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指甲花开

赵丽宏(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丽宏(编)  

页数:

4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收在本书中的中篇小说,是《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共十三篇,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优秀中篇小说新作的一次有力量的展示,书中具体收录了:《指甲花开》、《一粒子弹有多重》、《豆选事件》、《一只蚂蚁的现实》、《我真的不想来》等小说。

书籍目录

序:江山代有才人出指甲花开比风来得早豆选事件一粒子弹有多重我对小麦的感情水边书一只蚂蚁的现实罗曼花弄影南岸尾数江荒诞的人朝南朝北我真的不想来一次抵达心灵的精神行走——泛读《上海文学》2007年的中篇小说

章节摘录

  指甲花开  小春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在整个村子里,小英家,小芳家,小秋家,小香家,只要有女孩子的家,就可以种指甲花,偏偏自己家就不可以?  指甲花多好啊。泼皮,结实,春天撒下种,风风雨雨的就不用再操心,不几天就出了两牙儿嫩嫩的翠苗儿,出了苗儿,就一天一个样儿,像女孩子的身子一般,葱葱茏茏,苗苗条条地,就长起来了。等到了初夏,叶子就抽得细细的,长长的,叶子根儿里就打起了绿色的小苞,这时候,就该开花了。一开就是一个长夏,开起花时,白的,粉的,黄的,紫的,大红的……对了,还有两样儿女孩子们叫它们花花儿——花的花儿,有点儿绕口,开的是白底儿红晕和红底儿白晕的花,是最名副其实的花。这些花都是好看的。当然,更好看的,是这些个指甲花开到了女孩子们的指甲上。说来奇怪,无论什么颜色的指甲花,染到了女孩子的指甲上,都是一样的红。  好像自打有女孩子以来,在这乡村里,染指甲就成了她们的必修课。课上了一代又一代,染法倒没什么大变。先把开饱的花儿摘了,在太阳下晒晒,去去水,然后放到碗里,加上点儿白矾,用蒜锤子捣碎了,一直碎成花泥,这就成了染料。至于包指甲的叶子,都说还是用指甲花的叶子最好,原叶配原花,染出的指甲最是漂亮,可是用它来包的人却少之又少。因用它包需要两样铁板钉钉的功夫:一是包的功夫。它的叶子只比柳叶大一圈,用来包指甲显得过于窄怯,容易让花泥跑出来,滴滴答答地蔓延一手。二是睡觉的功夫。即使好不容易用这叶子包好了指甲,睡觉时要是不老实,胡抓乱挠的,半夜里也很容易脱落,未了还是祖国江山一片红。因此,若是这两样功夫都平常的女孩子,是绝不敢用叶子包的。通常用的都是豆角叶。豆角叶是圆圆的桃子形,叶面阔大厚实,韧性好,包起来最是趁手合适。  ……


编辑推荐

  王蒙、铁凝、王安忆、韩少功、陈村评选出最新中篇小说佳作! 指甲花开——中篇小说精粹! 收在本书中的中篇小说,是《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共十三篇,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优秀中篇小说新作的一次有力量的展示。这十三篇获奖中篇小说,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讲述了天南海北的故事,是对丰繁多姿的现实生活的生动描绘,是对曲折浑厚的历史的追寻和思索,也是作家的心灵之花自由绚烂的绽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指甲花开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写书评,没勇气给整篇文章打上标签,比如:“乡土文学”等!我也就断章取义,说一下整篇文章的主人公小春。文章开篇,小春是一个淳朴天真的农村女孩,看到别人家都可以种指甲花,自己家不可以,便心生埋怨,然而,终究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能在心中积累愤怒。五娘的出现使得小春点燃了希望,在五娘的怂恿下,小春涂上了指甲花,等到母亲让她剃掉时,她又跑到五娘那里祈求庇护。等到她的母亲妥协,小春终于胜利了,她开始表现出一个少女应有的好奇!于是她就多方打探,终于知道藏在家庭背后的秘密。在此之后,他开始变得压抑和沉稳,一个家庭的负担,是所有孩子长大的很大诱因。小春考上了大学逃得远远地,最终在城市定居,然而她丝毫没有勇气返回那个她曾经深爱过的土地,敏感的她自此远离了家乡。不论对错,小春都无力承担,她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获得尊严的人,有哪里来的勇气放弃!


