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文较字

顾欣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顾欣  

页数:

1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为设计师写的关于文字的书。千百年来,文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从远古朴素、逼真的象形符号,到当今简化、抽象的笔画字符,无论其记录条件和工具如何改变发展,文字始终发挥着储存、继承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它突破了语言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历史经验教训得以总结,让群体联系、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本书的中文版以《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为名诞生了。全书的版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汉字和拉丁文字,两者的内容在同一时间轴上依次呈现。

作者简介

顾欣,1977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和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和朗涛国际品牌顾问及设计公司(Landor Associates)北京办公室高级设计师。

书籍目录

引言半坡陶符甲骨文钟鼎文大篆毛笔墨砚简牍丝绸小篆隶书草书纸楷书温察符号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莎草纸原始闪米特字母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伊特拉斯坎字母拉丁字母芦苇笔蜡版羊皮纸罗马石刻体方书体拉斯提克体鹅毛笔行书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瘦金书宋体仿宋体首次音译威妥玛拼音黑体注音符号简体汉字汉语拼音新印刷字体电脑字体参考网页安色尔体半安色尔体加洛林小写体哥特小写体纺织体圆体人文主义小写体现代印刷术文艺复兴衬线体施瓦巴赫体法克图体巴洛克衬线体古典主义衬线体英国手写体粗衬线体无衬线体青年风格体新字体风格瑞士字体风格数码字体参考文献附录感谢

章节摘录

  中国人使用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图案无论是点还是线,其落笔、收笔都有明显的毛笔痕迹。甲骨上偶尔出现的黑色和红色的文字看起米也像是人们用毛笔蘸上颜色后在骨头上描出的。由此可以推断,毛笔始于殷商之前。相传毛笔是由秦将蒙恬用兔毛所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着各种称谓的笔才被统称为“笔”。有资料可证明的最早的毛笔是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毛笔。毛笔是中国书法和绘画中最重要最奇特的工具。它和纸、墨、砚合被称为“文房四宝”。毛笔就笔头的原料来分,有山羊和野黄羊的毛制成的羊毫,又叫软毫;有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山兔毛制成的狼毫,又叫硬毫;还有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的兼毫。按笔身大小来分,有大楷、中楷、小楷、圭笔。制作笔管的原料一般有金、银、象牙、玻璃、紫檀、斑竹等。好的毛笔,都具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文较字 PDF格式下载



内容清晰,研究细致,阅读舒服。以时间轴的排版方式阐述对比各个时期的中西方文字发展,通过对记录工具和政治文化背景的介绍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某些时期字体变化与建筑特色结合的分析也很独到~


和以往的写文字历史的书不一样,能让人十分清楚的了解同一时期汉字与英文字母的发展和变革.


这个是我老师出的一本书。当时整上这个课。我把他当成一本工具书来用的。。。其实很不错呀。了解一下文字的历程。对学设计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很值得买的


相关图书