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遗产3
2012-1
天津大学出版社
金磊 编
215
20世纪50年代,建筑史家林微因、莫宗江二先生普参与北京景泰蓝传统工艺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并设计制作出数量虽不多但艺术品位上乘的新作品。
总编的话
金磊 遗产就是今天
特稿
单素翔 西藏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创意设计
冯娴 中国与世界的设计节(中国篇)
苏波 时代背景下建筑语言的探索
本刊记者 令人瞩目的北京新建筑
走访刘伯生负责的西门子中国总部设计团队
百年建筑中国
广州中山堂结构设计成就的再发现
除楠陈欣 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建堂80华诞纪念会
中山纪念堂设计和建设者的后人首度齐聚
李震熹李昭熹李蕴文 、回忆我们的父亲李铿
李铿冯宝龄 广州中山纪念堂工程设计
崔蔚芬 广州中山纪念堂施工实况
华夏建筑文明
学科建设
事件/论坛
学者往事
发现与拾遗
田野新考察报告
随感/短论
建筑摄影
荐书 荐刊
域外视野
昨天 今天
新闻 视点 专题
到位的结构抗震设计 近年来全球地震问题日益严重,北京虽在地震预防与保护工作上令人瞩目,但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防灾篇的介绍:“北京在2020年以前不排除发生6级及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据此,该设计团队以李祖原先生为灵魂,在方案设计阶段便委托国家地震局进行了地表安全性评估,又咨询了北京超限结构审查委员会,采用了“中震弹性”的高于规范要求的抗震设防水准,确保中标方案的实施。本工程属平面不规则结构,结构抗震设计融入了性能设计思想,结构底部扭转效应较大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设计,核心筒为内置钢支撑框架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核心筒与外框架间为钢一混凝土混合楼盖,核心筒内楼面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即“三水准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步骤”进行。通过两阶段设计步骤,分别按照50年超越概率63.2%、10%、2%三个水平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并据此进行结构设计,从而达到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已经明确的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如下:①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承载力及变形满足GB50011-2001、JGJ3-2002有关规定与要求;②设防烈度“中震”作用下,主要抗侧力结构构件一核心筒剪力墙截面不屈服,严格控制墙体截面剪应力,保证墙体满足剪应力的截面控制条件,墙体截面保持弹性;③“大地震”作用下,满足规范最大层间移角11100的要求,控制塑性铰不出现在结构底部,保证结构在规范允许的变形范围内不被推覆。 ……
好奇,买来看着玩,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