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制与治理

强世功 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政法大学  

作者:

强世功  

页数:

3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就是这种时代遗忘症的一个见证,尽管它在自觉不自觉中与这种遗忘做斗争。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不假思索地使用“社会转型”这相概念时,作者在本书中一直坚持使用“国家转型”这个概念,因为没有国家转型实际上就不可能出现社会转型,或者说社会转型没有特别的意义。不过,无论是使用“国家转型”还是“社会转型”,都是放在“国家与社会”这个理论框架下来讨论的。在今天,“国家转型”与“社会转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和迫切,就在于我们如何在理论上看待“国家与社会”。 在本书中,“公共领域”被理解为一个相互妥协、相互交涉的领域,由此成为一个没有公共性的技术领域,一个纯粹的程序性领域。国家转型由此被理解为各种社会力量在这个程序性领域中相互妥协和交涉的过程,其中所涉及的“革命”也同样被理解为一种程序性技术。

作者简介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90),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6)和法学博士(1999)。《北大法律评论》主编(1999-200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2002)。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学理论和宪法学,发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书评、译文和译著多种。

书籍目录

序言 我们空间贡献了什么?——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初步反思(自序)致谢第一编  第一章 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国家转型中的法律(1840-1949)  一 问题与理论框架  二 合法性、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三 中华帝国的合法化及其危机  四 国家层面上的合法性重建  五 乡村层面上的合法化重建 第二章 权利 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  一 国家政权建设中法律的困境  二 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民间调解  三 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与政治   四 中国法律的新传统 第三章 革命与法制的悖论——新中国的法律改造运动及其后果(1949-1976)  一 镇压反革命:法律与政策  二 司法改革:司法的政党化  三 惩罚社会的兴起 第四章 法制的兴起与国家治理转型——国刑事实践的法社会学分析(1976-1981)  一 惩罚的职能化  二 惩罚的理性化:知识与自我技术   三 刑罚:一种隐蔽而迂回的治理 第二编 第五章 “法律”是如何实践的?——一起乡村民事调解案的分析   一 案件与问题  二 炕上开庭:法律运作的场景组织  三 民事调解中的情、理和法 第六章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一 案件与问题  二 法律的技艺:判决与调解  三 国家、法律与治理术 第七章 文化、功能与治理  一 调解:文化与功能   二 功能解释及其问题  三 调解作为一种权力技术   四 调解与治理  五 理解中国法律现代性的两种思路  第八章 双重结构化下的法律解释——对10名中国法官的调查  一 问题与方法  二 影响法律解释的几中要素  三 谁是法律解释者?  四 双重结构化及其张力第三编  第九章 暗夜的穿越者——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 第十章 市民社会及其问题——评《国家与社会》 第十一章 “公的法律”与“私的法”——《罗马法史》的一点启示 第十二章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简评 Bird in a Cage by Stanley Lubman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制与治理 PDF格式下载



最大价值乃在通过历史回顾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革命时期延续至当代的“政法传统”的形成、转变及前景,具有开阔的视野,远非流行的法条主义著作能比。


应该是好书,《立法者的法理学》引用过,没来得及看


书内容很好,可惜书封面很多划痕


不错的书,强世功以后厉害了。


内容挺详细的,纸质不错的。


法律就是一种政治治理术,但它是一种成本较低,因而人民自由空间相对较大的治理术。


因为老师要求看的,所以就买了


对于自己一般有价值,但不是很适用


博士硕士论文一类的合辑,内容充实,但是需要耐心阅读。


有深度,有广度,教师指定用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