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庭教育

陈鹤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鹤琴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前言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生病的,为什么变得这样瘦弱的!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一个活泼的小孩子竟变为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有时候,他要出去玩玩,你不晓得给他去玩好呢,还是禁止他好!有时候,他要东西吃,你不晓得给他吃好呢,还是不给他好!有时候,他要唱唱歌,你不晓得怎样教他唱,怎样教他学!有时候,他要认识字,画画图,你不晓得怎样教他识字,怎样教他画图。  像以上这种问题,稍具知识而要教养小孩子的父母,大概都曾遇到过的。小孩子实在是难教难养得很。  但是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因小孩子难以教养就不去教养他呢?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去教养我们小孩子的。著者不揣固陋,本个人之学识经验,编集是书以供负教育子女之责者之参考。  本书共分12章。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以为施行家庭教育之基础;次述普通教导法以作选择家庭教育原则之纲要;继述关于卫生教育、情绪教育、群育及智育各方面之原则凡90条,本书前后所有原则,共计101条,每条原则后面举事实一二以解释原则的真谛并加以讨论,以使阅者对于该条原则的意义能够格外了然。书中所举例子,一部分是由张君洪城供给的,一部分是设想的,一部分是由别的书中摘取的,一部分是由我实地经验得来的。  现在我要把我应当特别感谢的几位在此声明一下。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所参考各种书籍的著者,他们的意思我直接或间接采取的地方很多。然我最所感谢的就是我友郑君晓沧(宗海)。约五年前他介绍给我两本书看:一本是BrllCC and Wiener。两氏所著之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佛戴之教育》)及WinifredS.Stoner氏所著之The Natural Education(《自然教育》)。我读了这两本书之后,对于家庭教育之兴趣,就格外来得浓厚了。所以对于这两书的著者我固然十分感激,对于郑君也十分的感谢,不但在书籍方面时得郑君的指导,就在家庭教育实施方面,也常蒙切实指教的。此书脱稿后,曾承郑君详细阅过一遍并蒙赐斧正,我因此又感激不已。  此书原拟与郑君合编的,后因郑君忙于课务无暇顾及,而我遂独草成此;若能实行原定计划,那此书当不致如今之拙劣可想而知。  对于我的妻子雅琴,我也非常的感谢;若没有她的耐心协助,那我虽有试行家庭教育的热诚,恐也不能见诸事实。对于我的小儿一鸣,小女秀霞,我也是十分感谢的,他们不但给我一种试验的机会,并且增进我许多学识,赐给我许多快乐。张君洪城曾供给我许多实例,我也在此一并鸣谢。  民国14年正月陈鹤琴序于南京

内容概要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先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

