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
2007-4
重庆大学出版社
黄囇莉
332
369000
无
本书旨在提出一套有关中国人人际和谐与冲突的本土化理论。为了使理论具有“本土性契合”与彰显“文化的主体性”,本书采取“主位式取径”的研究法及“和谐化辩证观”的思维典范,作为理论建构的思考进路。另外,为了深化理论与研究的本土性,作者也试图将文化/历史纳入理论建构的思考架构中。本书提出一套由下层结构(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亲缘关系的社会结构、大一统的政教体系)至上层结构(天人合一思想、礼治思想、国家意识形态化儒学)的探索意识形态(文化思想体系或文化深层结构)之视角(图1—1),以进行大传统文本之解读。
黄曬莉,教授,学历: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现职: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华人本土心理学研究基金会执行长台湾心理学会人格/社会心理学执行委员兼召集人;《本土心理学研究》期刊执行编辑、《通识教育季刊》编辑委员;专长领域:华人本土心理学、人格/社会心理学、
上篇 理论建构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 第二节 和谐化的辩证观 第三节 中国人和谐观之根源 一、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亲缘关系的社会结构→伦理本位的礼治思想 三、中央集权的政教体系→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儒学 第二章 中国人和谐观的意识形态基础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天为支配者、人为附从者的天人辩证关系 二、人为主体、天为人赋予之意义 三、天与人皆为本然,却相对立 四、天人分职,各不相涉 第二节 伦理本位的礼的思想 一、礼的初始涵义 二、礼的理论化 三、礼的丰富化 第三节 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儒学 一、儒学的法家化 二、儒学的阴阳家化 三、儒学的官僚化 四、儒学及其互补结构——儒释道合一 五、儒学发展的顶峰与僵化——新儒学 第三章 中国人的和谐观与冲突观 第一节 隐含在意识形态层次内的和谐观 一、辩证式和谐观——宇宙观的层次 二、调和式和谐观——人伦社会秩序的层次 三、统制式和谐观——大一统国家社会秩序的层次 第二节 隐含在意识形态层次内的冲突观 一、失合式冲突——辩证式和谐观下之冲突 二、失调式冲突——调和式和谐观下之冲突 三、失序式冲突——统制式和谐观下之冲突 第三节 和谐的功能性 一、“和”系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境界一中国人“道德心”之反映 二、“和”系中国人有情有理的人间世——中国人“情理心”之展现 三、“和”系中国人交相利的媒介一一中国人“功利心”之表现 第四节 冲突的负功能 一、道德的劣势 二、情理的失据 三、高昂的代价 第四章 人际和谐/冲突动态模式 第一节 人际和谐/冲突的虚实性及其转化 一、和谐的虚实性及其转化 二、冲突的外显(撕破脸) 三、冲突的虚实性及其转化 四、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冲突动态模式” 第二节 中国人的和谐化方式 一、个人内心的层次 二、关系伦理的层次 三、社会规范的层次 四、功效思虑的层次 第三节 中国人的冲突化解方式 一、协调 二、抗争 三、退避 四、忍让 第四节 关系、人际和谐/冲突下篇 实征研究部分 第五章 中国人和谐/冲突观的字义与谚语之分析(研究一) 第六章 中国人人际和谐/冲突之质化研究(研究二) 第七章 人际和谐之基本类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三) 第八章 总结与综合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人际相处问卷
无
这本书在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关于人际和谐与冲突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把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人读来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