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证据法学

谭世贵 等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谭世贵 等主编  

页数:

526  

内容概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订。全书分为三编二十五章,三编为总论、证据论和证明论,具体阐述了证据法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证据规则;在对各种关于证据概念和属性的学说进行研讨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的概念和属性,详细列举了证据的种类及分类方法;本书还细致说明了证明对象所涵盖的范围,并且对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予以阐释;对诉讼证明有各个环节均给予了介绍。本书修订时增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如最近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并适当反映证据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刑事诉讼的现代化》、《刑事证明理论》、《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修改专家意见稿》、《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刑事正当程序研究:法理与案例》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等全国统编教材。谭世贵,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司法改革的理论探索》、《中国司法原理》、《司法独立问题研究》、《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等,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律师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全国统编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证据制度概述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争鸣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 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真实发现原则  第二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 自由评价原则 第五章 证据规则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联性规则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四节 非法自白排除规则  第五节 传闻排除规则  第六节 意见证据规则  第七节 最佳证据规则  第八节 特权规则  第九节 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完善第二编 证据论 第六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 第七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物证的作用  第四节 国外关于物证的立法与理论 第八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第三节 书证的作用  第四节 国外关于书证的立法与理论 第九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作用  第四节 国外关于证人证言的立法与理论 第十章 被害人陈述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作用  第三节 国外关于被害人陈述的立法与理论 第十一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作用  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立法和理论 第十二章 当事人陈述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第三节 当事人陈述的作用  第四节 当事人自认的概念、分类及法律效力  第五节 外国关于当事人陈述的立法和理论 第十三章 音像、电子资料  第一节 音像、电子资料的产生和使用  第二节 音像、电子资料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节 音像、电子资料的意义  第四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  第五节 外国关于音像、电子资料的立法与理论 第十四章 鉴定结论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分类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作用  第四节 国外关于鉴定结论的立法、理论和实践 第十五章 勘验检查笔录和现场笔录  第一节 勘验笔录  第二节 检查笔录  第三节 现场笔录  第四节 国外关于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立法和理论 第十六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第一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各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第十七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十八章 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四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第五节 本证与反证  第六节 直接证据与问接证据  第七节 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  第八节 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第三编 证明论 第十九章 证明概述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的体系与环节  第三节 证明的意义 第二十章 证明主体  第一节 证明主体的概述  第二节 证明主体的范围 第二十一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五节 非诉讼法律活动中的证明对象  第六节 免证事实与司法认知 第二十二章 证明责任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二十三章 证明标准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证明标准  第三节 民事证明标准  第四节 行政证明标准 第二十四章 证明方法  第一节 证明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证明方法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推定 第二十五章 证据在审判中的运用  第一节 举证  第二节 质证  第三节 认证  第四节 运用证据认定案情

章节摘录

二、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如果说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是证据法学相对静止的研究对象的话,那么,司法和执法活动中关于证据和证据运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则是证据法学动态的并且更加多姿多彩的研究对象。这些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既为证据立法和证据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对证据立法和证据理论研究提出了要求,更是检验证据立法是否完善、证据理论研究是否科学的标准。司法中运用证据的实践生动具体,复杂多样,出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证据立法已经规定的,但规定却过于原则和粗疏,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和操作,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审查起诉中关于“主要证据”的规定;有的在证据理论上已有所概括、有所总结,但却远远不敷司法实践之所需,如关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存在更多的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如刑事法人被告人之代表人的陈述是否属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这种证据问题。总之,脱离了证据运用的实践,证据立法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证据理论研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三、证据运用的方法、规律和规则证据运用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相对成熟而由法律作出规定或由判例予以确认的便上升为规则。探索这些证据运用的方法,揭示这些证据运用的规律,提炼相应的证据规则,是证据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证据运用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从证据运用的过程,可以分别研究证据的收集、保全、出示、审查判断的方法等;从证据运用的主体,可以分别研究取证的方法、举证的方法、质证的方法、认证的方法等;从逻辑证明的角度,可以研究演绎与归纳,直接证明与间接推理方法等;此外,司法认知、法律推定等等也属于证据运用方法的研究范围。证据运用的规律,同样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包括诉讼中运用证据的一般规律,也包括在诉讼的不同阶段运用证据的特殊规律,还包括不同形式的证据,如物证、书证、人证、或不同分类的证据,如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等各自的运用规律,等等。


编辑推荐

《证据法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证据法学 PDF格式下载



老师让买的这版书,上课用呗,凑合~~


很实用,很好的教材


送货真快,态度也很好,可以拆包检查.很放心


上课的课本,发货速度还是很快的!!


正在看,课上用。不够细,但很全面!


有点枯燥的书,而且有些注意点没有写清楚


质量一般,可读性一般


老师上课用的教材的呀


这本书各方面还可以啊


刚好急着用,送货很快,书也是正版的,还会再来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