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管理思想史

王德清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德清  

页数:

443  

Tag标签:

无  

前言

  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时就产生了管理。之所以如此,这样的事实不能不正视,即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与分配。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生产出的产品又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才有利于进一步刺激生产。而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和进行公正的分配,就必须借助管理手段。因此,自觉依从管理规则进行群体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活动也跟着发展,甚至社会快速发展,管理也会快速“跟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管理之花就不会凋谢。正是由于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复杂化,以及为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人类不断地积累管理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理论。然而理论的提炼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虽然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但形成为一套系统理论并被称为管理学的历史却是短暂的。一般认为,管理形成为一套系统理论并作为一门学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其标志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工商业的繁荣使得管理学成为20世纪及21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到现在,管理学已成为学派纷呈、主张林立的学科了。

内容概要

本书以历史进程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梳理了中外古今管理活动、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线条,展示了人类自国家产生之后从事管理活动及形成管理思想的壮观历程,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思想、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和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及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用书,也可作为管理人员的培训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1.1 先秦管理思想概述 1.2 儒家的管理思想 1.3 道家的管理思想 1.4 法家的管理思想 1.5 墨家的管理思想 1.6 兵家的管理思想 1.7 商家的管理思想第2章 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2.1 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 2.2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 2.3 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第3章 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 3.1 明朝的管理思想 3.2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管理思想 3.3 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管理思想第4章 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 4.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思想 4.2 “一五”时期的管理思想 4.3 “反右斗争”到“文革”结束时期的管理思想 4.4 “文革”结束以后的管理思想第5章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5.1 古代管理思想 5.2 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管理思想 5.3 17、18世纪的管理思想第6章 古典管理理论 6.1 古典管理理论概述 6.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6.3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4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6.5 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第7章 行为科学理论 7.1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7.2 人际关系理论 7.3 激励理论 7.4 领导效能理论第8章 现代管理理论 8.1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8.2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第9章 当代管理思想 9.1 “人本管理”理论 9.2 “组织再造”理论 9.3 “学习型组织”理论 9.4 当代管理思想家及其理论第10章 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1 外国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2 中国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3 中国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第11章 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11.1 外国管理思想发展的总趋势 11.2 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1.3 道家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而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管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汉唐开始至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鼎盛阶段,管理上都是“内用黄老,外用儒术”,即儒术是招牌,道家的管理思想则是实际的领导原则。  1.3.1 道家管理思想概要  (1)“守柔”的管理特色  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色是“守柔”。  老子从世间万物由强到弱的转化中看到了“守柔”的必要性。“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不能长久,更何况人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意即人活着时身体柔弱,死了以后身体变得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枝干柔弱,死了以后就变得干枯了。基于此,老子认为坚强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正在接近于死亡,“坚强者死之徒”,是“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而柔弱才有生命力,“柔弱者生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因此,老子认为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处于柔弱和谦下的地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不为而为。故曰“守柔日强”,持守柔弱才为“强”。  老子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地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即柔弱东西能进入到坚硬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能知道无为是有益的。不难看出,老子认为水“利万物”、“补不足”的强大适应性与响应力是“上善”,而守柔的目标正是要追求这种“上善”,这也正是“守柔”之意义所在。也就是说,老子“守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的基础性,尤其提醒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领导者不能忘记管理的基础在于下层,在于民众。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由此不难看出,老子所倡导的“守柔”,从本质而言还是以适应民众需要和追求民众幸福为目标,达到不治而治的最终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管理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对于了解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意识有极大帮助


good,好书,值得一看。


折扣再低些就更好了~!


正版 专业课书籍,


书是正版,就是送货速度慢了


还不错,纸的纸张都还可以,当当实在是值得信赖,我以后的书就可以都从这里买啦,比逛书店省时间多啦,好开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