书籍目录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序/郑宗海自序再序重版序第一章 儿童的心理 一、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二、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三、小孩子是好奇的 四、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五、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六、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七、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第二章 学习之性质与原则 一、学习的性质 二、学习的原则第三章 普通教导法 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原则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原则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原则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原则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 原则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原则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原则十: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 原则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第四章 卫生上的习惯 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叫他穿。 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齿。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做,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 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 原则五:小孩子洗面须注意到耳鼻和眼睛。 原则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东西; 原则七: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 原则八: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盘、匙。 原则九:小孩子吃饭时,应当要有适当的椅桌。 原则十: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须要有围巾。 原则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要有定时。 原则十二:应当叫小孩子独自先吃饭。第五章 卫生上的习惯(续) 原则十三:对于食物,不准小孩子自己随便乱拿。 原则十四: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随便乱藏。 原则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将食物随便乱摊。 原则十六:小孩子吃午饭后,最好安睡一点中觉。 原则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当有适当的娱乐。 原则十八:小孩子夜里睡眠的时候,应当穿睡衣。 原则十九:小孩子不应当有人抱了睡。 原则二十:不准小孩子点灯而睡。 原则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 原则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须有定所。 原则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须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时。 原则二十四:婴儿不应当终日感受外界的浓厚刺激。 原则二十五:小孩子不应当终日抱在手里。 第六章 游戏与玩物 原则一:小孩子需要有适宜的伴侣。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与动物玩弄的机会。 原则三:小孩子平时宜穿运动套衣。 原则四: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刻整理好放在原处。 原则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 原则七:玩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博小孩子之欢心,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的机会。 原则八:凡凶恶丑陋、不合卫生而有危险的玩物,一概不要给小孩子玩。 原则九: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 原则十: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 第七章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原则一: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看图画的机会。 原则三: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 原则四: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原则五:小孩子应有着色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应有穿珠的机会。 原则七:小孩子应有锤击的机会。 原则八:小孩子应有浇花的机会。 原则九:小孩子应有塑泥的机会。 原则十:小孩子应有玩沙的机会。第八章 小孩子为什么怕的,为什么哭的 原则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 原则二:小孩子的惧怕有时要迁移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格外当心,使小孩子不致发生惧怕。 原则三:不要以“父亲”的名义来恐吓小孩子。 原则四:小孩子发生惊慌时,须慎防其他大的声响,以免增加他的惊慌。 原则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设法把它免除才好。 原则六:小孩子疲倦了是要哭的,或是容易发脾气的。 原则七: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绝对地拒绝他。 原则八:当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去暗示他哭。 第九章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 原则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 原则二: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 原则三: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原则四: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 原则五:做母亲的不可叫小孩子打骂他的父亲以取乐,做父亲的也不可那样。 原则六:切不可欺骗小孩子。 原则七: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 原则八: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第十章 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 原则一: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 原则三: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 原则四: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 原则五: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 原则六: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 原则七: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 原则八:不准小孩子打人。 原则九: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 原则十: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 第十一章 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 原则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 原则三: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察他究竟有无过失。 原则四: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 原则五: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 原则六: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原则七:小孩子弄坏东西,做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 原则八:当小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原则九:倘若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 原则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 原则十一: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责备别人。 原则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小孩子。 原则十三: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小孩子的动作。第十二章 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 原则一: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原则二: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原则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原则四:不应当禁止小孩子去探试物质。 原则五: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第十三章 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 一、游戏的环境 二、劳动的环境 三、科学的环境 四、艺术的环境 五、阅读的环境参考书目附录 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1934年) 怎样做父母(1935年) 怎样做父母(1937年) 怎样教小孩(1937年) 怎样做父母(1943年) 怎样做父母(1947年) 怎样做父母(1948年)

章节摘录

  一、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地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像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1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  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总而言之,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小孩子是好奇的  小孩生来是好动的,生来是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4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密蜂出来刺他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   ——陶行知   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   的范域。私幸有此一卷,置诸案头,可以奉为龟鉴。   ——郑宗海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家庭教育 PDF格式下载



从济南参加大夏论坛回来时带回来一本书,就是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当初在众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唯独买下它的原因是由于以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学》,对家庭教育的论述在此之前还没有看到过国内的学者对其进行过专门的著述,正是基于这种好奇,看到这本书后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曾在西方著名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杜威的母校学习过,回国后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在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试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家庭教育》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导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和哭;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怎样责罚小孩子;怎样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和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成长的历程、父母的职责及儿童的养育。陈老先生还在这本书中附录了他五次论述“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应该说书中包含了很多的精辟见解和陈老先生育子的实践经验。该书出版的时候,陶行之为他作了“愿天下父母共读之”的序。我读过之后的感受就是:自己虽然努力地去做一位出色的父亲,但还很不称职,做得非常不好。原因是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对如何做父亲的理论准备不够。所以,我愧对心爱的女儿,愧对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作为父亲没能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再有就是自己对爱情理解得不够深邃,与妻子对生活和教育的理解不能保持一致,造成了孩子教育的分歧。这是我生命中的遗憾……如果还有机会养育孩子的话,我会造就和养育一个伟大的生命!我读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所有年轻的生命不够出色的原因都与其父母在做父母前的理论准备不够有关。所以,这本书及其适合即将和准备做父母的人阅读。同时,也适合所有关注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和父母阅读。某种程度上也适合大学生阅读。


其实老师推荐了他的《儿童心理之初探》,我看了下,这本书应该是收录在《陈鹤琴文集》的第一卷,二三卷是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想都买的,后来觉得没必要那么专业化,所以选择了比较畅销的《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得过!O(∩_∩)O~


陈鹤琴主张教育应是活的,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而“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这便是一套再完整不过的儿童教育原则了。在他的这本书里,他既有通俗易懂,清晰明了的理论,更有以他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常年的观察为例子,生动而活泼,看后,我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