  真正好的文学选集会让读者如坐春风、心旷神怡、久久难忘。可是选编一本合集不是件轻松的事,选择的依据因人而异,最终结果就常常吃力不讨好:喜欢的嫌其少、讨厌的恶其多。
  这本书看完很久,竟然也是怎么都不能忘记——似乎还欠着一篇评论。于是决定服从我的心,把一点感想写下来。先来看看介绍:
  
  ——收在本书中的中篇小说,是《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共十三篇,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优秀中篇小说新作的一次有力量的展示,书中具体收录了:《指甲花开》、《一粒子弹有多重》、《豆选事件》、《一只蚂蚁的现实》、《我真的不想来》等小说。
    序:江山代有才人出
    指甲花开
    比风来得早
    豆选事件
    一粒子弹有多重
    我对小麦的感情
    水边书
    一只蚂蚁的现实
    罗曼
    花弄影
    南岸尾数江
    荒诞的人
    朝南朝北
    我真的不想来
    一次抵达心灵的精神行走——泛读《上海文学》2007年的中篇小说
  
  你别说,看了这介绍还真让我期待,来“一次抵达心灵的精神行走”。可实际呢,这是一次折磨心灵的精神绑架。
  绑架是说指标太高而落差太大。因为据写这个书后总结的老人讲,此为一海派文学的盛宴。可是作为《上海文学》的13篇获奖作品,竟然占一半是农村题材,直让人倒抽口凉气——什么时候“海派文学”成了乡村自留地?
  估计我理解有误,暂且不论。
  再看这几篇文章,真说不上有多好。特等奖《指甲花开》连评论都提到道德立意的偏颇,只是文字水平和气氛把握不错,但离特等奖似乎尚有不小差距;《比风来得早》则完全没有任何超越官场+乡村题材的现象,把一个近年热点变弱点的故事重复了一遍而已,情人的加入更使文章力度大减。其余佳作奖新人奖无非更加等而下之。因此所谓“特等奖”云云难免有矮子里面挑高个的嫌疑。
  此外,除了一篇《豆选事件》,其它作品基本没在08年任何别的选集里出现过(而且《豆选事件》再好也不是07~08年度最佳)。这说明2点:《上海文学》首发作品的质量不高——→该选集水平有限。当然,作为一本地域性强的文学期刊,希望它总是首发一流作品是不现实的;但同时可悲的现实是,这本期刊的作品一点没有体现出自身的地域性。这其实是一事两面。一面是:没有全国性的一流作品,期刊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吸引不来一流作品;另一面是:没有区域性的作品,期刊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吸引不来区域性的一流作品。可想而知,一本毫无个性的期刊,必然湮没在大量的国家级文学期刊、社评新闻报章、休闲读物+MOOK中。
  要在现今荆棘丛生的杂志森林挣扎求存,编辑必然想尽办法,所以评奖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招数。实际上,只要奖金足够高,高质量作品必然云集。我不知道本次“中环”杯标的是多少,但结果是明显的,除了曹征路没有多少高手应征。对于设奖评奖不予置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评选标准明显不在体现海派文学特点上。偶有几篇城市文学,也不是描写大城市、现代都会。没有大城市小人物,也没有现代都市对人的同化和异化。既然无所招展,那和其它比赛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它再牛能牛过茅盾、鲁迅奖吗?
  可惜不管花招怎么翻新,效果依旧是雷大雨小。这“一次有力量的展示”,只有捶在空处的失落感——一拳抡空、大臂脱臼……
  
  相信这样的尴尬状况大家都清楚。奇怪的是,出选集时却群体唱高调,一方面高张海派大旗,一方面铺陈乡土情结。出来的自然是个怪胎。


可怜的大叔……


这个还可以,不过看了很久。我对小麦的感情和花弄影都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