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你说,亲爱的
2012-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 莎乐美
257
宁瑛,钟长盛
无
莱纳·玛丽亚·里尔克,1875年生于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在瓦尔蒙(瑞士)逝世。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1861年生于彼得堡,1937年2月5日在哥廷根去世。
莎乐美通过她的生机活力和独立性吸引了许多重要的男子到自己身边——尼采、保罗·雷和21岁比她年轻许多的里尔克,以及后来她嫁的安德烈亚斯。她把里尔克既当作“幼稚的孩子”,又当作男人与之亲近。在同居之后,里尔克和莎乐美决定,在他们的关系发展中不再通过写信来相互支持。但是几年之后,里尔克又从巴黎给莎乐美写信求助:“除了你之外,我没有任何人可以请教。”这就是他们友谊和重要的书信来往的开端。
本书收录了他与莎乐美的通信,两人谈论文学艺术,也包括他俩私人的感情关系,能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他们对于美、艺术和爱情的看法。
作者:(德国)莱纳•玛丽亚•里尔克 (德国)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 译者:宁瑛 钟长盛 莱纳•玛丽亚•里尔克,1875年生于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在瓦尔蒙(瑞士)逝世。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1861年生于彼得堡,1937年2月5日在哥廷根去世。
第一篇 转折
感激相见
渴望之歌
圣灵降临节的问候
开满茂密鲜花的岛国
我的宝藏
照片
分别后思念你
朝圣
美好的告别
在圣彼得堡
你
最后的呼喊
第二篇 艺术与生活
我感谢你
巴黎印象
我眼中,你的痛苦
小露特
渴望安静
关于《罗丹》之一
关于《罗丹》之二
艺术与生活
续谈艺术与生活
我的锤子
再谈艺术与生活
即将踏上旅途
在罗马
家
壁画
新年
生活在罗马
你还好吗?
悲剧的俄国
春夏之交
无菌的食物
打算与愿望
北方的召唤
俄国问候你
只愿和你相遇
力量和良心
骑在意志之马上
返程的路上
菜博的故事
第三篇 哀歌
我的《布里格笔记》
倾心吐意
注视着14世纪
伤害
等你倾诉
读你
幻象
青年诗人威尔弗
财富迁移
读《写给一个小男孩的三封信》
孤独之痛
马尼亚斯科的作品
危险
《转折》
读《转折》
那喀索斯
我和我的身体
另外那个人
感觉身体
慕尼黑独处遥忆柏林生活
隐退内心世界
第四篇 绝唱
重逢,为了未来
睡前思念你
旅途
困居“外面”
在瑞士与在巴黎
如画的瓦菜
幽居穆佐城堡
写完一首诗
城堡里的工作与生活
让我和你说一说
病史
请你帮助
精神分析疗法危机
病魔缠身
精神分析
版权页: 我感谢你,露,为了这封短信。我可以在这封信上读上几个小时之久,就像读一封很长的信一样。这封信有一种安慰作用,我全部的感官都感受到了。信中还有一种善良的意思,从这一点上我可以在千百个人中认出你。 我感谢你。 我有权利给你写信,而且因为我想对你说的那么多:因为有那么多要说的内容。假如我回顾一下的话,那么我觉得,我的生命似乎比已经过去了的多长了好几岁。然而,我并没有变得更老成,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变得更灵巧,没有变得更聪明。我总还是刚迈入生活之人,我的生活总是有困难。 我不愿意抱怨,对我来说,这样做并不费力。许多事情都掌握着我,在实际的问题上我确实变得简朴了一点,更能忍耐了一点。 一个年轻人,把她的生活和我的联系在一起,在我身边,和我一道在工作中成长。这种情况也在我身上发生。还有露特,我们的小孩降生了。现在,我与你分离,并且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这些事情(即结婚和生女)使我有了一种故乡意识,有了家的感觉,而且使我和所有一切简单、纯朴的事情、物、树木和动物变得亲近。关于它们,我现在知道得更多了。 有一段时间,那时,我们三个人在沼泽地里有一栋孤零零的房子,风在墙的四周呼啸,夜晚来临,如同一片黑暗的世界。然后,我们不得不放弃一切,到大城市去,罗丹生活的城市;因为我们想在他那里学习工作。我们除了工作之外,任何别的事情都不想,我们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事业。安心,不用为共同的事情操心。 这时,我写一本关于罗丹的书。这是好事。