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
2006-12
政法大学
刘星
315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从只有1个系、1个政治学本科专业和1个政治学理论硕士点,发展到今天拥有4个系所、4个本科专业(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8个硕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以及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制度两个博士点的学科齐全的学院。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些成绩中,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从而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批学术著作,就是我院教师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结晶,也是我们实施“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与政府治理”这一“211”工程项目的具体成果。在这批成果中,既包括几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也包括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从这些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我院学科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对文明与文化的关注,是增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人文内涵的客观要求。通过对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当代公民文化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我国政治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主题,面对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确立中国的对外战略,显然,这些新的挑战与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学理的探究,从而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理论贡献。三是政府治理与公共管理。应当说,到目前为止,政府与市场仍是人类社会管理与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但是,由于政府与市场均有其缺欠,所以,来自社会的自我管理正在成为第三种方式和力量,并带动着传统政府管理的变革。因此,以治理和公民社会为新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公共事务的管理,深化政府改革和整个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就成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研究中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课题。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含糊。我们愿以这批研究成果为新的起点,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推进学科建设的发展。我们深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使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以其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无不凸现出了对政府的服务精神、服务职能、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的关注与追求。“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在我国政府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出的,由于在理论研究上对这种模式的理解存在很多分歧,因此在实践中对它也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书在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服务”为视角来解读政府治理的这种新模式。本书对“服务”的理解是从它的过程性和活动性出发,因此“服务型政府”在笔者看来,更侧重于政府行为中服务理念的体现和服务手段的采用,全书的论述也将以此为基点展开。本书力图进行的独创性尝试体现在:一是在对政府服务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以“服务”作为研究政府治理模式的分析视角;二是尝试提出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全面理解及对其构建的设想。
刘星,女,1976年生,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讲师。曾在《江海学刊》、《求实》、《理论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框架结构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征 第一节 管制与服务:政府角色的理论回顾 一、理论追问 二、管制型政府的传统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一、对于“服务”的理解 二、“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第三节 对服务型政府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产生的基本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 二、民主政治:服务型政府产生的社会制度基础 三、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的核心 四、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的终极追求 五 、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观第二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动力与理论支持 第一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动力 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行政改革的国际制度的制约力量 二、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技术动力 第二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支持 一、服务价值:新公共管理的终极追求 二、合作与服务:治理理论的主题 三、走出服务中的公共悖论:社会资本的回答 四、呼唤服务中公共利益的尊严:新公共服务理论第三章 服务理念的树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选择 第一节 公共利益:服务理念的基石和终极追求 一、服务中公共利益的异化 二、在服务理念中体现公共利益 第二节 管理主义与民主理念:服务理念的双重关注 一、公共服务中管理主义的体现 二、公共服务中民主理念的体现 三、服务型政府对管理主义和民主理念的双重关注 第三节 公共权力与服务理念 一、理解公共权力的性质 二、服务型政府中公共权力的行使 三、公共权力与服务理念 第四节 服务对象分析 一、政府服务对象是顾客还是公众 二、政府是否应该区分服务对象 三、服务对象有关问题的反思第四章 服务模式多元化: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复合制度配置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公共服务 一、公共服务的理解及分类 二、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分析 三、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 四、公共服务提供的机制选择 第二节 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模式中的政府 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提供模式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中的公共责任 三、服务型政府在市场化提供模式中的作用 第三节 公共服务社会化提供模式中的政府 一、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提供模式 二、服务型政府中的志愿服务与公共权力 三、服务型政府在社会化提供模式中的角色第五章 服务方略的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服务承诺制:基准引导服务 一、确立服务的“顾客至上”原则 二、明确规范的服务基准的制定 三、服务基准的落实与监督 第二节 服务手段的管制革新 一、传统管制手段及其弊端 二、传统管制方式的制度创新 三、关于服务手段非管制化的深层思考 第三节 服务形式的组织创新 一、“一站式”服务形式分析 二、专职服务机构对服务的推展第六章 服务能力的要素分析及衡量 第一节 政府服务质量 一、服务质量的内涵 二、服务质量评价的特点 三、政府服务质量的评价 第二节 政府服务效率 一、服务效率的内涵 二、服务效率分析 三、绩效示标: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三节 政府服务责任 一、服务责任的内涵 二、新的治理模式中的服务责任结语参考文献
2.协商性管制。激励性管制方法是将市场协调模式与政府协调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虽然这种结合效果明显,但相对于管制者,被管制者仍然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而协商性管制正好回答 了如何将被管制者从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主动的角色,来提高管制的效率的问题。协商性管制是指管制者与被管制者就如何管制进行充分的、正面的协商,共同制定管制政策的一种互动型管制形式,它在激励被管制者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政府的管制目标。 协商性管制是政府协调模式与组织协调模式的结合,是基于协商的一种管制,是通过管制者与被管制者协商来制定管制政策。 协商性管制可以看成是一个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的合作博弈,它明确赋予被管制者参与、制定管制政策的权利,改变了被管制者被动接受管制的局面。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协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确定合理的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确定行业的进入标准;确定政府补贴的程度和补贴的方式;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确定违约的惩处方式和程度等等。如在城市公共交通的私人提供方面,政府可以与提供方就票价、运营路线、运营时间等展开协商,形成一个既使得私人利益得到保证,又兼顾公平的合约安排。同样的领域还有:电力、电信、学校、医院、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 由于协调社会生活的模式及模式组合的多样性,决定了政府在实施有效管制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励性管制和协商性管制就是这种创新的尝试。前者是基于市场模式,而后者是基于组织模式,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制定政策方法的革新。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强调激励性管制和协商性管制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否认政府强制性管制的必要性。那么对待政府必要的强制性管制又该如何革新,以充分体现政府的服务精神呢? 3.行政审批制的革新探索。作为政府管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审批制度体现的是政府主导社会和经济的理念,是一种传统的政府行政行为,但其根本缺陷在于限制和束缚了市场作用的发挥,与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因此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
这本书讲解很详细,也很到位,有点观点非常适合当今事实
给老爸买的,不错
还没看,不过内容是我想要的
我是行政法学专业的,这本书看着很顺手。书中可以提供很多想法和书籍,不错
这本书还不错,可能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吧。对服务型政府的概念阐述得也比较透彻,对写论文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对认识服务型政府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