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

张十庆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十庆  

页数:

1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东方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方建筑研究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自身文化,也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东方和世界建筑文化。中日建筑比较研究是东方建筑研究 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日本建筑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中日建筑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本书以中日古代 建筑比较研究的线索,侧重于中日古代建筑技术的源流与变迁的分析 和探讨,涉及了中日古代建筑文化交流史的考察、法隆寺建筑的探讨、中日古代建筑尺度与空间的构成比较、《营造法式》模数制度 的比较研究,以及日本禅宗样建筑设计技术的分析 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张十庆,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安徽庐江,1959年6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83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1986年于同校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7在苏州建筑设计院工作, 1987年至1990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博士课程,其间1988年至1989年作为两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留学,1990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张十庆教授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师,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教学及建筑设计。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中日造园的源流及其发展的比较研究”、“南方建筑的区划与谱系研究”二项,以及部省级研究项目二项,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东方建筑研究--日本、朝鲜部分”等,并参加完成建筑设计工程多项。至今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东方建筑研究》、《作庭记译注与研究》、《五山十刹图与南宋江南禅寺》、《中国江南禅寺院建筑》等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日古代建筑文化的交流 第一节 古代东亚建筑体系的形成及性质 第二节 佛教建筑在东亚的传播与普及 第三节 唐代建筑 的影响与日本古代建筑体系的确立 第四节 宁元禅宗建筑对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第五节 黄檗文化与日本近世建筑第二章 法隆寺建筑的大木技术 第一节 法隆寺建筑的大木结构 第二节 法隆寺建筑的尺度构成 第三节 唐宁辽时期建筑的尺度构成第三章 中日古代建筑的尺度构成 第一节 尺度与尺度的传播 第二节 奈良时代建筑的尺度构成 第三节 唐宋辽时期建筑的尺度构成第四章中日古代建筑的空间构成 第一节 地盘构成与空间构成 第二节 日本建筑构成表记法及其空间构成 第三节 唐宁建筑构成表记法及其空间构成 第四节 传统空间构成规制解体 第五节 大明宫麟德殿“三面”说试析第五章 《营造法式》变造用村制度 第一节《营造法式》的性质及其比较 第二节 八等技术体系的继承与演变 第三节 变造 用材的大木作制度第六章 日本禅 宗样建筑的设计技术 第一节 古代技术体系的继承与演变 第二节 禅宗样建筑的尺度构成(一) 第三节 禅宗样建筑的尺度构成(二)


编辑推荐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而言,历史上中日建筑之间的特殊关系,注定了中日建筑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是不主而喻的。另一方面 ,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立场而言,这种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建筑体系的整体、全面认识,也具重要的意义。其不但有助于认识中国建筑文化在域外的传播的发展,同时借助于对域外中国系建筑的 研究,反过来,以吉国本土建筑史研究上的重要一环,《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之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 PDF格式下载



很详细地介绍了中日古建筑之间的联系,不过主要是讲日本的。


值得一读 可以知道中日古建筑的一些种种


最近为了写论文,找了不少书,这本书很有借鉴价值,值得阅读


本书很有价值


张十庆老师的博士论文整理成的一本书,很值得学习。


店主讲信用。图书状态不错。


张十庆是古建名家,他的书值得一看


对这方面挺感兴趣的,有一定深度,仅是爱好者建议慎重。


很好的书,图文并茂,较专业!价格优惠!推荐!


还未细读,几乎所有的书都在当当订购一直不错!


专业著作,也可以作为一般读物,了解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


里面的文字与配图都很专业,内容比较深奥,不是对古建筑有很大兴趣的人可能很难看进去


整体还算可以,送的时候弄得有点褶皱


这个系列都是天大的博士论文,深度不错


嗯 喜欢这个书


住宅很少!


中日谈不上吧,源流与变迁展开不够充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