陈鹤琴认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很容易,受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听鼓励的话,而不鼓励听恶言。有一天,陈鹤琴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玩。他考虑: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他仔细一想,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于是他就对一鸣说:“这是很脏的东西,我想你一定不会喜欢的,你是要一块干净的,对吧?你应当跑到房里去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好吗?”一鸣听见爸爸鼓励他,就很高兴地跑到房里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这样的诱导法确实比较管用的,所以这本书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愧是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佩服!我为我今天才读到这本书而感到惭愧。关于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陈鹤琴先生已在几十年前提出,可是竟然还有那么多父母都不知道,唉,为他们感到悲哀。在中国,任何的职业都需要资格证,为什么做父母没有?养鸡、养猪都知道学习,为什么养孩子时不去好好学习?我为那些从不读书的父母感到悲哀!应该说是民族的悲哀,中国发展的悲哀!即将成为父母和刚刚成为父母的人,一定要看看陈鹤琴的这本书,这是最最基础的理论。


《家庭教育》这本是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的经典之作,很多朋友看了之后,都觉得获益良多,以后接着买。。。


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的著作,适合幼儿园教师和学龄前儿童父母阅读,非常有道理。


这是一本1925年出版的书,距离现在2008年已经有八十多年了。然而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除去当时的白话文和现在的文字有些语言上的差异之外,父母和孩子都是一样的。这是我第一次读到陈鹤琴先生的文字,我被深深地折服了。陈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的慈爱和智慧经由他的文字传达给读者,润物无声。拥有这样的教育家,是我们的民族的骄傲。准爸妈们和爸妈们,还有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我个人觉得如果把陈鹤琴先生和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论融合起来,会是完美的儿童教育,有宝宝的朋友们可以试试。


陈老的《家庭教育》不枉其“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的美誉,书中详尽的介绍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从儿童心理,儿童学习的特殊性质,家庭教导方法,儿童卫生习惯,儿童学习与游戏,儿童社交,父母原则,以及儿童的体验和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举例阐述,形象生动,让家长一目了然。经典的书籍,值得收藏精读。


小时候,我爸爸出差买了一本《家庭教育》,那是80年代初的事情,我是在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成长的,等我当了父亲,为了正确教育小孩,我找到了父亲珍藏的发黄的《家庭教育》,那本书上还有我的涂鸦。这次在当当网上看到有《家庭教育》,我觉得机不可失,直接买了两本,一本自己使用,一本收藏起来,等小孩当父亲了再亲手送给他!


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是在童年,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试想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美好的品德,他的一生都将会受益。从经济方面考虑,从小培养好一个孩子,那么他以后生活就业都会相对顺利,老人从中受益,而从小疏忽对孩子的培养,等他恶劣的习惯已经养成再去纠正,费力多而见效少,等自己年过50仍然为孩子就业婚姻等等事情操劳,为孩子的种种缺点而叹息,不是太晚了么?这本书是陈鹤琴先生70多年从事儿童教育事业的总结,是用心写出的作品,不是现在市场经济下的快餐图书。特此推荐一下,我已买了多本送朋友亲属,愿天下关爱孩子的父母都能看到此书。


首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非常喜欢。书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读得很慢,薄薄的一本书舍不得一下子读完,陈鹤琴先生是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的这本书十分的平易近人,就像他老人家站在你面前跟你说这些话,书中的很多东西也是他经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得来的,而且作为大家还表现得十分的谦虚,真的喜欢这位老人,喜欢他的书!


我是学教育学的,大学时就知道我国的教育家陈老先生。这本家庭教育真的非常实用,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给家长们的一些建议,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我觉得对准妈妈和儿童的家长都非常有用。强烈推荐。


邻居有一家人,经常打儿子,我都看不下去了!我看着小孩好端端的,倒是父母身上的毛病反映在了对孩子的教育言行上!怎么办呢?当没看到,我良心不安吖……恰好要买书,就又买了一本这个书,已经是第三本了吧。书来了,让我爸送给邻居。过几天,打骂真的少了哦!这将近一个世纪前的书,到了今天仍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大概是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吧!陈鹤琴先生告诉人们,教育不仅是先辈经验的模仿,更是科学与充满浓浓爱意的人性关怀。


