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

徐晓明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徐晓明  

页数:

206  

字数:

247000  

内容概要

全球化压力下国家主权是如何弱化的?作者在这点上的分析富有启示性,他在阅读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国家主权机制”的概念。在他看来,国家主权机制由国家能力、国家自主权、国家职能、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成,国家主权的弱化源于国家主权机制的减弱,而国家主权机制的减弱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国家能力的下降,接着引起国家自主权的缩小,进而导致国家职能难以履行,最后,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就可能失落,国民会寻找新的权力依赖。这一观点前人较少涉及,而且作者言之有据、述之成理。 作者还触及区域化、全球化孰先孰后以及相互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解决孰先孰后这个问题,就无法弄清区域性组织与全球化的关系,也就无法证明欧盟是全球化的载体以及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欧盟权力架构的影响。作者的答案是:先有全球化后有区域化,区域化是全球化“压迫”下的产物,不论地域性组织的变化,还是区域性组织的诞生乃至全球性组织的出现,都与全球化有关。 在研究中,历史感与时代感同等重要。作者认为20世纪70、8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绝对主权观流行的年代,在此时期,主权是至高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此后,则是相对主权观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主权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样就给了读者一个清晰的国家主权演变的轨迹图。 作者分析的视角是比较新的。作者分析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从时间与空间的向度着眼的。在我国,明确地从时间与空间的向度来集中研究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问题还是较为少见的。由此,国家主权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读者就能从“纵”与“横”两个维度明了国家主权的诸多问题。作者谈到国家主权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重要影响;而就空间向度看,国家主权就有内外空间的问题,国家主权的空间和领土基本吻合但不仅仅限于领土,同时在这内外空间里国家主权和全球性组织以及区域性组织或者说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都会发生摩擦、碰撞。因而怎样更好地在这“内外空间”中实现国家主权、巩固主权和让渡主权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应对。 在本书中,作者对若干重大的概念,如“主权受限论”、“主权受侵蚀论”、“主权让渡”、“教育主权”、“法律全球化”等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界定。这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表明了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学风。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书籍目录

序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热点: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的命运 二、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当代政治学研究的重大新课题 第二节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研究的理论状况 一、中国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研究的现状 二、国外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界定  一、全球化:一个涉及多种领域的动态过程  二、国家主权:国家的根本属性  三、国家主权的分类  四、国家主权机制 第四节 理论预设、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本书结构  一、理论预设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视角  五、本书结构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动态国家主权——时间向度上的考察 第一节 不同全球化时期下的国家主权 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前的国家主权  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的国家主权 第二节 全球化压力下国家主权衰落的表征  一、国家主权机制的减弱  二、超国家组织是对民族国家主权的超越  三、全球治理是对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分割 第三节 委托还是让渡:国家主权与欧盟  一、欧盟是一种超国家组织  二、欧盟:民族国家主权更大范围的整合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的动态国家主权一一空间向度上的考察 第一节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对内空间弱化 一、国家主权与公民社会:政治认同 二、国家主权与“族际冲突”:“族性认同”、“国族认同” 三、资本失控与民族国家调控能力的式微:货币主权的危机 四、“法律全球化”:国内法与国际法对接的难题 五、文化主权的困境:现代通信技术跨越民族国家疆界 六、传统的民族国家黏合剂的分解:福利社会保障职能的外化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对外空间弱化 一、国际社会组织化下的国家主权 二、国家主权与联合国 三、国家主权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双重弱化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限制国家主权 二、“利维坦”与“特洛伊木马”:跨国公司的渗透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回应与调适 第一节 观念更新 一、主权的相对性 二、主权的层次性 三、主权的分割、让渡 第二节 政策调整 一、社会保障政策改变 ……结束语 民族国家主权的运行逻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国家的公民、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其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制方面的认同,有助于政治组织及其制度获得合法性;在政策方面的认同,可以使政治组织的政策、方针得到支持、贯彻和落实;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认同,有助于政治组织成员树立起共同目标,激发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热情和信心。任何国家、政府和政治政策、政治思想、政治目标等如果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就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更不可能将事业引向成功。  鉴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公民认同所构成的挑战,一些学者直接就把全球化的过程定义为“非民族国家化”的全过程,认为全球化正在消除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日益消失,使民族国家的统治失效,“至少在西方世界里倒退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不再可能”。这种“非民族国家化”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社会的非民族国家化,即经济的、生态的、文化的和军事的行为联系和作用的扩大,正迅速向前推进,而创建超民族国家的政治管理机构则是一个具有现实的重要性,但进展却非常缓慢的进程。更有甚者,一些学者指出,全球化破坏了国家的自主性,一个“社会的世界”正在取代“国家世界”,东西方冲突的结束削弱了民族国家存在的价值,因此“民族国家已经过时”,“民族国家正在终结”。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