样热情似火,而是安静寂寞地呆在那里,使人顿生孤独之感。走在秋天的旷野里,我们呼吸到凛冽的风,感受到孤独的冷,品味到人生的宿命无常。秋风秋雨愁煞人,特别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更容易产生迟暮之感。人生数十年,霎时间,容颜偷换,两鬓苍苍,少年时的壮烈心事,如今都已烟消云散。秋天的心绪是飘忽不定的,所以它发出的声音也就分外不同,时而凄凄切切,让人黯然神伤;时而慷慨激昂,使人满腔悲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秋风中咏下不朽的诗篇,秋风未起时,绿草如阴,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郁郁青青。然而一旦秋天来临,顿时山河变色。秋风拂过草地,草色顿时枯黄,树叶更是被刮得满天飞舞,遍地都是。黄叶舞秋风,是多么伤感的景致啊。再加上凄清的月色,孤寂的身影,怎能不让人愀然心悲呢。秋天之所以能够摧败花草、使树叶枯黄零落,那正是因为它本身含有一种肃杀之气。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秋天无疑使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向自己招手,秋天的无限心事,即由此而生。我们都不是圣人,谁又能免于生命的苦厄呢?如果再想起老之将至,万事不成,奸佞当道,圣灵被蒙,则心中的感慨唏嘘,更是油然而生。秋天之所以让人恐惧,圣灵被蒙,则心中的感慨唏嘘,更是油然而生。秋天之所以让人恐惧,让人悲伤,也是因为其特征含有跟人的心境相通的地方吧。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我们平时常说,天地之间,有正义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主管天下,支配万物。秋天所包含的这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就是正义之气的体现。大自然造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则被称为是“夷”律。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都有其生长的周期,一到年老的时候,就会感到悲伤。人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在秋天看到自己年轮的光斑,正在向落日的方向移去。夷,是杀戮的意思,万物过了其繁盛期,就必然走向衰败。这时候,生命的肌体已经不能再找到先前的活力了,而物象也开始走向萧瑟乃至腐朽,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心境又将如何呢?  于是我不禁感慨万千,对着书童说道:“哎,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每当生命走过中年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感到秋天的丧乱气息,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在煎熬他的心智,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情让他觉得力不从心。常常费尽心思去推敲一些事情,必然会损耗他的精力,更何况思考的事情常常超出自己的能力之所及,担忧的问题也非自己的心智所能解决,这个时候,当然倍感劳累。生命的困乏如果伴随着人生的失  意,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每个人生于世上,原来都是想有所作为,所谓好男人志在四方,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然而一旦这一切都未能如愿,而年岁却已来到人生的秋天,其内心中的波澜起伏,悲伤隐痛,又岂是一二言语所能形容。哎,人非金石,为什么却总要以速朽的肌体去追求像草木那样的一时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明明是人的内心中不平的欲念,激愤的情感,却又怎么能够怪罪到那没有情感的秋声上去呢!”  书童没有回答我,他垂着头,沉沉地睡去。屋内的炉火被风吹得明灭不定,风雨过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只有凄清的月色一白如许,四壁里秋蝉哀哀地呜叫,似乎在附和我的叹息。


编辑推荐

  历代散文名家的厚重文化内涵,现代年轻译者的灵活前卫观念,妙手拈来的影像画面装饰,一次读图时代的崭新尝试,更新您对名篇的观感,重塑您对古文的感悟。  作为游记散文,在阅读时获得的具体流动感,常常要引起读者走出书外的冲动。不过,脚步迈过山山水水的乐趣,和目光扫过一排排文字的感受自有不同,游者身临其境的具体感受,在同一世界里汇聚,而这同一世界经由艺术家各自的想象幻化成了万千形态,使我们读者的思绪也被这想象的翅膀鼓动得飞扬起来。所以,带一本游记去旅游,用脚力和目力向着现实与虚幻的两个世界里平行拓展,成了当前的一种特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代散文名篇 PDF格式下载



在五一期间读了这本书,带我领略了人间仙境。把学生时代的古文重新读过,加上现代汉语的美妙解读,眼前美景若隐若现。实在比旅游要舒服得多。


印刷的质量不错。原文竖排,白话文横排,这倒也罢了。问题出在原文虽然竖排,但换页时却仍然从左往右,使人十分别扭。白话文翻译纯属狗尾续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