然后我试着一直静默地、严谨地投身于工作中,当我觉得不成功时,我感到十分震惊。 城市反对我,反对我的生活,像一场我通不过的考试一样。城市没完没了的喧闹打破了我的平静,城市的可怕进入我可怜的小屋里,深入到我的内心,在它那平日五光十色画面的重压下,我几乎睁不开眼睛。再加上生病,三次流行性感冒,加上夜间没完没了的发烧和忧虑不安,我的力量和我的勇气都变小了。我用最后一点剩余的力量继续前行,经过许多座高山,走了一生那么久,一天晚上来到了维亚雷焦。 这里十分安静。唱着我的少女歌曲的姑娘们走进小巷里,歌唱,沉默。像从前一样,人们认出了我,微笑着亲切地对我说:年轻的先生。 但是,我恢复得很慢。当我觉得好一点,而且已经开始发出一点声音时,各种痛苦的状况又来了。我把它们看作是想象出来的、在自己身体上的一种弄错了的创造所致,我以自己的意志与之斗争。我克服了一部分。但是,后来又出现了某种如此令人担忧的事,这种担忧一再出现,根本不离开我。我根本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说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久以前,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生病发高烧的时候,巨大的、无法描述的恐惧出现在我面前,仿佛某种我能够回忆起的、十分巨大、十分坚硬、距离非常近的、深深的、说不出的恐惧。而这同样的恐惧现在突然出现了,但是它们用不着以黑夜和发烧作借口,如果我认为自己是健康而且有勇气的,那么它们在白天也抓住我,抓住我的心脏,把它悬在虚无之上。你能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一切都在变化,从我的心中掉下来,我感觉自己被从世界中驱赶出来,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很熟悉、亲近、有意义。而如今进入了另一个没有把握的、无名的、忧心忡忡的环境。往哪儿去呢?然后,我觉得似乎认不出到我身边来的任何人,仿佛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像是在死人待的陌生地方,孤零零的,多余的,一块其他关联都断裂了的碎片。 这时,我感到非常不安。 我心中产生了恐惧,我最严重的时刻也许就在那儿,在那另外一个世界里,我不能走向任何人。 在另一个时候,当我从意大利回来后,这种奇怪的状态一再经常出现,我抗拒不了它。然后是一个比较长久的间歇,又一次新的流行性感冒。那一次我恢复得很慢,经过一小段比较好的休养时期,各种各样工作的开端,一直到夜里,病又来了。(假如这种奇怪的状态又出现了,那么我希望自己在什么真实的东西上坚持住。但是没有什么是足够真实的,一切都离开了,放弃了我,远远离去……) 第二天清晨,我通过约翰娜•尼曼给你写了那封信。请原谅,我带着我的担忧来到你澄明的日子里。除了你之外我没有人可以求教,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我是谁。只有你可以帮助我,我在你的第一封信中就已经感觉到你那平静的话语给我的力量。你能够告诉我,我应该做什么;你知道,我对什么必定害怕,对什么东西不害怕。我必须害怕吗? 也许我太夸张了,也许理由太微不足道了,我本来不应该用自己的困境打扰你。也许这只是这个可怕的、严峻的城市的一个后果,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我太软弱了,过于悲哀了。也许是由于我们的不幸存在产生的那些恐惧在镜子里映出的形象:在韦斯特维德的那一年里有如此多这样的情形,而在这儿,不幸的存在和毁灭是如此相似……你将会知道的。那也许不是在匆匆写就的这封混乱的信之后(由于我可以给你写信了,兴奋得手直晃动),而是在我希望出于更为平静的心态给你写其他一些信之后。那是当我离开巴黎,在窗前看到绿色,听见窗外辽阔天空中鸟鸣的时候。 我在收拾行李,打包的空档中给你写信。收拾起来很费力,因为我在这儿几乎已经住了一年了。但是3天或者4天后我们就将在沃尔普斯维德了,海因里希•福格勒已经给我们准备了几间屋子,我们想在他那儿做客住两个月。我们本来也更愿意到其他什么地方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安静的地方,那儿不会引起任何回忆。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接受提供给我们的条件,而且这是以一种友好亲切的方式提供的。 那里有一个安静的花园,和温馨、平静的日子。有时候我想给你写信,向你讲述许多事情,假如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写信问你。