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
2012-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项建英 著
299
285000
无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以20世纪初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设置为起点,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下限,具体考察这一时段内各类大学教育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主要从师资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揭示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建设仍是一笔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绪论
一、课题的设定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及内容概要
第一章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教育学科的导入
(一)西方教育学科的初步导人
(二)清末以日本为媒介教育学科的导入
(三)民国以美国为指向教育学科的导入
二、学制的颁定和实施
(一)清末《壬寅?癸卯学制》确立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合法地位
(二)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提高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层次
(三)1922年《壬戌学制》使大学教育学科的设置趋于多元化
三、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起
(二)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科学化”运动的展开
(三)“科学化”运动对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影响
第二章 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学科
一、高等师范教育学科的雏形:清末优级师范学堂
(一)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到优级师范学堂
(二)日本教习与清末优级师范学堂教育学科
(三)留日归国学生在清末优级师范学堂
(四)教育学科课程设置及教材
二、民初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心
(一)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
(二)教育学科建设趋向学术化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科学化
(四)注重培养教育学科专业化人才
三、陶行知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
(一)陶行知留美期间的学习和研究
(二)陶行知在南高师教育学科推行的教育改革
(三)陶行知对南高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
(四)陶行知与南高师教育学科教师群体
四、“高师改大”后的高等师范教育学科——以北平师范大学为个案
(一)教育系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概况
(二)教育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
(三)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之特色
五、廖世承与蓝田师范学院教育学科
(一)蓝田师范学院的创设
(二)蓝田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
(三)蓝田师范学院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及社会教育活动
六、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近代国立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
一、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
(一)从东南大学教育科到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二)《新教育》与东南大学教育学科
(三)教育学术研究制度化、规范化
二、北京大学教育学科
(一)师资与课程不断充实
(二)教材教法别具一格
(三)学生学术研究机构:从“教育研究会”到“教育学会”
三、西南联合大学教育学系
(一)学术研究弦歌不辍
(二)课程设置的特点及不足
(三)颇具特色的师生群体
四、近代国立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
一、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缘起
(一)教育学科有助于传播基督教
(二)教育学科能满足教会学校对师资的需求
(三)教育学科有利于教会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一)从牧师兼职到专业教师
(二)课程趋于实用化、本土化
(三)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科学化
(四)培养人才注重博专结合
三、燕京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以3位系主任为中心
(一)虔诚的教育学科“传教士”高厚德:教育学科的开创
(二)河北教育界的人杰周学章:教育学科的发展
(三)教育学科的弄潮儿廖泰初:教育学科的恢复与调整
四、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近代私立大学教育学科
一、私立大学教育学科成立和发展概况
二、影响私立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私立大学教育学科个案考察:厦门大学与大夏大学
(一)专任教师少而精
(二)教学管理严格而灵活
(三)学科齐全、课程丰富
(四)教育教学实习富有特色
(五)在“教育救国”主旋律下师生和谐共存
四、近代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独立教育学院和独立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科
一、独立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的创立及其特征、贡献
(一)独立教育学院的创立
(二)独立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的主要特征
(三)从比较的角度看独立教育学院创办乡村教育学科
(四)独立教育学院对近代教育学科的贡献
二、独立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科的创设及其特征
(一)独立师范专科学校的创设
(二)独立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科的主要特征——以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中心
第七章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历史地位
一、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体系的确立
(一)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分布结构
(二)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群初步形成
(三)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制度化
二、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局限性与不足
(一)教育学科地域分布及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三)教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三、问题与反思
(一)教育学科与师范教育的关系问题
(二)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双轨制”及“多元化”问题
(三)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本土化问题
四、后续课题
附表目录
表2—1 清末主要优级师范学堂教育学科日本教习概况表
表2—2 民初北高师历届校长及部分教师留日简况表
表2—3 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课程表
表2—4 北平师大教育系1924—1932年度课程表
表2—5 蓝田师范学院教育系分组选修课程表
表3—1 1943—1948年间中央大学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简况表
表3—2 教育部部颁课程与西南联大教育学系课程对照表
表7—1 1943—1948年间各大学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简况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以近代中国不同类型的大学为纬,以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为经,具体考察了教育学科在各类大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本文除“绪论”外,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历史背景”,阐述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各类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第三部分为第七章“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历史地位”。
无
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