好,我又买了《陈鹤琴文集》,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两本都有的。做家长的一定要读一读家庭教育,不用走入教育误区。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非常实用,在没有买这本书这前,我就在网上看到过这本书大致内容了,感觉非常好,最后决定再买一本来看,现已重新读了一遍。这本书写的时间虽然很早了,但内容却并不过时,在今天看来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这也告诉即将要做父母的,还是已经做了父母的,教育孩子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都推给学校,对于自己,对于孩子,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所以这本书值得一读。


虽然这本书出版于民国,但里面蕴含的家庭教育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它所在的那个时代,建议每位家长都来读一下这本薄薄的小书,对于今后孩子的成长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鹤年先生用生动的语言记载他的子女教育的智慧,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要有这样一本好书,为天下父母指导教育.


没学过教育学,因为养育孩子,开始学习,偶然知道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家叫陈鹤琴。看了陈先生在上个世纪的著作,感慨很多。这么好的一本书,幸好我读到了。书中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还很好,比如:孩子是好玩的,是好游戏的等等,教会我们懂得孩子的心理;书中一个很重要的的理念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陈先生最后告诉我们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是极不好养的,但是养而不教,不如不养,我得益很多。我想我还可以再读,更能体会其中的真谛。


这本书期待已久,刚刚开始看。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比较深刻,多读一些他们的书,对自己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本中国的卡尔维特教育书,很适合一般家庭看,特别适合父母跟老人和保姆沟通时用。


现在教育的书不少,但是关于家庭教育还真不多.陈先生既受到西方高等教育,又熟谙中国文化,并且亲身实践,所以这本书实为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权威.虽然时代不同了,现在出现的电视电脑网络等是过去没有的.但是人最基本的习惯培养是不会随着时间改变的.


女儿上的是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幼儿园,早就想拜读先生的书,可一晃女儿读一年级了。这几天“亡羊补牢”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为时已晚,但还是很有收益,能弥补一些过去育儿方面的不足,比如父母如何拿捏好对孩子的批评与鼓励;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等等,对我仍有许多的启发。我已借给我的好朋友阅读。


浅显易懂。教孩子是门大学问,要教好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的应该先学习“家庭教育”。陈老的这本“家庭教育”在当今来看也是值得推崇的。让我们大家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也更爱孩子。


作者是一著名教育、儿童心理学家,陶行知为该书作序。作者描述小孩子游戏即工作,谈到小孩子应有画图、剪纸、着色、穿珠、锤击、浇花、塑泥、玩沙等的机会,师长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庭教育》中给父母提出很多建议,为为人父,为人母的人提供很多教育方法,读后受益匪浅。


特别好,适合中国家庭,很多传统教育的例子


中国的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淳朴而有针对性。值得阅读。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对于刚刚为人父母的家长更合适一些,书中的一些事例还是挺实用的。


一本教育经典著作,值得所有家长收藏。对于家庭教育非常详尽。比起那些畅销的没有什么内涵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来书,家长们选择这样的教育经典,才能真正了解优秀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很好的家庭教育的书,放在我们学校给家长学校留用的。


书里描写的很多中国式家庭对孩子的管教,无论是绝对家长式的严厉的管教还是溺爱式的教育都让我觉得很熟悉,这种种现象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里司空见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


很适合我们家长看哈,非常好的书哦,很详细的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的,一看就明白了。


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这是一本难得的,特别适合家庭教育的好书!推荐有小孩的家庭购买!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全面,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最重要教育。所以这本书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益处。


看电视时,看到的介绍陈鹤琴先生的书,感觉比较好,就买了!


理论的讲述很明了,简单解说了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对于初学者很有用


有时间要好好看看该书。该书写作于上世纪20-30年代江南家庭,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但是还是对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很好的一本家庭教育书,再次购买送人的。


我们也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的书,不要老盯着国外


喜欢《家庭教育》一书,该书给科学育儿指明了方向。


非常使用的一本家庭教育书,很好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又买了这本书来看,发现这两本书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但这本书早于好妈妈那本书,所以可以这么说,好妈妈的这本书的作者也该是家庭教育这本书的受益者,这本书很好。不管是否搞教育工作,有孩子,或者准备要孩子的家长这本书都一定要读读。


通过一个个家庭小故事小细节,阐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当今,老年人带孩子的观念跟不上我们这一代(70年)的新思想了。他们的很多带法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和良好品性的养成,他们又往往喜欢干预我们这代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如果老人愿意接收新思想的话,这本书很有实践意义。


每个家庭都需要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好书


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籍,值得一看。


家庭教育经典


家庭教育也是带孩子的关键!


