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魏六朝老学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刘玲娣 华中师大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华中师大  

作者:

刘玲娣  

页数:

35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等许多学者)的推动,另一方面又是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一致的。

作者简介

  刘玲娣,女,出生于1970年,湖北省宜昌市人。曾先后求学和工作于湖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道家道教文化,兼及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文献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秦汉道家和道教》,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汉魏六朝时期的老子观第一章 汉代老子观的变化一、从《史记》看老子角色的转化二、从“黄老”和“黄老道”看东汉的老子观三、从《老子铭》看东汉的老子观第二章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老子观一、老子化生说、化胡说与道教的老子观二、老子化胡之争与佛教的老子观三、牟子《理惑论》的老子观四、《抱朴子》的老子观第三章 魏晋士人的老子观一、孔圣老贤论二、大人先生论三、老聃非大贤论下篇 汉魏六朝时期的《老子》注第四章 《老子》注的黄老化一、汉代

章节摘录

  早期天师道经典《老子想尔注》将《老子》的“道”注解为:“道者,一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这是较早把道、气和老子三者等同的例子。该注还把《老子》中的第一人称“吾”都解释为“道”,从而使“道”人格化。如注“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我,道也。吾,我同。”南北朝的道经一仍其旧,继续神化老子,用老子替代“道”、“气”等抽象的物质性存在,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如大量记述太上老君化生及降世故事的刘宋天师道经典《三天内解经》宣称:“道源本起,出于虚无,溟悻鸿蒙,无有所因,虚无自然,变化生成。道德丈人者,生于元气之先,是道中之尊,故为道德丈人也。  因此而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地君、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等百千万重道气,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令世人上章书太清,正谓此诸天真也……”大道出于虚无自然,在虚无自然中,生成道中之尊“道德丈人”,道德丈人在元气之前就已存在,太上老君等诸天真都是道德丈人之后产生的。其中,太上老君的诞生过程如下:道德丈人从虚无之中化生玄、元、始三气,三气化生玄妙玉女,玄妙玉女再生老子。老子出生后,开始创造宇宙万物。《三天内解经》对老子“布气”创世是这样描述的:  老子者,老君也,变化成气,天地人物,故轮传而化生,炼其形气。老君布散玄元始气,清浊不分,混沌状如鸡子中黄。因而分散,玄气清淳,上升为天,始气浓浊,凝下为地,元气轻微,通流为水,日月星辰于此列布。老君因冲和气化为九国,置九人,三男六女。至伏羲、女娲时各作姓名,因出三道以教民……①  道生万物、气化万物是道家的宇宙观,道教把老子置于道、气之上,或者等同于道和气,使道和气丧失了在缺乏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无为而无不为的特点,道和气需要借老子之力作用于万物,万物接受了老子布散的玄、元、始三气才成其为万物。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魏六朝老学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PDF格式下载



汉魏六朝老庄学复兴,值得关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