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生礼仪修养

黄菊良 华东师大
出版时间:

2007-2  

出版社:

华东师大  

作者:

黄菊良  

页数:

2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凡介绍礼仪的书在述及“礼”的起源时,都会从我国“礼仪之邦”的称号发凡起例。顺着这个思路延伸,得出的却是并不同归的殊途。一是认为“礼”本质上是“治人之道”,理由是它起于古代的鬼神信仰,从开始就让人心存奴性。时代向前发展,“礼”由敬天畏神到“三纲五常”,再进化到现代的各种礼仪规范,内容变了,却没有改变它对人约束的本质。这种观点突显礼仪的外在形式和强制性。另外一种看法同样也从孔子处探源,但认为礼仪滥觞之初衷决非为了“治人”,而是为了倡导君子之道,强调礼仪是对人德行气质的一种熏陶。说到底,是要通过“礼”让人从内心生发出崇高,形之于外,就是彬彬君子之风。
我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但几千年过去,当年孔子为了孕育君子之风而倡导的祭祀、孝悌、婚丧及日常生活的种种礼仪规范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诸如“三年之丧”,假如流传至今,必定被诟病为虚伪至极的陈规陋习,孰不知当初孔子是想通过守孝三年的外在形式来培育真正的怀念之心。再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果真有人躬行践履,不被耻笑为“小资”或“穷讲究”才怪。而那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标准,放到当下更显得不识时务。所以说,没有了内容的风骨,当初的礼仪不过是陈年的碎片,徒具形式而已。
在这样的思考之下,这本小书应运而生。我们说,任何一本礼仪书都应当对现代中、外礼仪常识做详尽而正确的介绍,这是由礼仪本身的实用性质决定。但一本好的礼仪书应该不尽于此,尤其与为人师者有传道受业解惑同等之功用的教材,更要在传授礼仪常识的同时,探源礼仪功用的起兴,使学生不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表演或者外交的形式,而是把它作为自我修养的载体。这本以大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它凡九章,既讲礼仪规范,又述文化起源,还注重图文并茂的现场效果,尤其海员礼仪一章,很适合海事专业院校大学生或海事相关从业者使用。而有别于其它同类教材的是,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它还从文化源头方面对礼仪进行了延伸,我认为这点最为可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简介
第二节 大学生要加强礼仪知识学习
第二章 现代礼仪基本知识
第一节 待人接物常识
第二节 常规礼节
第三节 身势语(肢体语)礼仪
第四节 讳避礼仪
第三章 有关场所的交际礼仪
第一节 工作场所的礼仪礼节
第二节 生活场所的礼仪礼节
第三节 公众交通场所的礼仪礼节
第四节 公共文化场所的礼仪常识
第五节 商业、娱乐、餐饮、住宿场所的礼仪礼节
第六节 公共医疗卫生场所的礼仪常识
第七节 网络交际礼仪
第四章 公共关系礼仪
第一节 公送礼仪概念
第二节 公关专题活动礼仪
第三节 公关文书礼仪
第四节 公关语言技巧
第五节 公关危机处理及礼仪
第五章 旅游活动礼仪
第一节 住宿接待行业礼仪
第二节 旅行社行业接待礼仪
第三节 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礼仪
第四节 游览场所经营待业接待服务礼仪
第五节 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接待服务礼仪
第六节 旅游者行为礼仪综述
第六章 婚恋礼仪
第一节 恋爱礼仪
第二节 婚姻礼仪
第七章 异国风情礼仪
第一节 亚太地区有关国家风情礼仪
第二节 欧洲地区有关国家的风情礼仪
第三节 美洲地区有关国家的风情礼仪
第四节 非洲地区有关国家的风情礼仪
第五节 澳洲(大洋洲)地区有关国家的风情礼仪
第八章 文化礼仪
第一节 饮食文化礼仪
第二节 酒文化礼仪
第三节 茶文化礼仪
第四节 服饰礼仪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二是非语言性的,即仪容、仪态、举止、礼物、各种礼节等等,如鞠躬、敬礼、微笑、劝酒、送礼等等,这些姿势情态体现了对对方的关怀和敬意。二是避讳性的,如人死后一般说去世了,而不说死了;又如一般说到洗手间去,而不说上厕所去;还有对于别人反感的话避开不讲,对别人反感的事避开不做等等。  一、礼仪的起源说  礼仪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通行证”。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对文明与美的追求。它是人类社会不断摆脱愚昧、野蛮和落后的见证,体现了整个社会的进化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但礼仪源起何时.起于何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一般认为,在现代礼仪的研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这样四种:  其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祭祀,这是最为流行的观点。他们认为最原始最狭义的礼是祭祀的礼节,冠礼、婚礼、丧礼等皆包括在祭礼之中。《礼记’祭统》中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礼记》中还说:“养则观其顺也,表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这说明原始人类在祭祖祭神敬图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应的祭祀礼仪。  其二,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这种观点认为在原始时代,人们有一系列的传统习惯,作为全体氏族成员在生产、生活的各种领域内遵守的规范。比如原始人群居穴处,群体内的交际、群体与群体的交往必然会形成某些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以便能协调群体的正常生活。自然博物馆中复原的北京周口店人,在山洞里,围坐在火堆旁,有人在比划着说话,有人在拨弄着火苗静静地听讲,似乎在商讨一天的工作,抑或在商量食物的分配。从这群原始人的神情可以看出,一定有一种当时的礼仪在协调着他们友好相处。一些由原始交往产生的问候语、招呼语、告别语等语言也成了原始礼貌用语。等到阶级和国家产生后,贵族们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造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礼仪,作为稳定阶级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一种制度和手段。  其三,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货物交换行为。在原始社会中,“礼尚往来”中的礼品交换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即货物交易行为。“礼尚往来”的适当笺注为:“礼是商业性质的交往,互通有无,有赠有报,有往有来。”使“礼”脱离原始朴素内容的是周公和孔子,他们在原始的待人敬人的礼以及行礼中的仪容中充实了“德”的内容,即以德说礼、以德代礼,首次使礼从原始的商业交换行为变成一种脱离实物而纳人道德伦理范畴的礼。孔子对礼作了第一次加工改造,把“仁”视为最高道德准则,视为人的本质,而把礼视为人的文饰,视为引导人走向“仁”这一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生礼仪修养 PDF格式下载



看了一部分,感觉无聊,前面说太多其他的了,还介绍的礼仪的由来一大堆的,使人提不起看下去的欲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