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为了整合学业获得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  

页数:

241  

字数:

272000  

译者:

汪凌  

前言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关于什么是素质,有不同的解释,而从根本上来说,它是针对于我国传统上过分注重书面知识、注重分数的学校教育提出来的。在这套关于整合教学法和其实践的译丛中,我们可以认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能力”(competence)。比利时的整合教学法倡导者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他那里有具体的界定。  和罗日叶教授的结识多少有些偶然。三年前,我和比利时教育和培训工程所(BIEF)联系,希望能够了解德·克特勒教授关于学业评估中教师主观因素作用的研究,BIEF现任主任罗日叶教授处理了我的邮件,热情给予答复,并给我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就包括本译丛中的几本:《整合教学法》、《学校与评估》和《为了学习的教科书》。2007年12月,罗日叶教授应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期教研室主任研修班,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做了相关报告,并与中国同仁进行了学术交流。  其时,我的研究兴趣主要是从学术评估角度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因素问题,关注学校正式学业评估(认证性评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社会合法性特征的学业评估构成了一种场域,其间充满了利益争夺和各类资本的运作——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意愿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业成败的结果。而在教育政策水平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学业评估的政策导向、各级水平上的具体演绎引导着的教学实践以及各类行动者的资本投入和努力方向是否在为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的现代公民这一目标服务,因为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些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教育环境。

内容概要

整合,是对一种完满的寻求,对一种和谐的追求,以及从理论上性质不同的因素出发实现一种和谐的雄心。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著作正是关于整合的阐述。作者对情境的性质,以及被称为靶向情境的建构方式提出质疑,这些情境可以让我们认为,学校学习就像一个有序的和平衡的整体,可以帮助我们把学业获得整合到复杂的情境中去。于是,教师的活动应当考虑教学论的和教学的整个情境链,这条情境链从学生和某个概念的最初对质出发,最后导向对这个概念的整合。

书籍目录

感谢译者前言提请注意前言引言 1.本书的线索是什么? 2.本书是给谁看的? 3.本书涉及的问题是什么? 4.针对哪些年级? 5.情境案例来自哪里? 6.本书结构是如何安排的?第一章 情境、问题、问题情境 1.何谓“问题情境” 2.一个靶向情境的轮廓 3.靶向情境的教学功能第二章 细究靶向情境 1.问题情境的组成部分 2.情境和复杂性 3.若干情境的等价和情境族 4.情境的意味深长的特征第三章 情境和学科选择 1.教学语言课中的情境 2.外语课中的情境 3.体育课中的情境 4.道德和或宗教教育中的情境 5.数学教育中的情境 6.觉醒和科学学科教育中的情境 7.物理和化学教育中的情境 8.技术课中的情境 9.历史课中的情境 10.地理课中的情境 11.公民教育中的情境 12.饮食教育中的情境 13.手工和艺术教育中的情境 14.计算机教育中的情境第四章 一个靶向情境的类型学 1.辨别参数 2.内容参数 3.装扮参数第五章 一个好的靶向情境 1.一个真正的靶向情境 2.一个对学习有用的情境 3.一个激发学生动机的情境 4.一个可以实现的情境第六章 如何准备一个靶向情境 1.一般建议 2.按学科提出的建议词汇表参考文献概念索引情境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在学校里,问题情境则呈现出达龙日维勒和胡贝尔(Dalongeville& Huber,2001)所谓的建构性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不仅是建构性的(constructive),而且它还常常是建构而成的(construite),因为问题情境属于一组被计划好的学习的一部分。比如,其中出现的干扰性信息没有生活情境中的那么多;或者按照某个顺序向学生呈现一些信息,以让他按照某种进度逐步克服困难。  在“问题隋境”概念中,有一种来自教师的企图,即针对一组学习来利用情境和问题做一些事情:有一种教学论的企图。换句话说,问题情境涵盖了教学论三角形的三个极点。  “学生一支持工具”以某种方式经过“教师”,教师在这两者之间扮演着灵媒(medium)的角色:正是教师按照一组学习来选择或建构教学支持工具的,正是教师选择什么时候并以什么方式把支持工具呈现给学生。换句话说,这其中有一个把问题加以教学论化(didactisation du problSme)的过程。  下面的图示表明了教学论三角形中的这一双重关系(教师一学生一内容/问题/支持工具,译者注)以及问题和情境,并表明问题情境在教学论三角形的三个极点上发挥着作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为了整合学业获得 PDF格式下载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的情境设计,有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教学情境,不但应用于教学,还应用于学业评价,并对其应用方法有比较星系的分析。本书还对良好的教学情境题注若干方面的指标,很有启发。案例比较丰富,便于学习。比较遗憾的是,所有的案例都是基于普通学校的,而且基本上都是8年级以下的。案例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参考价值不大。


和书店买的一样,不用自己出去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