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
2009-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明)释德清 撰,黄曙辉 点校
150
77000
无
《道德经解(竖排繁体)》憨山于老子玄旨,多有神悟,而平议三教,每有警拔之俊语,如言「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均足启人深长之思。不仅为研读老学者所宜参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贵史料也。囱据清光绪十二年金陵刻经处刊本位点一过,作为《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中《老子卷》之一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刊行。己丑春整理者谨识。
《道德經解》,附《觀老莊影響論》,明釋德清著。 德清,字澄印,號憨山老人。憨山大師宗說兼通,解行並應,弘宗演教,著述極富。與蓮池、紫柏、蕅益並稱明季清初四大高僧。《觀老莊影響論》, 一名《三教源流異同論》,作於明萬曆十八年庚寅,大師四十五歲; 《道德經解》经始於萬曆二十年壬辰,萬曆三十五年丁未成書,大師六十二歲。《憨山老人自序年譜實錄》萬曆三十五年條下云:「注《道德經》成。予幼讀《老子》,以文古意幽,切究其旨,有所得,俗弟子請為之注。始於壬辰屬意,每參究透徹,方落筆。苟一字有疑而不通者,決不輕放。因此用功十五年,攜於行間,至今方完。」多歷年所,均大師精心結撰之作。 憨山於老子玄旨,多有神悟,而平議三教,每有警拔之俊語,如言「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均足啟人深長之思。不僅為研讀老學者所宜參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貴史料也。囪據清光緒十二年金陵刻經處刊本位點一過,作為《歷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中《老子卷》之一種,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刊行。己丑春整理者謹識。
觀老莊影響論 敘意 論教源 論心法 論去取 論學問 論教乘 論工夫 論行本 論宗趣註道德經序 卷首 老子傳 發明宗旨 發明趣向 發明工夫 發明體用 發明歸趣道德經解上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
今既去华取实,故令世人心志有所系属于朴素之道。若人人果能见素抱朴,则自然少思寡欲矣。若知老子此中道理,只以《庄子。马蹄》《肤箧》作注解,自是超足。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遣。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扬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二十章 此承前二章言圣智之为害,不但不可用,且亦不可学也。然世俗无智之人,要学智巧仁义之事,既学于己,将行其志,则劳神焦思,汲汲功利,尽力于智巧之间。故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又何所求」。是则有学则有忧,绝学则无忧矣。然圣人虽绝学,非是无智,但智包天地而不用。顺物忘怀,澹然无欲,故无忧。世人无智而好用,逐物忘道,汩汩于欲,故多忧耳。
无
《道德经》本身可说是惊世骇俗,纵观历史,能通达其意者甚少,憨山大师以佛家思想注解老子,并将佛、儒、道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实为不可多得的好书!
开悟,见道!大师真的是大师,看如此之书,才懂得什么是高山仰止!
有水平,是至今读过的很好的一本
书本质量及内容都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