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保障概论

周绿林 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绿林 编  

页数:

241  

字数:

341000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15%,到2007年上升至22%,这其中,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职业教育确立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调整的普遍做法。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职业大学至今,高职教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促进。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1999年全国教育会议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为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专业教育的需要,组织相关高校教师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 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补充保障等。书中附录了许多带有启发性的案例以及相关政策要点,增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用教材,也可作为实际工作部门各类人员的学习参考书或培训用教材。

作者简介

  周绿林,男,1964年7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带头人。1995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医疗保险专业,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事业高职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健康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  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医院管理》《保险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8部。其中,《医疗保险学》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负责的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主持的《医疗保险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

书籍目录

1 社会保障概述 1.1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1.2 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原则 1.3 社会保障体系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2 社会保障模式 2.1 社会保障模式概述 2.2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2.3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2.4 强制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2.5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3 社会保障管理 3.1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3.2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3.3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3.4 社会保障监督体系4 社会保障基金 4.1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4.2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4.3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4.4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5 养老保险 5.1 养老保险概述 5.2 国外养老保险 5.3 中国的养老保险 5.4 养老保险实务6 医疗保险 6.1 医疗保险概述 6.2 国外医疗保险 6.3 中国医疗保险 6.4 基本医疗保险实务7 失业保险 7.1 失业保险概述 7.2 国外失业保险 7.3 中国失业保险8 工伤保险 8.1 工伤保险概述 8.2 国外工伤保险 8.3 中国工伤保险9 生育保险 9.1 生育保险概述 9.2 国外生育保险 9.3 中国生育保险10 社会救助 10.1 社会救助概述 10.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0.3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10.4 灾害救助11 社会福利 11.1 社会福利概述 11.2 公共福利 11.3 职业福利 11.4 弱势群体福利12 社会优抚 12.1 社会优抚概述 12.2 社会优抚的内容 12.3 社会优抚的改革 12.4 社会优抚实务13 补充保障 13.1 补充保障概述 13.2 慈善事业 13.3 志愿服务 13.4 社区服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社会保障概述  1.1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保障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作为一种保障国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1.1.1 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一词来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此后,社会保障一词即被各国广为使用。  当代社会中,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与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也存在很大不同。就其共同点而言,可以将社会保障概括为:它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我国目前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主要是广义上的。在中国,社会保障是指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它包括如下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国家是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具体表现为: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国民保障体系;国家通过预算等形式提供财政支持;国家通过组织、领导、管理,确保制度的良性运行。  (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国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是以社会生活存在风险为前提。特别是近代大机器生产,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社会化,传统的家庭难以抵御各种风险,只有通过国家和社会力量才能得到解决。虽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保障的对象是一些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生活困难的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性的保障必将代替选择性的保障,全体国民都将享有获得国家社会帮助保护的权利。  (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它通过经济手段和服务手段,给予弱势群体及生活困难的家庭一定的物质帮助,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引起社会动荡,维护社会和谐。  (4)社会保障制度需依法建立。社会保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再分配制度,必须有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旌。各国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使保障制度顺利进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保障概论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详实,结合实际,是高职的理想教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