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备考指南
2009-6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编
174
《高考备考指南》丛书初版于1994年,是根据当时广州市有关领导的指示,为提高广州学生高考复习的效率,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广州市100多名特级教师和骨干高级教师编写的,至今已出了十二版,一直是广州市高考备考的主流教辅,为大面积提高广州市的高考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每当广东高考方案发生变化的时候,《高考备考指南》丛书总是能率先做出调整,很好地适应了广东高考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满足了广大考生备考的需要,因而一直以来《高考备考指南》丛书都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从2010年开始,广东高考方案又做出了重大调整,由目前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模式改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新模式。由于“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新模式在考试科目、时间和分值上都进行了调整,因而在命题范围和要求上必然要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供2010年广东高考考生复习使用的《高考备考指南》丛书又进行了重要的修订。修订后的《高考备考指南》丛书既保持了过去各版的优点,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内容全面、系统、科学、严谨,呈现方式合理,能较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复习备考的规律。 (2)权威性。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广州市具有丰富高考备考经验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编写,对考点进行了准确的解读,对高考广东卷的试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有透彻的分析,对复习内容的选择、复习要求的把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有许多独到之处,反映了广州市多年来高考备考的研究成果。 (3)简明性。既覆盖全部考点,又突出重点,充分保证学科主干知识、重要题型、基本方法(通性通法)在全书中占有较大篇幅;对考点内容的选择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去除繁芜,减少容量,突显有效知识,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0高考备考指南》丛书总共由12种书构成,即语文、文科数学、文科数学习题解答、理科数学、理科数学习题解答、英语、文科综合政治分册、文科综合历史分册、文科综合地理分册、理科综合物理分册、理科综合化学分册、理科综合生物分册。为方便使用,每个学科中部分习题及其答案采用独立装订形式。每个考生的复习用书均为7种,即文科考生的复习用书有语文、文科数学、文科数学习题解答、英语、文科综合政治分册、文科综合历史分册、文科综合地理分册;理科考生的复习用书有语文、理科数学、理科数学习题解答、英语、理科综合物理分册、理科综合化学分册、理科综合生物分册。 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校对人员等为《高考备考指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特表谢意!
《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是为地理科目高考备考编写的复习用书。全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及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而编写。 根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规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自治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大纲指出,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因此,高中必修内容是高考内容的最主要部分。《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内容主要针对地理高考中的最主要部分。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高考方案从原来“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转变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适应这种变化,《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在保留以往版本的特色和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 《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注重主干知识,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加强基础的落实为重点,内容包括考点解读、内容提要、题型示意、巩固练习、单元测试和综合练习,并把单元测试和综合练习单独成册以方便教学使用,突出其对基础的落实和实用性。《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主要供学生第一轮复习时进行基础和系统复习。 地理基础的复习内容多,课时少,《2010高考备考指南:文科综合.地理分册》在具体使用时,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宜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练评相辅。
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第三章 农业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三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反映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反映气温主要受海洋的影响。 ③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反映气温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 ①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较小。 ②在陆地上,等温线密集的地区往往地势起伏较大。 (4)根据等温线的弯曲、闭合等比较气温高低并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陆地上的等温线弯曲一般受地形的影响;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一般受洋流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等温线各向相反方向弯曲一般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②等温线弯曲处的读数方法:先画一条直线,比较弯曲区域与两侧的数值差异,从而确定它是高值区还是低值区,再运用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原因。也可以利用“线弯值相反”的判断方法,即等值线向数值大的一侧弯曲的地方,其数值比相邻两侧地区要小(即它为低值区)。 ③等温线闭合处的读数方法:温度中间高四周低表示盆地;温度四周高中问低表示山峰;闭合小圈圈按“大于大、小于小”的原则读数。 第(1)小题,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地形、海陆差异、植被等)、人类活动(如释放人为热、改变大气状况、地面性状等)。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山东丘陵、泰山附近,等温线受地形影响呈闭合状态,且中间数值低于四周。 第(2)小题,7月份,该地等温线分布有两大特点:一是东部沿海,等温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二是西部石家庄以西的太行山区,等温线基本与山脉走向平行,反映等温线分布与地形和海陆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