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法基础理论文献辑要(第1辑)

时建中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时建中 主编  

页数:

554  

内容概要

历经近3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法学研究渐进地到了自觉反思的阶段。“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所以成为一个具有深度的热门话题,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讲,具有其历史必然性。经济法自然亦未能置身事外。对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和经济法学这个学科的反思,更多地体现在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经济法是什么?经济法对法制而言是必需的么?经济法学对法学的贡献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法的方法和路径是什么?经济法学界内部的分歧已然清晰凸现。 在回顾与反思的大背景下,我们着手对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近30年的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 关于学术文献的整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汇编式,将相关文献完整地或者摘要地依主题分别归类;二是综述式,将相关文献内容另行概括归纳。本书虽属前者,但非简单地罗列文献,而为文献辑要,即有文献的选择、学术归纳的过程。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文献辑要,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全面、权威、便捷、启发。“全面”,即应尽可能“穷尽”本领域内的既有文献;“权威”,即尽可能避免遗漏代表性文献和观点;“便捷”,即以一种有包容力的逻辑架构使读者迅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术观点;“启发”,即文献辑要是在尽可能理解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影射甚或浓缩学科发展的路径和历史,揭示出原本掩盖在纷繁的文献下的学科发展脉络。

书籍目录

序:回顾、反思与经济法学的成熟与繁荣第一章 经济法的起源论 第一节 “经济法”一词的缘起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的时间 第三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发展历程 第四节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二、中国经济法(学)的前景展望 本章论文索引第二章 经济法的本体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概念确定的意义 二、经济法概念的定义标准 三、经济法概念的国外诸说 四、经济法概念的国内诸说 五、对经济法概念之争的评论 第二节 经济法的本质 一、经济法的本质是阶级性 二、经济法的本质是社会性或称社会公共性 三、经济法的本质是协调经济之法 四、综合本质:阶级性、社会性、协调经济性 五、其他理解 第三节 经济法的特征 第四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调整对象在经济法研究中的定位 二、有关调整对象的代表性观点 三、有关经济法调整对象诸观点的梳理与评论 第五节 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及与其他法律之关系 一、经济法独立地位肯定说 二、经济法独立地位否定说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四、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五、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六、经济法与其他法的关系 本章论文索引第三章 经济法的体系论 第一节 经济法范畴 一、经济法范畴的产生及其在经济法发展中的意义 二、经济法范畴的种类及内容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一、经济法体系的概念 二、经济法体系 三、经济法学体系 本章论文索引第四章 经济法的价值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价值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和方法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法的功能和作用 本章论文索引第五章 经济法的运行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立法 一、经济法立法概述 二、经济法的立法模式 ……第六章 经济法的方法论附录 1978-2008年经济法总论书目索引:教材、文集、论丛、专著

章节摘录

  一、商业关系向商事关系的演变孕育了民商关系对权力干预的寄托  随着商业关系的范围和主义不断拓展,商业关系出现了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的趋势,具体日渐被抽象打破,……商事关系的发展,必然存在的是商事主体的复杂性、难以明辨性和交易的多环节性,识别当事人动机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直接机会相对减少,行为的自我把握愈为困难,商事关系所隐含的投机性相应增大,利害损害的不特定性、广泛性与弥散性扩大,对商行为与商事关系的监控难度越来越大,以往民事关系中的当事人自我监控机制运用于商事关系终于发现的局限,因此,除当事人的自我监控外,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急切寻求某种中介力与约束力的社会机构或国家机构来从社会或国家的另一个视角监控商事关系。充当商事关系的保护人,这也就是为社会力与国家力介入和渗透民商关系领域提供了前提与借口……  二、民商关系的法律保护成本增加产生了对经济法的生成渴求民商关系的正面发展并不能反映其负面效应的消除,……用何种规则与方法控制和调整不正当竞争行为,传统民商法所使用的是侵权行为规则,尽管个别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为对某个权力主体竞争权力的侵犯,通过侵权损害赔偿使权力主体的权力可以得到弥补,但由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对象的广泛性与不特定性的客观存在,各债的追诉是的当事人自我保护的成本增加,而建立一个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的公共机构,则可以降低竞争秩序的保护成本。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在这汇总前提下产生的,多数国家常设性的竞争监督机构也由此而建立。这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民商法规则对违反民商法价值准则行为进行调整所暴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商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民商关系的调整不可能为传统民商法所垄断,而由此会产生一些新的法律部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商关系演变与发展所显现的三个特点:  (1)对权力的依赖:体现为民商主体自我控制不能条件下对外力的寄托;  (2)权利机制的借用:私权力的分配有绝对自主走向相对制衡;  (3)私权力的部分限制:垄断与限制竞争自由的限制与剥夺。  这三个特点的形成反映出了权力与民商关系的接轨,也孕育了经济法的产生。……  ——单飞跃:《经济法学》,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5页  经济法在西方国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首先是由于产生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要求国家予以保护和支持;第二,为着维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国家也必须加强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干预及参与。政府与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是分开的,但它们之间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垄断资本,而垄断资本的政治后台是政府,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演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运用国家力量维护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法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法基础理论文献辑要(第1辑) PDF格式下载



该书作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学术研究资料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收入了有关经济法基础理论的观点,内容丰富;
按照不同的分论辑录观点,查阅方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