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践履

鲁玉桃,唐青女 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鲁玉桃,唐青女 著  

页数:

244  

前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此,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湖南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并形成了“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构建教学模块、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规律,“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认知知识;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这种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完全摆脱了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的思维定势。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作为“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改变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逻辑顺序来编写教材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模块式、项目式结构来构架整个教材体系。  本系列教材较于传统教材有以下创新之处:  1.教材编写以职业活动过程(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按照工作过程形成应用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材篇、章、节式的编写体例,采用创新性的模块、项目为编写体例,以一个工作过程为一个模块,下设若干个任务项目,按真实工作过程来编写教材。  2.教材的编著有现场专家或者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著人员“双师”结合,即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相结合,把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引入教材内容,并根据行业、企业需要确定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比例结构,从而保证教材的内容质量。  3.强调能力本位,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符合国家职业教育精神,适合职业教育特点。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们还将推出适合机电、工商管理、旅游、财会等专业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教学改革教材,从而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相信,职业教育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

内容概要

  全书由5个模块23个项目组成,通过讨论评析典型事例、社会热点难点、大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以及实践系列素质能力训练项目,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提高道德能力、法律能力和政治觉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同时引导大学生围绕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解决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心理健康等问题,切实解决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践履》既适合于用作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辅助资料,也适合于用作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资料,还适合于用作各层次人员学习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

书籍目录

模块1 理想信念观学习与践履项目1.1 认识大学生活 自觉规划人生项目1.2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学习与践履项目1.3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学习与践履项目1.4 马克思主义人生环境观学习与践履项目1.5 爱国主义观学习与践履(一)项目1.6 爱国主义观学习与践履(二)项目1.7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实践体验)模块2 道德观学习与践履项目2.1 社会主义道德观学习与践履项目2.2 社会公德观学习与践履项目2.3 恋爱婚姻观学习与践履项目2.4 职业道德观学习与践履项目2.5 社会公德践履(实践体验)模块3 法制观学习与践履项目3.1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学习与践履项目3.2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学习与践履项目3.3 国家安全观学习与践履项目3.4 我国宪法基本制度学习与遵守项目3.5 我国主要实体法律制度学习与遵守项目3.6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学习与遵守项目3.7 庭审旁听(实践体验)模块4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模块5 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项目5.1 时事点评项目5.2 良好行为习.隕的养成项目5.3 自建个人档案 提高完善自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诚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条底线,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如果说“知礼”教育强调的是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的话,那么诚信教育强调的就是对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诚信是由内心诚实表现的自愿行为,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熏陶。诚信危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痼疾,建立诚信的社会道德体系是我国当今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学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首先就要培养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讲“诚信”,首先就要“知耻”,内心不知耻,就无所谓“诚信”。  (3)担当。敢于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做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担当”二字,他亲笔题写的校训中强调“笃行”,意义也在于此。大学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担责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担当社会责任,要有爱心去奉献社会。一个有担当的、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从小处讲是一种意志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勤奋。我们还是要强调读书的勤奋。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勤奋,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提倡给学生减负,那么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自觉地“加负”,主动地“汲识”。  这里其实包含了两种态度,一是要“非功利”地读书,一是要“去惰性”地生活。把读书,尤其是“非功利”的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总而言之,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5)超越。敢于超越,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要求。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在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创新型人才”。超越又具有人生态度的意义,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超越的意识,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超越世俗,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能够理性、通达地直接面对内心不愉快的感觉,能够“将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欢或有感情冲突的人和事,那么,我们所取得的,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种道德上的成就。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践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