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核与外缘

盛邦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盛邦和  

页数:

249  

内容概要

世界存在三种主要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工商文化。三种文化形成四个主要文化区:儒学文化区、佛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基督教文化区。每个文化区都是一个同心圆,都有一个内层核心,其文化向外辐射,形成这个文化区的外层边缘。可以把文化区的内层核心,称为“内核”,把文化区的外层边缘称为“外缘”。这样,同一文化区的文化也就有“内核”与“外缘”的区别。“东亚儒家文化区”是一个同心圆。本书试论中国是这个同心圆的“内核”,日本为“外缘”,而韩国、朝鲜、越南等国文化则介于中日之间,属“半外缘”文化。

作者简介

盛邦和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大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外国人研究员。复旦大学日本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大第一个文科博士,日本爱知大学博士后,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上海财大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研究所所长,日本与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主任。全国日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思想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会长、上海中日学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1序 冯天瑜/4绪论/1第一篇 构造论/19第一章 三个“世界”、四个“同心圆”及中日东亚文化区/21 一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21 二 三种文化/26 三 四个“同心圆”,中日东亚文化区/32第二章 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38 一 经济区“中心一边缘”论及其他理论命题/39 二 “中心地”理论对文化区模型的设计/47 三 文化源地及其辐射在文化区整合过程中的作用/52 四 “内核”中的“外缘”与“外缘”中的“内核”/56第二篇 比较论/65第三章 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67 一 鉴别的标准:“中心经济区”与“文化源地”/67 二 中国内核文化区/72 三 日本外缘文化区/82第四章 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91 一 充足辐射外缘区与不充足辐射外缘区/91 二 交通系统障碍/97 三 社会系统障碍/101 四 文化系统障碍/134第五章 两种文化的特质区别/139 一 古老文化与晚进文化/139 二 辐射文化与受容文化/145 三 复合文化与单一文化/151 四 原型文化与型变文化/162第三篇 更新论/183第六章 文化更新/185 一 文化会衰落吗?/185 二 文化衰落后的三个前景与文化更新/188 三 中日文化近代的状况/190第七章 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194 一 东西方文化更新方式论/194 二 中国内核文化“更新迟滞性”与日本外缘文化“更新便捷性”/197 三 关于中日文化更新迟速原因的进一步考察/202第八章 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212 一 文化重心“蛙跳式”移动与中国内核地位失落/212 二 中国外缘地位与中国文化性质转换/215第九章 世界文化区重组与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特征/220 一 印度文化区、阿拉伯文化区的衰落与欧洲文化区的“裂变”/221 二 亚太文化区的形成/223 三 新文化区的特点/226 四 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228 五 中国文化更新的“三方位受容”/234第十章 结论:中国“外缘”文化更新的前景/239后记/247

章节摘录

  1965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北部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山上发现两枚猿人牙齿基本相似,属于直立猿人类型,定名“元谋人”。1963年和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考古队,在陕西蓝田泄湖镇陈家窝村和附近的五公岭红色土中,发现猿人下颌骨、头盖骨、部分面骨和牙齿化石,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个体,被定名为“蓝田人”。  当历史又前进几十万年,猿人就体质而言更接近现代人,从而进入古人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类在中国大陆上有河套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例如1958年5月在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的狮子山岩洞中发现与北京猿人有所差异的古代人种化石,据验证属于更新世中期的男性个体,距今约20万年左右,称“马坝人”。1956年在湖北长阳县城西南黄家淌公社下钟家淳村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人类左上腭骨,年代属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大致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过渡的古人,当时被定名为长阳人。1954年9-11月在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中又发现“丁村人”。1922年和1957年分别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岸河沙层和滴哨沟弯发现河套人。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不断劳动的结果使体格日益进化,同现代无显著差别,进入了人类发展史的第三阶段——新人阶段。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有山顶洞人、资阳人和柳口人。  世界人类,据专家考证有三大种族。即: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北印度;蒙古人种,分布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中亚细亚、北亚,其中一部分进入美洲为印第安人。显然,我们所要研究的地区,即中日东亚地区的人种属于蒙古人种。  根据大量考证结果来看,我国发现的古人类都具有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例如:第一,牙齿都有明显的铲形。第二,头骨有突状山脊。第三,鼻骨宽阔。第四,颧骨高耸和突出等。对此,许多专家都有明确的说明。据岑家悟说,北京猿人面部相对较短而明显前突,鼻骨甚宽,颧骨极高而向前突出,这是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


编辑推荐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运用比较的、系统的方法,从文化视角考查了中日两国现代化过程出现巨大差异的复杂原因。全书共分10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内核与外缘 PDF格式下载



都不错 满分 书还没有看 希望看了会有帮助


想当年,留日学生,人手一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