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的事业人文的事业艺术的事业

马抗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抗美  

页数:

238  

内容概要

  《科学的事业 人文的事业 艺术的事业: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三十年》运用历史研究、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集思想性、叙事性、资料性于一体,在大量的观点、事实、项目、人物信息的背后,展示了学校在能动履行德育职责中值得总结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勇气。

书籍目录

序言用心、用情写好三十年(代前言)第一篇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三十年回顾与总结第二篇全员司职全程渗透构筑精细覆盖的育人体系——中国政法大学三十年德育专项工作回顾与总结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二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第三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第四章 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第七章 大学生资助工作第八章 大学生党建工作第九章 共青团工作第三篇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三十年大事记(1979~2009)

章节摘录

  2.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为适应两地办学的需要,学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990年,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导师工作条例》,明确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学校要求专职辅导员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情绪偏激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同时强调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每学期都要读几本理论书籍,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依靠理性力量引导学生。在昌平新校区启用初期的艰苦条件下,辅导员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对稳定学生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3.建立健全与学生的沟通机制  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信息反馈渠道。学生工作部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呼声,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不稳定因素,并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交流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在全校科级以上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中实行“联系班制度”,以扩大学生的联系面。沟通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4.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确保学校稳定  学校把树立良好校风学风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定期召开校风校纪整肃动员大会以及班级纪律教育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一段时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学生工作部牵头,采取果断措施,各院系分期重点治理了打麻将、经商、打架和考试作弊等问题,并坚决按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一批违纪学生。这在学生中引起极大震动,各类违纪现象锐减,收到良好效果。  ……


编辑推荐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她凝聚看法大历届党委对德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凝聚着几代法大德育工作者付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生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的事业人文的事业艺术的事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