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

郑金洲,程亮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金洲,程亮 著  

页数:

403  

前言

  步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学习化社会”、“城市化”、“后现代”等一连串字眼,已经成为新世纪词典中的重要词汇。它们所预示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些外在变化,更意味着社会转型时期所产生的深刻的内在变革。处于社会变革宏大场景中的教育,与时俱进,与时同变。  每个年度对教育所展开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有新的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每个年度都会对先前一些课题的已有研究有所推进。教育研究的历程,也正是在这样年复一年的进展中向前发展着;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也正是借助于这样年复一年的研究向前提升着。努力汇总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的一些热点课题,努力展示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的发展状况,努力辨察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后续研究的态势,回溯过去,梳理现状,铺垫未来,这就是《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以下简称《进展》)的旨趣。  纂辑《进展》的想法由来已久。在1995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教育学学科调查”中,我们承担了“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的调查任务,调查结果最后体现在《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当时,就曾设想将这样的学科调查经常化、系统化,每个年度进行一次,每次以年度进展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当时并未践行。在步入新世纪之前,这一想法在实施上有了时间上的依据,遂以2000年为开端,逐年积累相关的研究素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各年度的资料借鉴。

内容概要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8》是一本资料书,是着眼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书的篇章结构的,我们期望通过《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8》,理论工作者能够明了自身研究的一定的基础与价值,实践工作者能够知晓教育研究的一定的概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定位清一些、韬略明一些。

书籍目录

前言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二、教育政策分析三、汶川地震与教育四、奥林匹克与教育五、教育公平六、教育与幸福七、农村教育问题八、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九、课程改革反思十、学校文化建设十一、道德教育的理论反思十二、教师知识十三、校长专业发展与校长领导力十四、普通高中改革十五、高考改革研究十六、后现代主义与教育十七、国际教育新动向后记

章节摘录

  2.教育政策  改革开放30年来,基础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基础教育发展政策的价值取向上,由主要重视社会工具价值向关心社会综合利益转变,由重视整体利益向关注教育利益的公平分布转变,由重点关注数量发展到关注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经费责任方面,由官民共担向政府担纲转变,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高鸿源,2008(11)]  有论者以北京市为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①拨乱反正,百废待兴(1978-198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推翻“文革”中对教育的“两个估计”,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重点中小学制度与发展职业高中。②站在市场门口(1988-200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加强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学校“自筹资金”,使基础教育站在了市场门口;同时,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基础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附庸”。③从均衡走向公平(2006~2008年)。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出台,基础教育在取向上逐渐从均衡走向公平。[王晋堂,2008(20)]  还有论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农村基础教育“身陷囹圄”,拨乱反正显现发展契机,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央果断出台一系列文件与指示,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二阶段(1985-1994年):农村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以乡为主”蕴涵“普及”希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已经开始围绕农村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目标展开,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正规的政策制度体系,完成了新旧农村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基本过渡;第三阶段(1994-2001年):农村基础教育处境尴尬,“以乡为主”难逃“分税”阴霾,1994年“分税制”实行后,农村基础资金不足导致政策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下降;第四阶段(2001-2005年):农村基础教育体制重整,“以县为主”透射“统筹”光芒,“以县为主来统筹管理全县的义务教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