很好的家庭教育指南针


行文流畅,易读易懂。儿童教育的理论加上作者自身教育子女的大量实例。是为人父母者不可多得的好书,为人父母的必读书。


本书还没有读完,部分内容再实践中已经受用。比如儿童心理的7的特点,不管是对我们的教育行业的老师来讲还是家长都是一个了解学生和孩子心理的重要的敲门砖!


这本书今天刚刚看完,拿到书过后的两天开始看的,内容谈的很详细,基本上每个小标题都有举例说明,而且有正反例,还有指导该怎么讲,简单明了很实用,关于家庭中对小孩子的处事方法很全面,很值得看,推荐!


陈鹤琴的很适合家长老师看的一本育儿书籍


一本能够说明在启蒙教育中的书,虽然是在民国时期的著作但是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更能触人深思。“人有百种,药有千方。”在读书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的是对于幼儿来说父母亲的示范作用,更能体现出为人父母者必须以身树则,修正自身,方能教育好下一代。


不错的儿童教育指导,和我的理念很相似。


这本书是我毕业后唯一能让我拿上手就放不下的书。
虽然是早些年的书,里面的内容却一点都不过时。这本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拿好教育孩子的尺度。配以实例来说明,没有空泛的说理。建议每位家长都来读读此书!!


很好的一本书,虽然书中有些理论跟现在的教育理论有差异了,但无疑这还是一本好书。看后很受益,作者把教育写得浅显易懂,站在孩子的绝度思考,为孩子着想。看完此书,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教育孩子应循循善诱,切末打,骂,骗。


这本书写的比较好,但目前好书太多,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没有试错的机会,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差距,希望能多找到好书。


看完后,深感自己走了一些弯路,早看到这书就好了.最重要的这本书,特别适合给老人看,因为其中的育儿知识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育儿观念的一些错误进行说明.深入浅出,很有说明力.可以很好的调和新老二代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差异.而且很多育儿原则,简单实用,不像时下很多育儿知识,操作起来太难.的确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和父母都更省心的书.好的方法,原来可以让父母和孩子都得到幸福,减少很多无谓的烦恼


买这本书,是因为受到网络好评以及陈老的盛名。收到后发现非常实用,虽然年代并不相同,但是孩子的天性总是相近、父母的心情总是相同。全书以一个个小案例的方式,讲作者遇到的情形、采取的方式、依据的道理,比现在一些所谓热门书籍来得实在。更何况陈老本身就是教育大师,那一代人对于国学传统的理解远在今人之上,不可谓不经典。


本书虽年代久远,但今天看来,亦不觉观点陈腐,反仍颇具借鉴及教育意义。全书除理论知识外,另佐以丰富实例,故道理深入浅出,读起来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很强。


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经典


先生的教育理念相当先进,八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女儿都2岁多了,才看到这本书,真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我们从小对小孩似乎比较“冷酷”,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之前的做法与作者观点那么一致。很赞同作者的许多观点,比如从1岁半单独吃饭、从小单独睡觉、不摇摇蓝、不抱着睡觉等等,就是有一点我们做得很不好:女儿没有养成定时便便的好习惯,要是早点知道作者的引导方式该多好。这些天我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她养成定时便便的习惯,希望能有效果。虽然此书年代有些久远,但教育观念一点不过时,当下还是非常有价值。推荐即将为人父母、或初为人父母的,读读这本书。


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但对今天的父母还是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对这本书,只能说相见恨晚阿。这本书适合孩子出生前就看。等孩子出生了,每天照顾孩子精疲力尽的,估计也没精神细看了。里面是对孩子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内容,很多观点仍然适用现在的情况。仔细研究,绝对能帮助年轻的父母少走弯路。


这本书,我有仔细读过,这是我们的教育学老师布置的任务,看完后,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所以一直想买一本作为收藏,看了这本书,会让我想起很多我们现在身边熟悉的教育现象,尤其适合做了爸妈,以及未来要做爸妈的人看,文字很活泼,真实,看起来很轻松。