然后,假如你再一次留意观察我的生活的话,那么请告诉我,你觉得我的生活好不好。 别怕我的信会来得太勤,或者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打扰你。假如你认为我写得太多了,也请对我说出来。对我来说,你的每一个字都意味深长,而且久久留在我心中。 现在我向你们致以深切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我得到了你的信。你可爱的信,每一个字都使我心情舒畅,它仿佛带着一阵浪花触摸着我,使我受到强烈的感动,心潮澎湃。它像花儿围绕着我,仿佛在我头上建起一片天空。它使我能够快乐地对你说出我在上一封沉重的信中内心毫无意义挣扎的话语:我很想念你。 ——里尔克(1900年8月11日) 亲爱的莱纳,邮递员刚刚把你的信送来,现在它就平放在我的面前。虽然我这里已经是冬天了,我的窗前以及和邻居接界的花园的上空已经第一次地出现了雪花飞舞的天气,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时候还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天气。现在,你离我实在是太远了,虽然你在信中写道,你离我的距离并不算远。莱纳,我感觉到这段空间距离的强大,同时也感觉到了它的无情,因为它不让我在你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莎乐美(1913年1月13日)
《我想对你说,亲爱的:里尔克与莎乐美书信选》收录了他与莎乐美的通信,两人谈论文学艺术,也包括他俩私人的感情关系,能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他们对于美、艺术和爱情的看法。《我想对你说,亲爱的:里尔克与莎乐美书信选》由莱纳•玛丽亚•里尔克、莎乐美著,宁瑛、钟长盛译。
无
你放火烧了我的大脑,可我仍将托举你,用我的血液。
里尔克,莎乐美,你们之间究竟曾有过怎样一段怎样美丽的故事???
我期待着去解开谜题`
一直喜欢里尔克的纯粹,莎乐美的深邃。灵魂之爱,唯在其二人身上,完美呈现。爱因而不空,也不狭隘。
好书一本。
穆佐书简(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是里尔克一个写的,这一本汇集了两个人的通信。很好。
激情与智慧的碰撞,母爱与情爱的交织。内容没的说,就是纸张稍差些。
有意思。充满感情和真实。
翻译不怎么样。书也是脏的
喜欢这些浪漫感性的文字
这里很好书不错的
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也不是一般的知己。精神上的恋人,没有廊桥遗梦的唏嘘,只有永远的心灵邀约灵魂共鸣。也因此获得令人崇仰的高贵。
封面难看,排版一般;但内容动人,让我一坐一下午
到底是怎样的以为女性可以让里尔克这么个大诗人写出:“你在我的脑海里燃起大火,我仍愿意用我的血液把你托起”。慢慢走近莎乐美。。。。。喜欢这书
欣赏他们的智慧,感觉不错
除了纸质稍差,其他都很好,总的还行
纸张感觉像地摊上随便就能买的那种黄皮纸,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内容还是在那里的。
内容可以,翻译的也不错,但纸张质量不好,就给4星吧
因着喜欢里尔克的诗,和莎乐美这个女人,就买了此书。翻了几页读不下去,就放着了。不做太多评价,未深读。
平心而论,翻译书信集是极其费力的事,既要熟知发、收信者的生平,又要了解一封信件的当时背景,而且还要通晓信中涉及的种种内容。这本书既无前言又无后记,所据底本无从知晓,但根据人名的音译习惯与二人的背景,应该译自德语。低俗的书名、各种小标题,应该是他们后加的。译文质量中庸,错译得不太远:不知道“in einem”的真正意思等于“in einem Zuge”,将“Prosa”不假思索地译成“诗文”(实际意为“Alltag”);对译得也不太近,无甚可圈点赞誉之处,但尚有阅读价值。不过,封二“同居”(大概是zusammenleben)这个词实在是给Dasha吓到了。
这批信件结束于1925年12月。1926年5月,茨娃与里尔克通信,当年12月27日里尔克离世。里尔克与莎乐美的30年信,最后是并立风中的两座山峰。里尔克与茨娃的半年信,是大海里的两块冰山相遇,尤其于后者,可惜前者却已至生命消逝起,完全力不从心。里尔克说,“对于爱情,我们只需要:相互自由“。必须是势均力敌的心灵才能由此到达对方的极致。后来这个观点,在看莎乐美书时继续得到验证。这个观点应该就是里尔克与莎乐美之间一生的关联、经历所洗沥出来的。
了解里尔克对美、艺术和爱情的看法,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