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课程与教学概论

钟启泉 华东师大
出版时间:

2004-2  

出版社:

华东师大  

作者:

钟启泉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受教育部师范司委托编写的一本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课程与教学理论书籍不断问世,一些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教科书也相继出版。在这种情况下,再要编出一本有自己存在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论教科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阅读、查寻、上网搜索了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研究资料,并多方听取本教材拟使用对象的意见,几经讨论和修改,力图使之具有新意。这也正反映了我们对其存在价值的追求。  作为“概论”,我们首先侧重于抓住课程与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我们着重探讨了有关课程与教学的9个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政策,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当代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其次,我们采取“靠船下篙”的形式,就事论事,以理清问题或思路为本,不迂回,少“插曲”,追求简明和概括。  作为教材,我们首先把立足点置于通俗性之上。我们认为,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成为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而只是希望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以此作为思考课程与教学问题的起点及实际进行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动力。所以,我们力求避免采用培训教育理论专家的表述方式,而是注意使用明晰、易懂的语言来陈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让理论不再那么高傲不驯,以推动教育理论的通俗化。其次,我们试图增强教材自身的研究功能,发挥其弓I导学生思考、研究和活动的广泛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各章内容之后,专门列出了“问题与思考”、“研究与活动”和“推荐阅读书目”。

内容概要

  《课程与教学概论》是受教育部师范司委托编写的一本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使用。  作为“概论”,我们首先侧重于抓住课程与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我们着重探讨了有关课程与教学的9个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政策,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当代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其次,我们采取“靠船下篙”的形式,就事论事,以理清问题或思路为本,不迂回,少“插曲”,追求简明和概括。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述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一、课程(一)课程的词源分析(二)课程定义的基本类型(三)课程的定义及其发展二、教学(一)教学的词源分析(二)教学涵义的规定性(三)教学的本质涵义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一)课程研究的阶段及特点(二)当代课程理论构建方式二、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教学研究的早期发展(二)教学理论形成的基本阶段(三)当代教学论的发展轨迹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课程与教学关系概述(一)课程与教学关系研究的主要观点(二)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原因分析(三)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二、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一)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统一于课程与教学实践(二)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是并行于教育学体系内的两门下位学科(三)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互为存在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政策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政策概述一、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涵义二、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特征(一)行为的准则性(二)目标的针对性(三)实施的程序性(四)载体的规定性(五)内容的法定性三、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研究意义及作用(一)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二)课程与教学政策是教育实践的保证(三)课程与教学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及价值取向一、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及特征(一)中央集权型(二)地方集权型(三)学校自主型二、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价值取向(一)中央集权型的价值取向(二)地方集权型的价值取向(三)学校自主型的价值取向三、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一)“课程共有”的涵义(二)“课程共有”的权力分配第三节 当代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一、当代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完全中央集权型阶段(二)以中央集权型为主、中央集权与地方集权并行的阶段(三)中央集权、地方集权与学校自主型相结合的“新阶段”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特点[附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一)普遍性目标(二)行为性目标(三)生成性目标(四)表现性目标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二)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与取向(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取向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一)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四)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第一节 课程开发及其模式第二节 课程设计及其取向第三节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和准则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第三节 课程的组织结构第四节 教学组织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第一节 课程实施第二节 改善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行为研究第三节 教学过程第四节 教学方法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第一节 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第二节 当代中外课程改革第三节 教学改革及其要基本概念第四节 当代中外教学改革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九章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透视后记

章节摘录

  三、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  课程与教学决策是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核心问题,课程与教学决策是基于对教育目的和手段的判断而对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作出的决定和指示。而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应当是“课程共有”。  (一)“课程共有”的涵义  所谓“课程共有”,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课程权力的共有,即各种不同主体在课程权力分配上的一种理想的关系--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之间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在课程与教学权力及其相关问题上,原则上可以成为“朋友”关系而非单向的命令与执行关系,这是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课程认同及课程参与意识的重要保证。二是指制定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一种全新的“超越论”价值观,即超越中央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统一论”价值观和地方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适应论”价值观,以及学校自主决策型课程与教学政策“特色论”价值观的各自局限,并融合其长处,这是解决长期以来课程与教学政策中课程权力集权与分权二元对立思维的前提,也是理想课程与教学政策制定的关键。从课程与教学权力分配来看,是对课程与教学权力下放的一种导向,因为在课程与教学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央政府如果不将集权的课程与教学权力下放的话,就难以调动地方、学校、教师等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课程共有”是在反思已有的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以及学校自主型课程与教学政策制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  (二)“课程共有”的权力分配  课程与教学权力分配涉及多种层次、多个方面,其中既有来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力量,也有来自学校的力量;既有来自教育行政人员的力量,也有来自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与课程实践者的力量。无论是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还是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它们的课程与教学权力分配分别走向了两个极端,因而未能充分实现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各级政府或各类人员的课程权力最优配置状况,有着各自的弊端。实际上,各类组织及个人都应在赋予一定的课程与教学权力的基础上,对课程与教学权力所包含的不同成分进行合理而明确的分工,以形成相应的合力,共同完成理想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由此可见,课程由国家高度集中统一走向中央、地方、学校等共同开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课程共有”课程与教学政策逐步实现的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课程与教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