没想到老一辈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到现在看还是那么经典。若是家长们都能按老先生的建议去培养孩子,那可是孩子的福气咯。7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尤其值得看。


中国早期的教育家,其中的很多教育方法写的简单而且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学习中~


收到书后立即看了两章,我是从事婴幼儿营养与早期教育的,有总结的作用,不过作者的文字一般


不错,还没看完,本人蛮认同这种让小孩子自由发展但又不是放纵的教育方式。


对待孩子的教育让我找到了方法,知道什么方法是最适合孩子,也是父母用起来效果最好的!


这本书对于家里有孩子的,或是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书中给出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有好的方法可以去解决,也能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解决烦恼、困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受益多多,值得一读!


很实用的一本教育书,里面理论通俗易懂


书不贵,用作者对孩子教育的亲身经历来领悟教育。值得读,易懂,实用,又不乏理论。


首先肯定陈先生的教育思想,由于受当时时代的影响有些我个人不认可的观念,本人认为强迫小孩子是不好的。


很值得一读,教育小孩子真是一件大工程。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心态。


书中某些地方虽然按目前的情形来看,已经有些过时了。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到现在都不过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更是具有前瞻性。很多案例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可操作性很强。强烈推荐妈妈们看看


虽然是30年代的作品。读起来还是很有教育意义!


从朋友那里看到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很受教育,从中认识到自己平时的不少错误。所以又自己定了一本,放在床头上,让他爸爸也看看。很有价值的书,经久不衰的优秀思想!


这本书买来送姐姐,外甥女一岁半了。我是学心理学的,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儿童心理学的书。很多学儿童心理学时觉得很死的知识几乎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实例。值得家里有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好好看看。除了里面的语言与现在不太一样意外,其他的东西都很好。


很多原则到现在都很实用,教育小孩必读之书,让家长少了烦恼,小孩多了快乐。


看看现在推崇的各类引进的早期教育,其实我们的前辈已经有实践了。而且是实践理论啊。


很好的教育小孩的书。
时间说虽然有点远,但还算是有启发意义。


内容很具体,实例很充足。教育理念比较先进。读后受益匪浅。


教育家的名篇,却是那么的通俗易懂。从孩子穿衣吃饭、习惯喜好都有讲到,即讲到了如何做,又讲了为何要如此做,并讲述有实际的例子。感觉就象一位朋友在和你聊天一般的亲切生活化,但同时又颇具科学的教育之方。已向众多朋友推荐。


书很好,教育大家作品没有问题的。


这本书,什么人都应该看看,毕竟每个人都会成为父母或者祖父母,对于教育孩子很有帮助。


我很认真地去读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不仅贴近现实,而且与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养育现象很贴切!此书虽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书中教育的理念,却不失为当下的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


做为妈妈真的要看一些书,来了解对自已如何教育,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非常实用,不错,在胎教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这本书,想着以后好好教育宝宝,这书的实例对我很有启发


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赏识教育,值得好好阅读学习!


虽然经历了八十年,但育人的理念真的没有变,爱孩子的人都来看看吧。我认为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与他人相处,礼貌、热情、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个健康快乐的人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


内容贴近生活,看过书就会发现教育无处不有 好书


可谓经典教育之书!一个世纪过去了,它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益匪浅。


不愧为中国的教育之父。


这本书很有名,好看,也很有用,希望能在家庭中真正做到!


书是买来送我嫂子的。侄子刚刚过了1岁的生日,由于他是新一代人里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大家都好宠他,以致于他的性格有时会有点野蛮。所以我决定送这书给嫂子。其中有一章,说到“爸爸不能叫小孩打妈妈”哈哈,真厉害,我哥哥就是这样的爸爸,老是叫他BB打嫂子,BB好像听得懂一样,真的抓住嫂子的头发不放,扯到嫂子喊救命。虽然是这样,但是现实生活中,大人见到BB这样,反而会觉得好开心,起码小孩子听得懂了。看了这书后,我们才知道,这样的坏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父母,多看这些书,还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家的独生宝宝都是小王子、小公主,所以都会宠他、她,但到底,会不会宠过头了呢?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


支持适合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孩子成长过程的实时参考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