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总复习
2007-6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高考总复习》编写组
261
439000
教育部考试中心依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纲》),《考纲》的制定为新课程的评价奠定了准则。由于各省(区)学情不尽相同,他们各自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考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课程改革经历了从“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的转变,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各有千秋,社会上高考复习资料五花八门,要在色彩斑斓的繁杂表象中认清形势,把握好各自省(区)的《说明》,就必须参考《考纲》要求。 新课程中增加的考试内容是比较好掌握的,关键是有些传统内容在《考纲》中有较大的变化。例如集合,集合从传统教材的12课时缩减到新教材的4课时,只要求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有必要把集合与复数比较一下,同样是4课时,由于集合知识与后续知识块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集合比复数的地位重要,高考的试题中没有复数题是可以的,但没有集合题是不可以的。 立体几何新高考要求相对较低,文理科的区别在于文科考生没有学习空间向量,仅在必修3里用了18课时来学习立体几何初步,这一模块对推理论证要求较低。 概率部分新高考要求有一些区别,理科新高考增加了条件概率与几何概型,对于概率分布仅要求涉及取有限个值的随机变量。文科新高考对概率部分仅保留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增加几何概型。 解析几何新高考的区别是理科对双曲线作为“了解”要求,文科对抛物线、双曲线作为“了解”要求。 基本初等函数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与变换和解三角形)、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平面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及其案例是新课程中的五大主干识块。数列与不等式已被削弱,数列与不等式比较,数列地位较不等式弱。当然,如果把选修系列4中的“不等式选讲”作为必考内容,那不等式也是主干知识块。 《新课程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按照《考纲》的知识目标与能力要求,分为函数、几何、概率、选考四大知识链,每个知识链按知识块分成若干单元,每单元分若干个讲;每讲按知识要点、例题分析、巩固练习布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第一部分 函数知识链 第一单元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 第二讲 集合的运算 第三讲 函数的基本概念 第四讲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单调性 第五讲 函数的表示 第六讲 函数的奇偶性 第七讲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 第八讲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九讲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二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Ⅱ与解三角形 第一讲 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二讲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第三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四讲 三角恒等变换 第五讲 解三角形 第三单元 数列与不等式 第一讲 数列的概念 第二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第三讲 数列求和 第四讲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第五讲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六讲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第七讲 基本不等式根号ab≤a+b/2 第四单元 导数及其应用与复数 第一讲 导数 第二讲 导数的应用 第三讲 复数第二部分 几何知识链 第一单元 平面向量 第一讲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第二讲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坐标运算 第三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四讲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二单元 立体几何 第一讲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 第二讲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三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四讲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第五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六讲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第三单元 解析几何 第一讲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第二讲 直线的方程(一) 第三讲 直线的方程(二) 第四讲 圆 第五讲 椭圆 第六讲 双曲线 第七讲 抛物线 第四单元 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讲 命题、逻辑联结词和量词 第二讲 充要条件 第五单元 推理与证明 第一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第二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讲 数学归纳法 ……第三部分 概率统计知识链 第一单元 算法初步 第二单元 计数原理 第三单元 概率 第四单元 统计第四部分 选考部分 第一单元 几何证明选讲 第二单元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三单元 不等式选讲 第四单元 选考专题测试参考答案
挺好的,我们这是新课改的第一年,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用.
对我很有用~~~~~~~~~~~~~~~~~~~
例题和习题都很少适合初学者
例题讲解清晰。但是自测题目的答案不够详细。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不太适合
该本资料的讲解内容不是很多,虽然每一个知识点都提到了,可是太简单一般化了,不是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