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体态语与教育传播

张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克  

页数:

163  

前言

  从广义上讲,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体距,连同人身上的附加物——服饰、装束打扮以及行为、仪表等所组成的非言语符号系统.体态语虽然也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但相对于有声语言来说,人们对它却比较陌生.这是由于体态语是伴随并协同言语符号(有声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完成信息沟通任务的,且又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不太为人们所注意。然而,体态语在人际交往申的这种辅助地位,并不意味着它对信息的传播无足轻重,相反,它却对言语符号的传播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如果言语符号的传播没有这种非言语的体态动作符号的辅助和支持,则将难以使人获得清晰深刻的印象,其传播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体态语作为一种交际形式是非常古老的,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却比语言学科要晚得多,可以说又非常年轻.系统地对体态语言进行观察和解释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到了70年代才逐渐建立起了体态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我国对体态语的研究更晚,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少量著述问世。但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內的,对体态语的研究都侧重于人际关系方面,对如何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问题则涉及不多,可以说在教育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是一项空白。而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属于人自身的主体性信息资源的体态语媒体,不仅在沟通课堂交往、提高信息的传通效率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用教师的模范行为和人格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特殊价值。

内容概要

  体态语作为一种交际形式是非常古老的,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却比语言学科要晚得多,可以说又非常年轻.系统地对体态语言进行观察和解释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到了70年代才逐渐建立起了体态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我国对体态语的研究更晚,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少量著述问世。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章 体态语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体态语第二节 体态语的分类及其内涵一、表情语二、手势语三、身姿语四、体距语五、服饰语六、副语言与类语言第三节 体态语的特性一、形象性二、可靠性三、可传性与约定性四、民族性与地域性第四节 体态语的功能一、辅佐功能二、表露功能三、替代功能四、调节功能第二章 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第一节 体态语对教育传播的意义一、有助于强化教师口语的传播功能,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通效率二、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开发其智力潜能三、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节 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一、辅佐作用二、调节作用三、情感作用四、示范作用第三节 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原则一、恰如其分原则二、最优组合原则三、善意尊重原则四、共意与互馈原则五、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原则第三章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 表情语和目光语的运用一、表情语的用法二、目光语的用法第二节 手势语的运用一、形象手势二、强调和指示手势三、情意手势四、象征手势第三节 身姿语的运用一、站姿二、坐姿三、行姿第四节 体距语的运用第五节 服饰语的运用一、服饰语在教育传播中的功用二、服饰语运用的一般原则三、对教师服饰的基本要求第六节 副语言的运用一、音高二、音强三、音长四、音色五、停顿第四章 体态语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第一节 体态语的说服性功能第二节 榜样示范教育一、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三、不轻易对学生许诺,已许诺的一定要兑现四、从眼前的事实中找根据,从班级成员身旁找范例,用学生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第三节 师爱感化教育一、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二、划清威信与严厉的界限三、增强自制力,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四、对差生和优生要一视同仁第四节 优良环境教育一、社会环境教育二、学校环境教育结束语 体态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体距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这种空间距离虽然表现出的是交际主体的身体在空间上的物理距离,但实际上却是双方心理距离的反映,传递着人际关系状况的信息,即“空间也会说话”。“空间也会说话”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的一句名言,他在对人类如何利用空间传递信息的研究中,发现人际交往存有四种界限清楚的距离区域,即亲密区,体距在0至18英寸之间,是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之间的交际区域;亲近区(也有人译为“个人区”、“私人区”),体距在18英寸至4英尺之间,是一般熟人或朋友之间的交际区域;社交区,体距在4英尺至12英尺之间,是相识但不熟悉的人们从事交际活动的区域;公众区,体距在12英尺以上,人们彼此并不接近,但能感到相互存在,是所有类型的公众交际活动的区域①。  这四种人际空间距离的存在,说明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个人空间是“围绕在每个人身边的无形领域”(莫里斯语),就像人的身体被一个“气泡”包裹着、保护着似的,不容许其他人随意介入和侵犯,但却允许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能够接纳的人来接近和分享。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着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而且“情感上接纳水平越高,能够与别人分享的自我空间也越多,对空间距离接近的容忍性也越高”,“只有对那些在情感上已经充分接纳的对象,如恋人之间、亲子之间,人们才能够容忍长时间的有意身体接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体态语与教育传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